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记者出镜词范文(精选8篇)

小伞
导读 [1]王大林.浅析出镜记者的作用与素养[J].新闻传播,2018(06):72-73.现场出镜记者与文字记者存在很大不同,出镜记者根据现场情况面对摄像机进行口头描述、口头评论、现场采访的能力,是记者现场报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借助记者现场报道的图像和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载体,这些是出镜记者的必备素质。

记者出镜词范文 第1篇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

现场报道记者的出镜技巧【一】

现场出镜记者与文字记者存在很大不同,出镜记者根据现场情况面对摄像机进行口头描述、口头评论、现场采访的能力,是记者现场报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借助记者现场报道的图像和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载体,这些是出镜记者的必备素质。

出镜记者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劳动者,要想感染观众,必须先感染自己,同时也要掌控自己的情感,受现场气氛的影响,要适度表现出情感的波折,如激动,如惶恐,如悲愤,切忌过度,也切忌同一表情,成为事件的局外人,这样造成与观众的'隔阂,还要注意节奏,一快一慢,一松一驰,要善于调度谈话的速度,善于把控新闻的主题,善于把现场引向深入。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二】

他对我们几个刚分配来的新工人说:你们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都是有文化的人,要主动承担起工区的通讯报道工作,我给你们的任务是每人每个月2篇!2篇稿件,在当时的我看来...

指导教师以前均未体验使用过该模拟环境及应用软件, 仅通过与厂家的电子版说明进 行了解。教师一边熟悉软件功能,一边带领学生训练,到比赛日也就不到一周的时间,真是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其他院校还有校外专家出谋划策,我们则是单纯的自我摸索。

学生还需要正常上课学习,只能利用课外和晚自习时间开展高密度、高强度的训练,坚持到最 后的 3 名同学付出了艰辛的汗水,训练中都累得脸色黑青、无精打采。不仅要为学生打气, 还要注意不要让学生累倒,以至于功亏一篑参加不了比赛。

赛前充分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训练学生灵活应对博弈,学生不负众望,在激烈的赛 场上发挥出色,临危不乱,及时调整策略走出困境,最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种动态的模 拟非常接近项目的实际状况,需要进行任务需求分析、项目方案制定、实施步骤分解和具体 实施及成果展示。

学生经过短期的训练觉得自己对项目架构和项目流程有了较大的提高, 并 且对自身的认可有了质的锐变。大家一致认为,只要认真肯做,没有达不成的目标。

本次大赛涵盖了任务分析、方案设计、实施步骤制定、项目实施及成果展示几乎所有移 动互联技能, 真正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实战项目。

大赛起到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以赛促改, 为培养更多优秀移动互联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大赛充分展现了我系移动互联专业 办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与众多专业教师对学生平时的培养和努力分不开。

希望再接 再厉、更上一层!

记者出镜词范文 第2篇

一、电视出镜记者角色定位的偏差

现在,活跃在城市电视台新闻采访第一线的出镜记者大多是由主持人转过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当好出镜记者。电视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否,与出镜记者的内在新闻敏感性和外在表现有着直接关系。在城市电视台的一些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一般由主持人或播音员临时来串岗的情况比较普遍。这种做法造成了大量现场报道实际上成了“导语式出镜报道”,就是由出镜记者说好导语后,再由别的播音员配画外音。这样的报道,虽然普通话标准了,但现场报道“两张皮”现象非常严重。许多人认为,由主持人或者播音员来客串出镜记者,形象好,普通话标准。然而,主持人和播音员的业务技巧侧重于吐字发声、语言调整及播讲时表情神态的掌握上,出镜记者则要求必须具有较高的新闻业务素养,能在事发现场发现和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有扎实的采访技巧和对新闻事态进行分析评述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在有许多主持人凭着优越的外在因素走进了出镜记者行列,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实际的新闻训练,虽然有着清新的形象、伶俐的口齿,具备一定的镜头感,但一旦遇到复杂的新闻现场或者事件突发变故,他们就会变得语言迟滞,神态窘迫,甚至完全丧失对新闻的判断力。在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是新闻信息的采集者,而不是主持人。出镜记者要善于调动新闻现场的各种资源,对碎片化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处理,提高自己观察思考的能力。电视现场报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即兴性,现场采访原则是“一次过”,因此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新闻业务素养。

