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社会评价报告范文(优选10篇)

小伞
导读 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判断社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揭示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项目单位委托工程咨询机构或有经验的其他机构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开展。

社会评价报告范文 第1篇

关键词:职称;评价;社会化

职称社会化评价是指按照社会公认的标准条件,由具有权威的评价机构,用科学适用的人才测评手段,对申报人员进行职称等级认定的过程。它包括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组织、评价手段和评价结果的社会化。我国现行的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它的政策依据是1986年_的《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我国的职称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在借鉴国外职称制度经验的基础上,职称社会化评价在1991年深化职称改革初期被提了出来,全国统一的经济、会计、统计、审计等专业系列的职称考试中出现了它的雏形。而职称社会化评价被确认的标志是1999年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国家人事部在会议上提出:“要深化职称改革,逐步建立政府宏观指导下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化评价机制。”从此,“个人自主申报、社会量化评审、单位自主聘任”成了深化职称改革的热点问题。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应的规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时至今日,个人自主申报、单位自主聘任在一些地区和单位进行了尝试,可社会量化评审未见新的突破,本文拟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职称社会化评价的客观要求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职称评价机制必须与之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坚持公平竞争原则。在职称社会化评价中,要体现公平原则,就必须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确定的由政府利用行政手段组织评价的方法。要使人人有相同的机遇,以客观标准为依据,全面公正地进行评价。要体现竞争原则,就是要通过评价对象之间的竞争,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同时还要通过评价机构间的竞争,筛选出能客观公正、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评价吻合率最高的评价机构。要体现法制原则,就要避免人为因素,杜绝行政干预,用社会公认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评价和使用j以保证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2.人的社会属性的需要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应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产生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是社会的资源。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属部门所有,对人的评价、使用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管理,出现了单位化、部门化、地区化的倾向。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社会化属性得以恢复,人才的市场化配置正在实施,人员在全社会流动的态势已经形成。这就要求人员在被社会使用时,必然要以社会公认的评价结果作为依据。

3.深化职称改革的需要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是世界上较为通用的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使用和管理的制度,它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激励作用。同时,通过社会评价和准人制,对社会安全达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这项制度在我国实施10多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一直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政府用行政手段直接组织实施,无论是在评价标准还是在评价方式上,社会的公认度都有待提高。再加上地区、部门间的众多保护,使得职称的信度和效度大打折扣,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竞争激励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这就需要建立起社会公认的社会化评价体系。

4.人才激励的需要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职称的存在主要是宏观管理、激励导向、以及为社会提供用人依据的需要。就宏观管理而言,它又包含保障社会安全和确定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分配。在计划经济年代,职称在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确定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的依据。

而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职称的主要职能应该是政策导向、保障社会安全、为用人单位提供用人依据。

从政策导向而言,是通过评价标准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去掌握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创立公平的社会环境,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竞争意识;从保障社会安全、为用人单位提供用人依据而言,需要引入多种科学实用的人才测评方法,全面准确的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这些都有赖于职称的社会化评价。

再加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影响,以及管理的需要,职称确定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的职能还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确定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的角度来看,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平性,要使各方面大体平衡,要使社会普遍认可。也就是说,需要职称的社会化评价。

二、职称社会化评价的困难因素

1.职称的法律地位尚未确定

职称的法律地位是社会化评价的基础。无论是从保障社会安全的角度,还是从中国目前客观实际出发,职称制度都必须存在。可职称制度改革至今,其法律地位尚未被确定。在实际操作中,全国统一评的、地区组织评的、单位自主评的职称混杂在一起,而其中的区分又较为困难,使人们感觉职称评价有点乱,政府在宏观管理上也碰到了困难。当谁都可以去组织评价职称时,职称就失去了作为对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和管理的社会参照物的作用,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我们也就无法去谈社会化评价。只有当国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通过法律明确哪些领域、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应进行职称评价,并明确各类职称获得的方法和程序,我们才有可能去讨论职称社会化评价问题。

