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小学德育评比范文(精选5篇)

小伞
导读 [2]吴旭光.德育教学创新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1,(09):47-49.3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并且讲求教学艺术,提高小学德育实效[1]胡艳蓓.论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道德人格培育[J].青年探索,2001,(05):25-29.

小学德育评比范文 第1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人性

在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根据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规律和特点,分析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策划和营建,较好地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构建和策划,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便真正提升学校德育教学效果。

一、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二、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策划与营建路径探索

(一)彻底转变小学德育教育观念。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全面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并使成人化的德育教育向基础性教育转变,不要从成人的观念出发讲一些什么“大德育”的观念和内容,而要立足于小学德育教育的基础性观念,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从思想上奠定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基础。(二)创新小学德育教学模式。(1)复合教育模式。在小学德育教学之中,要由单调的教化模式向复合的教育氛围转变,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学校德育教育环境和氛围,从黑板报、广播等方面进行精心的筛选、加工和组织,形成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氛围浸染和熏陶。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模式,要注重德育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情感艺术,以生动、真诚、饱含激情的语言进行德育教学,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感染,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情感德育教学模式和氛围中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体系,从而较好地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2)形象德育教学模式。教师要由抽象化概念德育教学模式向形象化德育教育模式转变,注重德育教育的形象性,使德育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兴趣相链接和结合,使学生在形象化的德育教学内容中领悟到深奥的道理,并积极进入到对德育教学内容的交流和互动之中,全面诱发德育知识学习的情趣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信息化手段,使学生在直观化、形象化的多媒体德育教学情境之中,集中精神,参与德育教学活动,在寓学于乐的活动中汲取德育教育内容和知识[3]。(三)优化德育教学方法。(1)采用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在小学德育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还相对薄弱的现象,采用榜样示范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德育教学,教师可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还可以用社会上的典型人物或事物,实现对小学生的示范和引领,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和人格化,从而较好地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性[4]。(2)采用德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小学德育教学之中,教师要将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进德育教育课堂,使德育教育内容与生活充分链接和整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到德育方面的知识。例如:在《生活中的垃圾》一课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自己对于“垃圾”的理解和认识,思考“垃圾”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还可以让学生预先准备一个“废品”,思考如何将一个“垃圾”变成有价值的物件,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观念。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由课堂走出去,进入到广阔的社会实践天地之中,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如:可以让学生站立在国旗之下,聆听教师的精彩讲话,从而较好地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的尊老爱幼社会服务活动之中,使小学生切身感受到孝亲敬长的良知……

三、总结

参考文献

[1]胡艳蓓.论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道德人格培育[J].青年探索,2001,(05):25-29.

[2]吴旭光.德育教学创新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1,(09):47-49.

[3]马春雷.人的现代化与青少年德育——关于新形势下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1,(04):1-4.

[4]芮火才.追求真实的德育——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实效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2001,(14):13-14.

小学德育评比范文 第2篇

[关键词]青少年德育工作培养

一、当前小学德育基本状况

1.学生思想状况喜忧参半。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可见小学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2.教师思想认识不容乐观。教师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铸造者和传播者,教师应模范地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从调查和平时的了解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不能以身示范、严格要求,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3.家庭教育工作亟待提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之师。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教育观念与小学保持一致,但仍有一部分家长德育观念亟待加强。

二、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使德育工作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现状,我们感到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小学德育工作,那么,小学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

2.小学德育工作的体现途径

小学德育评比范文 第3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德育途径

传统的小学德育工作由于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社会实践性,教学缺乏艺术性,加之部分教师缺乏人格魅力,导致德育的实际效果不甚理想,德育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双重考验。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工作实践就德育工作方法的改进作一些初步探讨。

