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乡镇干部年终总结(汇总3篇)

小伞
导读 乡镇的工作总结 | 乡镇年度的工作总结 | 乡镇年终的工作总结 | 乡镇个人的工作总结乡镇政府要逐步向自治政府转变,乡镇的领导不要搞终身制,选上即官,选下即民。要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首先应该从转换乡镇工作机制,创新干部管理机制入手,依靠机制的转换推动职能的转变。

乡镇干部年终总结 第1篇

乡镇关工委工作总结【一】

2011年,我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在县关工委的具体指导下,在镇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以_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为载体。强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心理辅导,帮助生产,生活身体健康等方面狠下功夫。按照强化领导,建设阵地,关爱孩子,发挥余热,促进发展,完善机制,构建和谐,确保稳定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关爱工作,为我乡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乡镇的工作总结 | 乡镇年度的工作总结 | 乡镇年终的工作总结 | 乡镇个人的工作总结

乡镇干部年终总结 第2篇

经过税费改革之后,特别是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三农”问题再次被全社会所关注。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不仅要面临对传统工作方式的抛弃,而且还将面对新形势下农民致富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在这种条件下,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_组织的乡镇人民政府,其职能到底如何转变,是一个值得探讨、亟待研究和着力实践的课题。带着这一课题,近期,笔者先后深入城关镇、汤坪镇、龙王镇和太山庙乡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查与思考,得出的综合结论是:“转变乡镇职能,已经不单纯是乡镇自身的改制,它牵动着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神经’;也不单纯是依靠一项改革就能完成,它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与之相匹配”。

一、问题与分析

城关、汤坪、龙王镇和太山庙乡总面积1107平方公里,人口37463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和总人口的和,四乡镇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县上下达的编制,一乡三镇共下达行政编制133人,事业编制65人,目前行政人员在岗103人,缺编30人,占总数的;事业人员编制65人,在岗61人,缺编4人,占总数的。一乡三镇正副科级干部定编62人,目前配备55人,尚缺7人。

1、乡镇干部队伍及干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乡镇干部队伍常年生活和工作在基层,长期扎根农村,熟知乡镇之苦、干部之难、报酬之低,在山区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乡镇干部队伍及干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相对老化的现象。从所调查的4个乡镇来看,乡镇干部在册人员总数167人,其中:30岁以下的乡镇干部41人,仅占在册人员总数;30-48岁的105人,占;48岁以上的21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4个乡镇167名在册干部中,仅有大学文化10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有大专36人,占在册人员总数,这部分人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参加党校函授学习后取得的本科、大专文凭,专业知识相对贫乏;中专以下的121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干部创新意识差,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由于常年工作在乡镇,普遍缺乏正规化培训,加之山区信息闭塞,远离县城,导致乡镇干部队伍思想保守,墨守成规,坐井观天,缺乏开拓发展的能力,很难适应市场农村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二是干部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大力发展果菌药等主导产业,基本打破了传统农业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项目,户有增收门路的可喜局面。但是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服务,让产业真正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许多乡镇干部这方面素质还不高,解决农民信息不灵、产品销路不畅,产业结构调整不力和推广科技的方法和能力欠缺,4个乡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6名干部中,真正熟悉农村工作,懂业务、懂技术的只占很少一部分。这些问题与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极不相适应,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干部管理方式单一。从调查情况看,4个乡镇目前仍采用的是以干部包村和片线管理为主的岗位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叫法不一,但工作模式大体一致,基本上都是因人定岗。干部考核方式不健全。各乡镇虽然制订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科学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于个别乡镇年终考核评奖时,只好是吃“大锅饭”,搞平均分配,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了一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干部管理体制不顺。4个乡镇除乡镇直接管理的站所和工作机构外,现有林特站、社保所、派出所、土管所等县直部门下派业务单位的工作人员管理权仍归主管局管理,虽然这些人在乡镇工作,但工资、人事管理调动权都在县直部门,乡镇只有使用权。这种现状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瓜分和肢解了乡镇政府的大部分职权,使乡镇工作和干部管理的难度明显增大。干部交流力度不够。近年来,虽然县上和乡镇都采取了干部竞争上岗、轮岗、异地交流等形式就干部交流工作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总的来说,交流的力度还不够大,交流干部人数所占干部总数的比例还比较小,干部本地化和长期在同一地方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如太山庙乡33名在岗人员中,有14名是乡上的本地干部,占干部总数的42。在这14名干部中,有4名是夫妻关系,8名是亲戚关系。由于当地干部长期在固定的区域工作,而且社会关系复杂,给干部管理工作既增加了难度,又使这些干部造成思想僵化,工作无动力,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干部进出口不畅。纵观##乡镇干部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80年代初招考了一批轮换干部,从村干部中选拔了一批乡镇领导干部,其二,90年代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从98年以后,由于学生分配制度改革等原因,除了少数选调生被分配至乡镇工作、县直部门部分中青年干部被选拔乡镇任职外,乡镇的进人渠道几乎被堵死,导致干部队伍结构不甚合理。在干部的出口上,目前除了到龄离、退休和自然死亡外,其他渠道很少,这也是影响乡镇干部队伍 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

