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大学生小组讨论记录范文模板(通用3篇)

小伞
导读 二、在准备上,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做好合作和讨论的准备。有些老师刚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转过身去讨论,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转身的时刻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其实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小组讨论起始阶段,也就是学生转过身后有一段时间,大家处于失语状态,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似乎无话可说或无从谈起

大学生小组讨论记录范文模板 第1篇

二、在准备上,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做好合作和讨论的准备。有些老师刚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转过身去讨论,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转身的时刻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其实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小组讨论起始阶段,也就是学生转过身后有一段时间,大家处于失语状态,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似乎无话可说或无从谈起。我的做法是:在问题提出后,总是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不知我是提问还是小组讨论,这时学生关注问题本身,学生有了观点后,再讨论,这必然会提升讨论的效果。

三、在组织指导上,让学生真正对话,而非独白,避免万马齐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看到学生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似乎都在陈述自己的观点,也不管是否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等到每人讲完了,小组讨论也结束了。或者只有几位“好生”发言,众人只是“看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目的上指导。小组讨论的目的不是各自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比原来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认识和观点。我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甚至相互问难的过程中将思考和认识展开,引向深入,每位参与讨论者认真倾听,并与自己的认识或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对于不同之处探究其原因,从而修正、发展、深化、完善自己的认识。其次,做好发言指导。让小组成员互相尊重,认识到每位成员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要给没有发言的同学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并让学生在一定时间里表达完自己的认识或观点。如四人小组,讨论时间为四分钟,那么,每人必须在一分钟内发言完毕。再次,分工指导,小组长一位,负责组织讨论交流;记录员一位,负责记录整理并交流发言;时间监督员一位,负责把握时间。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分工明确,才能提高效率。

四、时间上,必须把握火候,控制时间。要把握好预设与开放的关系。讨论前,老师总是预设好讨论时间,但是如果学生讨论正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所讨论的问题还没有充分展开和深入,即使时间已到,也应让学生继续讨论,以求赢得最佳效果。如果学生已经没有什么话说了,即使未到时间,也应该结束,避免不必要的活动。我说这点体会,并非是空穴来风,因为很多时候(特别是公开课),预计好了时间,若提前结束后面就无话可说,若延长了时间,就会拖堂或完不成任务,怕被人说上不好,失面子。另外,课堂上不可预知的东西多,学生课堂上提一个老师课前未提到的问题;或者学生的回答出乎大家预料,师生一对一交流尚且出现这样问题,全班小组交流讨论偶发问题必然就更多了,所以老师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尊重教学规律就尤为重要了。比如在教读《陌上桑》一课时,学生讨论间接描写,在讲到行者、锄者、耕者停步“观罗敷”时,有一位学生洋洋得意地说“好色!”这下,班级沸腾了。不理?思想教育资源显然不能放过,我在黑板上写上“好色”二字,并在“好”字加点。问学生这有哪些读法,分别可以怎样组词,有什么意思?最后总结说:“好(hǎo)有美丽、漂亮、酷等意思。这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由衷赞美,我们也常常听说某某是好色之徒,这“好(hào)色”是指心怀邪念的男子沉溺于色情,贪恋女色;而“爱美”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钦佩。”这样,虽然比预计时间用得更多了,可它的教育效果是明显的,同学们都在点头,刚才那位学生惭愧地低下了头。

五、总结上,引导学生概括小组讨论结果。这是讨论的价值之一,这既是组织交流和碰撞的前提,也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因为这个结果,既不是自己的观点的阐释,也不是重复小组成员的话,而是碰撞交流后的综合,是初始问题的崭新认识,是原有问题上更深入的问题和思考。学会概括总结讨论结果,这样,合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大学生小组讨论记录范文模板 第2篇

关键词:小组讨论 教学方法 课堂 阶段

1.前言

小组讨论法最早出现在本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现在已在很多国家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1]小组讨论法既能促使学生及时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2.小组讨论法的涵义

所谓小组讨论法,指的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人一组的小组,向小组提出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共伺完成,共同解决。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2]

3.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市场营销学为例

笔者从事高校教师工作多年,期间承担了所在教研室企管专业的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讲授任务。在前几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没有采用小组讨论法,在最近几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组讨论法。经过比较,发现课堂教学效果极大提高。笔者以市场营销学为例,从三个阶段分析小组讨论法的实施过程。

小组编排阶段

开展课堂小组讨论首先要进行小组成员的编排,这涉及到小组人数和成员搭配两个方面。小组人数太多,小组讨论容易不充分;小组数太多,课堂秩序不容易控制。[3]小组任务的完成,有赖于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多少。小组成员越多,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就可能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组成员越多越好。因为小组汇集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多少,还取决于小组讨论的程度。成员过多,部分成员就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发表见解。小组成员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开放型的,每个成员都应有充分的机会发表见解。从这一意义上说,小组成员又以尽量少为好。由于不同学期的班级人数不同,笔者在实际上课中,对分组按如下规则进行:小班(40人左右)上课时,每组3-4人,其中1人任组长,共10组左右;大班(80人左右)上课时,每组5-6人,其中1人任组长,共15组左右。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合理搭配,使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力求均衡。这样既能保证小组内部充分交流,又能保证课堂秩序得到控制。从实施情况来看,这样的分组效果比较好。

