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转正定级总结(必备7篇)

admin
导读 [1]张明秋.浅析企业财务转型升级之路[J].财会学习,2016,(13):17181、每月工资收入在400元(含400元)以下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等形式,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念。并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管理当中的

转正定级总结 第1篇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热爱学生。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等形式,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念。并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管理当中的许多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和培养学生,做一名德才兼备的老师。

二、工作态度方面:

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坚守教学工作岗位,一心一意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并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处理好个人学习与学校工作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上,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教育教学方面: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没有任何经验,为了使自己尽快适应工作,我认真备课上课,每次上课前我都查阅各种详细的资料,参考别人的教案写出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通过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班主任交流座谈会”等活动使我在育人、教学、班主任工作、教材研究、教法、辅导方法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转正定级总结 第2篇

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岗位设置的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为什么要实行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

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等系列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提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006年,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事业发展。国家人事部制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文件。根据国家政策,省、市、县分别印发了鄂办发[2008]1号、十办发[2009]14号和溪办发〔2010〕50号文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行了部署。

目前,在教育事业单位推行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深化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入岗位竞争转换用人机制),有利于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实行开招聘的选人用人制度)。

二、实行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与职称评聘分开、工资改革绩效工资改革有什么联系?

2002年以后,教育事业单位依据国办发[2002]35号文件《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精神,推行了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职称制度改革(职称改革),目的是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进一步打破论资排辈、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营造优胜劣汰、能上能下、择优聘任、鼓励创新的用人环境,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006年实施的工资改革、2009年实施岗位绩效工资改革等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待遇随人走)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待遇随岗定),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进行了配套,并明确规定在没有按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前,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工资、岗位绩效工资只能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岗位工资。

目前,推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相结合,与促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相结合,组织引导教育事业单位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包含其中,是2006年岗位工资改革和2009年的绩效工资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内容、目的、原则、范围是什么?

1、基本内容。推行“两项制度”即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实现“两个转变”,即管理上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用人上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

2、基本目标。以建立岗位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为主要内容,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着力建立起有别于机关和企业,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运行规律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3、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则;坚持公开平等、以人为本、依法办事原则;坚持责权明确、能上能下、岗变薪变原则。

4、实施范围。经县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全县教育事业单位(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特校)和局属二级单位)。经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的公办教育事业在职在册在编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含特岗教师)。

四、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岗位如何设置?

1、岗位类别设置。教育系统岗位类别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类,其中,管理岗位指具有行政、党群等管理工作职责的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指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2、岗位等级设置。管理岗位设七级至十级4个等级,分别对应现行的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和科员、办事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9个等级,其中,高级设置五级、六级、七级3个等级;中级设置八级、九级、十级3个等级;初级设置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对应一至五级技术工岗位。

3、岗位控制。依据全县教育事业单位教职工编制总量和在册正式人员数量等因素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超岗单位按编制数核定,不超岗单位按现有人数核定),其中,小学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90%,高中、中职、初中和幼儿园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5%。

全县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比例总量控制在:4:以内,其中,县一中、县二中、县应用科技学校、县实验中学、教育局属二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控制比为2::;其它初中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控制比为1:4:5;小学及幼儿园中级、初级岗位控制比为5:5。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为:高级岗位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为2:4:4;中级岗位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助理级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

4、岗位条件设置。岗位任职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其中,基本条件是任何人员上岗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取得相应等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在下一级岗位聘任三年以上),具体条件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单位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制定。

五、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是什么?

1、职责划分。政策规定:县委组织部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负责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县教育局是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各单位(学校)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具体负责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原则,按需设岗,严格程序,自主组织岗位聘任。

2、工作程序。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程序:①单位(学校)制定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含岗位设置控制数及工作实施办法);②报县教育局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初审;③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修订单位(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含考评细则);④广泛听取职工对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提请单位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通过;⑤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经集体讨论和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提交县教育局审核,报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⑥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学校岗位设置的具体实施工作。

六、如何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中的岗位聘任问题?

1、聘期与管理问题。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原则上以单位(学校)自主组织聘任。对于乡镇以下规模小、人员少的学校(或教学点),乡镇中心学校对岗位结构比例实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人员集中聘用。

专业技术人员聘期统一定为三年。按照核准的结构比例,岗位有空缺的,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人员队伍状况,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在岗位控制数内),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逐步到位。

实行岗位设置后的单位必须在有岗位空缺的前提下聘任缺岗人员,没有空岗不得聘任和调入人员。聘任期内新取得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须待本届聘期结束后参加下一届竞聘上岗,不得直接聘任。

聘用合同期满后,学校应按有关政策规定,对受聘人员的履职情况认真考核,及时作出续聘、解聘、竞聘和岗位调整等决定。

岗位聘用原则上采取逐级晋升的方式,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并符合破格条件的,可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2、首次岗位聘任问题。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在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中,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根据国家和省、市、县有关规定,按照“先入轨、后完善”的原则,使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通过竞聘,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不能竞聘到高等级岗位的人员,过渡到相应职级最低等级);在单位未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前(超编超岗没有空岗),不得新聘人员;以后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解聘等办法过渡,使人员结构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在过渡期内,现有人员结构超过核定的岗位总量20%的单位,一般不开展新的专业技术职务申报。