1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小学德育实效

长期以来,小学德育工作采用的基本上是学科教学模式,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获得的是道德知识,而不是美德本身,小学生成为道德知识的“容器”,成为一个个“美德袋”。要想提高小学德育实效,必须彻底革除学校道德教育中“灌输式”的教学形式,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道德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道德发展既不是一个自生的过程,也不是单纯环境强化的产物,而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己建构的过程。这个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儿童是自己道德发展的主人。现代德育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所以说小学德育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小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并让这种作用体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增强敢于进行道德体验的勇气,培养他们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毅力和高度的自制能力,才会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不断前进,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实效真正得到提高。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我们必须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参与到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和活动中,加深体验,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指导学生自我教育

任何教育最终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行动。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因而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愿望,然后给予指导。可以让小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在道德选择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以少先队员自己的身份去感受大自然,获得热爱大自然,祖国山河非常美好的体验;去做“自然小卫士”、“环保宣传员”,懂得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可以让小学生转换角色,让他们以别人的身份、别人的视角去参与体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别人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和完成工作时的喜悦心情与成就感,形成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例如让他们当一天“父母”、“老师”、“工人”、“农民”、“解放军”、“售票员”、“交警”、“记者”等。可以让小学生进入设定的事件和设定的环境情景中去体验,以设定的事件和设定的环境为体验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平时不易遇到但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有意义、积极向上的事情,以丰富经验,作好克服挫折的心理准备,获得宝贵的人生财富。例如设定一些“困难”和“难题”等。

2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性,提高小学德育实效

以小学德育实践课为例。首先,教师要以德育内容为中心,并且围绕中心设计活动;其次,要求设计的活动具有可操作性、感染性;最后,活动的组织要有序。总的说来,就是要通过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得到启发。一次好的主题班会课,可以让学生热情高涨;一次生动的小品演出,可以让学生哽咽在喉……以三年级“我和父母交朋友”为主题的德育实践课为例。通过班主任精心组织、筹划,学生们以多种形式来展示他们风采,分别以四个小组进行汇报,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调查,制作了父母档案卡或以歌舞的形式,或以小品的形式,或以朗诵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理解。通过此次德育实践课让学生自觉树立爱父母、敬父母的意识,并将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开展这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且具有时代气息的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道德知识、情感、行为、意志、品质等,最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德育实效。

3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并且讲求教学艺术,提高小学德育实效

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其它各科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从语文、数学到历史、地理等,众多的学科内容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间段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小学数学学科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并能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小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小学史地学科最易于具体、形象、生动地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教学,教育小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中国_的革命传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小学音乐、美术学科可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治小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体育学科在体育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并通过体育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讲求教学艺术

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需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激发兴趣。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义,他们则不感兴趣,因此德育中要改变呆板、命令式、灌输式、强制式的教育模式,将德育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创造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因材施教。每个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性格、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切勿“一刀切”。三是循序渐进。小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始终处于成长发育过程,随着年龄段的不同,心理差异也十分明显。要按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施教,不能性急,切忌“揠苗助长”。四是适当宽容,以情动情。要善于严格要求学生,也要善于宽容学生,适当的宽容有时能收到惊人的教育效果。

4增强小学教师人格魅力,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小学德育实效

“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作为小学教师,不仅要时刻自警,还要时刻想着怎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对个体行为具有深刻的影响,处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小学生年龄小、独立性差、知识经验有限,他们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因此小学教师一定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以身立教,这样才能使自身的言教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才能使学生从自身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的道德准则可信,从而激励他们积极行动。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要热爱学生,以对祖国未来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满腔热情地爱护并全面关心每一个小学生,要信任和尊重学生,对缺点较多和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更要亲近和帮助他们,切忌偏见和偏爱。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和日常行为表现;了解社会和家庭环境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等,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加强针对性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差,因此小学教师要多运用生动感人的题材、形象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不要给他们讲空洞的大道理和难以理解的政治概念,防止成人化;要针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分清层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循环反复,不断加深;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以及个性差异,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教育方法,坚持因材施教,避免一般化。

小学德育评比范文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从历史上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在哪一个时代享受教育的学生,正确的教育观都应该是先成人后成才,所谓成人,即德育教育。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德育教育都应该是教育中永恒不变的重要主题。当前,新农村建设在很大范围开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小学在德育管理方面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分析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解决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改善现状就变得十分必要。