二、电视出镜记者应加强新闻素养

电视出镜记者应该加强新闻业务综合素养,不仅要具备发现报道线索的新闻捕捉能力、快速整合新闻信息的能力,还要有积极恰当的镜头前表现力和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1.扎实的新闻业务能力。出镜记者一是要有新闻敏感性,能够发现新闻现场的细节、报道切入的角度和判断新闻价值。二是对画面、出镜时机、采访对象和报道内容进行选择,出镜画面要选择最直观最能说明问题的,具有典型性,让观众一看就大致明白此次出镜的目的或主题是什么。三是要注重逻辑排列,要考虑如何排列更能体现表达目的。四是表达要有个好的开头,开始的15秒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引发观众的兴趣,那么这则报道将很难成功。在表达时,要善于强调感受性的东西,引领提示观众;进入新闻现场后,要迅速全身心融入环境,接收各种信息,向观众进行立体式的信息传递。

2.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出镜记者要对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新闻现场及结果进行概括描述,甚至要展开即时评述,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要说得明白,说得流畅,引导观众看最重要、有价值的东西,其内容不能脱离现场和事件本身。

3.敏锐的观察思考和快速反应能力。在不同的新闻现场,出镜记者的报道要素必须明确,无论突发事件、预测性事件还是策划型事件,出镜记者的画面表现形式要根据题材的区别而多样化,从而使现场报道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同时,出镜记者除了将新闻现场的最新消息以最快速度传达给受众之外,还要链接新闻背景,点评新闻事件。

三、出镜记者要把握题材

记者出镜词范文 第3篇

关键词:出境记者新闻现场新闻报道

现在电视新闻中的出镜记者有好多都是从主持人或普通记者转过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做记者,也不是所有的记者都适合出镜。出镜记者要具备一定的特质,即提问的技巧和对新闻现场的控制能力和挖掘能力。在有些电视新闻节目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优秀的出镜记者为节目增光添彩,但同时也有一些出镜记者缺乏对现场的观察,不能很好的把握节目的进程,表现令人大失所望,最后将新闻的真实性和震慑力掩埋在遗憾之中。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是对自身情感缺乏适度的把握。

在电视新闻中,我们常看到有的记者态度冷漠,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现场的气氛如何,都把自己置身事外,始终保持同一表情。这样很容易造成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隔阂,被采访者不会把自己看到的或自己知道的告诉记者,很有可能在关键的时候关闭了话匣,最后造成采访的终止,即使勉强进行下去,采访也只是停留在表面。还有一种现象,和上面的情况正好相反。那就是记者在现场很容易被当时的气氛影响,或因为被采访者的不幸遭遇而心生怜悯;或因为遇到不公平的事而悲愤不已;或因为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而兴高采烈。其实这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出镜记者应该做到的,记者应该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的报道。

二缺乏对新闻现场的驾御能力和判断力。

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除了要具备镜头感、良好的形象和流利的口才外,还要具备非凡的洞察力以及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力。有些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一遇到突发事件就不知该如何收场,手忙脚乱的应付差使或干脆只见其面,不闻其声。其实这都是记者学艺不精,工夫底子不扎实的表现。在采访前,记者应详细了解新闻事实的背景,在头脑里先形成一个大致的框架,想好采访的角度,这样才能在新闻现场快速准确的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记者虽不能提前遇见,但只要在平时的采访中能多留心,多观察,多积累经验,就不会出现措手不及的现象。

三不能处理好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记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也应该是平等的。在电视新闻中,有些记者在采访领导人时,一味的赔笑脸,说话小心翼翼,对弱势的被采访者却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提问也无所顾及,咄咄逼人。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记者,对待所有的被采访对象都应该一视同仁。对领导要表现出尊敬,不卑不亢,变仰视为平视,对弱势被采访者也要尊重,变俯视为平视。四忽略对被采访者的倾听.

倾听是记者在采访中的一种技巧。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你问的问题很可能是被采访者难以启齿的。这时倾听往往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谈话中记者真诚的倾听会拉近与被采访的距离,他会认为你愿意倾听他的故事、接受他的思想。这种心灵上的沟通,会增强被采访者对记者的信任感,很可能就此打开话匣,那么你距离想要的答案也就不远了,还有可能在谈话中会有意外的收获。

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王志曾说过:“要成为优秀的,首先必须是职业的。”所谓职业,就是各负其责,你是一名记者,就把采访搞好;你是一名摄像,就把摄像搞好;你是一名编导,就把节目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制作搞好。镜头前光鲜亮丽的记者,其实在采访前要下很大的功夫,要对你的采访对象进行了解、要对整件事的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甚至在出发前几分钟或是新闻现场,你都要做大量的功课,大脑不能有一丝松懈。

那么作为一名出镜记者到底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的素养和能力呢?

