小伞文学网

贷款项目的项目背景内容范文(必备3篇)

小伞
导读 向贷款人提供本项目的其他建设资金的贷款方及其他资金出资方的资金承诺书;本合同项下贷款所建项目的资本金和其他筹措资金已按规定的时间足额到位;贷款人对为实施本合同约定的帐户监管而采取的拒付、限制支出等措施不承担法律责任。

贷款项目的项目背景内容范文 第1篇

基础设施是一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前提,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主要物质支持系统。为推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自1998年以来,政府采取增发国债,增加财政赤字等措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然而,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政府财政资金越来越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建设需求,基础设施建设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为了弥补财政建设性资金缺口,各级政府开始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出现了贷款建设的高潮。1998年至2003年期间,基础设施融资中的国内贷款由1998年的上涨至2003年的,财政预算内资金与银行贷款大体保持着1:2的配比关系,银行贷款在基础设施融资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近些年来,商业银行经营开始走向市场化,风险防范意识逐渐增强,对贷款的风险度和赢利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寻求理想的放贷对象日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给商业银行提供了巨大的业务开发机会。一般而言,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市政重大工程,其工程进度通常都有严格的控制,将信贷资金挪做他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基础设施项目中的经营性项目和部分准经营性项目,贷款规模大,现金流量稳定,回报相对可靠,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项目往往以政府信用做担保,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还本付息有一定的保障。这对各商业银行而言,显然极具诱惑力。因此,各商业银行纷纷将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视为优质贷款,作为市场开发和信贷投放的重点。

二.商业银行介入基础设施融资:存在的主要风险

虽然从目前各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来看,基础设施不良贷款所占的比重很小。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隐含的问题陆续浮出水面,已给银行资产质量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1. 长期信贷资产隐藏的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要求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的“三性”统一,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是其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中短期存款占有很大比例,虽然这部分负债成本较低,但同时具有流动性高、稳定性差的特点,按照资产负债管理的期限匹配原则,其发放的长期贷款比重不能过高。然而,基础设施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较长,大都建设期在三年左右,长的可达五年,同时为了减轻政府和借款人的还款压力,还款期限的设定也比较长,一般设定在八到十年,如城市道路建设,有的更达15年甚至20年,如城市地铁项目。因此,无论是从建设周期,还是从贷款回收期来看,基础设施项目具有资产流动性差、资金周转慢、收益见效缓等特点,极易造成银行短期内难以收回贷款,不易满足银行对流动性的要求。银行将大量的短期储蓄资金集中投向回收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这种不对称的结构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

在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的实际运作中,为了回避中长期贷款审批过程中的种种限制,银行往往采取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允许借款人分次提取贷款,逐笔归还贷款,“借新还旧”的周转使用贷款。这既加大了银行信贷管理的难度,也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而且,很多基础设施项目多是“三超”工程,经常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情况,这使得最初申请的贷款额往往不能满足项目建设要求,贷款银行出于种种原因被迫再次向该项目放贷,不断地为建设项目注人资金。这样一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债权一经形成,很多情况下便会形成一种自我增强的机制。一旦出问题,银行的筹资成本、信用损失、资产变现损失将十分巨大。

2.项目法人实体不明带来的债权虚置风险

我国《贷款通则》规定,地方政府不具备借款人资格,禁止政府作为贷款主体或出面担保直接从金融机构借款。为了合法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地方政府通常会组建一个融资“窗口”,如各类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代表政府从银行融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名义多上以公司或企业的形式进行,但这些公司绝大部分是由政府指定或应银行要求而新设立,隶属建设局、财政局等某个政府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作为政府向银行机构贷款的工具。此类借款人往往注册资金不到位,资产、机构虚置,贷款多少并不是根据公司承担债务能力的强弱来确定,而是根据地方政府建设资金需求量和财政能力而定,由政府财政作担保。同时资金的使用以及贷款的偿还由政府进行统筹安排,借款人对借入的资金没有处置权,实事上仅起政府“出纳”的角色。由于政府掌握着各种权力和资源,贷款银行在多数情况下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变相贷款给资本金比例达不到要求的基础设施项目,客观上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此外,大多数基础设施项目存在着项目法人实体不明的问题,即项目借款人与真正的用款人并非同一主体,地方政府、借款人与用款人之间的“借、用、还”和“权、责、利”关系不明晰。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投资,政府通过组建一个融资公司来向银行借款,贷款资金的具体使用则交于负责工程建设与运营的项目公司,从而造成借款人不负还款责任,而还款人以未参与项目的具体筹建和融资过程为由拖延还款。从近几年实际情况看,除少部分可收费的基础设施项目依靠自身收益能满足还款要求外,其余大部分项目自身收益很少或根本没有收益,依靠自身无法偿还贷款,必须由政府代为偿还。因此,大部分基础设施项目的还款人实质上是各级财政,最终的结果是银行债权虚置,这其中所潜藏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让人担忧。如果这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演变成政府债务危机,将给银行带来新的巨额不良贷款,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3.贷款约束软化引发的信贷领域道德风险

