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网络直播新闻稿范文模板(热门3篇)

小伞
导读 为了更加迅速快捷地传递新闻信息,越来越多的新闻栏目采用了直播的形式,将截稿时间推迟到播出的临纵观我国的电视新闻直播现状,虽然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进行直播,对于可预见性的新闻事件是比较容易做到,但对于突发性的不可预见的新闻事件来说就增加了报道的

网络直播新闻稿范文模板 第1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小型直播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是指将新闻事件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和记者报道、采访等转换为电视信号直接发射即时播出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我国的电视直播节目经历了“原始直播”到“录播时代”再到“现场直播的盛行”这样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广泛运用既是电视直播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更是人们对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具有的“同步瞬间传播”、“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让人信服的真实性”等诸多传播优势的确认和推崇的结果。我国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现状

1.直播样式多样化

第一,多机位直播。对于那些范围广、影响大的新闻事件,观众需要全方位的了解新闻现场,于是,在新闻现场安排一台以上的摄像机进行多机位直播成为必然选择。多机位直播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同一新闻现场的多机位直播,如对大型新闻会等的现场直播,一般发言人和现场提问的记者都是相向而坐。在安排直播时,既要有针对发言人的机位,又要有针对提问记者的机位,且要从多个侧面去展现现场,就需要设置多个直播机位。另一种是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侧面进行多点现场直播,如对“青海玉树地震”的报道中,既有对受灾现场的直播。又有针对医院抢救情况的直播。

第二,多视窗直播。多视窗直播就是在电视屏幕中,同时展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空间正在发生的事件的现场画面。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可以采用多视窗的形式,对同一时间不同的现场进行直播,增大了人们可获取的信息量。

2.直播内容走向民生

近年来,随着电视业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电视观众对直播的青睐。越来越多的题材进入现场直播的视野。通过电视直播,人们不仅可以第一时间观看“国庆50周年庆典”、“伊拉克战争”以及“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长时段现场直播,也能看到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例如,2010年1月28日,新闻频道现场直播了广州火车站火车票“实名制”运行情况,以及四川南充工人李勇为“月光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感人事迹。诸如此类的“小”新闻、民生新闻已经越来越多地以现场直播的形态呈现给广大电视观众,拓宽了现场直播的报道题材,大大丰富了我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内容。

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规模趋于小型化、常规化

随着直播题材的多样化和民生新闻的增多,直播的规模也出现了小型化、常规化的发展趋势。在众多新闻中,不可预知的突发性新闻最受关注,因为人们的不安全感就来自对自身以外的环境的不确定性。当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人们更急于了解情况。新闻的突发性也给按常规运作的电视栏目带来了困扰,因为要及时同步播出就得打乱原有的播出计划。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成立,搭建了全天播报新闻的平台,也为突发性新闻的现场直播提供了机会。而2009年新闻频道的再次改版,进一步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重要性。为现场直播创建了更加良好的播出平台,越来越多的新闻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在新闻栏目中,观众不时可以看到三五分钟的直播小片段,表明我国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在做好重大事件的全程记录式的大型直播的同时,已经开始了有选择的小型化直播,就是选取新闻事件的关键环节,进行小时段的现场直播,过滤掉一些冗余信息,极大地增加了新闻栏目内容的灵活性,并呈现出常规化发展的趋势。众多的小直播连线,不但丰富了新闻的内容。也促进了我国新闻传播的整体时效性的提高。

二、小型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如今方兴未艾的小型直播对电视新闻直播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因为大型直播的新闻事件大都属于可预测的,有时间进行准备。但小型化的现场直播中却以突发性新闻事件为主,准备时间极其有限,而且小型化的现场直播更多的是选取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部分环节进行现场直播。对于那些不能进行全程现场直播的新闻事件,如何选取直播内容是做好小型化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关键。

1.恰当遴选直播事件。在每日林林总总的新闻事件中并不是都适合进行现场直播。这既是由于现场直播投入受人力物力的制约,也是由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现实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却是完整的过程,很少有观众能有耐心和时间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一个普通事件的发生发展,因此,选择那些有悬念、有情节、有高潮的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才能留住观众,才能展现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特性和传播优势。

2.进行直播的电视台至少要有一个“随时待命”的直播团队。之所以强调随时待命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直播新闻都属于突发性事件,事发前无法预测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一旦事件发生,并确定要进行现场直播,那么负责直播的工作人员就得迅速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新闻现场。获取信息,在导播或主持人接通直播信号后立刻进入现场直播状态。