3、关于岗位设置待遇落实问题。对符合政策规定,按照工作程序,经过县教育局审核审核和县人社局认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单位,按照工作人员的新聘岗位等级,从认定的次月起对调整、晋升岗位等级的聘用人员按程序审批兑现相应的岗位工资。单位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按新聘任岗位的工资标准执行工资待遇;对不按政策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学校,人事、教育、财政部门不予认定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

4、关于岗位聘任“一票否决”问题。对基本条件不合格、聘期内师德考核或年度考核有一年及以上不合格者,聘期内累计病假超过6个月或事假超过45天者,实行岗位职务聘任“一票否决”,只能在同职级最低等次,或者低于原职务岗位聘任。对在党纪、政纪处分期间或正在接受立案审查或停职审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暂不参加竞聘上岗。

七、如何抓好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工作?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制度创新,既要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减少与现行制度的矛盾和冲突,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平稳过渡、顺利实施。

要准确把握政策,广泛动员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安排;

要按照“先入轨、再完善”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首先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制度先建立起来,先入轨运行起来,保持队伍稳定;

要科学制定设置方案和实施细则,严格工作程序,阳光操作,民主决策,公平竞争上岗;

要坚持基本原则,严格工作纪律,认真落实政策;

转正定级总结 第3篇

一、认真学习,不断丰富理论知识

为做好本职工作,我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思想建设加强自身学习。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并注重加强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更新完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保强化了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二、勤恳工作,努力增长实践经验

2、政协联络。按领导要求做好政协各项工作,做好政协委员之间的交流联络及信息整理工作。在今年参加了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会议期间按要求做好服务、记录等工作。

3、文稿起草。根据工作需要,协助领导起草文件、会议发言稿等,按领导要求撰写了各种报告、典型材料及信息报道等余篇,其中发表各类通讯篇。在文稿起草中,注重文字的组织、语言的推敲和格式的编排等,使文稿合规合法、实事求是、准确精炼、易于操作。

4、会议服务。与办公室其他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办会任务。一是做好会前材料的起草、修改、打印、装订工作,会场的'布置、横幅悬挂、音响话筒调试工作,会议通知的传达工作;二是会议现场的签到、资料发放和摄影拍照等工作。

三、热爱生活,始终保持乐观精神

在生活中,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做到尊重领导、团结同事,热情开朗,乐于助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的思想、学习和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与周围同事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透彻,自身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虚心学习请教,加以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紧跟区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争取做出让组织和群众满意的工作实绩。

转正定级总结 第4篇

当带着教育的理想以及对工作的热忱投入到每天的忙碌和充实中去时,我浑然未觉时间已伴随着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如烟云般倏忽飘逝。逝者亦xxx,总结过去,不单是回首,也是对自己教育工作的反思与砥砺。

对我而言,回首这一年可以用“终生难忘”来概括。因为我的生活和工作在这一年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一年也是我扬帆梦想之舟的开始!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实乃人生一大幸事。所以我很庆幸自己终究能走上曾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我的理想是要成为学生们永生难忘的良师益友!我的理想是要用我的知识和理念去教育出一批批让社会满意的栋梁之才!

几年的社会磨砺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个清醒的认识:作为老师,仅有爱和热情是不行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教师,任重而道远啊!!然而这些并没有挫伤我的青春与理想,却在我蓬勃的干劲里增添了些许理性之花!

如今,一年的见习期已经结束,我重点就这一年里的教学工作,在此简要的打个xxx“结”吧!示之如下:

一、在思想政治素质上方面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首先,我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学习,除了经常看电视新闻、看报纸关心时政外,我还认真学习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这一当代重要的政治思想理论,自觉树立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其次还在行动上践行理论所学,尤其自觉践行“八荣八耻”,时刻用其来约束自身言行,改正不良习惯,培养社会正气,继承与弘扬社会优良传统美德。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在生活上我乐于助人,关心集体荣誉;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通过以上努力,我感到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质的飞跃。

二、在语文教学工作方面

为了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我重视做好如下工作:

首先要备好课: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且十分关键的教学活动。在反复不断的教学反思下,我逐渐形成了“备课不单是认真备教材,更要认真备学生、备教法”的“预设”备课观。于是我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既要关注课文的原生价值,更要关注课文的教学价值,精确教学目标与内容,谨慎选择教学重难点。在备学生方面,我努力预设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注重事先与学生在课文教学上的交流与沟通,实事求是,尽力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在教法的安排上,我努力杜绝无效的干吧吧的说教,不讲大道理,注重在营造适当的情境下通过生动的事例和鲜明的人物感染学生,收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还注重在教学中寻求启发学生学习的点拨口,给学生一个“梯子”,让他们体会到亲身摘到“苹果”的欣喜感;另外,我还十分注重:简化教学环节,整合教学内容。

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教态自然大方且富有感召力。为此,我平时十分注意锻炼身体和养足精神,力求把这种积极的情绪带到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激昂的学习气氛。在课堂提问上,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欲,多鼓励少批评;我还尊重学生的'生成,关注他们的学习感受,最大化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还注意在课堂上设置精当的小练习,讲练结合,内化巩固。最后,我布置的精当的家庭作业(包括预习和复习的作业),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自然的衔接起来,保证了教学质量。另外,我养成了在每一节课后反思教学的习惯也将不断促使自我永不满足,寻求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紧接着是保证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为此,我注意及时高效地批改学生作业,以求及时处理掌握反馈来的学情——主要是利用自习课的时间给予集中辅导,努力扫除他们的学习障碍。个别学习十分困难的学生,我可以通过“开小灶”的方式来帮助他们。