首先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记者所做的一切要和记者的身份相吻合。记者要学会多思考,不能很容易就被人给骗了。思考和判断力的背后是要求记者要有丰富的阅历。你不了解工人,怎么采访工人?你不了解经济犯罪,怎么能解决公司逃税的事件?你不了解国家政策,怎么知道有人钻了政策的空子?记者必须是一个杂家,样样精通达不到,但起码要作到半个专家。这样是对自己负责、对被采访者负责、对广大的观众负责。

其次记者要有控制力。有些采访对象非常的狡猾,越是你想要的东西,可能是他最忌讳说的。像江湖骗术一样,他有可能说了很多无关痛痒的问题,你已经不知道他在讲什么。这时,作为一名记者,你必须要有定力,要有清晰的思维能力,牢牢把握住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主动权被别人控制,那么记者就是一个失败者。得不到我想要的,我就会一直问,还不说,我就再问。不管在什么时候,记者都不能慌,你不能被人给吓住。如果记者都不能独立思考了,还谈什么采访呢?

第三要有细致的观察能力。被采访者此时的情绪怎样?适不适合继续采访?他的神态怎样?有没有说谎?现场的环境怎样?有没有什么异常?细致的观察能力也是记者取得采访成功的关键。如果你的观察力不够,很可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一个很明显的漏洞,可能因为你的不仔细,从眼前悄悄溜走了。一旦事后发现,你将后悔莫及。最后很可能导致采访的失败。

出镜记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一定程度上说出镜记者的新闻品格决定着一个新闻节目的成败。新闻节目与出镜记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好的新闻节目需要优秀的出镜记者、好的新闻节目造就优秀的出镜记者。优秀的出镜记者既要熟练的掌握电视传播的规律,又要具备必要的新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节目的节奏,在镜头前淋漓尽致的表现、挥洒自如。记者不单是事件的记录者、传播者,更是社会公信力的代言人、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在一个个新闻事实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新闻记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他们是维护新闻真实和社会正义的坚强后盾。记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的职业。

记者出镜词范文 第4篇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面临的问题研究与探讨论文

摘要:电视媒介理念的不断革新,促使业内分工进一步细化,一批电视记者从幕后走向台前,出镜记者行业应运而生。出镜记者在镜头画面内进行现场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见证者、体验者和转述者。正是由于他们的出现和参与,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也随之加强了新闻的真实性,赋予了新闻生命力。本文就电视新闻出镜记者所面临的问题和必备的素质进行探究,针对提高我国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专业能力展开讨论。

关键词:电视新闻;出镜记者;问题探究;必备素质

随着电视新闻产业的发展,电视媒介不断革新,业内进一步分工,出镜记者行业应运而生。探讨出镜记者所面临的问题和必备素质是对出镜记者专业素养提升的题中之义。

一、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中的一个要素

电视媒体是通过画面和声音为讯息传递给受众的,而出镜记者与讯息一起呈现给受众。出镜记者与所传播讯息互为阐释、相互影响。受众在接受讯息的同时也在接受传播者。出镜记者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吸引着受众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面对镜头,出镜记者是观众在新闻现场感知的带路人,也是新闻中突出主题的主要元素之一。

2.出镜记者能够增强新闻的生命力

记者的“出镜”能够有效地拉近观众与传播者的心理距离,尤其是在动态或突发新闻事件中更需要出镜记者来增强现场感和真实性。调查曝光性报道需要出镜记者一步步探寻真相,问题性新闻报道则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出镜新闻记者充当的正是观众的眼睛,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使新闻的生命――真实性增强。

3.出镜记者是电视媒体的代表

在新闻报道中除了客观的新闻事件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事件采访报道者――出镜记者。出镜记者的自身形象直接影响到受众对于新闻媒体的评价和认可。新闻事件本身和出镜记者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受众的接受度。因此,出镜记者在某种意义来说上代表了电视媒体。

二、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分类

1.消息类新闻出镜记者

消息类电视新闻又称动态新闻,一般是指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这类节目传播面广泛、信息容量大,影响力大。因此,在这类消息类新闻报道中,更多地使用了记者出镜方式进行现场报道。增加了消息类新闻的信息量,提高了现场感和真实性。