3.选准直播时机。小型化现场直播之所以说它小,是因为进行现场直播的时间比较短,大都在十分钟以内,一般不可能对事件的全过程进行直播,而只能选取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环节进行现场直播。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环节,在事物发展到何种时候切人直播是关键。

4.立体化综合播报。小型化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不可能在几分钟内传递全部信息,但不等于仅仅只是播报直播那段时间的信息。也应尽可能向观众传递关于新闻事件的完整、全面的信息,所以就必须与录播新闻,背景新闻,演播室评论等结合,实现立体化综合播报。

5.各电视合协作。在进行现场直播时能完全依靠本台的直播人员和设备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即使是实力最强大的中央电视台,也不可能对所有新闻进行现场直播。而地方电视台却有接近新闻现场的优势。因此,在小型化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日益盛行的今天,央视与各地方电视台协作,地方电视台之间联合,电视台与报社、通讯社等合作既能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又能更好把握直播时机。

三、我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纵观我国的电视新闻直播现状,虽然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1.评论有余,新闻不足

为了更加迅速快捷地传递新闻信息,越来越多的新闻栏目采用了直播的形式,将截稿时间推迟到播出的临

界点,为及时插播最新消息提供了条件。然而看到了“直播”字样,并不代表所看内容就是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而很可能是有关人士在演播室对新闻事件评论的直播。如《直播港澳台》,《海峡两岸》、《环球财经连线》等栏目虽然经常打出直播字样,但是却以连线异地嘉宾的评论为主,而有关的新闻事件却以录播新闻的形式出现。评论的直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闻内容的深度化,但是这种没有新闻现场的直播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关注正在发生的现场,才是人们对直播的真正期望,也就是说在我国目前的电视市场上出现了供需矛盾,观众需要现场直播,但事实上却缺乏现场直播。

要做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就应该加大对新闻现场的直播。在对新闻事件的现场进行直播的基础上再进行演播室评论直播,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展现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魅力。增加现场直播报道的深度,丰富现场直播的形式,从而实现更佳的传播效果。

2.“声画不同步”,现场感弱化

这里所说的“声画不同步”指的是声音来自新闻现场。但无现场画面,或者声音表达的内容得不到相应的现场画面的印证,致使直播的现场感不强。

第一,不见现场画面的“电话连线”直播大量存在。声画合一是电视的基本特性之一,当新闻事件发生时,人们不会仅仅满足于来自现场的声音,更希望看到来自现场的画面。记者到了新闻现场却不能将现场的画面传送给观众,表明现场直播设备及人员的不到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例如,2010年2月27日,当地时间零晨3:44分智利发生了里氏级地震。在新闻频道五点的新闻直播间中,由于通讯受阻,新闻频道在首次联系后便未能继续联系到驻智利的记者,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资料。到了晚上九点,中央4台的《中国新闻》也只是以电话播报为主,关键时刻缺乏真正的现场直播。

当然这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影像直播条件实在不具备的情况下采用电话连线直播是一种可取的直播手段,但是电话会导致画面的缺失,降低现场直播效果,因此,要做好现场直播,就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现场直播设备和人员的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尽量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声画结合的现场直播,尽量减少电话连线的运用。还原现场声音和画面。

第二,现场采访画面缺失。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一连线,现场记者就对着镜头机械的播报,念着早已准备好的稿件,缺乏真正的新闻现场镜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提高记者和主持人的素质,在演播室的主持人要提出观众期待了解的问题。针对新闻现场的问题。而在现场的记者则一定要立足于新闻现场,通过对现场的切实采访和报道给予观众相应的新闻信息,要让观众通过直播镜头看到现场,通过生动的画面了解现场,从而体现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所具有的现场感等传播优势。

3.事后直播“弥补”同步现场直播

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进行直播,对于可预见性的新闻事件是比较容易做到,但对于突发性的不可预见的新闻事件来说就增加了报道的难度。但为了增强新闻的现场感,我国的电视新闻采取了另一种弥补性的现场直播,那就是在事发后赶紧派记者前往事发现场,然后在“现场”进行直播。比如2010年2月26日晚,广东普宁燃放烟花引起爆炸,造成20死49伤,新闻频道在第二天下午的《新闻直播间》中采用了现场直播的形式,记者公海全前往了事发现场进行播报,向人们展示了事发现场。但爆炸已经发生,透过直播,观众并没有看到当时的爆炸情景,也就是关键性画面的缺失,这种事发后的现场直播虽然也属于现场直播,但是却并不能充分的展现出现场直播的传播优势,因为它属于结果播报,而不是过程展示,没有了现场感和悬念感。这也是我国电视新闻第一时间现场直播能力不足的表现。