转正定级总结 第5篇

转型升级这个词语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这个词语主要运用在企业上。在经济新形势事态下,国有企业想要顺应这种形势发展,尤为需要重视做好升级转型工作。财务部门负责企业物质资金的管理,对运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中可见加快财务管理人员的升级转型对整体各方面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升级转型

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口号下,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各层面进行了全面的优化改善工作。在财务管理发生悄然生息的变化同时,管理人员的职能与能力素质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同样得以提高,能够看出财务管理工作在升级转型中变化巨大,但对管理人员来说在升级转型中还存在未解决的难题,为此需要对升级转型问题加以细致的分析。

一、财务管理人员转型的重要性

伴随国资监管的力度日益加大,企业法人治理在结构上日益完善,企业财务工作中原始的会计核算逐渐被财务管理所代替,这些变化对财务工作来说提出新要求,对其管理人员来说转型发展处于迫切调整升级的阶段,这也体现出加快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升级转型的重要性。

(一)从国资监管上看是加大监管力度的需要

近些年来国资监管处于逐步加大监管力度的阶段,监管越加严格,在监管思路上越加得以创新完善,其中包括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预算管理全面推行,注重从“事前”到“事后”的闭环式管理,对资金实行集中化的管理,使资金风险得以控制,加快建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深化指标体系。这些措施目前处于全面落实阶段,这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可见升级转型的必要性。

(二)从企业法人治理来说是对其结构深化的需要

企业董事会在_的扶持下各项建设持续推进,在结构上看来具有完善性,财务部门在其中立下不少功劳。财务管理是一项附属职能,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与模式,影响经营活动的运行效率,从企业战略上来说在服务与价值创造能力方面都对其工作人员提出要求,所以加快财务管理人员转型升级是深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需要。

(三)从财务监控上说是强化监控力度的需要

企业追求的是最大化的价值,具有有利的竞争条件,财管人员在财务处理上具有关键作用,占据核心位置,因此财务人员要以全局为重,从各业务层面深入,加强信息沟通,扩大沟通渠道,对财务监控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这对财务岗位的工作人员来说在业务处理上具有高度配合的协同与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所以加快财务管理人员升级转型是强化财务监控的需要。

二、在转型设升级中遇到的问题

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现状来说正处于从起步到完善的关键时期,也是对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施必要性的验证,是其制度在当前宏观与微观,从全面角度转型升级的尝试探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蔚然成风,这种发展状态方兴未艾,所以转型升级难免会遇到羁绊,不会一直顺利,这对于国有企业包括财务管理在内整体性的转型升级来说面临巨大挑战。

国有企业受到社会职能的限制,没有完全结合自身意愿进行经营,经营手段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在管理意识与意愿上仍存在问题,法人治理在结构上不尽合理,决策机制也有不足,管理能力受限,约束激励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致使推动财务管理向前行驶的动力燃料不足,这对信息化的财务管控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另外一点财务管理人员的转型升级受到传统职能的影响越加明显,在国有企业中其部门管理人员多以“精打细算型”、“居家守财型”、“决策执行型”这三种形式的人员为主,与“严格管控型”、“精细理财型”、“有效决策支持型”这三种形式的人员仍有很大差距。在实施财务管理中表现出对业务处理高度重视,却对管理工作持有轻视的态度,价值创造职能发挥的作用意义不大。从知识结构上其管理人员倾向于会计核算,岗位业务的管理稍逊一些,参与经营管理的能力有限,更谈不上参与战略决策。

从以上对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可看出其人员的D型升级重点是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

三、升级转型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国资监管外部环境

重点对其管理趋势进行研究,对其管理人员转型升级开辟正确的道路。_应通过资源与政策上的优势,对现有相关制度规范加以分析研究,加以完善,制定xxx财务管理工作现状的制度规范,这不但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且为为其人员转型升级明确的方向。对总监制度加快建设,全心、热心服务于转型升级事项,_曾经在总监管理上曾出台暂行规定,对财务总监履行职能与功能角色起到了改善与转变作用,但还需要在理念意识等方面加以提高。多学习国外具有先进性的管理理念,多总结财务工作经验,对委派考核制度加以创新,促进总监人员在水平素质上的整体提高。

(二)提供成长空间与平台

正视财务战略的突出位置,促使其战略与绩效考核相挂钩,使战略目标快速实现,在财务人才队伍上保证能够与战略需求相符合,从人才的选材到使用上对机制进行创新,提供财务人员广阔的平台,在管理中使其价值能够创造出来。更要注重其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建设,使信息化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推动力,这是财务管理今后发展方向。_正在尽快出台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政策意见,国有企业在有利的条件下抓紧开展信息化建设,建设具有管控职能的平台。以价值观念为支撑,抓住实施全面性的预算管理这条主线,重点做好资金管理与风险预警工作,整合优势资源,实施对预算的全面控制。实行双重风险管控导向,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控,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在广阔的成长空间中得以提高。

四、结语

财务管理人员转型升级是国有企业在财务上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当前转型升级中传统财务职能仍然存在,对这个问题需要对思想观念加以更新,这是关键性问题;在制度规范上也要加以更新,_等相关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为财务管理人员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成长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明秋.浅析企业财务转型升级之路[J].财会学习,2016,(13):1718

