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实用24篇)

admin
导读 4、不良事件的上报内容不规范,个别医务人员上报不良事件时对事件描述不清。不良后果事件 adverse consequences event 不良后果事件(又称差错事件)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1篇

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按照_《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2 年版)》要求,我院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现将 2018 年第二季度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1、2018 年第二季度共计上报 32 例不良事件。其中护理不良事件为 15 例, 占所有不良事件的 47%; 设备不良事件 2 例,占 6%;医疗不良事件 12 例,占 38%; 药事不良事件 3 例,占9%。

2、上报科别统计:内科 5 例、外科 3 例、妇科、中西医结合科 8 例、耳鼻喉科 1 例、门诊 1 例、检验科 2 例、口腔科 1 例、手术室 4 例、放射科 1 例、供应室 1 例。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类型(2018 年第一季度):治疗查对事件 2 例、其他事件 338% 47% 9% 6% 2018 年第二季度各上报部门不良事件占比图 医务科 护理部 药剂科 设备科 6 3 8 1 3 2 1 4 1 1 01234567892018 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科室上报情况

例、导管操作事件 1 例、医疗技术检查事件 1 例、诊疗记录事件 2 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1例、基础护理事件 1 例、医疗处置事件 1 例。

4、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占比。

分析:

1、调查发现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均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科室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整改要求,并要求科室积极进行处理。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第二季度总不良事件的 47%,其中查对事件、跌倒事件、执业暴露事件问题较突出。护理部针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3、本季度医疗和护理在查对不良事件上出现问题较多。医务科拟联合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在平时督导检查中加强对查对制度的督查力度。

17% 25% 9% 8% 17% 8% 8% 8% 2018 年第一季度医疗不良事件类型占比图 治疗查对事件 其他事件 导管操作事件 医疗技术检查事件 诊疗记录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基础护理事件 医疗处置事件 20% 20% 20% 13% 13% 7% 7% 2018 年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占比图 跌倒 职业暴露 查对错误 管路滑脱 其他皮肤损伤 静脉输液意外 仪器设备故障

4、本季度上报的 12 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出现问题类型最多的为其他事件、治疗查对事件、诊疗记录事件。以超声科的治疗查对事件为代表作根因分析:

具体问题:

①20182057

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时将患者性别“男”误写成“女”,病人发现后告知医师,医师技术更换报告

②20182691

外科医师发现超声科将报告部位的“左”“右”写反。

③20183207

放射科医师将患者刘 x 与患者蒋 xx 的 DR 片装反。

本季度超声科出现查对事件为 2 例, 2018 年第一季度为 3 例:

①20181126

患者行坐骨结节囊肿超声检查后,超声科医师出具的报告将患者检查部位表示“左、右”写反。

②检查医师床旁 C 超定位后出具报告,误将另一患者身份信息录入,导致信息错误。

③患者住院后在超声科检查完毕,在发给患者的报告中未在报告中记录“心包积液”,检查医生发现后及时修正报告并更换报告单,但未追回错误报告单,导致病历内出现两份“心脏彩超检查报告单”。

查找原因:

1 1 、2018 年第一季度时,医务科调查发现超声科上午病人过多,很多时候科室内部中午都需要加班以出检查报告。并且这种情况下,等待过多的患者容易产生不满、激惹心态。一定程度上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也会造成影响。于是医务科组织超声科、临床科室在 2018 年3 月中旬进行了沟通协调,调整成住院患者非手术、非急诊情况下不在上午安排检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超声科检查负担。

①2018 年第一季度超声科业务情况:

科室共检查 9277

人次。其中彩超

4504 人次,B 超

1727

人次,心电图 3046 人次 ②2018 年第一季度超声科业务情况:

科室共检查

10708 人次。其中彩超 5725

人次,B 超

1749

人次,心电图 3218 人次,新技术 16 人次 超声科 2018 年 1—6 月统计情况如下:

月份 1 2 3 4

彩超 1563 1163 1778 1765

2047

1913

B 超 582 451 694 659

581

509

心电图 1074 829 1143 1016

1179

1023

2、根据我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要求,医务科对上报科室人员予 20 元。并做相关要求。要求超声科加强查对制度培训。但实际调查发现科内未严格执行培训,培训未落实到位。

3、超声科主任于 2018 年 2 月中旬休产假,科室相关管理交由科内骨干汪洋。但调查发现科内运行资料多数由汪洋统筹组织,一定程度上松懈了科室内部管理。

4、科内医师部分资历较科内代为管理的人员较高,易存在“不服管、管不到”情况,实际调查发生科内人员对相关运行、达标资料知晓度较低,也能侧面反映科内运行管理状态不佳。

5、医务科未及时对整改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实,医务科达标资料繁杂、任务重、科内人手不足,未能及时核查科内实际整改情况。

6、超声科 2018 年第二季度开展了“新技术”,对科内业务发展的重视及关注较高,减少了科内医疗质量运行管理的关注度。

7、超声科 2018 年第二季度一名高年资医师在外进修学习,科内人员减少,人手不足。

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超声科2018年1—6月检查统计情况 彩超 B超 心电图

持续改进:

1、医务科组织加强对超声科科主任的联系,侧面反映现在科室管理运行状况,科主任返回科室内部注重加强科室人员管理,加强对核心制度的学习及渗透,及时落实好制度的培训。继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水平,避免因技术不精等导致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超声科科内完善应急风险评估管理预案及防范措施,提升人员风险评估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

3、超声科内明确规范科室的绩效考核制度,奖罚分明,提高人员的工作态度及责任心。

4、定期总结科内存在的沟通协作方面等的问题,通过每月科室例会进行讨论分析,提出科内整改及针对性的举措。

5、医务科科内梳理好资料进度、督查项目,落实好督查的核查工作,同时继续加强对医疗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的培训及宣传。

医务科 2018 年 7 月 3 日

超声科 科主任休假、人员进修,人手不足 职能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的沟通协作方面存在不未进行处罚 未认真落实整改要求 等待过久容易激惹,影响医务人员状态 科室管理及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全面 科室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及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存在不服管心理 代管人员管理不到未及时核查科内整改落实情况 资料繁杂,人员不足

超声科总是 出现 查对事件 其他 医务人员 医务科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2篇

1、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完善医患沟通内容,如:入院时的沟通、住院时的\'沟通、出院前的沟通、门诊患者的沟通、医护之间的沟通。

2、认真落实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对于专科的有创检查和治疗,必须由经治医与家属和患者进行当面的沟通,把该诊治检查的必要性、适应症、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医疗费用、医疗需要观察或者治疗的时间向患者家属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如病情危重、病情波动变化大、精神异常、不配合医疗操作、随便外出等患者,必须做好解释工作,并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4、对医患沟通中有关诊疗情况的重要内容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入病历,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确认。n5、加强医院投诉管理工作,实行_首诊负责制_,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避免矛盾升级扩大化。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3篇

xxx门诊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科室,为了全面保证科室工作符合国家或省的基本标准,并且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技术安全有效。确保医疗安全和药品安全,严防xxx药品的流失,防止xxx药品流向社会,对服药人员严格管理,做到监督服药到位,针对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医疗质量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努力减少并发症。对发热患者严格遵守治疗常规,严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4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目的 1、通过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揭露,进行资料收集、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方案,以促进达到患者安全的目标,并有效、及时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杜绝潜在的风险。

2、为了维护患者安全的医疗环境,建立“自愿上报的危机管理意识” ,凡发生或发现有关患者的不安全事件,以及任何有潜在危害患者安全的事件,均有责任上报。

3、医院鼓励员工人人参与医院管理,上报可能导致患者不安全的事件,并提高警觉及事先预防。

二、不安全事件分类 1、意外事件(Accident,Ⅰ级事件)是指非因当事人故意、过失、行为不当或不做所导致不可预见的事故或不幸,通常有不良的后果。

2、重大不良事件(Sentinel Event,Ⅱ级事件)是指实施医疗行为后导致患者意外死亡或主要功能永久性丧失(与患者自然疾病过程或患者基础状况无关),或发生下列事件:如患者自杀、拐盗婴儿、输血或使用不相容的血制品导致溶血反应、患者手术部位辨识错误等。

3、未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No Harm Event,Ⅲ级事件)是指错误或异常事件虽发生于患者、员工及其他人员身上,但是并未造成

伤害,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4、接近差错(Near Miss,Ⅳ级事件)是指由于不经意或是即时的介入行动,而使其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时间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5、不良事件件包括:可能(或已)引起患者人身损害或者死亡的事件;可能(或已)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无形损失的事件;其他可能(或已)导致不良后果的安全隐患。

三、不安全事件处理原则 1、事件发生时,现场医务人员应迅速抢救患者及伤员,安抚家属情绪,以降低伤害、维护患者安全为原则,妥善保护有可能会引发事件的所有物品和现场,发生纠纷时报警。

2、意外事件:告知相关部门/科室负责人,若涉及财物损失,则需告知院保卫部门,由该部门/科室提出改善方案,纳入患者安全项目持续监测。

3、重大医疗不良事件:告知院部,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填写不安全事件报告表,并由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根本原因分析,研究改进措施。

4、未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与接近差错:经由常规程序处理,有该部门/科室提出改进方案,并纳入患者安全项目持续监测。

四、处理流程 1、及时补救 对发生的任何不安全事件,特别是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要当机立断,及时补救,对员工进行不安全事件报告流程的培训,一旦发生,相关人员及部门应按照政策要求及时进行报告。

2、及时上报: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5篇

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了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严格遵守《江西省基本药物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管理;强化了医院感染管理;加强急救工作,配强急救技术力量,强化医务人员急救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了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各科严格按照专科疾病的诊治流程,开展临床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严格执行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并需要在病情记录上进行详细的查房记录,病情分析、医疗处理和下一步的诊疗计划记录等。严格落实执业医师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生值班制度,做好交接班工作,危重患者必须做到床边交班。落实会诊制度的执行。各科室质控医师要加强指控力度,提高病案质量。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6篇

对于就诊或住院病人的检查、治疗,我院严格按照《基本药物目录》规定执行。要求每位医师严受执业道德规范,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施治、合理收费,能用价格低的药品则不用价格高的药品,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药库药品备货达到目录规定的90%以上。严格控制了处方用药量,住院病人用药不超过3日量,出院病人带药不超过7日量,严禁开大处方、人情方和滥用药物,且出院带药天数不得超过实际住院天数。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坚决杜绝一人医保,全家用药的现象。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7篇