2.评论类新闻出镜记者

记者出镜词范文 第5篇

一、电视记者出镜在报道中的优势

1.体现记者深入基层一线的作风。记者出镜势必要求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否则记者出镜就是一句空话。记者出镜这种报道方式,决定了记者必须深入一线,这种约束和牵制,在客观上起到了迫使记者深入基层的作用。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让百姓爱听爱读爱看,这就更加强调记者坚持“三贴近”的原则,深入到一线和火热的生活中去。记者出镜,或在现场报道突发事件,或与受访者对话交流,或体验式关注事件的发生发展,不仅体现了新闻事实中作为记录者的记者的真实存在,更展现了记者良好、深入的工作作风。

2.给观众以真实感。在新闻事件现场出镜的记者,既是新闻事实的目击者,更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同时又担负着引领观众进入现场的任务,这就会使观众能更强烈地感受到参与感,从而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3.丰富电视新闻表现手段。僵化老套、严肃刻板的新闻播报方式沿袭多年,观众势必会产生审美疲劳,而电视记者的现场出镜,恰如一缕清新的春风在呼唤新闻形式的创新,电视记者出镜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既吸引了受众的眼球又活跃了电视画面、丰富了电视的表现手段。

4.有效发挥电视媒体优势。电视记者出镜可广泛应用于一般报道、现场报道甚至直播报道,它将电视所具有的传播及时、声画并茂的优势得以全面展示,相对于其他媒体,更加直观、生动,易于被受众选择。

二、电视记者出镜留给观众的遗憾

1.牵强附会,画蛇添足我们提倡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报道新闻事实,并不是说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要有记者出镜,有些新闻适合记者出镜,不出镜倒是显得呆板老套,而有些新闻不适合记者出镜,出镜了倒是显得多余和罗嗦。所以说,记者出镜只有恰当地运用才会增添新闻的表现力和魅力。而在一些报道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没必要或不适合记者出镜的新闻,却被记者生拉硬拽地在新闻导语前扣了顶“帽子”,这种为了出镜而出镜的设计,无异于画蛇添足,不仅不能增强新闻的表现力,相反还会降低新闻的质量。

2.表情生硬、呆板做作端庄大方、自然流畅是出镜记者的基本要求。记者出镜时,首先是作为一个新闻传播者存在,他的任务是带领观众进入新闻现场,因此在报道中要忘记自我的存在,投入到新闻事件中去,过于关注自我,或生硬地背稿,或故做姿态地表演,都会严重影响出镜效果。

3.缺乏亲和力和技巧记者是现场采访的主角,因此记者的亲和力与采访技巧往往能够决定一篇报道的成功与否,特别是出镜记者,他的形象和言辞是要曝光在电视画面中的,诸如那些缺乏亲和力的审问式提问或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是怎么想的?”“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

三、出镜记者怎样才能给人以美感

要知道,观众在收看新闻的同时,会十分注重记者在现场的表现,小到衣着举止,大到思想观点,都会成为观众评头论足的对象,出镜记者一个小小的弱点或疏忽,都会被电视的镜头无情地放大。所以,出镜记者应该十分注重并努力把握好自己的形象。那么,出镜记者怎样才能给人以美感呢?

1.仪容仪表要恰当端庄记者在出镜时不可浓妆艳抹,最好不要佩戴项链、手镯等饰品。妆容和服装要与采访环境和谐,要符合记者的身份,同时又要接近被采访者,比如深入地震灾区现场报道穿着一套喜庆的红装,深入农村基层采访穿着笔挺的西服,诸如此类都是不合时宜、不恰当的,对此记者有着切身的体会。去年中秋,记者在走基层系列采访中,曾深入我市宏伟区南八里果园与农民一同采摘南果梨,体验农民辛苦,报道丰收的喜悦。在采访中,记者采用体验式报道的方式,同果农一道边劳动边报道,采访效果很好,但是稿件播出时却发现记者现场穿着高跟鞋和一件稍显华丽的外衣,正是这身妆扮,使记者拉开了和农民的距离,“走基层转作风”看起来似乎是在作秀。

2.语言要流畅,神态要自如记者出镜做报道,必须现场口述,因为新闻稍纵即逝,没有时间让你反复推敲,这就要求记者能够出口成章,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力争做到口齿清晰、表达流畅、简洁有力,同时采访时神态要自如、放松,特别是与采访对象交流时,更要认真倾听、平等交流,切不可表现出急躁、轻视或漫不经心等态度。