2、乡镇转换职能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中央1号文件、税费改革以及7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许可法》,无不对乡镇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乡镇工作由内容到形式都将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许多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将很快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人往哪里去?税改后,乡镇干部征收税款这一主要任务将逐步消失,加之计生、土管、司法等工作走向法制化,乡镇一些原有职能即将弱化,几十年一贯履行“安排生产,催粮要款,结扎引产”三大项常规任务基本不复存在,一些干部偏多的乡镇许多人无事可做,富裕人员分流问题再次凸现。

二是钱从何处来?税改后,虽然中、省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进行补偿,但乡镇缺口仍然很大,本来在此之前就十分困难的乡镇财力就更加捉襟见肘,这种现状,不但难以保持乡镇最基本的运转支出,而且许多乡镇无力偿还欠款,更何况又面临教育、修路、集镇建设等公益事业的投入。

三是事该怎么做?乡镇工作历来辛苦,其任务之重,条件之差,待遇之低是众所周知的,但乡镇工作最容易出问题,这也是无可争论的事实。因为职责界定不清、事务繁杂而导致顾此失彼,又因为机制不健全、程序不规范导致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乡镇搞好工作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四是职能怎转换?由于现行体制问题,随着乡镇林业站、社保所、派出所、土管所管理职能上划,导致部分乡镇职能削弱,增加了协调难度,致使部分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工作落不实。乡镇在管理方面严重存在着“责、权、利”不相一致的问题,本属于乡镇政府管理的事务,但人权、财权均在上级业务部门管理,致使乡镇政府管理权名存实亡,导致部分“七站八所”与乡镇政府“两张皮”,上述情况的存在,无法有效发挥乡镇职能作用,出现了乡镇“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的怪现象。

二、有益的探索

在现行体制下,固然影响乡镇职能有效发挥的因素很多,但一些乡镇面对新情况和新任务,在职能转换方面坚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今后乡镇职能的转换起到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1、取消包村制度,强化村民组织自治功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规定了村民委员会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汤坪镇党委、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工作方法,其弊端有三:一是大包大揽村务,弱化了村民组织自治功能;二是导致镇上干部力量分散,加大了干部经常性管理工作的难度;三是包村干部几乎年年轮换,导致工作没有连续性和长远考虑。对此,该镇今年在柏杨村进行了取消包村工作试点,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了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短期内使后进村的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起色。近期汤坪镇党委、政府正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明年将在全镇全面推行取消包村工作制度,集中干部力量,围绕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搞好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目标。