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带来的挑战

二、对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及其出现该现状的原因分析

相关的调查和研究表明,目前,处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从大的范围来说,学生们尊重祖国标志的情况并不良好。从小的范围来说,学生对孝敬父母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甚至和父母没什么深入的交流,也很少有集体主义的精神,缺乏集体荣誉感,也缺乏责任感。还存在一个比较不好的现象就是出口成脏,很少人能做到以德报怨,大多都是被被人谩骂了就开始反击。甚至出现攀比,求名的心理,不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什么都追求名牌。这些不乐观的现象来自于学校德育管理的缺失。首先就是很少制定明确的德育管理目标,在制定目标是不具体,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么目标过大过空,要么就是不利于实施。其次就是德育管理落实不到位、不全面,经常都是出现问题就管理一下,没有预防的思想,不经常给学生开有关于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或是讲座,这样不系统的教学难以取得成效。最后就是比起学生的道德发展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文化发展,常常把品德课用来上主课程,这些现状都是需要重视的。出现以上现状的原因在于家庭在德育管理方面的不积极,学校管理落实不到位,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改善目前这种状况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

三、对农村小学德育管理提出的对策

(一)家庭应该作为学校德育管理的补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要通过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教育孩子,言传不如身教,另外,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多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督促孩子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等等。(二)学校应该转变重智力轻德育的教育理念。俗语说,要成才先成人,学校除了教会孩子学习,让孩子具备学习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为人处世。学校应该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是只会学习考试的学生。(三)制定合理可行的德育管理计划。例如,建立完善的评价学生的体系,不单一的凭成绩选举“三好学生”等荣誉奖项。为了让学生们全面发展,在评选“三好学生”等奖项的时候,教师不能单凭成绩决定,应该从更多的方面进行考察,综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其他学生的评价以及教师和父母的评价进行评比决定。(四)加强师资的道德修养,落实好学校德育管理。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多,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尤其是还不具备足够的独立意识的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就显得尤其重要。另外,学校应该全面落实制定好的德育管理计划,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四、结语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原理,人们在满足了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之后,就会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我国的经济水平近年来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随着新农村建设范围的扩大,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教育条件相对落后于城市的农村教育也备受政府的重视,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已经被重点关注。农村小学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农村小学的发展将推动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也必定给农村小学的发展带来相应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有助于其成长成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锦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以东莞市为例[D].广州大学,2012

小学德育评比范文 第5篇

一、当下我国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小学德育的策略

(一)学校要加强重视。在小学中开展德育对于我国构建和谐文明社会有着积极意义,也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之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助于促进我国教育改革深化发展。所以,小学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要针对小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组织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二)小学教师教学素质有待提升。对于当前的小学师资队伍而言,小学教师的自身素质仍有待提升,一些教师对于自身的责任义务不明确,认识不足。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理论概念知识死记硬背,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特点并不关注。并且许多教师仍然对学生采用诸如罚站、罚抄写、面壁思过等方式纠正学生犯的一些错误,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百害而无一益。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言传身教,要切实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质,所以,当前应当针对小学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培训,提升一个层次。(三)改变教育方式。德育应当融入小学教育的各门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情境教学方式来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德育的重要性。学校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德育教育活动,比如:组织一些社团活动,德育方面的演讲比赛之类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利用黑板报和宣传栏进行德育宣传。(四)多与家长沟通。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不仅是局限于课堂或者是课余活动,对于学生家长而言也应该在家庭氛围中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络,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相互融合的德育大环境,促进学生加深对德育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开展德育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养成优秀的个人品质都有积极意义。在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德育的开展势在必行,需要引起教育者和学生家长的广泛重视。小学教育者要以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真实需求为出发点,了解当前学校对德育教学的教学情况,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计划,努力提升教学者个人素质水平,为德育的顺利开展打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