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个人研究报告范文(优选5篇)

admin
导读 2、我国姓储的人并不多,不过也有20多万人,在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67位。据统计,目前储姓人口总数可达23万多人,在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67位。(3)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简子(归姓)被郑简公封于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为该支冯姓第一人。

个人研究报告范文 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都有各自的`姓氏,我姓“冯”,有时我会冒出关于自己姓氏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冯”这个姓?“冯”姓的人口从全国来说多吗?历史上姓“冯”的名人有哪些?由此我扎入了探索的海洋里……

二、研究方法

三、资料整理

(1)“冯”姓的诞生

(2)“冯”姓人口数据统计

(3)历史上姓冯的名人

四、研究结论

1、“冯”姓诞生:

(1)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

(2)起源于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

(3)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简子(归姓)被郑简公封于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为该支冯姓第一人。

2、据有关数据统计,冯氏总人口约有861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64%。

3、冯姓是一个颇为古老的姓氏,在历史上也是人才辈出。历史上冯氏名人在各领域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他们或许是威震一方的大将军,或许是创造出很多流传于后世作品的大文豪。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我要沿着祖先的足迹,学习和继承祖先的文化瑰宝,将其发扬光大!

个人研究报告范文 第2篇

1个人信息基本问题概述

2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的定义

虽然隐私和信息密切相关,但总体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个人个人信息,如电话号码和银行卡号码,在正常使用中不会侵犯个人。但是私密信息就不一样了。即使在正常的社交中,每个人都有不愿向外界透露的秘密。所以有必要分别保护。

隐私和信息保护的“三点法”。隐私和信息在某些部分是相关的,比如有些隐私要以“信息”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实践中,为了解决区分公民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的问题,用“三点法”区分隐私和信息是可行的。“三分法”分为纯个人隐私、私人信息和纯个人信息。纯粹的个人隐私,即民法规定的隐私权的内容,是指与个人生活、个人尊严和自由关系最密切的隐私。一旦被侵害,就会对被害人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尤其是对被害人的精神损害无法弥补。纯个人隐私可分为空间隐私和私人隐私两部分。隐私信息,实际上是隐私和纯个人信息的交集,主要包括自然人的医疗信息、银行存款信息和其他财产信息等。这些信息与个人尊严密切相关,与隐私的相关性很高,对这些信息的保护更接近于对隐私的保护。纯个人信息,包括自然人姓名、血型、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等。

隐私权和私人信息不是财产和主导。《民法通则》第109条规定“个人尊严受法律保护”,而第110条积极列举了这些权利。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隐私权和私人信息权是财产和支配性的吗?在这方面,王黎明教授认为,“隐私权是一种人格权利,高于人的尊严。虽然可以使用,但其财产价值并不十分突出,即第一,隐私权没有财产价值,第二,隐私权没有积极的支配地位,只有受到侵害时才能进行辩护”。

从本质上讲,隐私或私人信息属于个人尊严,是人格权的一部分,而人格权不是财产,是可支配的。因此,我们应该在逻辑上同意王黎明教授的观点:隐私和私人信息不应该是财产和可支配的。我国的人格权包括隐私权,但人格权中并未明确规定个人信息权,仅在《民法通则》中提及。但是《民法通则》的规定显然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加强立法,完善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3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法通则》第110条和第111条对隐私和信息作出了不同的明确规定,第110条赋予隐私权,并将其规定为保护隐私权的民事权利。而个人信息只受行为规范,违反行为,违反民法。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是有交叉关系的,不能完全分开。因为从广义上讲,个人信息中与隐私信息相重叠的部分已经有了自己的权利保护模式,当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受到侵害时,可以受到隐私权的保护,这也为个人信息行为规制模式的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持。

《民法通则》以不同的规定区分了隐私和自然人信息,因此正确区分信息和隐私具有重要意义。从被侵害后的救济措施来看,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如信息被侵害时有权向有关机关申请纠正,但隐私权被侵害时不能采用这种方式。虽然必须承认,隐私和信息有时难以区分,但在我国立法保护模式的区分下,我们可以根据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区分,从而确定请求权的基础和救济措施,实现对自然人民事权利的更好保护。《民法通则》对隐私权和自然人信息保护分别采取权利模式和行为规制模式。行为规制通过规范信息收集、处理、使用、禁止交易等行为,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法律支持。

4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重构

如今,自然人信息保护范围的法律定义相当模糊。刑法、行政法等许多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但并不统一,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困难。同时违法成本相对较低,执法力度不是很强,使得违法者无所顾忌。一些法律法规将个人信息保护与社会信用体系联系起来,但目前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法律效力弱化,约束力不强。

现阶段,应加强立法。一是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增强个人信息侵权的违法成本和执法力度,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其次,强化主体责任,明确收集信息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使用权限,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让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信息并按规定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后,要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必须在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各行业个人信息的不规范使用,加强个人信息数据维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使公民个人信息得到双重保护。

5结论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护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个人信息权”作为一项新的民事权利,将由民法来规定,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权不受侵犯。

个人研究报告范文 第3篇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班,就我一个姓储的,有时我就想,我们班怎么就我一个姓储的呀,古代有哪些姓储的人呢?储姓的来源是什么呢?跟着这些问题,我对此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储姓的来源

上古有储国,国以国号为姓;春秋时期齐国有储君,后代以储为姓: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夫叫储子,他的后代以父名为姓,相传姓储。

历史上的储姓名人

储用,储欣,储光羲,储敦叙,储尹之,储秘书,储安平……

储姓的人口

据统计,目前储姓人口总数可达23万多人,在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67位。

四、结论

1、我国储姓源远流长,在上古时期就有姓储的人了。

2、我国姓储的人并不多,不过也有20多万人,在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67位。

个人研究报告范文 第4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姓“柴”的同学只有我,看来“柴”比较稀少。“柴”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柴”的名人有哪些?全国的“柴”姓人口数量大约是多少?排名第几?荆门柴姓宗族是从哪里迁徙过来的?柴姓安居荆门多少年?至今已有多少代?多少户?多少人?主要分布在荆门的哪些乡镇?荆门柴姓宗族出了哪些企业家和学者?我是第几代传人?我的字派是什么?柴氏族训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柴”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荆门柴氏族谱》。

2、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传说,“柴”姓来源于春秋时期高柴的名字。

2、历史上,“柴”姓名人辈出。近代,柴姓宗族诞生了不少将军、全国政协委员、技术领域专家、企业家、学者等。

3、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的姓氏。

个人研究报告范文 第5篇

众所周知,大学生如今已成为消费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据相关媒体报道,市场研究公司捷孚凯(GfK)日前对外发布了一份《大学生校园群体个人电脑消费者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大学生对MacBook的忠诚度最高,其次是戴尔和华硕。

据悉这份报告对来自中国31个省份和直辖市的各大高校的70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而在品牌忠诚度这项调查上,苹果笔记本在GfK列出的9个品牌中排名第一!

品牌忠诚度指的是各品牌的用户下一台笔记本仍计划购买该品牌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群里中,苹果笔记本的品牌忠诚度是最高的,达到了52%,紧随其后的是戴尔和华硕,成绩分别为35%和34%。

如此说来,苹果MacBook不断提升的出货量似乎与中国大学生群体紧密相关!另据报道称,有72%的大学生会选择在入学时购买第一款笔记本,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倾向于购买苹果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