信贷领域的道德风险是指在信贷活动中的经济个体(组织或个人)为了达到自身收益最大化而做出的有损对方或第三方利益的行为,它是伴随着银行的信贷活动而出现的一种金融风险。由于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与其它性质的商业贷款相比具有特殊性,由此引发的信贷领域的道德风险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贷款银行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贷款管理松化,产生某种“偷懒”行为。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期限通常都很长,在贷款发放至还本完毕的这段较长的期间里,银行工作人员一般要经历数次轮换付息,在这种情况下责任变得相当分散,未来货款的偿还成了一个事实上“无人关心”的长期目标。另外由于这期间包含很多不可控因素,如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政府规划调整都会不同程度的波及基础设施项目的正常运营及管理,因此即使贷款出现问题基本上也不可能追究初始放贷人的责任,造成初始放贷人对贷款风险关心程度较低。更为主要的是,基础设施项目大多具有社会公益性质,政府常常以财政收入或补贴还款的方式来保证项目有稳定的还款来源,这就使得贷款银行对这类贷款的管理存在惰性,放松对风险的警惕。

另一方面,尽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了项目法人负责制,但据资料显示,目前至少有三成以上的此类项目并无严格意义上的法人实体对项目进行规范运作,对项目的经营和管理承担风险,总体上还是以政府行为为主导,以政府信用为基础。项目当地政府大都与银行签有金融合作协议,在此协议框架下实施“借、用、还”一体化的项目贷款运作。由政府推荐或组建借款人,承诺财政出具项目资本金,落实还款资金来源并承担还款“财政兜底”责任,落实银行贷款担保条件等。因此,政府信用是否可靠,政府承诺能否兑现,成为银行贷款安全的关键所在。政府能否一如既往地信守其偿还贷款本息的承诺,不仅涉及本届政府的信任度,还涉及下届政府的态度,而政府换届很容易导致“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发生,贷款的潜在风险不言自明。

三.商业银行介入基础设施融资新途径:资产证券化

随着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的逐步形成,各类金融机构也已开始尝试通过金融创新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融资模式、新的金融工具纷纷推出。作为基础设施融资主渠道的商业银行,实事上正受到来自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业务上强有力的竞争。面对内部和外部金融环境的迫切需求,商业银行必须探索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利用新的融资工具克服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散和化解面临的风险,强化对基础设施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从而也为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1.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风险及收益要素进行分解和重组,进而转换成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担保,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资产担保证券,简称abs)的过程。根据资产证券化设计的出发点不同,大体可以分为收益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将流动性差的不同项目贷款资产集中起来,打包组合成资产池,以一定的价格出售给一个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即通过债权资产的真实销售回收部分资金。spv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和信用增级(credit enhancement),分离与重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包括信用、流动性、利率、外汇等风险),将其转化成债券,选择承销商向投资者发行。spv利用发行收入支付购买资产的价款,并向聘任的各类机构支付专业服务费。由spv委托的受托人则负责归集贷款的本息,对投资者进行债券本息的偿还。在这一过程中,选择合格的基础资产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逻辑起点,因为基础资产的选择问题,不仅关系到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能否在一级市场上顺利发行,也关系到这种产品在二级市场上的流动性和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即直接关系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成败。