这一点对于提高我国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至关重要。因为人们之所以偏爱现场直播就是它能将人们的感觉延伸到新闻现场,让人们见证历史时刻。第一时间,迅速快捷是现场直播的应有之义,但是事后的现场直播明显的缺乏时效性,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直播工作人员的新闻敏感度和机动灵活性,敏锐地捕捉新闻信息,对于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尽可能早的切人现场直播,缩短直播报道与新闻事件初发的时间差,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画面,提高传播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傅瑶:《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策划与前景》,《新闻知识》,2008年第2期

[3]叶子:《现代电视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4]朱菁:《电视新闻学》(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丹尼斯・麦奎尔著:《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学出版社》,2006

网络直播新闻稿范文模板 第2篇

电视新闻直播的分类

电视新闻直播是指不经过录像环节的电视新闻直接播出方式。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指的是将新闻事件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图像、声音和记者的现场报道、采访等转换为电视信号直接发射出去,即时播出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新闻直播通常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实况转播,二是新闻节目演播室的直播,三是新闻现场的直播。在这三种直播方式中,现场直播最具电视特性和魅力,是最能展现、发挥电视优势的一种迅速的、直接的新闻报道与播出方式。

新闻实况转播也叫实况直播,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客观记录。记者和主持人一般不进行现场报道,有时辅以主持人的画外音。这是对新闻事件原始状态的客观记录,时间和空间与新闻事件始终保持一致。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常采用这种方式。

新闻节目演播室直播,是指节目在演播室边播边传送的一种播出方式。播音员或主持人在演播室主持新闻与观众收看在时间上是同步的,而新闻节目中的每一条新闻则有可能是较早前制作完成的。因此,这种形式克服了录播必须提前截稿的缺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只要节目播出没有结束,就可以做到新闻随到随播,使得新闻能够在第一时间传播出去。

新闻现场直播,是电视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一边采访,一边作现场报道,不经过后期剪辑,报道过程就是播出过程,报道和播出同步的播出形式。在一些大型的新闻现场报道直播中,新闻实况转播、演播室直播和现场直播三种形式往往交替综合出现。

我国的新闻现场直播报道在20世纪90年代有了快速的发展,1997年我国成功地对日全食天象奇观、南昆铁路全线通车、香港回归祖国、黄河小浪底截流和长江截流进行了电视直播,1997年被业界人士称为直播年。从此以后,电视直播在我国呈日趋多样化、常规化的繁荣局面。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魅力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方式比其他播出力式更具有独特的魅力。

即时性。即时性也就是共时性,是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最大魅力。这种播出形式使电视新闻的报道和播出同步,使观众收看的新闻和事件发生的时差为零,观众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感受不同空间中的新闻事件的发生。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关注某地正在发生什么的要求。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CNN、BBC等都有第一线的记者经由卫星向全世界传播的现场画面,世界各国电视台都可以同步转播使用。文字信息的实时滚动成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有力补充,中央电视台就是以飞出“伊拉克战争打响,巴格达发出爆炸声”的字幕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直播的帷幕,同时切出美国轰炸伊拉克的战争画面和同期声。此后的直播中,屏幕下方始终实时滚动各种最新新闻。截至3月20日22时30分,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近12个小时的直播中滚动字幕就达600余次。

2005年“神六飞天”、2008年“神七飞天”,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进行了直播报道。在2008年年初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及有关电视台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需求,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直接性。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使得电视信号直达观众,无需转述,避免了“多级转播”造成的“信息损耗”,也避免了新闻制作而造成的“信息变形”,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传播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接受信息传播时,其信任程度与传播层次成反比。即信息传播层次越多,信息损耗或者变形就越严重,可信度越差;反之,传播层次越少,可信度也就越高。电视新闻现场直播通过记者在新闻现场的直接口头解说报道、现场评析核对有关人士的现场采访等,加上现场的即时画面,缩短了传播者与观众的距离,减去了中间的层次,因而传播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大大提高。