转正定级总结 第6篇

(一)制度

“三会”指的是:支部大会(全体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简称支委会)、党小组会;“一课”指的是:党课。

1.支部大会(全体党员大会)

(1)支部大会的会期:支部大会是全体党员参加的会议,是党支部的最高领导机关。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前召开或适当增加大会的次数。

(2)支部大会的内容: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制定本支部贯彻、落实的措施;讨论通过支部工作计划;听取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党员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讨论接收_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选举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讨论罢免、撤换不称职的支部委员或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党支部季度工作小结、布置工作;对支部工作规划、重要工作安排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意见或建议;讨论决定其他需由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3)支部党员大会一般由书记主持,如果书记缺席,可由支部委员主持。

(4)支部党员大会必须有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出席。出席人数未超过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不得通过决议。决议经过到会正式党员的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5)会后,要由支部书记及时向上一级党组织汇报大会的情况。关于接收_员、预备党员转正、处分违纪党员和对党员劝退或除名的决定,要及时报请上级党组织批准。上级党组织批准后,要及时向党员公布。支部党员大会作出的决议,支部委员会和每个党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2.支部委员会(支委会)

(1)支部委员会由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两至三年。在支部党员大会休会期间,负责领导和处理支部的日常工作。

(2)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

(3)支部委员会由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主持,支委会全体成员参加。

(4)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个人专断。支部委员会有权审议、监督支部书记工作。

(5)支部委员会讨论和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定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研究支部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按照规定和党的基层组织的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各项经常性工作,研究讨论本支部的党建和党员教育工作;研究抓好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以便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组织生活会的内容提出要求。研究本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和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以及党的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研究对党员的奖励和违纪党员的处分等。

(6)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问题时,到会的委员必须超过半数,所作出的决议方能有效。如遇重大问题需要作出决定,能够到会的委员又不超过半数时,必须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决定。

(7)不设支部委员会的支部(如卫生院、国税所)决定重大问题时,必须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如有个别问题不宜在支部大会上讨论,可由正、副书记提出意见,报上级党组织决定。

(8)必要时可以召开支部委员会扩大会议。吸收党小组长或其他党员列席,听取他们意见。但在决定时,被扩大参加会议的同志无表决权。支委扩大会支委必须超过半数才能召开。

(9)支部委员会要对支部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负责,定期向支部党员大会报告工作,接受它的审查和监督。

(10)支部党员大会做出的决定,支部委员会要认真贯彻执行。支部委员会做出的决议和决定,支部党员大会有权修改或否定。如果发现支部大会的决议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议,可请示上级党组织裁决或重新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3)党小组会

(1)党小组是党支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党的一级组织,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对党员的管理,具体组织和指导每个党员的日常活动,保证党组织的决议的贯彻执行。

(2)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由党小组长主持。

(3)党小组根据本支部党员数量、分布情况及工作需要等方面因素划分,村上一般以村民小组划分,教育办以各小学划分。党员数量少的党支部和党员居住集中的党支部也可以不划分党小组,如中学、卫生院和国税所不划分党小组。每个党小组不得少于三名党员(其中至少要有一名正式党员),党小组长必须由正式党员担任。

(4)党小组会的主要内容:一般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党支部的工作、学习计划以及党支部近期的具体任务,结合小组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上级组织有关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报、党刊、科学文化知识及其它有关材料,学习先进党员的模范事迹等;讨论研究如何贯彻执行支部决议,团结带领本小组党员和群众完成各项任务;分析本小组党员和群众思想状况,研究如何做好党员、群众的

思想政治工作;汇报党员个人思想和工作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情况,酝酿党员发展、转正情况;改选小组长、酝酿支委候选人和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候选人;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党员的处分及党务方面的工作;分析群众思想情况,研究如何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群众。4.党课

(1)党课是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的主要形式,党课以为基本教材,结合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联系本单位党员思想实际,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党性修养、党风党纪及理想宗旨、党员标准、党的形势任务以及怎样做一名合格党员等方面教育,也可播放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录相等课程。

(2)党支部要认真制订年度党课教育计划,确定每次授课的时间、内容、形式、教员。

(3)一般每季度上一次党课,参加人员为支部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课一般由支部书记、支委讲授,也可由优秀党员或邀请上级党组织领导讲党课。

(4)为了提高党课的质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也可以运用电影、电视、录像、录音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育。

(5)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到所在的党支部或党建联系点讲授党课,每年不少于2次。

(二)民主生活会制度(不设支委会的支部除外)

支委会民主生活会一般每年两次,上半年的组织生活会应在七月底前召开,下半年的组织生活会应在次年一月底前召开。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组织生活会的次数,遇特殊情况需要延期召开的,应经上级党组织同意。

召开民主生活会的一般程序:

1.会前准备。①根据上级的要求和领导班子的实际情况,确定议题;②指派有关部门或人员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于会前转告出席人员,或在会上通报;③班子成员之间互相谈心,沟通思想;④将会议确切时间通知与会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加,书记、副书记一般不能缺席;⑤提前5天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日期和议题,以便上级党组织派人参加。

2.会议准备。①准备学习资料;②准备好会议记录。记录内容: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出席或缺席人,中心议题,每个成员的发言、记录人姓名和职务。