2.评价标准的社会化困难重重

评价标准是社会化评价的依据。没有标准,评价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评价标准的社会化就是说评价标准符合社会的客观实际,得到社会认可。由于职称涉及面广,级别又多,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职称的要求也在随之变化,这就使得职称标准的制定相当困难。职称改革以来,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职称标准的修订j但时至今日,科学的职称评价指标体系还是尚未攻克的难题,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基本指标和动态指标、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都是一些较难处理的矛盾。

3.评价对象的社会化有待落实

评价对象的社会化是社会化评价的前提。社会化评价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它需要评审对象的社会属性得以充分体现。但现实情况下,人员单位、部门所有的观念随处可见。职称申报评审要层层审批,从所在单位性质、现在工作岗位,甚至到年龄都成了申报职称的门坎。这种基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在岗”、“安心本职工作”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得许多人失去了被评价的机会,社会化评价未得到充分的落实。

4.评价组织的社会化难以实施

评价组织的社会化是社会化评价的保障。专家的权威性及评价不受外界干扰是使评价客观公正必须具备的条件。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的分布较为狭窄,评委的选择是看评审委员会挂靠的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用行政手段来进行。评审时为了考虑“政策导向”、“安定团结”等特殊的非评价标准因素,则通过行政干预而将这些特殊的非评审标准因素渗入到整个评价过程之中。基于这种便于管理、评价结果能体现组织意愿的潜在因素,使得评价组织的社会化难以实施。

5.评价手段的社会化未被重视

评价手段的社会化是社会化评价的支撑。在职称评价中,运用社会公认并在实践中证明有效的多种人才测评手段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信性。但目前职称评价的通用做法是专家对特定的文字材料进行定性考评,无论是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方法都比较单一。对引入先进的综合评价手段缺乏研究,总以操作困难、成本太高为借口,仍采用简单机械、匆匆忙忙予以定论的传统方法进行评价,这就必然造成评价质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信度、效度难以保证。

6.评价结果的社会化缺乏认可

评价结果的社会化是社会化评价的目标。当评价结果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并作为实际使用的依据时,社会化评价才实现了其存在的目的。但由于评价的标准与实际相脱节、评价的手段较为单一、评价的组织缺乏权威性,致使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实用性受到影响,难以被社会广泛认可,由于实际中使用价值不高,从而降低了职称的社会需求,这又反过来阻碍了社会化评价的发展。

三、职称社会化评价的实现构想

1.确立职称社会化评价的基础条件

职称社会化评价的基础条件主要是职称的法律地位、职称的评价标准和职称的评价方式。从法律地位而言,可将职称分为指令性和指导性两大类。指令性职称由国家统一管理,由国家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并对评价结果予以确认公布,其结果具有使用的强制约束力。根据我国职称制度的现状,应从实际出发,可考虑建立职称分级管理模式。

按职称系列(专业)、档次的不同,明确_、地方政府指令管理的范围。这样既有利于解决评定标准难以制定的矛盾,又有利于引入多样的评价方式。指令性职称是职称社会化评价的主体,是社会化评价组织服务的主要客户。指导性职称由国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提出哪些专业技术岗位应该进行职称评价,并提出最基础的任职要求框架,具体的任职条件、评价方式由用人单位或行业自律组织来确定。对其中需要作为享受某些社会待遇参照条件的职称,从社会综合平衡的角度,也应进行社会化评价。

2.制定职称社会化评价的基本原则

职称社会化评价的最终目标是评价结果得到社会认可。要达到这个目标,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第一是标准的社会性:就是说评价标准要经过充分论证,要得到社会认可。

第二是评委的权威性:评委要在全社会选拔,要是社会公认的权威。第三是方式的科学性:评价方法要根据评价标准,选择最能准确评价的手段进行综合评审。第四是程序的规范性:从个人申报、专家评审,到结果的公布,都需有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第五是运作的透明性: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式、评委的选拔、工作的程序均需向社会公开。第六是实施的独立性: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对照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不受来自任何组织、个人的干扰……第七是监督的公开性:评价的实施、评价的结果要受社会的监督,避免因工作失误、不正之风干扰而发生评价失真。第八是结果的一致性:评价要依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按照规定的评价程序,确保评价结果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