(一)书面报告。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说明: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具体见附件),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报告医务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2、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3、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双重填报。

4、以上处理结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最后统一报医务科备案。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8篇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对阻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200-500元现金奖励。

2、隐瞒不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50-2000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事故责任人处理办法(试行)处罚。

3、医务科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处理结果及有关的好建议,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4、每年由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务会通过。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9篇

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掌握和遵守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热情服务。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每月组织业务学习,组织考核提问,调动了医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为每一位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做到了对技术精益求精、潜心向学、积极进取,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今年共撰写论文3篇,已被国家级、省级刊物审核将予以刊登。并且在学习中不忘教育全体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关爱、方便、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使每个卫生人员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和职业形象。按照“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十二字公民道德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掀起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高潮。让每个患者感受到在我门诊就象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感受到现代医院的文明之风。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10篇

利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从管理、科室、个人以及其他4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科室的管理者对不良事件的管理不重视,部分科室内组织培训不足,培训效果不佳,从而使制度要求不能到达每一位医务人员,因此部分科室极少上报不良事件。

2、个别科室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落实不严格,考虑系医院近一年新进医务人员大量增加,医院对新进员工不良事件的培训力度不够,对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缺乏理解,在日常监管中,对临床科室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管仍然有所欠缺。

3、个别临床医务人员,由于自身的责任心,以及日常工作繁忙,对于不良事件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清楚制度要求及定义,导致错报、迟报、分级错误现象的发生。

4、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不够优化,对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推广不足,导致部分医务人员对上报系统不熟悉,或不会操作也是导致各临床科室不愿或较少上报不良事件的原因。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11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培训总结 为了积极倡导、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通过了解错误,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避免同样的错误反复发生于不同的部门或个人,我院采取集中培训与书面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培训。

通过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发现错误、分析错误本质的原因,进而建立预防错误发生的机制,鼓励异常事件通报,改变面对错误的态度,辅以系统性分析,有效改善作为,达到建立安全医疗环境的目的。 本次培训重点强调了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医疗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

并从强化医院、科室管理入手,通过大量具体的案例及本院近期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的现状和产生原因分析,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虽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个人的疏忽或技术不良,但更大部分原因来自长期潜在于整个系统中的失误,是因为系统、程序、工作环境的疏失。 因此,安全医疗环境的建立应该摈弃苛责个人,而致力于改善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全院职工特别是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的认知,消除了职工对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的顾虑,提高了大家对不良事件上报的积极性。 2017。

3。15。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根据《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四川省 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

第三条 鼓励 公民、 法人和其他相关社会组织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第四条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并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组织推动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的开展,并会同省卫生厅组织推动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

(二)会同省卫生厅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突发、群发的严重伤害或死亡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三)负责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四)通报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情况和再评价结果;

(五)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结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第五条 市(州)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的管理工作,并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会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

(二)会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突发、群发的严重伤害或死亡不良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和上报。

第六条 县(区)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管理工作,并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组织推动本行政区域内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并会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推动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

(二)会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突发、群发的严重伤害或死亡不良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和上报。

第七条 四川省卫生厅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中与实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有关的管理工作,并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

(二)对与医疗器械相关的医疗技术和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法对产生严重后果的医疗技术和行为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协调对医疗卫生机构中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调查;

(四)对产生严重后果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第八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应联合成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协调小组,以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应由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的相关领导组成,并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组织落实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有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任务;

(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工作重要事宜;

(三)定期组织召开协调工作会议。

第九条 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承担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技术工作,并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负责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的收集、调查、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工作;

(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的境内第一类、第二类医疗器械再评价的有关技术工作;

(三)负责对市(州)、县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进行技术指导。

(四)按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建立监测制度和程序。

第十条 市(州)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技术工作,并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的收集、调查、核实、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工作;

(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的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再评价的有关技术工作;

(三)负责对县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进行技术指导。

(四)按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建立监测制度和程序。

第十一条 县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承办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技术工作,负责辖区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的收集、核实、报告和反馈工作。

第十二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责任主体,对其获准上市的医疗器械承担不良事件监测与再评价工作,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第一责任人;

(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主体之一;

(三)按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并将其纳入建立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之中。

(四)积极组织宣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法规和技术指南;

(五)指定机构并配备具有医学、医疗器械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兼)职人员负责本企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未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和防范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现就将本年度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使广大护理人员认识到落实护理规范、制度的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确保患者安全,使我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要求全院护理人员从不良事件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做到举一反三,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具体总结工作如下:

一、总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一)本季度共有护理不良事件40例,其中压疮3例、跌倒1例、

漏用药3例、投诉3例、输液反应1例、输血反应4例、锐器伤1例、管道脱落6例、错用药5例、其他12例。

(二)20xx年各科室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

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妇产科:儿科:急诊儿科:手术室:供应室:ICU:血透室:

二、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1、护士健康教育宣教欠全面,患者或家属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内容理解不全,掌握不牢,甚至根本不重视健康教育内容,抱着侥幸心理。