3.学习文件通报情况。①围绕民主生活会议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提高与会人员的认识,为解决主要问题做好思想准备;②通报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情况。

4.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①各自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针对存在问题作自我批评。(因故缺席者,如情况允许应提交书面发言,在会上宣读并载入会议记录);②互相交流意见,开展批评,提出建议。(会后由主持人或由其委托与会的其他人将会议情况和批评意见转告缺席人);③理出共性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初步整改意见。

5.向上级党组织报送材料(会后15天内)。①民主生活会情况报告。内容: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情况,检查出来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等;②会议记录。记录要认真详细,符合发言人原意。重要发言应逐字逐句照录。会后交党组织负责人审核。

6.落实整改措施。①民主生活会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整改。应由本级党组织解决的,要尽快加以解决;需上级党组织帮助解决的,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属于违纪违法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交由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查处;②民主生活会中适宜向下级党组织或本单位通报的情况,应及时通报。

(三)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一次,类似于镇干部年终鉴定)

民主评议党员就是按照规定的党员条件对全体党员进行做新时期合格党员的教育,通过自我评价、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检查和评价每个党员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并通过组织措施,达到激励党员、纯洁组织、整顿队伍的目的。

民主评议的基本步骤是:

(1)学习教育。通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文件,一方面提高党员对评议活动的认识,使每个党员都明确评议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提高党员参加民主评议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对党员进行党员标准的教育,使每个党员都能明确新时期合格党员的标准是什么,为下一步的评议做好准备。

(2)自我评议。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对照党员标准,围绕评议内容,认真总结自己一年来在思想、工作、学习、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在是否合格上进行自我认定。自评前,应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做出合乎实际的自我评价,并认真、如实地写好个人总结,个人总结写好后要经党支部审定。

(3)民主评议。一般开党小组会或支部党员大会进行民主评议。一般程序是:首先,进行自我讲评。党员本人在党支部大会或党小组会上作自我总结,汇报自我评议情况。然后,进行党内互评。对照党员标准,组织党员互相评议。评议中要是非分明,敢于触及矛盾和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避免不负责任的评功摆好。党内互评后,还可以通过座谈会或民意测验等方法,广泛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

(4)组织考察。召开支部委员会,在个人总结、党内评议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综合,形成组织意见。组织意见应与本人见面,并向支部大会报告。对确定为优秀党员和不合格党员的,要报上级党委审批。

(5)表彰与处理。通过民主评议,对评出的优秀党员,党组织要给予表彰;对于不合格党员,应区别不同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一)党员发展程序

1.入党积极分子阶段

(1)申请人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2)党支部召开支委会,讨论申请人的要求,观察分析其入党动机,表决是通过接收其为入党积极分子,并确定1至2名培养考察人。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由党小组提名,支委会讨论通过上报,党委组织部门汇总备案。

(3)党支部、党小组对培养人进行教育、培养、考察

方法: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路线教育;②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③经常谈心了解思想情况;④参加党内有关活动;⑤政审。

(4)党支部、党小组定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簿》

(5)镇党委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三天(或24个学时),对经培训考试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要颁发结业证书。

2.推荐发展阶段程序

(1)党小组向党支部推荐发展对象,由党小组长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党支部提名推荐发展对象。

(2)党支部制定并上报发展计划,列入发展计划的对象必须是培养考察一年以上的,政历清楚,基本符合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并须经支委会讨论通过。

(3)召开支委会,审查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的入党积极分子本人的政治历史是否清白,有无参加过任何反动组织、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是否清楚,入党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已基本具备党员的条件,确定发展对象。

(4)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将发展对象情况公示,并召开座谈会或个别征求意见,形成书面材料。

(5)党支部向党委报告。党支部将发展对象的政审材料(包括外调证明)、公示情况、党内外群众意见、《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薄》、支委会讨论意见,报上级党委。

(6)党委分管书记、组织部门初步审查,初步审查合乎要求的,下发《入党志愿书》。

3.发展预备党员阶段程序

(1)申请人、介绍人填写《入党志愿书》,党支部应向申请人解释志愿书中的各项内容。填好后,由支部审阅。

(2)党支部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党员大会

①申请人读《入党志愿书》;

②入党介绍人发表意见;

③支委会发表意见;

④大会讨论;

⑤党员表决;

⑥作出决议。

(3)党支部填写“党支部决议”并报党委,填写支部决议应注明应到和实到正式党员、预备党员数,同意和不同意的人数,通过决议的日期,并由支部书记签名盖章,报党委。

(4)党委指派专人与发展对象谈话,谈话前要认真审阅《入党志愿书》及有关资料,谈话中要着重了解申请人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现实表现;谈话后认真负责地填写谈话情况和谈话人的意见。

(5)党委召开党委会审批,党委对党支部上报的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应在三个月内审批,如遇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审批时间,但不得超过六个月。

(6)党委组织部门填写审批意见,对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应注明预备期起止的具体时间,(从支部大会通过之日算起),并交党委书记签名加盖党委印章。

(7)党支部负责人与预备党员谈话,向预备党员介绍支部情况,提出要求;编入党小组参加组织生活。

(8)党组织主持预备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时机和范围举行。

4.预备党员转正阶段程序

(1)党支部、党小组、介绍人继续对预备党员培养教育、考察

方法:

①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②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

③听取党内外群众反映;