3.明确职称社会化评价的运作方式

职称社会化评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要求。在其运作方式上,要体现市场经济追求的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客观要求。就职称的社会化评价组织而言,要达到效益最大化,职称的社会化评价组织就必须有竞争。一方面是评委的竞争:要在全社会选拔出最具权威的专家,其权威性主要是本专业学术技术水平、人才评价技术、人品等方面的组合。另一方面是评价组织的竞争:要通过对客户的服务(为其评价),以及服务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的竞争,选择出最佳的评价组织。要达到成本最小化,职称社会化评价必须体现有序性。要制定出评委和评价组织的基本条件,要有严格的准人、考核制度,要充分考虑市场运作成本,防止无序、恶性竞争的出现。公务员之家

4.选择职称社会化评价的实现形式

社会评价报告范文 第2篇

5月2日,四川省合江县住建局召开了“走基层”活动中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会议。局领导班子成员、住建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一是通报了住建局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结果,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二是对“走基层”活动中如何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宣传工作,特别是提升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进行了安排布置;三是层层落实责任,将社会评价工作宣传任务分解落实到了机关各股室和下属各单位。

要求每位干部职工在“走基层”活动中将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宣传与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有机结合,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群众客观评价,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

同时,要求干部职工在生活中向家庭人员、亲朋好友和广大群众积极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做到入脑入心。

社会评价报告范文 第3篇

诚信评价与诚信社会

诚信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目标之一,诚信评价是建设诚信社会非常重要的环节和手段,它具有自发自觉性、公平受咨性、客观权威性、监督调控性等特点,可分政府诚信评价、企事业单位诚信评价、社会群团组织诚信评价和个人诚信评价四类.诚信评价对评价诚信教育的.效果和促进诚信教育、创造诚信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氛围、传承诚信传统和美德、增强诚信主体的诚信体验和诚信荣辱感、正确鼓励诚信和惩处不诚信、矫正诚信主体自我评价的偏失、促使诚信主体将诚信他律转化为诚信自律等方面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评价报告范文 第4篇

为切实开展好我局2009年度社会评价工作,真正履行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改进部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优化煤炭产业发展环境,自_××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县直部门(单位)2009年度社会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三名副局长为成员的社会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局办公室,同时明确四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确保了我局社会评价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营造氛围,切实推动全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通过局务会、职工大会等形式,认真学习_××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县直部门(单位)2009年度社会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同时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开展社会评价工作与我局今年着力开展的文明矿山建设、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整合技改、职工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的关系,使全局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开展社会评价工作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中央、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实现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社会评价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和推行,有利于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通过社会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服务煤炭企业的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工作绩效和廉政建设,从而切实推动了全局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对照检查,全力促进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我局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理清了煤炭工业发展思路、完善了工作措施、健全了工作制度,找准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

结合社会评价工作对照检查阶段要求,对我局今年以来社会评价要求的四项内容作如下对照检查:

二是在办事效率上。我局严格按照“五定”原则,明确机关各科室、煤管所、流通执法大队、验票站、过磅服务站和中央控制室各部门工作职能职责,严格执行行政审批、收费制度,规范审批、收费行为,同时结合行业实际制定了煤炭产品二次调运管理办法,确保了煤炭税费不流失,严格执行政务督办工作规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和行政审批制度实施细则,推动了全局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转,提高了服务企业的办事效率。

三是在工作绩效上。我局认真贯彻执行县委、政府决策和各项工作部署,年初全县煤炭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每季度召开一次局长办公会议,总结上一季度各项工作完成进度,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部署下季度各项工作。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活动这条主线,着力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负责两个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切实加强“三项建设”,扎实推进煤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文明矿山建设、整合技改、职工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1-9月全县完成煤焦产品万吨,其中:生产原煤万吨、洗精煤万吨、焦炭万吨,实现煤炭工业产值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40万元。各项工作成绩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在廉政建设上。年初召开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从领导到职工、从机关到煤炭企业层层签定廉政建设责任书并交纳廉政建设保证金,严格领导班子、干部职工行为规范,切实加强全局干部职工作风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局纪委、问责办紧紧围绕全局开展的重点工作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监督检查,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行政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确保了全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社会评价报告范文 第5篇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_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_,人皆见之。当今社会,我们举目能见的,已仅非_君子_的生活。普通人的生活也逐渐被曝光于镁光灯下,被他人评价。然而随着这些评价的影响日益深远,我们不禁要问:评价他人的生活可取乎?不可取乎?