记者出镜词范文 第6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出镜记者;职业素养

“出镜记者”来源于国外,纵观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中,均未提及该词语,用中文解释即指的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当前,电视新闻节目按照出镜的目的、新闻节目的时长、采访对象的差异主要将出镜记者分成两大类,其一为现场报道的出镜记者,这类记者主要是针对新闻事件(如:直播、日常消息报道、连线报告等)进行报道;其二为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这类记者采访和报道的对象为典型人物。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蒸蒸日上,出镜记者已经成为现场报道中的主体。对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而言,除了应当具备一定的基本素养,还应该具备新闻节目主持人具备的一些素质,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增强自身职业素养,来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和控制报道现场的能力。在2008年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的现场报道中,很多新闻记者从地震现场用镜头记录下一幕幕感人画面,而新闻现场记者的表现也得到了观众的赞赏。伴随着新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电视新闻行业也来越注重新闻事件报道的及时性、客观性、真实性,要实现上述目的必然对出镜记者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养。

一、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

对出镜记者而言,其口头表达能力主要指的是他们运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身情感、思想、阐述新闻事实、同采访对象或者观众进行交流的能力。出镜记者在采访人物时,表面上看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模式,不仅考验着记者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考验着记者把握新闻主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主要是通过声音和表情等来表达复杂的感情,因此具备激发性,容易引起观众情感共鸣。说话人不但可以通过声调和节奏强调有意义的词语,还可以借助动作、表情等传达情感。借助上述这些辅助手段,出镜记者便可以为观众营造形象、生动的情景,这样达到的效果显然是书面语言无法比拟。但是,口头语言表达用时少,从构思到选词到转换为语言这一过程非常短暂,一旦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便是最终形式,且无法修改。口头表达能力的上述特征要求出镜记者不但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思维敏捷、反应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分调动语言资源,迅速搜索出最恰当的词语,汇聚成语言并表达出来。当前,我国电视台一条新闻普遍时长约2分钟,那么便要求记者在这2分钟内将现场报道、采访对象回答、自己提问等有机融合起来,并将信息客观且生动的表达出来,这无疑对出镜记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灵活地现场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属于一类面临突发事件时应变能力,应变能力强弱和刺激产生至人做出明显反应所需的间隔时间存在反比例关系,因此应变能力强不仅要求反应时间短,而且效果要好。对电视新闻记者而言,其必须根据新闻现场情况做出反应,这主要是由其为独立的脑力劳动者这一职业特点而决定的。要求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在面临问题时要独立思考和判断,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决定并实施。由于受到新闻时效性的限制,出镜记者在采访中无法慢条斯理地反复斟酌和权衡,特别是当遇到紧急事件时,出镜记者应当根据地点、时间、现场情况等因素变化情况,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必要时出镜记者还应当在直播时开展现场调查和即兴点评等。例如:在体育比赛现场的报道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如名将发挥失常、运动员受伤、黑马、爆冷等等,这便要求出镜记者能够迅速调整报道的角度,为观众展示新的新闻亮点。在现场采访过程中,出镜记者难免会遇到体育明星拒绝采访或者大批媒体蜂拥而上等情况,在面临这些突发情况时,出镜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应变能力,巧妙地化解一切突发事件。

三、准确把握自身情感的能力

采访不仅是一项广泛且深入的社会活动,也是一项特殊的调查活动,要求出镜记者用心做好。纵观无数灾难新闻,一些现场记者为了给观众记录现场最新消息,常常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到条件艰苦的地中,甚至还需要参与到救援行动中。但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特征,要求出镜记者在现场报告中不可过多的融入个人情感,这样为观众报道的新闻事件,才能让人信服。一位记者到乡下采访时,无意间听到村民在议论村中有一位妇女常常帮助一些孤寡老人的事迹,在听到描述后,记者被该妇女的行为深深感动,但是因为无法控制自身情绪,最终不得不放弃出镜。即便这条新闻报道在播出后反响强烈,但是这位记者却错失了这次宝贵的出镜机会。除此之外,记者在捐助现场、事迹报告会、司法机关审判现场等进行报道时必须注意把握好个人情感。

综上所述,新闻记者作为媒体主力军,其在现场的报道新闻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其所在媒体企业综合实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站在某种角度而言,新闻出镜记者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媒体实力如何。因此,新形势下,必须提高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让他们成为新闻现场报道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王大林.浅析出镜记者的作用与素养[J].新闻传播,2018(06):72-73.