2、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增强政府服务功能。

成立各类中介组织,加强各种专业服务,是乡镇政府在新时期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近两年来,城关镇在围绕袋料产业,汤坪镇在围绕果菌药菜主导产业,太山庙乡在围绕果菌药桑主导产业建设上,依靠科技、提供信息、加大投入,从而使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两镇一乡的共同经验是:围绕主导产业,增强服务功能。他们认为,要实施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联结,必须以引进和培育龙头基地为主,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为辅的中介组织。因此,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开始倾斜干部力量,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商品生产基地,以此强化服务功能,拉动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3、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服务效果。

好行为要用好的机制来推动,建立符合农村工作实际的监督考核机制,是搞好服务的根本,也是实现乡镇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环节。汤坪镇、太山庙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汤坪镇创新工作机制,在产业建设中,推行了党委、政府建协会、支部建分会、协会联公司的模式。在经济工作的实践中,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育和营造市场上,努力建好镇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协会。村上建立分会,在能人党员中扶持了汤坪镇蔬菜、药材、食用菌3个协会。镇协会采取引资、合作等方式吸取龙头企业来镇投资,提供技术,建设基地,实行“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先后建立了渔湾村秦岭菜业经营公司、安康北医大华严村绞股蓝种植公司、汤坪江浙食用菌公司等龙头企业,促进了全镇菜、药、菌三大产业的发展。太山庙乡在创新工作机制上,突出抓了以下两点: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在规范机构设置后,进一步规范各办(站、所、协会)职权范围,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夯实任务。建立健全工作督办检查制度,对(站、所、协会)工作落实情况,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不力,未按时完成任务的,限期整改或限期完成,如限期整改无起色,仍未完成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列入办(站、所、协会)或个人考核档案,年终按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与十三月工资及年终奖金分配挂钩。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实行一项产业、一个协会、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坚持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过去单纯的数量考核转移到数量考核和质量考核并重上来,坚持以实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对引导农民增收, 财政增长做出积极贡献的干部,实行重奖,并与晋职评优直接挂钩。

4、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

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影响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对此,汤坪镇党委、政府坚持创新工作方法,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去年以来,该镇在创新工作方法中坚持边实践、边总结,逐步在全镇建立了“一访、两定、一查、三评、三贴近”的工作制度。“一访”就是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每年至少走访一次所联村的全体党员群众,村两委成员至少走访一次全体村民。通过走访了解和掌握他们所想、所需、所忧;“两定”就是镇党委、政府根据各村要求,村上根据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和群众党员的要求,确定当年要办的具体实事,确定当年的具体工作目标;“一查”,就是定期进行一次督查,镇党委、政府组织由老党员、离退休干部、县镇人民代表参加的监督组,定期对“两定”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做好指导帮助和协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解决不了的困难,协调有关方面,把定下来的事情一件一件落到实处;“三评”,就是让群众评优劣。镇村干部以述职形式向参加评议的党员群众汇报当年“两定”目标完成情况,参加评议的党员群众根据“两定”任务完成情况,分别对镇村干部进行“优秀、称职、不称职”的量化测评,并当场汇总,将测评结果纳入镇村干部年度考核;“三贴近”就是办实事。要贴近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坚决防止说大话、讲空话、不办事、不求进取的现象;贴近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防止发生脱节、不合拍现象;贴近群众,认真征求群众意见,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既要谋发展,又要保稳定,向群众公开承诺,接受监督。汤坪镇这一创新工作方法的推行,把立足点放在办实事上,不仅为镇村两级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指明了方向,而且有效地激发了镇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也对镇村党员干部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转换的设想

要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首先应该从转换乡镇工作机制,创新干部管理机制入手,依靠机制的转换推动职能的转变。

1、调整机构设置,转移工作重心。乡镇对应县级机构设立了站、办、所,实行分级负责、分层管理,这样的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带有明显的行政事务色彩,导致了机构臃肿,人力分散,加之乡镇将主要精力放在抓收入上,导致职能错位。在新形势下,乡镇应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机构设置也应向这个重心靠拢,才能使乡镇职能到位而不错位。这就要求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在精简事务性机构同时,组建以产业服务为重点的服务机构,强化政府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的职能。