何谓理性看待评价?对于真诚有益的评价,取之;同时,也真诚有益的评价他人的生活。吸收评价中有益的部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提供有益的评价,提升他人的生活。这样,才能让评价做个人和社会的守护者,而非戕害者。

但必须指出的是,现今社会上无益的评价正大肆流行。保罗·戈埃尔曾感叹道:_好像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别人的生活该怎样,却不知道自己的生活该如何。_现下社会确实有不少人,以评价他人的生活为乐,稍有风波就_跟帖_、_转发_,并附上几句评价。但观其评价,多半是看似极富道义,但往往盛气凌人,字里行间不过折射出评价欲的宣泄。此等评价,实不可取!

_评价_二字,不仅在_评_,更在于_价_.失去了价值的评论,对个人乃至对社会的危害不可估量。只有当评论与价值为伴,我们对他人的评价才有意义,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才能促使我们反思成长。评价与人之间应是相长,而非相消。如此,才能恪守平衡、行稳致远。

理性看待评价,潜心感受生活。以_评_为_价_之载,以_价_为_评_之内涵,其评价之可取与否,自分高下。

社会评价报告范文 第6篇

导语202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备考正在进行中,为了方便考生及时有效的备考,那么,为您精心整理了2023年咨询工程师《分析与评价》考点:社会评价的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供各位考生的关注。如想获取更多咨询工程师考试的模拟题及备考资料,请关注的更新。

2023年咨询工程师《分析与评价》考点:社会评价的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

一、社会评价的实施主体

项目单位委托工程咨询机构或有经验的其他机构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开展。

二、社会评价的工作程序

工作委托、实施评价、提交评价报告、报告审查

·社会评价作为可研报告或项目申请书的一个独立篇章;对社会影响重大的,应单独提交社会评价报告。

·可作为可研报告或项目申请书的一部分一并审查,也可单独审查。

三、社会评价的步骤(5步)

1.调查社会资料(调查方法)

2.识别社会因素:三类

·影响人类生活和行为的因素:就业、收入、发展

·影响社会环境变迁的因素:自然生态、资源利用

·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因素:风俗、宗教、民族

识别与选择影响项目实施和项目成功的主要社会因素,作为后续分析与评价的重点。

3.社会分析

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判断社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揭示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

4.制定社会管理方案

强化项目的正面社会影响,化解或减轻项目的负面社会影响,使项目社会效果可持续,社会风险可控。

5.编写社会评价报告

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结论、主要建议以及社会管理方案。还应当包括监测评估建议。

四、报告的编写

(一)编写要求

1.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应真实可靠

2.分析方法的选择要合理

3.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

4.报告格式应规范

(二)编写要点

1.前言

2.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与项目背景

3.社会影响分析

4.利益相关者分析

5.社会互适性分析

6.社会风险分析

7.可持续性分析

8.政府公共职能评价

9.社会管理计划及其实施

10.社会管理计划实施的监测评估

11.主要结论及建议

12.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社会评价报告范文 第7篇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宣传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县科技局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由许自才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会议宣传到位和监督落实到位。

二、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召开了集中学习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原原本本学习了省委书记《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和省委《关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以及《积极参与社会评价携手共建廉洁——至全县人民的一封信》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宣传手册》,要求大家切实吃透文件精神,把握社会评价主要内容、熟悉社会评价要求。

社会评价报告范文 第8篇

一、对和谐的理解及不和谐的表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必然会产生对和谐社会的不同理解。而要恰当建立和谐社会的统计评价体系,必须正确地理解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所以我们应该对和谐社会的内涵做必要的研究。