④预备党员定期汇报思想;

⑤介绍人定期向支部报告考察意见。

(2)预备党员到期提出转正申请

(3)党小组讨论并提出可否转正的意见

(4)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审查并提出意见

(5)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

①预备党员提出转正申请,汇报预备期内的思想和工作情况;

②介绍人及党小组发表意见;

③支委会发表意见;

④大会讨论;

⑤党员表决,党支部作出决议。上报党委。

(6)党委召开党委会审批

(7)党委填写审批意见

①对延长预备期的党员,在填写时应注明延长预备期的期限(从预备期期满之日算起),交党委书记签名加盖党委印章;

②将材料及时归档。

(8)党委以文件形式通知党支部

(9)党支部负责人与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谈话

(二)党费收缴

党费收缴每年4次,3月、6月、9月和12月份各收缴一次,党员村干部每人每年缴纳党费40元,党员组干部每人每年缴纳党费10元,农民党员每人每年缴纳党费元。干部职工党员党费按照工资比例进行收缴,党费收缴基数为月总工资减去减边津贴,收缴比例为: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的,按月工资1%的比例进行缴纳,月工资在3000元以下的,按月工资的比例进行缴纳。

会后请各村党支部(总支)将第一季度的党费缴纳给党政办。党费收据同意粘在《党费收缴花名册》上,也可缴纳半年、全年的党费,机关单位支部在8号之前上解第一季度党费。

(三)“星级党员”创评

1.实施范围:全镇各党支部(总支)所辖的全体党员(含预备党员)。对常年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和年老体弱、长期卧病的党员,根据本人意愿,并经所在党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可以不参加星级创评。

2.星级设置:星级党员分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无星6个等次,按百分制计分,对应的分值依次为90分及以上、80—89分、70—79分、60—69分、50—59分、50分以下。原则上,参评党员中五星级党员和无星级党员比例均不超过党员总数的5%。第一年度四星级党员不超过10%,三星级及以下党员不定比例,分别由各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从第二年起,四星级及以下等次不再确定比例,以第一年相应星级最低得分作为确定星级党员的基准分值,综合得分达到某一星级分值,可初步定为相应的星级等次。

3.创评标准:坚持以党员“五带头”为主要创评标准,以百分制计分,所占权重分别为:带头学习提高占20%、带头争创佳绩占30%、带头服务群众占30%、带头遵纪守法占10%、带头弘扬正气占10%。各党支部(总支)根据党员队伍实际,在组织广大党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创评标准和实施细则。

4.方法步骤

党员星级创评工作,每年一个周期,每季度评议一次,年终进行综合评定,分五个步骤进行:

(1)民主评议。主要包括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支委评议四个环节,对照党员“五带头”标准,在镇党委的指导下,进行百分制评分,所占比例分别为10%、30%、30%、30%。党员自评要求每名党员对照承诺事项,认真开展自查,进行自我评分;参加党员互评的党员不少于本党支部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群众评议会议一般由本村、本单位的群众代表组成;支委评议由本党支部委员对参评党员集体研究,逐人打分,并按照权重汇总民主评议得分。

(2)研究审核。由各党支部(总支)根据党员民主评议得分情况,初步评定党员星级,并报镇党委研究审核。镇党委根据党员民主评议得分情况(干部党员还要参考年度考核考评结果),研究确定星级等次,并及时反馈复核结果。

(3)公示定星。党员的星级评定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按党员所获星级分级予以认定。其中,三星级及以下党员由各党支部(总支)认定,四星级及以上党员由镇党委认定。

(4)授星挂牌。各党支部(总支)对星级党员评定情况进行通报,将星级评定结果报镇党委备案,同时对五星级党员授予年度星级奖牌。

(5)整改总结。各党支部(总支)要结合星级党员创评工作,不断完善“”、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采取动态管理、整改销号的形式,对二星级以下和取消星级评定资格的党员,分别提出具体整改措施,督促和帮助其改进提高。同时,各党支部(总支)要对星级创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不断改进,年度星级评定情况书面报告镇党委。

(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所有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

(二)“五自主三合作”民主管理制度

主即:民主理财、科普宣传、纠纷调处、安全管理、卫生监督5个农村社区化管理小组,三合作即资金合作社、技术服务队、生产互助组3个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协助村级“两委”班子开展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和引导群众在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开展互助合作。 (一)阵地建设。各支部必须有阵地,有党员活动场所,要将村上各功能室进行整合,一个功能室可以兼设多个办公室。

(二)村级便民服务站

转正定级总结 第7篇

加强对入团积极分子的培养,是发展团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环节包括:

(一)确定专人与入团积极分子联系,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通过谈心等细致的工作进行思想教育。

(二)动员和带领入团积极分子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成绩,使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起作用、长才干。

(三)吸收入团积极分子参加一些团的会议和活动,使他们在团的生活中得到锻炼,加深对团的认识。

(四)分配入团积极分子做一些适当的社会工作,加强组织性的训练。

(五)定期给入团积极分子上团课,使他们了解团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团章》的理解。

二、团员发展

团员发展的程序主要包括确定发展对象、对发展对象进行培养和考察、接受发展对象入团。团员发展必须履行如下手续:

(一)凡志愿入团青年,必须向团组织提出申请。

(二)凡入团的青年,必须有本支部两名团员做介绍人,介绍人可由申请人自己选择,也可由团支部指定。

(三)申请人必须如实填写《入团志愿书》,介绍人应在《入团志愿书》上填写自己的意见。

(四)支部大会发展新团员必须有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团员出席,经到会团员的半数以上同意才能通过。

(五)团的基层委员会(或由被授权接受新团员的团总支)对支部大会的决议要认真审核和及时审批。审批团员,必须召开团委会,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代行。

(六)青年被批准入团,团支部应及时将上级团委批准的决定通知本人,并在支部团员大会宣布。被批准入团的青年,从支部大会通过之日起取得团籍,从上级团委批准之月起交纳团费。

(七)新团员必须在团旗下进行入团宣誓。宣誓仪式可以由团的基层委员会、总支委员会或支部委员会组织。

(八)新团员被上级团委批准入团后,团组织应通过郑重方式向其颁发团员证和团徽。

二、团员证制度

团员证是团员政治身份公开的、法定的证明,也是团员区别于一般青年的荣誉标志。

(一)团员证的功能

1、证明团员政治身份。

2、转接团员组织关系。

3、方便团员参加团内活动。

4、记载团员获得的团内奖励。

5、进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

6、作为团员参加团内民主选举和表决的资格证明。

7、作为团员超龄离团后的永久纪念。

(二)团员证的管理职责

团支部是团员证管理体系的最基础单位,在团员证管理中担负着最直接和重要的职责。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团费收缴并在团费收缴卡上加以记载。

2、建立团员花名册。

3、做好年度团籍注册工作。

(三)团员证的颁发

团员被批准入团后,团的组织应通过郑重方式向其颁发团员证。团的县级委员会为团员证颁发单位。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上委员会,可以授权下属团的基层委员会和独立团总支办理颁发团员证的具体事宜。

团员证编号由团的县级委员会统一编排。由8位xxx数字组成,前3位数表示基层团委或独立团总支,后5位数是该基层团委或独立团总支所属团员的团员证序号。团员证编号一经确定,在转移组织关系时不再变动。新发展的团员,其团员证编号按已编到的序号递增。

三、团员组织关系及档案转接

在全国范围内,各机关、企事业、乡(镇)、学校等基层团委及地方各级团委,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均可以通过团员证相互转接团员组织关系。在县级行政区域内,基层独立团支部、团总支可通过团员证相互转接组织关系。

转出和接收团员组织关系,应在团员证“组织关系转接”栏内填写转出、转入组织关系时间,注明团费收缴情况,并加盖公章(在已建立团员卡片的地区,应连同团员卡片一起移交)。

团员转接组织关系时,凡在建有人事档案的企事业单位、学校、机关、部队入团的团员,因变动工作、毕业、复员转业需转移组织关系时,其团员档案(入团志愿书)应与人事档案一并转移。在未建有人事档案的农村入团的团员,其入团志愿书一般存所在基层团委,保存期限为十五年。这类团员因升学、参军、招工、招干需转移组织关系时,入团志愿书应随之转移。

四、团费收缴

团费收缴是团支部的一项基础工作。团费收缴的标准如下:

(一)凡有工资收入的团员,每月以固定的经常性工资收入为基数,按以下比例交纳团费。

1、每月工资收入在400元(含400元)以下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

2、每月工资收入在400元以上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1%。

临时工、协议工团员,在有工资收入期间,按上述规定的比例交纳团费。

(二)外出务工的农民团员按第(一)条第一种情况规定的比例交纳团费,其他农民团员每月交纳团费1角。

(三)学生团员(包括没有工资收入的研究生团员),每月交纳团费1角。带薪学习的团员,按第(一)条第一种情况规定的比例交纳团费。

(四)城市和农村中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团员,每月按上季度交纳所得税后平均月收入,参照第(一)条第一种情况规定的比例交纳团费。

(五)没有经济收入或依靠抚恤、救济为生的团员,每月交纳团费1角。

(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团员交纳团费的标准,由总政组织部和武警总队政治部规定。

(七)保留团籍的_员,从取得预备党员资格起,应交纳党费,可不交纳团费,自愿交纳团费者不限。

(八)团员除按规定交纳团费外,本人自愿多交不限。

团员应自觉地向所在团组织交纳团费。如有特殊情况不能亲自交纳或不能按月交纳时,经团支部委员会同意,可以委托其他团员代为交纳或预交、补交,预交、补交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

团支部(团总支)一般每月向上级团委缴纳一次团费。个别团费收入比较少的团支部,经上级团委同意,可以每季度上缴一次。

五、团员统计

团员统计工作,是团支部(团总支)的一项基础工作。其基本要求如下: (一)团员统计应以团支部(团总支)为单位,以团员的正式组织关系为依据。

(二)团员统计应根据上级团委制发的报表,按规定逐项认真填写,不能任意修改变更报表的表式项目。

(三)团员的统计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团支部、团总支应该在每一季度末统计一次,并将情况上报基层团委。

六、团员教育评议

团员教育评议活动由基层团委统一安排,团支部具体实施。其程序如下:

(一)由团员对照团章和团员的具体标准进行个人思想总结。

(二)召开支部大会或团小组会,由团员个人宣读思想总结,其他团员根据总结内容,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认真评议。