参与性。由于电视新闻直播是即时的和直接的,因此观众和新闻当事人在同一时间共同经历新闻事件,产生强烈的临场感和参与感。没有哪一种报道方式能像现场直播那样更能吸引观众的参与。同时,媒体不断改进传统的直播手法,增进双向交流,大大提高了电视新闻直播的参与性,增强了传播效果。2003年5月,中央电视台在新开播的新闻频道推出了《抗击“非典”直播特别节目》,连续11天现场直播抗击非典的报道。并通过设在演播室的电话和手机短信及时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在伊拉克战争直播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到4月4日,央视第四套节目的“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直播报道就已收到万封电子邮件、80多万条手机短信以及大量观众来信和热线电话。

悬念性。悬念性也叫不可预见性,是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重大魅力所在。在一些重大的特别是突发新闻事件的直播报道中,因为人们无法预知现场直播中的下一个镜头是什么,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它能充分调动人们的收看情绪。不可预见性让电视现场直播充满悬念,吸引观众看下去,并激发探索欲望。

网络直播新闻稿范文模板 第3篇

0 引言

近年来,电视新闻直播连线成为了国内电视媒体讨论的话题,但是由于当前电视新闻直播连线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在现代化背景下,要求我国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从报道形式及侧重点入手来不断完善电视新闻直播连线的快速发展。以下就是对电视新闻直播连线的延展与创新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带动其不断完善自身直播报道形式。

1 电视新闻直播连线的延展

新闻节目直播连线常态化

新闻节目直播连线是电视传播形式中的一种,其与其他电视传播形式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其补充了现场直播中的现场感及真实感,促使受众在观看新闻节目时可容易被带入到新闻现场的氛围中,继而可更为全面的掌握到新闻事件的真实发生过程。例如,“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台、四川台等主流媒体就选择了以直播形式来报道新闻事件的内容及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此种报道方式不仅为电台赢得了高收视率,同时也促使观众随时了解到救灾的具体实施状况。因而在电视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应逐渐将其应用于常态化新闻报道中[1]。

拓展移动直播

电视新闻直播连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自身移动直播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2014年湖南台“两岸健儿携手横渡台湾海峡”的新闻直播连线报道中,电视台出动了百号新闻工作人员赶赴台湾为直播连线节目进行准备,且在海上直播活动报道期间,准备了先进的直播装备,移动报道整个新闻内容,反映出了游泳健儿进行挑战的激烈场面。并随时联系主演播厅,报道现场状况,让观众更好的感受到现场气氛。另外,从此次报道效果中可以看出,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岸媒体的进一步合作。

2 电视新闻直播连线创新对策

新闻直播题材的选择

新闻直播题材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直播连线报道效果,因而在实际报道过程中要求各个地方电视台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应经过探讨的形式总结出一系列适合直播连线的新闻类型,然后再根据新闻题材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报道形式,最终提高电视新闻直播连线报道质量。其次,在确定好新闻直播题材后应对新闻报道事件进行选择,但是在对事件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确保该事件处在动态发展状态,以便凸显出新闻直播连线意义所在。此外,一定要确保直播新闻事件具有吸引性,即应是受众所关心的话题,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受众对新闻直播报道连线产生一定的认同感。再次,为了确保新闻直播题材选择的合理性,要求地方电视台应根据自身发展现状构建相应的突发事件直播反映机制,以此来推动电视新闻直播连线的创新与发展。

突发事件直播的新闻监管

电视新闻直播连线的创新要求当代电视台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构建相应的突发事件直播新闻监管。对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参照旧的新闻监管机制,结合当前新闻宣传实际来完善新闻监管体制内容,且应在内容中明确规定出突发事件新闻直播处理策略,且将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各项职责落实到个人,最终减小直播产生的负面效应;第二,电视台新闻主管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对突发事件直播新闻监管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且促使新闻从业人员在良好的监管环境中能规范自身实际问题处理能力,且形成高质量的电视新闻直播连线形式;第三,新闻监管部门应定期对新闻直播连线报道质量进行检测,以此来达到监管目的[2]。

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

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是电视新闻直播连线的关键,对于此,要求电视台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定期安排从业人员参加相应的培训,使其在培训过程中能提高自身洞察能力,进而在突发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其可凭借自身洞察能力随时发现事件中的新情况,做好新闻事件直播连线报道,且就此避免失误报道现象的发生。例如,在直播政治导向内容时,新闻从业人员就应凭借自身所掌握的相关法规内容来完成直播连线中对政治内容的有效把握。此外,电视新闻直播连线对演播室主持人的新闻事件总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为了实现电视新闻直播连线的有效创新,要求演播室主持人应通过对相关书籍的阅读等形式来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且承担起自身在新闻直播连线中的职责。

多点直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