记者出镜词范文 第7篇

勇敢面对错误,错误是大树枝繁叶茂最好的肥料。刚开始进入电视台实习,很害怕犯错误,导致做事瞻前顾后,什么也做不好,但细想,作为一个实习生如果没有错误就不可能叫做实习生了,任何错误都会比之前的成功更记忆深刻,错误是完善自我的良方,感谢那些给了自己犯错误的机会的人和事。

【实习认识】

树立团队精神。不能逞个人英雄主义和不遵照上级的安排,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大局为重。自顾自的行动。

作为新闻很多时间都会都会走进农村,工作中感受到中国是农业大国的深刻含义。和农民朋友们打交道,学会走农田道,学会融入村民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学习经验】

<一>在实习中了解到作为记者不仅是要写要说,也要懂基本的摄像,一下是在实习中学习到得摄像技巧:

1.画面不能“七扭八歪”;

2.整体构图要和谐,不要“面壁思过”;

3.不要“横线切脖”,即是说物体位置安排的合理性。避免“横线切脖”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

4.画面不能过满或者“缺边少沿”,造成画面不协调;

5.忌“顾此失彼”,合理安排画面每一个事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决不能把两旁的人物拍成“半拉身子半拉脸”;

6.画面的重心要稳,忌“头重脚轻”,主体上方留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

7.忌“刀光剑影”,摄像时要注意光的合理;

8.画面事物合理安排,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丛生”;

9.忌“哆哆嗦嗦”,要求画面的连贯稳定,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10.忌画面的“空洞无物”,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却缺乏实在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

11.画面的起落要稳;

12.不要随意的运动镜头,特别是电视新闻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13.忌“或快或慢”,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

14.忌“主体游移”要求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

<二>在实习中很高兴能有一次出境经验,也学习到作为出镜记者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熟悉当地事务,掌握人脉关系。记者应是公关人才,拿出一张人脉联络图,你就成功了一半。

应急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最成功的记者是突发事件直播报道记者。

有政治敏感,虽然记者不是政治家,但新闻永远和政治相关联。

可以提前策划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做到:

1、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

2、做一个报道构成表。无论是一分钟的现场报道还是三十分钟大型现场报道的节目,都要把重点和提纲整理在一张纸上,可以一目了然。

3、找细节。

4、准备现场当事人的采访。

背景声、同期声、现场所有的声源都对现场报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能唤起观众的临场感和现场感,特别是现场当事人的鲜活对话。当事人的话不要由出镜记者代言,记者在采访前要与其进行交流,如果采访对象表达太差就不用他,一旦要用让他自己说话。不清楚的地方记者可以复述,但不要代言。

5、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出镜记者说什么

说精确的数据

要具体说几月几日,不要模糊。

说感触——听到、闻到、摸到……电视媒体是一个只能看、只能听、不能闻、不能摸的一个媒体,而记者在现场能看、能听、能闻、能摸,所以把记者在现场的感触说出来,调动各种感官系统的信息。比如化工厂发生火灾能闻到浓重的硫磺味道,这就增加了现场感。

现场采访内容一定要短,每一句采访的内容尽量不要超过45秒。现场不是一个说话场。除非采访对象是一个核心当事人。

依托细节、道具、空间和背景说话

越空的语言让人紧张,越危险,比如讲概念。

把长问题切割成几个小问题

情绪也是现场感,情绪就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焦虑也好,紧张也好,痛苦也好,悲伤也好,其实就是现场感的一部分,出镜记者的情绪最能直观感染观众,所以出镜记者情绪一定不能太平静,否则会损坏很多现场感。

不是什么都说,涉及到法律或者其他非常专业的东西,基本上要请专家来说。

不要准备整段的词,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记者准备内容,不要准备语句,完整地照着之前写好的东西来背诵,这是最危险的。

在一个直播系统当中,互相的信任是整个关键,千万不要因为你想出风头而打破它,这是作为直播出镜记者的第一原则。

现场不要把话铺得太满,一定要留白,要让现场本身说话,让同期声进来。

不要霸住镜头,让所有镜头集中在自己身上,没有让周边这些物品开口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因为现场永远比记者的脸更有魅力。

不能简单地罗列数据,更不能随便下结论,应以可信的数据和细节来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出镜背景,一定要和报道的主题有紧密联系。

头发和化妆,女记者如果披头发,在出镜风大的时候,头发就会成为干扰。化妆太浓,头发吹的一丝缝都没有,也都不合适。

透明伞,准备一个透明性非常好的伞,在下雨时出镜用。

语速,现场语速稍快一点大家可以接受。

【作品】

发表媒体:县电视台《新闻报道》

1.十二届县政协召开第十六次常委会

2.县暑期大学生实结表彰会暨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