(三)团支部结合团员的个人总结和一贯表现,根据支部大会或团小组的民主评议意见,对团员作出综合评价。评议意见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教评活动结束后,优秀团员需经团支部讨论推荐,报上级团委批准,并颁发优秀团员荣誉证书。对积极要求入党的优秀团员,团组织应负责地向党组织推荐做党员发展对象。对于优秀团员和合格团员,由团支部为他们办理年度团籍注册手续。对于经帮助能够合格的团员可以暂缓三个月至半年后注册。对于极少数不合格团员,经教育帮助仍不改正的,团组织应予以除名。错误情况严重的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团纪处分直至开除团籍。

七、团员年度团籍注册

年度团籍注册以团支部或团总支为单位,注册工作一般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以组织生活形式,开展团员教育评议活动。

(二)团支部委员会向全体团员报告一年来的工作,接受团员监督。

(三)团支部验收团员上年度团费收缴卡,并收缴拖欠团费。

(四)对符合注册条件的团员,由团组织在其团员证的“团籍注册”栏内填写注册时间,加盖注册专用印章,同时发给下年度团费收缴卡。

(五)根据团员注册情况,搞好年度团员统计。

(六)办理超龄团员离团手续。在注册中,对于年满28周岁的团员,团支部应按规定的程序为其办理离团手续。

(七)发展新团员。根据团支部团员发展计划,在团籍注册结束时,应及时吸收已具备条件的青年加入团的组织。发展新团员应严格履行入团手续,并向新团员颁发团员证。

年度团籍注册后,团支部应及时向上级团委汇报注册情况,并根据团员注册、超龄团员离团和发展新团员情况,修订团员花名册。

八、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

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完善党的新生力量的需要;也是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热情,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发展团员入党,一般应经过团组织推荐。要使“推优”工作逐步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

对于要求入党的团员,团组织应按照党员标准培养、教育他们。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引导他们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还要对他们进行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党的观念,端正入党动机。

“推优”工作以团支部为单位,在党支部和上级团委的领导下进行。其具体程序是:

(一)召开团员大会,介绍申请入党的团员情况,提出推荐标准。

(二)团员酝酿推荐对象,团支部委员会在对推荐对象进行全面考察并征求党支部意见的基础上,讨论确定推荐人选,填写推荐表报上级团委。

(三)上级团委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由团支部向党支部正式推荐。团支部书记由上级团委直接向有关党组织推荐。

九、团员超龄离团

为超龄团员办理离团手续是一件经常工作。有关规定如下:

(一)团员超龄离团,团支部或团总支应找其个别谈话,肯定其在团内的进步和成绩,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并且听取其对团支部(总支)工作的批评和建议。

(二)超龄团员离团时,应发给《团员超龄离团纪念证》。

(三)超龄团员离团以后,应及时报告上级团委,并将其档案材料送交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保存,或者由原保管机关存档。

十、团员的奖励和处分

对团员的奖励可以分为两类:通报表扬和由团的中央、省、市(地)、县级委员会和基层团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荣誉称号。

对团员的处分可以分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团内职务、留团察看、开除团籍五种形式。

给团员以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团内职务、留团察看处分,必须经团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团的基层委员会批准。给予团员开除团籍的处分,由团支部讨论决定,报团的县级或相当于县级的委员会批准。

十一、加强和改进流动团员管理与服务工作

流动团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团组织活动的团员。

(一)加强和改进流动团员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工作原则:

1、坚持以流入地团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团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团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团员管理与服务机制。

2、坚持证档分离、交叉覆盖。允许流动团员的组织隶属关系与参加团的活动适当分离,可以同时编入多个基层团组织,实现团组织对流动团员的交叉覆盖。

3、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团员的分布状况、职业性质和居住特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团员流动到哪里,团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4、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维权、学习、就业创业和文化生活等方面为流动团员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二)完善流动团员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方法和内容

1、加强团员组织关系的管理。

毕业学生或退伍军人团员原所在团组织应将团员的组织关系及时转接到其就业单位或居住地街道、乡镇团组织。街道社区(乡镇、村)团组织应及时接收下岗(失业)职工、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和大、中专(中学)毕业生、退伍军人中的团员,并将其编入相应的支部。基层团组织每半年要对在册登记的团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发现流失现象应及时查明团员去向并报上级团组织备案。

流入地团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团组织备案。流动团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手续、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团组织联系的,团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团组织要按《团章》及团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2、及时将流动团员编入到流入地基层团组织。流动团员就业单位有团组织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团组织。就业单位未建立团组织或无就业单位的流动团员,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商会、行业协会或其他单位团组织。在流动团员较为集中的社区(村)、居民区、工业区、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地,可专门建立流动团员团组织。流出地团组织可在外出流动团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临时团组织,条件成熟后移交流入地团组织进行管理。

3、健全流动团员联系制度。流出地团组织要通过定期联系、跟踪考评等方式,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团员联络、管理办法。流入地团组织要拓展和规范联系渠道,通过设立流动团员联系站(点)、实行流动团员社区报到制等形式,主动与流动团员建立联系,掌握流动团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及时向流出地团组织和有关单位反馈团员的表现情况,作为对团员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的依据。

4、构建流动团员服务体系。针对流动团员在权益维护、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在流动团员中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和自护知识,增强流动团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协助其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劳动安全、人身伤害、工资拖欠等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流动团员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生理、文明行为等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与有关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在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为流动团员提供帮助,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组织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流动团员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