小组任务阶段

在完成小组编排后,需要确定小组讨论的问题。问题应符合以下两点:一是适合于进行小组讨论,能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讨论;二是问题的难度必须处于小组成员学习能力的范围之内,即小组成员有可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只有当任务成为学生的真正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才更容易被激发,也更容易进行真正的讨论。

笔者认为,市场营销学的知识体系存在内在联系,从整体框架来看,课程知识体系是围绕某产品的4P策略展开的。同时,在策略实施前,营销人员需要开展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等活动。因此,笔者在讨论题目设置上,以学生熟悉的产品为中心,分别设置了关于某产品的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问题。各小组在一个学期的课堂里,结合自身熟悉的产品,讨论营销问题,提出各自的营销观点和对策。实践表明,这样的问题设置和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结构。

小组讨论与点评阶段

在小组开始讨论之初,学生可能会出现嬉笑、打闹等与小组讨论过程不相干的行为。在小组讨论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规定恰当的讨论时间,以诱发学生的紧迫感,逼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效率,深化讨论。(2)在讨论的后阶段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总结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将这种结果向其它小组或全班汇报,以加强讨论的目的性,使学生意识到讨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3)对讨论进行得好,完成任务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就把小组的成功与小组的每个成员参加讨论的状况联系起来,从而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比教师的单纯强制或劝说效果更好。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完成成员分组和布置题目后,要求各组成员集中到教室的不同位置,以保证各组在进行讨论时不会互相干扰。[4]同时笔者会规定小组讨论时间,通常为10-20分钟。时间太短不利于小组成员充分讨论,激发小组成员的思考和灵感;时间太长不利于小组成员集中注意力持续进行讨论,以及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用的现象。规定的讨论时间到了后,笔者会要求各组代表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5]组长安排发言顺序,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发言,以加强讨论的目的性,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讨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笔者会在某个小组发言后立即进行点评,所有

[1] [2]

小组发言后再进行总结性发言,对讨论和发言较好的小组进行公开表扬,这样就把小组的成功与小组的每个成员参加讨论的状况联系起来,从而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比教师的单纯强制或劝说效果更好,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小组在后续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

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和实施小组讨论法,笔者认为课堂气氛明显变好,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极大提高,上课迟到现象消失,课后与老师的互动交流现象增加。同时,学生也普遍认为在小组讨论中,能把自己的实际体会和观察融入到问题思考中,以自己熟悉的产品为例对市场调查、市场选择P策略等理论知识点开展讨论,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能力。通过课间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部分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激发了自身的创业积极性,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某些产品的营销活动。

.结论

大学生小组讨论记录范文模板 第3篇

―、学生的参与不够,参与不平均

学生的参与度低,参与不均衡,是课堂讨论效率低的主要表现,也是课堂讨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思想品德课小组讨论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学优生往往参与机会更多,扮演了一种帮助人的角色,学困生却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其他学生处获得信息,致使他们在讨论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比班级教学中的收获还少。更多的学生把讨论学习看作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学习的方式。他们的合作不够主动,往往处于被动,因此很难内化为能力。讨论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就直接影响了讨论的顺利展开。学生对讨论不感兴趣,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一部分学生成了活动的旁观者和局外人。没有参与,主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学生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是讨论小组的组建不当。组建讨论小组是课堂讨论的前置程序。小组组建是否得当会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好坏。小组的建立要体现全人发展的要求,即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使每位同学在课堂讨论中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都能畅所欲言、参与讨论,而不是仅作为旁观者。

二、论题选择不当

论题选择不当是小组讨论效率低下的内在因素。论题是从情景材料中抽象出来的进行小组讨论的主题,它所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论题展开小组讨论,决定讨论的方向,关系到课程目标的达成,从广义上说关系着教学效果。论题选择不当,从局部来看,讨论也许非常成功,但从教学内容的全部来看,违背了效益性原则,这种教学也是失败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课堂讨论模式的保证。好的讨论问题首先必须精确,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性质:事实性、解释性或评价性;其次不要太宽泛,具体、特定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讨论的方向;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问题应该反映真正的疑问。选择切合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论题,是提高学生讨论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在动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生成问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可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电、光、形、声等多种媒体巧妙地组合起来,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提出论题,激发学生浓厚的讨论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美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件不仅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更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合作探究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三、讨论不够充分

课堂讨论没有时间的保证是课堂讨论效率低下的外部因素。课堂讨论的步骤有创设情境、选择论题、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总结等。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讨论是课堂讨论程序的核心步骤,应使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有些教师误认为新课堂就是小组讨论课,一堂课组织多次小组讨论,却没有时间的保证,每次讨论没有充分展开,就匆匆结束。讨论过多过滥,讨论走过场,讨论不充分,影响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也不可能达到课堂讨论的教学目的。教师指导全班进行讨论时,应注意不要充当控制的角色,要鼓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学习运用课文提供的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讨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是呈开放性,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因此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接受各种合理的解释,对不适当的回答不要否定,而要进一步提问予以引导,重要的是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的结果,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起协调作用,把握讨论的时间,提出讨论的总体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别是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站在前面,教师站在后面,情感在前,道德在后,事件在前,概括和抽象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