被证券化的资产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这些资产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即能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且可以同其他资产所形成的现金流相分离,即资产权益相对独立, 出售时不宜同其他资产权益相混淆,这是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和精髓。同时,这种资产本身可以从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中完全被剥离出来,也就是说该资产一旦被出售,在法律上可以确保与其母体不再有任何联系,不再受其母体经营状况、破产与否的影响,这是能否实现“真实销售”和“破产隔离”的关键。此外,该项资产持有者要具备某种提高拟发行的资产证券信用的能力,即对所发证券进行信用增级。从技术上来讲,被证券化的资产还必须达到一定量的规模。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属于满足社会基本需求的层次,需求弹性小,消费者对基础设施的消费次数或数量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较大的波动;消费价格受政府管制,也不会有较大的波动。所以,它在经营期间能够产生较为稳定的现金收入。其次基础设施项目运营期较长且遵循一定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历史记录完备,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入具有可预测性。再次从可供证券化的资产风险性分析,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般都会有政府的支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基础设施证券的信用级别,降低了风险,比较容易吸引投资商的投资。最后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数额巨大,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的规模呈稳定上升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

2.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1)降低流动性风险。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必须保持资产负债合理的期限结构,以防止因为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所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把一部分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减少长期信贷资产的具体措施。商业银行将基础设施信贷资产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成新的资产组合,并以此资产作为担保,发行证券筹资,把呆滞的资金变活。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风险提前规避,并将风险分散,提高资金流动性。资产证券化的一个核心作用就是能够解决银行长期信贷资产的流动性问题,是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有力工具。同时银行必须保持适当的资本充足率,以保证承担经营损失的能力。在资本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证券化把部分信贷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移出去,也是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具体措施。

(2)增加银行获利能力。长期资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时间价值和风险收人上,以前商业银行要得到这部分价值,要通过控制利差,低存高贷,并且不得不忍受较长的时间、承担较大的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即商业银行将资产收益和风险收益的一部分让渡给投资者,部分转变为自己的服务收人。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发起机构(银行)通常作为服务商,受托为证券化资产提供管理和服务,获取服务报酬。由于证券化资产已经从银行表内移出,银行提供的贷款管理服务属于表外的中间业务,这可以强化银行的金融服务中介功能,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将风险资产的利差收入转换为无风险的服务收费收入,从而逐步改变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状况。

(3)改善银行业务品种。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对表外科目进行大量推广、扩展中间业务,从而使商业银行的经营从产品到服务全方位实现创新。在国外商业银行体系中,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约为30%至40%,越是中小银行,由于自身业务实力的限制,信贷资产占比越少,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越高,有些可以达到50%以上。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使银行从一个信贷提供机构转变为一个信贷服务机构,由靠借贷利差盈利的模式转变为靠贷款服务收费盈利的模式,从而实现银行职能的转变。这实际上是商业银行职能的一种回归,因为商业银行本质上是一个金融服务机构,而不是一个投资者,它得到的应该是服务收人,而不是资产收益或风险收益。

四.总结

尽管商业银行在介入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时,存在一定的障碍,面临一些显现和潜在的风险,但是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具有良好的社会和信贷效应,对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其金融支持的理想对象。商业银行通过积极的金融创新,将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进行证券化,利用借贷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可以增强流动性,提高资本充足率,化解和分散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的风险,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小锋等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开国等 资产证券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何小峰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贷款项目的项目背景内容范文 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银行贷款、项目评估

一、我国银行房地产贷款项目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房地产资本与金融行业结合越来越紧密。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是银行信贷资金,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银行信贷。由于银行房地产贷款收益高,一些银行纷纷争抢房地产贷款市场,放松房地产贷款条件。我国的银行界没有协调好与房地产商的开发放贷关系,导致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局面,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其关系实质,防范项目风险。

目前,银行对房地产项目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借款企业财务及资信评价、项目评价、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评价等。普遍采用以现金流量贴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 Method)为基础的决策,这种传统项目评估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主要建立在以下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具体表现为:1.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投资的外部环境不发生预期以外的变化,市场条件和竞争状况严格按预定的方式发展;2.能够准确估价和预期项目在生命期内各年所产生的净现金流,并且能确定相应的贴现率或风险调整贴现率;3.不同的企业拥有相同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能够顺利地运作项目,项目进度与好坏是由项目本身决定,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无关;4.银行对项目评估的决策一般只有贷款或不贷款;5.很少评估项目无形资产的价值潜力,尤其是高新研发项目,以无形资产入股或是高成长企业,定量分析的指标少,银行为控制风险大都只有放弃。

