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新闻提纲范文300字(共6篇)

admin
导读 【3】根据采访活动的内容拟定采访提纲,是写新闻采访提纲最基本的方法。c、您了解国家相关法律规定里是否有允许私人信息买卖这种行为的存在呢?此外,在采访邀请信函中,必须说明采访者自己的工作单位、本人姓名、联系方式。

新闻提纲范文300字 第1篇

一、采访提纲怎么写

【1】寻找相关线索,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

【2】将未写的稿件大致地分成几大部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写出采访提纲。

【3】根据采访活动的内容拟定采访提纲,是写新闻采访提纲最基本的方法。

【4】根据采访的目的,决定未来行文的方向,并依此列出采访提纲,是写好新闻采访提纲的另一个方法。

具体如下:

01.列明采访对象

就是说你要采访哪些人。你采访某一位“魅力人物”的事迹。这名“魅力人物”就是你的采访对象。他(她)周围的同学、亲友、领导,往往也应当是你的采访对象。采访对象确定错了,或有所漏掉,都会对采访带来损失。

一般情况下要采访什么人?

所有的利益相关人;

利益无关人(第三方);

目击者、旁观者;

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权威机构;

同事:上级同事、下级同事、同级同事;

服务对象。

02.列明采访内容,即问题、材料

根据报道意图和已经掌握的新闻线索,拟出所要采访的具体内容,即提问的问题、需要索取的材料。

预先准备的问题,尽可能多些。有些问题不一定能如愿采访到,仍应列入。

如果需要进行现场观察,你还得在采访提纲中列入观察的具体内容。

如采访正在发生的一场校园火灾,你就要采访:起火地点周围环境如何?火苗蹿起来多高?哪些人在救火?抢救出来的财物,损伤情况如何?等等。

03.列明采访的时间、地点(场所)

这里也有个先后顺序的问题:先去哪里采访,后去哪里采访。同时,时间上也应该规划好:前一小时做什么,后一小时做什么,等等。

04.列明采访的人员分工

如果参与采访的通讯员不止一人的话,列明采访的人员分工。

例如,一人提问,另一人则负责录音、记录;或者轮流提问;或者人负责问人,一人负责拍摄;等等。

05.列明采访所需的设备、道具及注意事项

此外,在采访邀请信函中,必须说明采访者自己的工作单位、本人姓名、联系方式。

二、采访提纲例文

新闻提纲范文300字 第2篇

一、确定采访主题

一般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我始终认为,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能够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二、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以前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他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校园、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超多的资料,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

四、整理线索

透过对被采访人和采访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经成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及还未成型的观点,寻找本次采访线索,也即突破口。

五、设计问题

透过对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对线索的整理,进行问题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计是需要环环紧扣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分散的关系,采访就是一条流水线,记者需要做的是沿着这条流水线向下走。什么称为向下,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尽力想办法让事件的参与人告诉人们事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本来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让读者读完之后也觉得还是有所收获的,如果你的读者看完之后觉得不知所云,好的证明你本次的采访是失败的,其实从源头上已经失败了,在于你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六、罗列你的问题

将问题设计之后你就能够在纸上罗列你的问题了,罗列完之后你需要再看一遍你的采访提纲是否有什么漏洞。

七、其他

以上都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关键在于采访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候你的采访对象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沿着你的思路走下去,那怎样办?无所谓就沿他的思路好了,记者需要把握的是采访主题不发生偏移,同时还要注意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线索,可能你在采访前期的准备时并没有发现这条线索,别的报纸也没有提及,而此时你的采访对象说了出来,你就需要紧追不放,在完成新闻采访主题的同时你还拿到了别人之前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闻。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资料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必须了解;

5、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构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能够带给相关资料;

12、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赠送必须的礼品表示感谢。

新闻提纲范文300字 第3篇

1,xxx

2,xxx

3,xxx

4,xxx

5,了解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最大的特色了解老年人每周或者每一天的活动了解老年人在活动中心的具体资料老年人今后的活动意向老年人对于社区活动提出的意见或推荐

二,采访要求

1,xxx

2,语言明确,言简意赅用词恰当

三,采访步骤

1,xxx

2,随机采访和平里家园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老年人采访和平里社区服务站相关人员和居委会委员

四,采访时间

20xx年10月22日星期二

五,采访对象

老年人居委会成员,服务站成员

六,采访问题

1,采访老年人

(1)请问每一天从几点开始社区开始有老年人活动

(2)请问是不是一整天都有人在社区活动

(3)请问您们都有哪些活动项目

(4)请问您是否喜欢这些活动

(5)请问您觉得社区的活动是否有什么特色

(6)请问社区活动是否是自发组织的

(7)请问活动项目是否是固定的

(8)请问社区是否会组织老年人一齐活动

(9)请问您对以后的社区活动有什么意见和推荐2,采访居委会成员,社区服务站成员

(1)请问社区有举办过哪些关于老年人的活动

(2)请问这些活动具体的资料是什么

(3)社区老年人的年龄段

(4)请问每年都有固定的活动吗

(5)您觉得开展这些活动的影响

(6)社区活动的老师是居委会请的吗

(7)老年人的反响如何

新闻提纲范文300字 第4篇

陈浩:

1、第一次见你还是忍不住叫你小英雄,

2、惯别人这样称呼你吗?

3、你今年多大了?

4、你被评选为抗震救灾少年,你怎样看待这个称号?

5、去北京参加抗震救灾的节目录制,是第一次去北京吗?喜欢北京吗?

7、你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貌的?