2、护理人员巡视不到位,未严格执行交接班。

3、环节因素:地面凹凸不平(地板胶与地板胶衔接处)。

4、病人及陪护家属缺乏引流管护理常识,对留置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不重视。病人的依从性缺乏、情绪不稳定,剧烈咳嗽导致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咳出部分后,患者自觉不适后拔出。

5、输血反应详见输血科分析报告(附后)。

6、输液反应详见药事管理委员会分析报告(附后)。

7、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详见医院感染管理科分析报告(附后)。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专科知识健康宣教,告知病人插管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有一定不适,让病人及家属认识到留置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争取其主动配合,当出现意外情况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2、护理人员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评估留置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存在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当患者出现咳嗽不止、烦躁不按时,及时看护,适当约束,耐心解释。

3、科室护士长定期检查病房内安全设施,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反馈,及时维护。

4、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详细交代住院须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等注意事项,及时签订《住院病人梨园责任书》,以免耽误治疗、突发病情变化等严重后果。

5、加强安全护理学习:从思想和法律教育入手,让每位护士重视安全护理,提高责任心。对每例护理不良事件认真分析可能的原因和存在、潜在的隐患,找出改正对策,不断改进护理服务。

贾丽萍

一、 一次性注射器、 一次性输液器可疑不良事件报告范例•一次性输液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是人们防病治病的重要辅助器具。

全面抓好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监管是保证人民用药、 用械安全有效的必然要求。• 一次性输液器在生产过程中, 其腔内的微小颗粒(塑料屑), 基本上为肉眼不可见, 它们侵入人体后不能在体内代谢, 因此, 通过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内不溶性微粒的污染, 对威胁人类健康已逐步的显现出来。

较大的微粒能造成局部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 组织缺氧, 促发静脉炎和水肿、 肉芽肿, 甚至促发肿瘤的形成, 不溶性微粒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

如穿刺橡胶塞带入的橡胶碎屑、 开启安瓿时落下的玻璃屑, 均可引发输液反应。

•一次性输液用品如注射器、 输液器不合格或包装不严、 长时间暴露后使用, 隐裂、 松口, PVC袋漏气, 可导致药物受污染。

一次性输液器只用一枚短而饨的针头同时做通气通液用, 故气体经过时形成翻泡, 外界空气中的各种杂菌及尘粉可在此时被截留在无菌液体内形成污染。在临床医务工作中, 发现输液反应而不能排除输液器因素者, 需要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向当地监测部门报告。•

二、 骨科植入物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报告范例•骨科植入物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 器械本身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变形、 折弯、 折断、 松动、 脱落、 过敏及磨损等危险性, 并且也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刺激症状, 导致器械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 在临床医务工作中, 发现以下与使用骨科植入物医疗器械有关的情况需要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向当地监测部门报告:

•1 、 患者因使用骨科植入物医疗器械导致相关器官功能或者结构的永久性伤害、 损伤, 或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述永久性伤害或损伤, 例如:① 颈椎间盘手术中椎间隙放置的Cage移位脱落, 压迫损伤脊髓造成截瘫;② 关节产品标签、 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存在错误或缺陷, 将误导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错误使用;③一次性包装产品消毒物残留, 引起肌体组织损伤。•••

•2、 事件发生后未出现上述情况, 但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同类事件再次发生时, 有可能出现上述永久性伤害、 损伤情况, 例如:

滑动额头钉治疗转子间骨折, 因为扩髓器械标记失效, 造成扩髓过深, 尽管未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 但再次发生时, 有可能损伤盆腔脏器。3、 由于事件涉及器械、 使用、 个人多个因素, 不能排除与骨科植入物医疗器械有关, 例如:①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明原因脱位、 松动;② 不明原因钢板、 螺钉折断。••••

三、 宫内节育器可疑不良事件报告范例•宫内节育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 由于宫内节育器具有安全、 有效、 简便、 经济、 可逆、 长效、 不影响生育等优点, 目前正为越来越多的妇女所接受, 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由于宫内节育器在我国计划生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宫内节育器使用的安全性已成为重大生殖健康问题。

宫内节育器使用中也存在着副反应及并发症/不良事件的问题,常见的有疼痛, 出血、 月经改变, 严重的则有贫血、 盆腔炎、 异位妊娠、 子宫穿孔、 宫内节育器嵌顿等。•

•在临床医务工作中, 发现以下与使用宫内节育器有关的情况需要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向当地监测部门报告:1 、 符合以下标准的, 作为不良事件报告:①月经过多:

主诉月经量比放置前增加2倍或以上, 或经出血量测定为80ml以上, 经治疗、 随访观察3月以上无效而需取器者;②因月经过多而导致中度以上贫血, 需取器者;③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持续2~3月以上, 经治疗无效而需取器者;④严重腹痛治疗无效而需取器者。•••••

•2. 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常见的并发症/不良事件报告:•有术时心脑综合反应, 术时或术后短期内出血(血量超过1 00ml)

, 子宫穿孔/其它脏器损伤; 术后感染(包括盆腔炎等)

。• 3. 放置宫内节育器其它特殊问题报告:

异位妊娠、 重度贫血; 节育器异位、 断裂、 嵌顿、 变形、 脱结或散架和铜过敏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_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12篇

积极加强与禁毒支队、卫生局、药监局、社区和派出所的联系,及时上报各项报表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个部门积极沟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了门诊工作的正常有序安全的开展。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把医疗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到边工作,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门诊工作顺利运行,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根据医院工作安排,利川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对20xx年医疗安全工作进行了详细认真的总结与自查,现将自查结果和整改方案汇报如下: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13篇

我院完善并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十三项核心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药事管理制度、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制度等。对于就诊病患,挂号时要求出示医疗证及身份证,住院病人住院期间需提交两证复印件,认真查对,严防冒名顶替。严格掌握入院标准,遵循门诊能治疗的,坚决不住院,严格按照标准收治住院,不随意降低住院指针,不拖延住院日。

我院严格遵守医保各项相关制度,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反复认真学习医保相关政策,并且进行了考核工作,将考核成绩与个人利益分配挂钩。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14篇

一、管理目的

通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送系统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通过系统来分析错误、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运用医院内、外的资源来维护患者安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总结,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通过持续改进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组织管理体系

医院成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组织。

(一)院级管理。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统筹管理,质量管理科牵头全院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成立由质量管理科和相关管理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设备科、输血科、后勤科、安全科、门诊部、信息科等)、各临床医技科室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持续完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相关制度、工作机制,并根据国家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管理。质量管理科职能职责。牵头制定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维

护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牵头全院不良事件管理,汇总相关部门/科室不良事件分析报告,每季度对全院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每季度发布《医疗风险警戒快讯》;统筹全院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有关知识培训;每月督导各管理部门落实不良事件的整改措施及改进成效;不定期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不良事件的管理及整改落实;开展不良事件上报及处理有关的考核并进行奖惩;牵头按规定向上级部门报送不良事件相关信息。

(二)科级管理。

1.管理部门:各部门/科室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及时调查,

原则上 5 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向相关科室反馈意见,定期督导科室落实整改情况。各管理部门每月更新本科室接报台账并逐项对账销号,医务科(医患办)每月 5 日前将上月医患纠纷、信访投诉等明细交质量管理科;每季度查找、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要有数据、案例、制度流程体现改进效果;每季度首月 10 日前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交质量管理科(含医院投诉方面的总结分析),如本部门无处理事件也应分析风险点并加以预防。出现Ⅰ级、Ⅱ级事件必须在 30 天内进行根因分析;若无Ⅰ级、Ⅱ级事件,至少每半年体现质量管理工具(如根本原因分析等)在不良事件中的分析和处理。管理部门着重提升医务人员对涉及该管理部门负责的医疗质量安全隐

患或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负性事件的识别与报告能力,定期督查瞒报漏报事项,并反馈给质量管理科。

2.临床医技科室:各科室成立不良事件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为提升报告效率和准确度,科室设置不良事件管理专员负责不良事件常态化管理;建立科内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不良事件管理专员应协助上报者辨别事件等级和损害程度,指导帮扶科室工作人员持续提高识别与防范不良事件的意识和能力,推荐不良事件管理专员集中报送不良事件。临床医技科室每月质控会进行不良事件自查并按照管理部门要求整改落实;每季度进行科室不良事件总结分析、提出科内整改措施(若有)、评估既往整改成效。全院所有工作人员均有发现及上报不良事件的责任。

三、不良事件定义

是指在医院内被工作人员主动发现的,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除患者自身疾病自然过程之外的各种因素所致的不安全(不良)现象或事件,但是,可能是需及时处置的、或是无需处置的,以及尚未形成事实的隐患,但都可通过医院进行持续改进活动而减少发生的。

是指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发生意外的、不希望发生的或有潜在危险的事件/错误(属于国家法律法规已明文规定医院应当署名通报的事件除外)。

四、不良事件分级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所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

(一)Ⅰ级事件(警讯事件、警告事件)。

Ⅰ级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包括但不限于:_《侵权责任法》_《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界定的一、二级医疗事故、原_《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中规定的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 3 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 2 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造成 3 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以及医院内部相关管理文件规定的事件;患者自杀致死事件等。

(二)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差错事件)。

Ⅱ级事件:在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包括但不仅限于_《侵权责任法》、_《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界定的三、四级医疗事故、原_《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中的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和医疗机构内部相关管理文件规定的事件(造成 2 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三)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Ⅲ级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Ⅳ级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未造成危害的事件。

五、分类管理

目前不良事件主要有以下分类方法,根据国家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及医院工作需要,质量管理科可适当调整分类。

(一)按照医疗风险发生前预防与否分类。

分为可预防类和不可预防类不良事件。可预防类不良事件指医疗中由于未能防范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损伤,不可预防类不良事件指正确的医疗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损伤。

(二)按照风险影响损害群体分类。

分为患者(及其家属安全)类不良事件、员工安全类不良事件和医疗机构安全类不良事件。

(三)按照管理类别分类。

1.医疗管理类(医务科牵头):包括诊断类、治疗与处置使用与管理类(包括但不限于导管介入、急救处置等)、手术使用与管理类(包括但不限于术前评估、患者识别错误、部位错误、异物存留体内等)、医技检查使用与管理类(病理、超声、影像、检验等)、麻醉使用与管理类(包括但不限于插管、