2、转换工作机制,改变行为方式。乡镇工作一贯做法是“领导包片、干部驻村”,力量分散在村上,每到中心工作来临时,集中力量搞突击,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工作没有连续性和长远考虑。在村民自治之后,农民已经不欢迎乡镇插手村级一般事务,因此,破除包揽一切的思想,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把力量集中到各个产业发展的服务机构就显得十分重要,乡镇可以通过有偿服务和发展集体产业的办法分流人员,以此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

3、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乡镇职能转换,并非放弃管理职能,而是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进行协调,靠服务来实施管理。这必然要求乡镇干部纠正农村工作中随意命令、胡乱指挥、不负责任的行为。要坚持依法行政,政务透明,从计划经济时期依靠计划行事和市场经济初期自以为是错误的做法中跳出来,坚持依法行政,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更好的履行职责。

4、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干部素质。一要建立干部培训考核机制。要严格按照“大教育、大培训”的总体要求,着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开放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需要。对每名干部都应建立学习档案,每半年由组织、宣传部门检查考评一次,作为干部考察、考核的依据。二是要建立完善日常学习、集中培训、轮训制度。严格按照全县干部培训规划,分期分批对全县14个乡镇所有干部进行普遍轮训,加大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政治理论和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提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三是要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对干部进行各种业务和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同时要支持鼓励干部参加专业考试和各种成人脱产学习,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干部队伍。

5、创新管理机制,着力转变干部作风。一是建立完善考核机制。首先要强化县对乡镇的工作考核,突出对最终成果的考核,重点考核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支出情况,农民的收入和负担情况,以及经济工作和重点工作情况,进一步规范考核内容和完善考核的方式,使乡镇工作考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其次要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对干部的考核和奖惩。应当结合各地实际,根据工作职能、任务来制定考核目标,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责任到人,奖惩分明。第三要把考核的权限交给农民。积极探索干部述职考核制,定期组织乡镇干部向人大代表、农民代表述职,由农民代表根据他们的述职以及平时的所作所为进行打分。二是创新干部交流机制。积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回避交流、异地交流,定期不定期在乡镇机关内部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轮岗交流,县委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也要适时对各乡镇干部按一定比例进行异地交流。同时积极做好干部分流工作,将事业单位的人员逐步推向市场,给予一定的政策和基本保障,变事业单位为经济实体,鼓励干部1─2年带薪创业,到期脱离财政。三是健全干部“上下”机制。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突破条条框框,大胆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同志提任领导职务,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末位淘汰制,对连续3年工作考核倒数第一的进行脱岗学习或进入再就业中心,打破干部身份终身制。四是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加大乡镇对县直部门下派业务单位的管理权限,县直部门下派乡镇业务单位人员的年度考核、提拔交流、工资晋级等由乡镇与业务部门共同承担。

6、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干部转型。一要灵活设置机构。乡镇在机构设置上一定要根据职能转变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来合理规划,要本着“压机关、减行管、充基层、扩经济”的原则,通过因事定岗、因岗定责来建立机构,以确保有充足的力量来抓产业、包项目。二要突出工作重心。我县作为山区贫困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恢复重建、加快发展。乡镇工作重点必须从管理具体事务尽快转变到谋划经济大局上来。立足本地实际,制订好短、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在市场培育、小城镇建设、产 业结构调整、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多下功夫,引导农民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三要转变工作职能。要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向提供服务转变。税费改革后,乡镇对农民的管理体制更为松散,只有“服务”才是联系乡镇政府与农民的纽带,乡镇工作一定要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注意发挥自身优势,切切实实的为农民致富出点子,办实事,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乡镇干部年终总结 第3篇

近年来,随着“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贯彻落实,过重的农民负担大幅下降,农民收入也大幅增长。因此,关于三农问题讨论的热点由“减负增收”转向了“乡镇改革”。在这一讨论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乡镇没有多大的积极作用,主张撤销乡镇政府和部门;还有很多人认为乡镇干部是加重农民负担的主要因素,甚至认为乡镇干部没有几个是好的,紧张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就是乡镇干部闹的,等等。由于本人出生不好(曾经当过十七年乡干部),不说也得说几句。