8、你所认识的英雄中你认为谁最勇敢?为什么?

9、受到过这么多人的关注意外吗?是否有想过自己也能成为英雄?

10、你适应这个状态吗?习惯吗?

11、觉得对你以后的生活是否有影响?

12、听别人说你是个个性有职责心的大男孩,在班级里担任班长是吗?

13、班长要有职责心,你是怎样理解职责心?

14、在校园里你是个热心的男孩吗?

15、在校园有几个好朋友?在地震后有联系到吗?

16、自己学习成绩怎样样?哪几课最好?

17、最近说你被温江中学破例录取了,这是你一向想去的校园,开心吗?

18、喜欢校园的生活吗?以后想考大学吗?

19、你将来的理想是什么?想干什么?

20、对自己未来有什么计划?你觉得怎样应对以后的生活

21、在校园里有什么业余爱好?

22、听说你的偶像是姚明?喜欢打篮球?

23、第一次跟他通电话的时候紧张吗?

24、想过要亲眼见他吗?想对他说什么?

25、你个头挺高了,是否有想过以后当篮球运动员?

26、你们班多少同学?

27、那天发生的第一时间,有多少同学跑出来了?

28、地震发生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29、平时校园有这样的地震的演练吗?

30、你平时和同学是否有这样的危机意识?要在平时觉得地震这样的事情跟你们生活近吗?

31、你觉得你是个勇敢的人吗?

32、为什么要回去救自己同学?当时的场景是什么样的

33、当是怎样会想到要救同学,本来你能够安全的,你觉得这样值吗?

34、你转身回去的时候没有犹豫吗?

35、墙塌下来的那一刻,你身上哪个部位最痛?

36、回去救他时候你心里害不害怕?

37、假如你因为这件事情造成身体上的残损,你今后的生活会在痛苦中,你还会牺牲自己吗?

38、你十分勇敢,假如在有一次,你还会回去救你的同学吗?

39、原因是什么?

40、去医院的时候疼吗?你哭了没?〈坚强的人〉

41、此刻身上的伤好了吗?

42、跟自己的以前的同学有联系上了?

43、这天有这样的机会,对这电视此刻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话吗?

44、你住院以后,为什么不告诉爸爸妈妈你是为救同学才受伤的?

45、你是怎样跟他们说的?

46、爸爸明白后说什么了吗?对你说什么了?

47、家人认为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吗?

48、你觉得家人是什么样的人?

49、你认为你是什么性格的人

50、家人对你性格有什么影响吗?

51、你觉得地震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坏

52、此刻很多校园发起学习地震小英雄舍己救人的精神,在这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新闻提纲范文300字 第5篇

1、采访主题:维护公民的保密权

2、事件相关背景

据了解,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基本上属于一种“间接保护”。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我国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程度。个人信息被泄露,不仅仅干扰了许多人的生活秩序,甚至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但是由于苦于凭个人力量难以抓住证据等原因,很多保密遭到侵害的当事人不明白到哪里去讨说法。很多公民感觉自己受到了一些个性“关注”。自己的生活中时常有形形色色的人唐突闯入,他们对自己个人资料了如指掌,甚至比他们自己还了解自己,这样他们感觉自己如同生活在透明玻璃钢里的金鱼,一举一动都被人窥视着,丝毫没有保密可言,应对这样的现状,加强立法,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法制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3、采访目的

透过采访,认清自己身边存在的保密威胁和隐患,了解侵犯别人保密带来的伤害,使大家对维护保密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和提高。让大家树立保密意识,并且增强尊重他人保密的职责感。

4、采访对象

(1)(愿意理解采访的)当事人

(2)参与者

(3)兜售内含私人信息资料的相关人员

(4)私人信息来源的单位和个人

(5)相关法律专家

5、采访形式:个别访问(五个以上采访对象,一对一采访)

6、问题设计

(1)(愿意理解采访的)当事人

a、您是如何了解到自己的保密被泄露的呢,当您明白后,反应是什么呢?b、您认为是什么人泄露了您的保密呢,又是出于何种目的?

c、保密泄露给您和您的家人带来哪些困扰和伤害呢?

(2)参与者

a、你是如何看待保密被泄露的问题呢?

b、如果你的保密被泄露了,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是选取沉默,还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c、你是否有有意或无意泄露别人的保密呢?

(3)兜售内含私人信息资料的相关人员

a、你的这些个人信息资料的来源是哪里?

b、这些信息对购买者有什么用途,它的价格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获得多大利润?

c、是否有人购买这些资料,买得人多吗?

d、你是否有意识到这种买卖会给别人带来多大困扰和伤害呢?

e、你知不明白这是侵犯别人的保密,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4)把私人信息泄露出去的单位和个人

a、您为什么要把那些个人信息当商品出售呢?这对您有什么好处?

b、您个人认为保密和权益哪个更重要呢?

c、您了解国家相关法律规定里是否有允许私人信息买卖这种行为的存在呢?

(5)相关法律专家

a、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保密泄露行为呢?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b、保密泄露和公民的知情权有什么界限和标准呢?

c、目前法律条文是如何规范公民保密不受侵犯的?

d、如何尊重和保护保密,对此,您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e、遇到保密侵权事件,公民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新闻提纲范文300字 第6篇

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成功的采访多半取决于提出恰当的问题。

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写道: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

《纽约时报》的主编对他手下的记者说:“只要你善于在尽可能多的话题上提出恰当的问题,你就是做得相当出色了。”在着各种提问技巧,使基辛格说出了很多事后连自己都感到后悔的话。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