镇痛镇静、持续高热等)、体内假体装置植入物和移植物事件、营养膳食类、康复治疗类、医患纠纷、导管使用与管理类等。

2.护理管理类(护理部牵头):包括跌倒、坠床、住院压疮事件类、烫伤、患者身份识别、治疗与处置类、药物外渗等。

3.药品管理类(药学部牵头):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使用与管理类(包括但不限于处方/用药医嘱错误、药品准备错误、药品用法错误、调配与管理错误)等。

4.器械管理类(设备科牵头):包括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医疗设施/设备、非医疗器械;对仪器、设备使用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等。

5.输血管理类(医务科、护理部、输血科牵头):包括输血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免疫性反应、急性非免疫性反应)、输血错误(包括但不限于输血前检查错误、备血错误、发血错误、输血错误)等。

6.输液反应类(护理部、医务科双牵头):包括发热反应、

心力衰竭、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热原反应、过敏反应、

细菌污染引起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等。

7.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类(院感科牵头):包括医源性感染事件类、特殊医院感染事件类、器械相关感染类(消毒供应中心生物检测不合格不良事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暴露)类、锐器伤类,等等。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15篇

为进一步加强监测管理工作,深化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组织和制度,落实配备专(兼)职人员,并承担管理工作职责,加强领导,贯彻落实。 经过此次医疗安全情况自查,我院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行医,规范执业,执业活动符合执业校验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规范、提高了服务意识、优化了服务流程、改善了服务态度、增强了服务技能。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认真完善医疗卫生各方面工作,全面促进和提升医疗服务卫生,严防医疗安全事件发生,为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环境。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工作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此恳请上级给予更多指导和支持,让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更好的为辖区群众服务。

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按照_《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2 年版)》要求,我院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现将 2018 年第二季度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1、2018 年第二季度共计上报 32 例不良事件。其中护理不良事件为 15 例, 占所有不良事件的 47%; 设备不良事件 2 例,占 6%;医疗不良事件 12 例,占 38%; 药事不良事件 3 例,占9%。

2、上报科别统计:内科 5 例、外科 3 例、妇科、中西医结合科 8 例、耳鼻喉科 1 例、门诊 1 例、检验科 2 例、口腔科 1 例、手术室 4 例、放射科 1 例、供应室 1 例。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类型(2018 年第一季度):治疗查对事件 2 例、其他事件 338% 47% 9% 6% 2018 年第二季度各上报部门不良事件占比图 医务科 护理部 药剂科 设备科 6 3 8 1 3 2 1 4 1 1 01234567892018 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科室上报情况

例、导管操作事件 1 例、医疗技术检查事件 1 例、诊疗记录事件 2 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1例、基础护理事件 1 例、医疗处置事件 1 例。

4、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占比。

分析:

1、调查发现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均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科室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整改要求,并要求科室积极进行处理。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第二季度总不良事件的 47%,其中查对事件、跌倒事件、执业暴露事件问题较突出。护理部针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3、本季度医疗和护理在查对不良事件上出现问题较多。医务科拟联合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在平时督导检查中加强对查对制度的督查力度。

17% 25% 9% 8% 17% 8% 8% 8% 2018 年第一季度医疗不良事件类型占比图 治疗查对事件 其他事件 导管操作事件 医疗技术检查事件 诊疗记录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基础护理事件 医疗处置事件 20% 20% 20% 13% 13% 7% 7% 2018 年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占比图 跌倒 职业暴露 查对错误 管路滑脱 其他皮肤损伤 静脉输液意外 仪器设备故障

4、本季度上报的 12 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出现问题类型最多的为其他事件、治疗查对事件、诊疗记录事件。以超声科的治疗查对事件为代表作根因分析:

具体问题:

①20182057

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时将患者性别“男”误写成“女”,病人发现后告知医师,医师技术更换报告

②20182691

外科医师发现超声科将报告部位的“左”“右”写反。

③20183207

放射科医师将患者刘 x 与患者蒋 xx 的 DR 片装反。

本季度超声科出现查对事件为 2 例, 2018 年第一季度为 3 例:

①20181126

患者行坐骨结节囊肿超声检查后,超声科医师出具的报告将患者检查部位表示“左、右”写反。

②检查医师床旁 C 超定位后出具报告,误将另一患者身份信息录入,导致信息错误。

③患者住院后在超声科检查完毕,在发给患者的报告中未在报告中记录“心包积液”,检查医生发现后及时修正报告并更换报告单,但未追回错误报告单,导致病历内出现两份“心脏彩超检查报告单”。

查找原因:

1 1 、2018 年第一季度时,医务科调查发现超声科上午病人过多,很多时候科室内部中午都需要加班以出检查报告。并且这种情况下,等待过多的患者容易产生不满、激惹心态。一定程度上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也会造成影响。于是医务科组织超声科、临床科室在 2018 年3 月中旬进行了沟通协调,调整成住院患者非手术、非急诊情况下不在上午安排检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超声科检查负担。

①2018 年第一季度超声科业务情况:

科室共检查 9277

人次。其中彩超

4504 人次,B 超

1727

人次,心电图 3046 人次 ②2018 年第一季度超声科业务情况:

科室共检查

10708 人次。其中彩超 5725

人次,B 超

1749

人次,心电图 3218 人次,新技术 16 人次 超声科 2018 年 1—6 月统计情况如下:

月份 1 2 3 4

彩超 1563 1163 1778 1765

2047

1913

B 超 582 451 694 659

581

509

心电图 1074 829 1143 1016

1179

1023

2、根据我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要求,医务科对上报科室人员予 20 元。并做相关要求。要求超声科加强查对制度培训。但实际调查发现科内未严格执行培训,培训未落实到位。

3、超声科主任于 2018 年 2 月中旬休产假,科室相关管理交由科内骨干汪洋。但调查发现科内运行资料多数由汪洋统筹组织,一定程度上松懈了科室内部管理。

4、科内医师部分资历较科内代为管理的人员较高,易存在“不服管、管不到”情况,实际调查发生科内人员对相关运行、达标资料知晓度较低,也能侧面反映科内运行管理状态不佳。

5、医务科未及时对整改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实,医务科达标资料繁杂、任务重、科内人手不足,未能及时核查科内实际整改情况。

6、超声科 2018 年第二季度开展了“新技术”,对科内业务发展的重视及关注较高,减少了科内医疗质量运行管理的关注度。

7、超声科 2018 年第二季度一名高年资医师在外进修学习,科内人员减少,人手不足。

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超声科2018年1—6月检查统计情况 彩超 B超 心电图

持续改进:

1、医务科组织加强对超声科科主任的联系,侧面反映现在科室管理运行状况,科主任返回科室内部注重加强科室人员管理,加强对核心制度的学习及渗透,及时落实好制度的培训。继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水平,避免因技术不精等导致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超声科科内完善应急风险评估管理预案及防范措施,提升人员风险评估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

3、超声科内明确规范科室的绩效考核制度,奖罚分明,提高人员的工作态度及责任心。

4、定期总结科内存在的沟通协作方面等的问题,通过每月科室例会进行讨论分析,提出科内整改及针对性的举措。

5、医务科科内梳理好资料进度、督查项目,落实好督查的核查工作,同时继续加强对医疗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的培训及宣传。

医务科 2018 年 7 月 3 日

超声科 科主任休假、人员进修,人手不足 职能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的沟通协作方面存在不未进行处罚 未认真落实整改要求 等待过久容易激惹,影响医务人员状态 科室管理及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全面 科室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及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存在不服管心理 代管人员管理不到未及时核查科内整改落实情况 资料繁杂,人员不足

超声科总是 出现 查对事件 其他 医务人员 医务科

为建立健全我院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指导各科室妥善处置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_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 、报告要求

(二)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

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 2 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1)造成 2 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2)造成 3 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 3 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三)发生或发现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时限:

1.医院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时限如下:

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 15 日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 12 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 2 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2.各科室在半小时内电话向医教科上报,书面上报时限如下:

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 2 天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 2 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半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四)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实行逢疑必报的原则,医院通过以下途径获知可能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当按照本规定报告:

1.日常管理中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

2.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直接向法院起诉的;

3.患者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者其他法定鉴定的;

4.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申请人民调解或其他第三方调解的;

5.患者投诉医疗损害或其他提示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情况。

(五)医院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上报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疑似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完成初次报告、核对后,应当根据事件处置和发展情况,及时补充、修正相关内容。

二、事件调查处理

(一)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疑似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后,医教科等主管职能科室配合科室积极采取措施,并对患方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避免、减少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

(二)职能部门职责:

• 医教科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

• 护理部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 感染办

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

• 药学部

药品(器械)安全(不良)事件

• 设备科

设备安全(不良)事件

• 后勤保障科

设施安全(不良)事件

• 监察室

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

• 保卫科

安全不良事件

科室配合职能部门做好事件调查处理工作,认真查找事件的性质、原因,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分析整改成效,院科两级进行资料汇总。

(三)相关职能部门接到通知后,立即调查分析,采取措施,防止事件的扩大,最大限度的降低受害人的损失。认真查找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不良事件后,医院启动《重大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

(四)职能部门处理后,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反馈至医疗质量管理科,由医疗质量管理科统一备案。医疗质量管理科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汇总,跟踪不良事件的整改效果,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三、监督管理

由医疗质量管理科对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报告例数进行汇总,报院长办公会批准后兑现奖惩。

(一)医院鼓励职工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每上报一例,奖励 30 元。

(二)凡发现漏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情况,每漏报一例,视其情节轻重给予 100-500 元处罚;凡故意隐瞒不报引起医疗纠纷者,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 500-2000 元处罚。

(三)已经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医院职能部门根据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对于积极配合医院调查处理并认真整改的可酌情减轻处罚。

四、附则

(一)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错、医药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

(二)各科室应当按照本制度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不得瞒报、漏报、谎报、缓报。

(三)本制度所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不包括药品不良反应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有关药品不良反应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四)本制度所称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的核对,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及时性、完整性的核对,不涉及事件性质、原因、责任等。