一,三农问题集中表现在基层,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不都在基层

不下基层,不接触社会底层,不知道底层人生活的艰难与不瞒;接触了社会底层,农民给你讲的几乎全是基层的干部如何多、如何坏,乡镇政府和部门如何只是要钱要命、如何没有必要存在。这些都是事实,但都不是事实的全部。在封建王朝,县官常常总是最坏的官的代表,因为县官是最基层的官;在今天,乡镇干部常常总是最坏的官的代表,因为乡镇干部是最基层的官。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现在,如果做定量分析(如贪污腐败的比例和程度、吃苦精神、付出的劳动和报酬等等),县官和基层的干部绝对不是最坏的官,并且有好多人是想做好官而不得不做了坏官。其实问题表现在基层,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不都在基层:第一,农业的GDP在总的GDP中不到15%,要养活70%的人口和60%的干部,还要承担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乡干部要在一个“骨瘦如材的人身上刮肉”而又不得不刮肉,这可是制度规定的;第二,农村政策出在上面、权力在上面、国家的资源都掌握在上面。上面要基层干部为民服务,下面就服务;上面要基层干部管制人民,下面就管制。乡镇政府是中央、省、市、县政府的影子,对上面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是制度规定的;第三,至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前些年中央的粮食政策总是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但现在看来错在粮食政策,执行的越好,国家亏的越多,农民坑的越苦;至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则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嫌。

当然还第四、第五、第六,在此没有必要说了。

二,乡镇政府与乡镇干部将长期存在

很多搞农村问题研究的人呼吁撤销乡镇政府。对此,乡镇和县一级的官员说这是“胡说八道”,中央和省一级的官员很慎重,农民似乎还不知道有这样一挡子事。我个人认为乡镇政府将长期存在下去(合并或分设一些是必要的)。这是因为,10000-100000人的地方没有政府是不可能的。有的人说,不找农民收钱了,乡镇就没有什么事可做的了。那我要问,城里不找市民收公粮,为什么要政府?时代在前进,人的需求也在增长,乡下的几万人也是人,要过人的生活,怎么就不要政府呢?以我的家乡为例,一般的乡镇都在50000人以上。下雨了,水要流入洪湖,为保证下游村民的安全,需要政府协调调度;干旱了,要从洪湖和长江调水,水要合理分配。一个50000万人口的地方,要建设和维护庞大的基础设施,要提供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包括正常的秩序和安全),要维护市场交易公正,至于计划生育就更是需要政府了。再以西部10000人左右的乡镇为例,乡镇政府是扶贫工作和基础实施建设的主要组织实施者,是技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实践证明:贫困的地方技术服务难以市场化),是社会秩序、社会公正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者,是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维护者,当然计划生育也只有政府来做了。我想象不出没有乡镇政府的乡村社会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假如生活在乡村社会的人都是木偶,也许不要乡镇政府,即使生活在乡村社会的都是奴隶,我想也应该需要政府。

中国的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乡村社会,科学的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我想乡村社会会有越来越多的事需要干部去做,需要更多的像任长霞一样的公仆。所以,乡镇干部(怎么称呼可以讨论)不仅不会消失,而且需要一支庞大而稳定的队伍长期存在。