二、我国银行房地产贷款项目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银行采用的评估方法存在以上的假设,银行在进行贷款项目评估时就存在先天的不足。虽然大部分银行对房地产贷款实施项目化管理,在贷款发放前必须进行项目风险评估,这在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运作、防范金融风险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银行房地产项目评估工作起步较晚,在项目评估的理论、实践经验、评估组织和具体实施上,都亟须进一步的完善与修正。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项目评估中缺乏有效监督、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外部的评估机构,银行难以把握其真实执业能力,更无从进行监督和责任追究。银行内部评估人员工作中常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考核误区,评估者的具体责任和权力也未能明确,缺乏相应的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例如:在银行贷款发放时,某些金融机构在项目评估前就已明确贷款意向,有“评估表面化”的现象,存在评估工作甚至被视为对贷款的“包装”和贯彻领导意志发放贷款工具的现象。

2.项目评估方法没有与时俱进与当前实际发展相适应。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评估中普遍存在:项目评估中机械的搬用工业项目贷款的评估办法,对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特点体现不够,更未能反映出所评估项目的自身个性特色。而且评估报告重形式轻实质,不能显现项目特色,揭示个体风险。

3.项目评估报告没有规范化,表现在:一是内容不完整,重点不突出,逻辑分析少,在数据引用和选择上缺乏科学分析;二是缺乏系统性,银行往往重视贷前评估中的现金流的分析,贷后评估手段缺乏,缺少贷后项目增资、放弃项目和继续放贷的评估机制;三是对房地产项目进行贷前评估时缺少对项目管理团队的严格考察。

4.项目评估人员专业素质不够,缺乏专业的项目评估机构和人才。评估人员普遍只在贷前参与评估,贷后难以真正的参与到项目管理。房地产项目评估工作综合性较强,需要评估者熟悉项目评估、房地产、管理学、法律、财务、统计等诸多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银行相应的业务培训也较少,缺乏符合要求的房地产项目评估人员。不可避免的导致评估专业度较差,导致项目评价出现偏失。

5.部分企业存在信用意识薄弱,定期还款意愿较差,普遍存在“短债长用”的现象。鉴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筹措能力有限,往往采用依靠银行贷款滚动开发模式进行项目开发,即使是具有较高开发资质的一、二级开发商,现金流量虽较充裕,但为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胜出,加大开发规模,目的为下一个项目进行土地、资金的储备,也长期占用银行资金,造成房地产行业面临信用缺失的危机。

三、银行在房地产贷款评估风险的建议措施

1.对项目建设进行分期。建议根据项目开发计划和进度,考察项目是否为分期开发,分期的依据可参考“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上所批建房屋的情况,在同一或相邻时间内所批建的房屋不能认为是分期开发;在项目总投资、房屋开发面积等方面加以规定,必须达到合理的下限指标,对中小型项目禁止分期;对办理同一“土地使用权证书”地块上的开发项目审慎分期,坚决杜绝人为分期。

2.银行实行推荐或招投标评估制度,保证项目评估的准确度和公正性。银行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推荐评估的规定,对评估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对限额以上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报告要登记备案,重点跟踪检查。对大宗的项目评估业务可以实行招投标,由各评估机构根据自身的资质、实力以及对评估标的物的估价思路、方法等拟定标书进行投标,然后由评估行业的专业资深人士评标、决标。

3.掌握还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全面把握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的重点。银行发放贷款的目的是获取利息并按期收回本金,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是最重要的,第二还款来源只是必要的补充作用,项目评估人员要重视第一还款来源,重视借款人的资信、项目合法性、经营收入、抵押物的变现能力、项目收益等方面的评估,改变追求抵押担保率而忽视风险管理的倾向。