(一)和谐的内涵从本质上看,和谐社会是指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这种状态应该是全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均衡发展,它既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繁荣昌盛的表现,也是人类社会进步所体现的、不断改进的奋斗目标。因此,和谐社会的创建和不断向新目标的推进是执政党最重要的历史使命。评价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需要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入手。因为不同时空的社会环境的差异,会使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在不同的领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我们在建立评价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时,一定要注意其动态性和系统的结构性特征。

1.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动态过程。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从我国古代的孔子到近代以来的_,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到一般均衡理论的瓦尔拉斯,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可以说都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美好憧憬和追求。所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在不断地追求和探索中进步的历史。正因为如此,和谐社会不是人们对社会完美的静态描述,而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是社会目标不断实现与不断升级过程的统一。但是,由于人们过去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多是有历史局限性的,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进步,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也将不断得到完善。

2.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建立,应该从复杂的系统角度进行。从这一系统的横向看,不但包含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还包含人类自身之间的社会经济和谐,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多方面和谐等内容;从纵向看,不但包含系统内部多层次的关系均衡,还包含各层次主体与其外部环境的协调相处;从发展过程看,不但包含各层次多角度的现实协调关系,也包含各层次动态协调的发展趋势[1]。

(二)现实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和谐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环境下有不同的表现。从当前的现实出发,不和谐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和谐。近年来,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此方面的不和谐现象也日渐凸显:人类饮用水的污染、物种的减少、沙漠的不断扩大、赤潮的频繁出现、石油的短缺以及全球气候的变暖等现象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为了个人或集团的利益而牺牲公众利益造成的。这是我们评价现阶段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一面。

2.社会关系的不和谐。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文明程度和利益需求等决定了该集体的和谐程度。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决策时的主要依据,而个人的决策又对集体起决定性作用,且这种作用又未必对集体是有益的。所以该类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一是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不和谐。譬如犯罪行为、以权谋私行为等,都是对个人有利而对集体有害的行为,因而评价指标的选择不但要对个人有利,更要对集体有利。二是集团利益与民众利益的不和谐。政策的制定者在制定各类政策和法则时,都会有意无意地代表一定阶层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或受其影响。如果一项经济政策所代表的不是绝大多数民众阶层的利益,就将体现为社会关系的不和谐,如费改税的困难、社会福利货币化的困难等等,多数是来自与利益集团和公众利益的矛盾上。

3.经济关系的不和谐。从国内经济建设角度观察社会,不和谐现象也是广泛存在的,主要体现在:一是区域内的经济关系的不平衡。职业、行业、城乡之间的不均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差距、不合理的经济分配关系等都属于经济领域的不和谐现象[2]。二是国际争端及区域间的不和谐。一国或地区社会的和谐与国际关系的稳定是分不开的,在一个好的和谐的国际关系中,国内的社会和谐才能得到保证。而建立在对外扩张等不和谐国际关系下的国内繁荣,必将引致更深远的社会矛盾和人类社会的不和谐。在当下的国际社会中,各类局部战争依然存在,各种社会意识形态、政治主张及经济贸易摩擦到处可见,这些都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不和谐环境和影响因素。

二、统计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在筛选和谐社会统计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评价指标设定提出的基本原则可以看做是其指标体系设定的一般原则。而具体指标的选择则应根据和谐社会的内涵及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和群体的制度行为)的主要评价方法,确定其特有原则。

(一)统计评价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其一,综合与系统性原则。和谐社会建设是广泛的群体行为,它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所以,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应是群体的综合性指标;同时,所选的各个指标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联系,并能全方位反映和谐社会建设的进展情况。其二,独立与代表性原则。在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要具有不可替代性,即每一个指标都代表和谐社会的一个侧面,并能够简洁、准确地说明现象的本质,是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同时各项指标之间应该相对独立,彼此之间不存在交叉与重复。其三,客观与可操作性原则。和谐社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种成果性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反映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结果,一般情况下,要尽可能选择最终成果指标,而不选择动因性、措施性和对策性指标;同时,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一般要尽可能选择具有客观性的指标,而不选取需要另行调查才能获取的,诸如“老百姓的满意度”等主观性指标。其四,动态与相对性原则。在设计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充分体现当地社会发展的特点、条件和需要并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对未来的近期发展有所预见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而对于个别尚无法获取数据的重要指标,我们暂时用相近指标替代,在后续研究中将继续发展和完善。