三,乡镇改革不是削弱乡镇而是加强乡镇

乡镇体制是不是没有问题呢?肯定是有问题的。一定是要改革的。怎么改?我看到的文章大多是要求弱化乡镇权力的。我个人认为乡镇的权力要加强,不能削弱。首先,要搞清楚中国改革开放是怎么回事。改革就是要改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就是改苏联模式;开放就是要对外开通和对内放权。上个世纪80年代把人民公社改成乡镇政府,不是削弱基层的权力,是扩大基层政府的权力;有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不是管制是开放。实践证明放权和开放搞对了。其次,要搞清楚90年代的乡镇体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经过90年代的发展,乡镇的自主权力不是扩大了,而是削弱了。乡镇政府变得只有责任而没有权力;在乡镇代表条条利益的部门的权力扩大了,变得只有权力没有责任。实践证明,90年代的乡村实际上处于多部门控制为主的无政府状态,80%以上的找农民收费的项目不是乡镇政府所为,是部门所为。再次,中国的政治体制自身发展的规律是最基层的政府的权力总是被上级政府剥夺,最基层的政府承担的事务总是越来越多而财力越来越少。中国政治体制的活力在于激发基层的活力,当基层没有活力的时候,体制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最高的政府会采取渴泽而鱼的办法逐步向县、市、省剥夺权利。如果顺应体制自身发展的规律,最终的结果是体制基础的坏死,最终导致的是整个体制的灭亡。

我们很多改革的研究者总是摆脱不了“皇权”思想,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开“集权”的药方。这样的药方只能制造“回光返照”的效果。

四,乡镇改革的核心是转制――建立“民本位”政府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机构改革搞了好几次了。1998年朱基总理刚改过,现在很多省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乡镇机构改革。这些改革大多都是在精简机构和人员、精简领导干部职数、乡镇的合并、部门和政府内设机构的合并等方面做文章,还有的就是把一些农民需要但政府财政认为是包袱的服务部门推向市场。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好的作用不大,坏的作用不小。

乡镇改革的核心既不是精简机构和人员,也不是转变职能,根本的是要转变体制。体制转变了,职能就转变了,精简人员和机构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转变体制就是要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由管民型政府向民管型政府转变。在“以农养政”的时代,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服从于“摄取农业剩余”的大国策的,因而要实现体制转变是有困难的;现在农业税正在逐步取消,“以农养政”的时代即将结束,为实现“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提供了财政基础。

今后的乡镇政府要实现民选、民管,乡镇的领导不要上级任免,应该由乡镇_和党代表大会任免。乡镇的机构设置不要全国一个样子,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由乡镇_决定。依法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是乡镇干部的天职,对上级负责不能成为“金科玉律”。

乡镇政府要逐步向自治政府转变,乡镇的领导不要搞终身制,选上即官,选下即民。

五,乡镇干部是宝贵人才,出路不在做官而在为民

封建社会的文化人总是拿县官开涮,现在当然是拿乡镇干部开涮了。说到干部素质低,往往就是特指乡镇干部。我以前在乡下工作时,接触过湖北省省级以下的很多领导,总的感觉是比乡干部的水平高不到那里去,我过去的很多同事都有当省级领导的水平;现在,我离开了乡镇干部的岗位,接触的人更多了,觉得还是乡镇干部全面,能说、能写、能做事、能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能承受各种压力、能临危不惧等等,乡镇干部是万金油!凭良心说,我们国家最优秀的干部队伍之一,应该是乡镇干部队伍。如果这个国家面对危机的时候,能够组织人民、动员人民、与人民同生共死、与国家共存亡的绝大多数干部一定是乡镇干部。乡镇干部是宝贵的人才!人才用在为民的体制里,就是民之福气;人才用在扰民的体制里,就是民之不幸。乡镇干部应该审时度势,自觉顺应乡村社会和乡镇体制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的大势,多想如何为民,少想如何升官。乡镇干部要主动参与乡村社会的民间组织建设,要积极领办、创办民间组织,为农民应对市场经济服务,为农民维护权益服务,为农民行使民主政治权力服务。上个世纪的80年代,乡镇的食品公司、供销社等国营单位的干部和职工,适应大势,很多人成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成为最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我想,只要是人才,只要是顺应大势的人才,前途一定光明;不管你过去怎么样的人,只要你不顺应大势,时代就无情的抛弃你。

乡镇干部现在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发牢骚没有用的,我劝还在乡镇旧体制中挣扎的朋友们从现在开始计划新的生活和未来。

六,制约乡镇改革与乡镇干部发展的最大阻力是县级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