4.为了改变目前银行盲目扩大信贷规模、承担房地产市场绝大部分风险的状况,应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避免房地产抵押价值高估风险。建议以房地产成本价格和社会公认的利润水平为基础确定房地产抵押贷款价值,避免抵押房地产价值高估,从而挤出房价虚高造成的泡沫,降低风险。并参考收益法和市场比较法的评估结果,综合考虑不同评估方法下抵押房地产的评估价值,取较低者作为贷款发放的依据。这对我国房地产业、银行乃至整体金融体系的健康、平稳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5.科学开展银行贷款抵押担保方式。首先采取适当抵押比率,开发周期较长、项目销售前景不定性较大的土地使用权,在抵押率上要严格控制。其次确立合理的抵押值,例如:取得时间较长、土地价值上涨幅度较大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按土地使用权评估值作为抵押值;以在建工程抵押,扣除施工单位垫资、预售房款等相关费用后,确定抵押物价值。最后要做好抵押担保的衔接,确保抵押足值有效。

6.提高贷款审查人员专业度,有效监督项目评估质量。贷款审查人员应站在银行的角度客观评估抵押房地产的价值,充分考虑未来市场变化和短期强制处置等风险因素。改变单纯以房地产评估机构给出的评估价乘以贷款价值比率确定贷款额度的操作方法,有效控制房地产抵押价值的高估风险。

综上所述,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的风险来自各个方面,这些风险都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只要我们加强行业自律,增强职业道德观念,自觉抵制住社会不良风气,房地产项目评估一定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东涛、杜嘉伟《哈佛模式项目管理》._出版社.月

贷款项目的项目背景内容范文 第3篇

借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贷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款人因________开发项目,向贷款人申请人民币贷款_____ 万元,期限为______年。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经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借款合同。

第一条 定义与解释

在本合同中,下列术语具有如下含义:

银行营业日指贷款人所在地法定工作日。

信息日指每季最后一个月的20日。

借款人指依据本合同借用贷款的人,包括其继承人、受让人。

贷款人指依据本合同发放、管理贷款的银行,包括经办贷款和空军部队施帐户监管的银行。

提款期指借款人依据本合同第条提取贷款的期间,包括推迟提款的期间。

还款期指借款人依据本合同第条是还贷款的期间,包括贷款展期的期间。

宽限期指允许借款人迟延履行义务而不视为违约的期间。

项目指_______.

建设期指从项目开工之日起至项目完工之日所经历的时间。

经营期指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开始至结束的期限。

完工指竣工报告经有关部门批准,项目交付使用。

担保性文件指为了保证本合同的履行而签署的保函、保证书、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等。

第二条 借款人陈述与保证

借款人是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空军部队体,依法有权订立和履行本合同;

所建项目已经取得有关批复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征用土地批文、开工批复文件、项目资金承诺文件等所有应该取得的政府批准文件;

向贷款人提供本项目下的批准其借款的文件、担保性文件、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原材料供应合同、技术咨询合同等;

本合同项下______万元的项目资金按期、足额到位;

向贷款人提供本项目的其他建设资金的贷款方及其他资金出资方的资金承诺书;

本合同项下借款人的债务与借款人的其他债务处于平等地位(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谈判、签署、履行本合同过程中的贷款人提供的有关资料真实、完整、准确;

目前无重大经济纠纷发生。

第三条 贷款

贷款人同意向借款人提供总额为人民币______万元的贷款;

本合同项下的贷款只能用于_______开发项目建设;

在贷款期限内,借款的实际提款日和还款日以贷款人批准的借据为准,其他记载事项与本合同不一致的,以本合同为准,借据是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四条 利率和利息

本合同项下的贷款利息,确定为年利息百分之______.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如遇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利率,并且本合同项下的利率在规定的调整范围内的,则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作相应的调整,无须经借款人的同意。

贷款人在每一结息日内向借款人计收利息。贷款到期,利随本清。

第五条 提款前提条件

首次提款前,借款人必须向贷款人提交下列文件或办理下列事项:

贷款证交由贷款人审核;

本合同项下贷款所建项目的有关批复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征用土地批文、开工批复文件、项目资金承诺文件以及项目资金计划安排等;

生效的建设承包合同;

生效的原材料供应合同;

项目财产保险单;

所有依法生效的担保性文件;

首次和每次提款前,借款人须满足下列条件:

担保合同合法有效;

本合同项下贷款所建项目的资本金和其他筹措资金已按规定的时间足额到位;

未发生本合同规定的违约事件;

出具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的情况报告及有关的财务报表、资料;

按本合同规定向贷款人办理提款手续;

已按第条的规定开立帐户。

第六条 提款和还款

本合同项下贷款的提款期,自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 年_____月_____日止。

本合同项下贷款分_____次提取;

贷款人应在借款人办理借款手续后______个银行营业日内将贷款放出;

借款人在确定的提款日或提款期内,未办理提款手续且未申请推迟提款的,贷款人可以通知借款人在3天内办理有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的,贷款人有权取消未提取的贷款;

本合同项下贷款的还款期为______年_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分次还款,还款时间与金额如下:______

借款人用于归还本合同项下贷款本息的资金,包括但不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款人要求提前还款的,应于拟定提前还款日____________个银行营业日前向贷款人提交申请,经与贷款人协商同意的,可以提前还款。对于提前偿还的款工面,借款人不能重新借用。

借款人提前还款的,应按实际用款天数计算利息,与本金并归还。

第七条 帐户监管

为保证本合同项下权利、义务的落实,借款人在此不可撤销地委托贷款人根据银行帐户管理规定和本合同的约定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对借款人按第条开立的帐户进行监管。

帐户监管包括:

监督借款人专款专用,对非用于本项目的开支有权拒付。

监督借款人按规定的用款顺序支付款项。

有权以偿债基金帐户直接划拨资金以归还贷款本息及贷款人依据本合同而取得的其他债权。

借款人应在下述机构开立并保持下述帐户,直至本合同项下的贷款本息及贷款人依据本合同而获得的其他债权部还清为止;

开立于_____的项目资金专用帐户,借款人从贷款人处提取的所有款项及项目资金必须存入该帐户,帐户余额不得低于按规定应当留足的预备费的金额;从该帐户提取的款项只能转至基本结算帐户;

贷款人对为实施本合同约定的帐户监管而采取的拒付、限制支出等措施不承担法律责任。

第八条 担保

为保证项目的按期完工和贷款的按期清偿,有关方已向贷款人提供以下担保:

在项目建设期间内,__________向贷款人提供资金承诺,保证在发生工程成本超支、不能按原计划成本完成全部工程时,通过各种方式融资、补充资金,直至工程完工(见附件一)

当项目不能按期完工时,借款人将其所获得的来自于建设承包合同、原材料供应合同以及本项目下其他合同的违约金、赔偿金等所有权益转让给贷款人。

贷款人以依法获得的_____项目工程作为清偿本合同项下债务的担保,并承诺该质押担保不因借款人实行承包、租赁、联营、分立、合并、股份制改造、合作等涉及银行债权的产权变动或经营方式调整而撤销。

项目建成后,还款期内贷款本息的偿还,由______向贷款人提供担保,保证在借款人不能按期清偿贷款本息时承担连带责任(见附件二)

第九条 借款人承诺

所作的陈述与保证真实无误;

承认和遵循贷款人的业务制度和操作惯例及本合同项下的操作规程;

按照本合同和借据中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

保证资金状况没有发生不利于本合同项下贷款的变化;

本项目的汇率风险由借款人自行承担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不得影响贷款本息的偿还;

借款人应当及时就已经发生或将发生的本合同规定的违约事件向贷款人通报。

第十条 贷款人承诺

按照本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拨付应当发放的贷款;

对获悉借款人项目建设、财务收支等情况依法保密。

第十一条 变更、解除与转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条 保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条 违约责任

借款人逾期未提款的,应按日向贷款人支付未提款金额部分的万分之_____的违约金;

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期限还本付息的,对逾期贷款每日计收万分之______利息,对未支付的利息计收复利;

借款人未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的,贷款人对违约部分按日计收万分之_____的利息;

借款人违反本合同条款的约定,情况严重,致使贷款人认为可能危及贷款安全的,贷款人有权取消尚未发放的贷款,并提前收回已经发放的部分或全部贷款。不能收回的,视为贷款逾期,并按规定计收利息。

第十四条 争议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条 通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六条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款人:(签章)__________________

贷款人:(签章)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