(二)和谐社会统计评价指标建立的特有原则其一,“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改善”是指一项不使任何人受损,而使一些人获益的变革或行动,即在不影响其他人效用的情况下,增加自己效用的行为。在评价社会行为或政策时,如果该行为或政策对某阶层或利益集团有利,同时对其他人不构成任何损害,则该行为或政策就是“帕累托最优”的。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是“卡尔多改善”。它是指一项变革使一部分人得到改善的程度是否大于另一部分人受到损害的程度,如果这种改善大于损害,将会使系统内的总效用得到增加,从而这一变革就是一种改进。其二,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一个社会(或团体)的和谐程度,与执政党(或团体领导机关)的制度设计有关。一项规则制度,不论其作用范围大小,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为此,对制度和法规的评价也要从上述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参与约束。即理性的个人是否有积极性参与这一机制的运行。作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其社会成员是否愿意加入这一团体,是否有积极性保留在这一团体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团体运行机制的合理性,满足这一约束的机制叫做“可行机制”。二是激励相容约束。即社会成员在该社会所设计的制度机制下,是否有积极性选择制度设计者希望他选择的行为。该约束是让理性的参与人在该机制下选择设计者希望他选择的行为的效用,不小于他选择其他行为时的期望效用值。满足这一约束的机制叫“可实施机制”。同时,满足“可行机制”和“可实施机制”的机制安排叫“可行的可实施机制”。

三、评价指标筛选当前,我们建立的评价和谐社会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人与自然和谐指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可持续发展上。为此,我们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两个角度,设计了以下二级指标: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指数。主要包括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区域气温稳定程度和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等基础指标[3]。二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数。主要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可持续能源利用率等基础指标。

(二)社会关系和谐指数由于社会关系和谐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和利益阶层关系的协调上,为此,我们从个人与集体和谐、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等,确定了以下二级指标:一是个体和谐指数。主要反映人与人、人与各类集体的和谐,以家庭稳定倾向和社会稳定倾向为基础指标。二是社会阶层和谐指数。主要反映社会的各类利益集团或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以社会援助支付比的变化率为基础指标。

(三)经济关系和谐指数经济关系和谐是指人类社会再生产关系的协调。人类社会再生产关系包括人类自身再生产和人类生存资料再生产的综合平衡关系,以及再生产各环节(生产、分配和使用)的顺畅循环过程。为此,我们确定了以下二级指标:一是两种再生产关系和谐指数。主要反映纯物质资料的生产量变化与人口数量变化的协调关系,以人均可比价格GDP的变化率为基础指标。二是社会生产要素和谐指数。主要反映各要素的配置情况,以就业稳定倾向和物价稳定倾向为基础指标。三是经济布局指数。主要用来反映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再生产效率的和谐,以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人均GDP的比值为基础指标[4]。

(四)对外交往和谐指数对外交往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立的外部条件。受经济资源分布的影响,经济互利性的协作交往是必然的,而非经济性的援助等转移类交往更反映着该社会与外界和谐相处的文明程度。所以,我们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评价区域间交往的和谐:一是对外经济和谐指数。主要反映区域间的经济往来关系的和谐,一般以区域贸易依存度为基础指标。二是对外社会和谐指数。主要反映区域间非生产_往情况,以区域间的转移收支增长率为基础指标。

四、各类和谐关系的综合评价

对和谐社会综合评价的常规做法:一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确定各类评价指标的核算方法和目标值,并由此得出完成程度的目标差距或方向程度的个体指数;三是主观确定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加权平均方法得到各类和谐指数;四是利用各类和谐指数再加权重平均求得全社会的和谐程度指数[5]。这里必须解决如下两个关键问题:

社会评价报告范文 第9篇

关于商品的社会质量评价

商品的社会质量是由用户和消费者,以及社会各层次各部门根据各自的主观标准对商品质量所做出的评判。商品的社会质量综合地反映了商品使用价值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购买力相应地提高,文化、风尚、习惯、嗜好等社会心理因素也在变化。人们的需要已由选择简单低档的“生存必需品”发展到满足亨受需要的“善生必需品”。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增加了消费品的购买数量,也对消费品的质量和花色品种等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直接联系着商品社会质量的变化。今天被认为是质量好的满意的商品,明天就可能被认为质量不好不满意了,说明消费者对质量的主观要求和标准是不断变化的,是相对的。商品的生产者必须顺应这一变化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商品质量。因此,企业在改造老产品和开发新产品时必须考虑如何使商品的社会质量适应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适应社会需求和自然环境.总之,研究商品质量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商品学的重要课题。

在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阶段,商品学主要运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方法,从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性因素入手,阐明商品的内在质量。与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有关的社会各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共同评价,即商品的社会质量评价。

商品的社会质量评价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商品的社会质量评价首先表现为消费者对商品的直觉评价,比如人们对商品所具有的形态与造型、商品的色彩、气味、音响等的喜好与厌恶。商品的社会质量评价还表现为社会各方面(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理性评价,比如人们利用美学原理评价商品美以及商品的审美价值,利用生态学原理评价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是一种深刻的理性化的.社会评价,它需要自觉地运用多种知识,系统地、全面地和动态地考察分析商品对社会经济整体需求的适应以及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适应。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变化与实现,不仅依赖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工艺技术,也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依赖于社会商品总需求的变化。因此,评价商品不应该仅仅从自然的角度给以静态的评价,还应从社会的角度给以动态的评价。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意识越来越强烈,“消费者是上帝”的口号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和推崇。消费者评价已成为商品的社会质量评价的最有份量的内容。

商品的社会质量评价是稳定社会平衡,协调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与商品交换是协调社会关系的纽带。假冒伪劣的商品导致商品交换关系的扭曲,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会危及各种社会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商品的社会质量评价,以社会各方面对商品的公正评价,防止商品本身对商品交换关系的扭曲,维护社会关系的平衡和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商品社会质量评价,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商品的消费特征,正确地体现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促进生产,指导消费,从而有效地调整商品的供求矛盾。

商品的社会质量评价有利于消费者正确认识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和权利,积极参与对商品质量的监督,当好商品质量的最终评判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理直气壮地保护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

商品的社会质量评价还有利于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对自然和生态环境有深刻的依赖关系,而商品的社会质量评价,正是对这种依赖关系的良性的调节和制约。

社会评价报告范文 第10篇

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社会为课堂,在动手动脑中进行体验和探究的综合学习过程。明天中学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明天中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二、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其内容包括: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可以到科普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提高科学素养;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如农场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劳动(如义务植树、列车服务、交通协理)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环境整治活动。夏令营活动。指在校内或校外开展的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三、课程配置与时间安排

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学校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者得2个学分;其他2个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0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得少于10日。分散进行的活动要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获。这2个学分的认定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末,特殊情况可将评价时间延迟至高三第一学期期末。

四、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

基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墙报展览等。

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进行初步的学分认定,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进行学分确认,教务处完成学分登记。

五、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3)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5)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3 评价方法

军训评价。军训评价由出勤情况、学习或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考核情况、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方面构成。

主题活动评价。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各项活动的单位证明、各项活动的计划,各项活动的过程记录与小结等。

4.评价程序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导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领导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分——89分为B等,60分——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5、奖励与重修

对于那些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强,有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的学生个人或小组,他们付出了努力且有了丰硕的收获,单项等级认定为A者,德育处给予表彰;对于三项活动评价均获A等的学生,学校给表彰;如果社会实践成果经专家认定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科学价值或实用价值,学校给予特殊奖励。

凡在考评中等级认定为D等者,要求重修。军训的重修与下一届学生一起进行,其他活动的重修可自主掌握时间,也可另选活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