(五)本制度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本制度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020 年 12 月 03 40 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韩 宇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几点对应的管理对策。方法:从我院 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随机抽取 40 例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这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辅助科室、其他科室发生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别为 22 例、11 例、6 例、1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I 级事件、II 级事件、III 级事件、IV 级事件分别为 0 例、1 例、17 例、22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诊疗问题、临床管理问题、其他问题分别为 18 例、16 例、6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结论: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强化医疗安全管理,能够避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出现。

关键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原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医疗质量不良事件指的是因医疗导致的各种损害,该类事件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还会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的开展[1] 。防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出现已经成为各大医院管理的重点,越来越多的医院着手构建多部门联合管理制度,加大对典型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力度,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对应的管理对策[2] 。基于此,从我院 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随机抽取 40 例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这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详细分析见下文。

1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从我院 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随机抽取 40 例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表以及期间发生的医疗纠纷、医疗投诉等等。

研究方法

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相关管理方案,医院组建了多部门联合管理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经验。由多部门联合管理工作小组对随机抽取 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诱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上述资料中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中科室上报情况、医疗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情况、医疗事件发生的原因等。

2 2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布情况

如下表 1 所示,我院 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随机抽取的 40 例研究样本中,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辅助科室、其他科室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别为 22例、11 例、6 例、1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

表 1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科室分布情况(n(%))

发生科室

百分比

非手术科室

22 手术科室

11 辅助科室

6 其他科室

1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情况

我院 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随机抽取40 例研究样本中,I 级事件、II 级事件、III 级事件、IV 级事件分别为 0 例、1 例、17 例、22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其中,II 级事件指的是不良后果事件,III 级事件指的是为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IV级事件指的是隐患事件。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原因分布情况

如下表 2 所示,我院 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随机抽取 40 例研究样本中,诊疗问题、临床管理问题、其他问题分别为 18 例、16 例、6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其中,诊疗问题中治疗问题和诊断问题分别为 14 例、4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临床管理问题中临床管理制度问题、器材问题、药品问题分别为 10 例、1 例、5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其他问题中服务态度问题、诊疗费用问题、其余问题分别为 3 例、1 例、2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

表 2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原因分布情况(n(%))

发生原因

百分比

诊疗问题

18 临床管理问题

16 其他问题

6 3 3

长期以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我国医疗事业不得不面临的严重问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直接关系着患者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以及医院的发展建设,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3]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对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工作,对于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医院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4] 。

常见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可以分为可预防、不可预防两大类,其中前者占绝大多数。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我院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多发生在非手术科室,事件等级以 III 级、IV 级为主,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原因多为诊疗问题和临床管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几下几方面:首先,部分医务人员基本十八项核心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其次,部分医院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部分医务人员工作纪律性不强,团队合作意识不高;第四,医院部分设备维修不够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及时诊疗。在回顾性分析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基础上,我院积极提出了对应的管理对策,详细如下。

首先,积极构建科学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积极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机制,提升医务人员上报的积极性。调查研究统计显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患者安全文化二者之间呈负向变化关系。因此,医院管理部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患者安全文化教育,在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前提下,举办了患者安全月、患者安全教程学习等系列活动,在医院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3-5] 。

其次,加大医务人员教育和培训的力度。针对出现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院有关部门组织了专题培训活动,在系统分析不良事件原因的基础上,不断查找内院原因,并构建了多部门分工与协作的管理模式,明确了不同部门的职责,有效的提升了医务人员上报的准确性。为有效落实不良时间上报制度,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提升医务人员的意识,使其明确上报的方式和意义[6] 。

(下转第 310 页)

制剂与工艺 310

2020 年 12 月 03 参考文献

[1]胡 婧 扬.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的应用 [J].黑龙江科学,2017(16):54-55. [2] 张 铮 . 无 菌 工 艺 模 拟 试 验 研 究 [J]. 科 技 致 富 向导,2018(4):293-293. [3]李慧,杨忠华.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的应用思考[J].才智,2017(22):356. [4]李敏,郭秀侠.关于生物制品工艺验证的审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6):664-668. (上接第 302 页)

为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者的利益,医院按照_《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xx年版)》要求,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作为绩效考核加分项目,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意识和积极性.。现将20xx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一、事件统计分析

本年度合计上报51例,全部由临床科室上报,具体科室上报分布情况见下图,报告数量最多的科室为精神一科、精神四科、心理二科,各10例,这与科室主任负责管理、科室人员自觉主动密切相关。

本年度第一季度上报12例、第二季度上报9例、第三季度上报12例、第四季度上报18例,第四季度上报数量较多,可能与医务科多次对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督导有关。加强培训学习、督导,增强大家主动报告意识,鼓励大家积极上报,最终才能达到防范不良后果,持续整改,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本年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根据报告类别分为7类,见下图,报告前三位的是其他事件、基础护理事件、信息传递错误事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

一、科室人员对本院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及上报制度不熟悉;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范围广,与护理不良事件、药物不良事件、院感不良事件等有交叉;

三、报告人为分类报告给相关职能部门。

IV级事件(隐患事件)18件,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24件,Ⅱ级事件9件。无Ⅰ级事件,上报事件均未引起医疗纠纷。

二、总体情况

医疗上报不良事件51件,护理不良事件73件,共124件,我院编制床位数510张,符合每百张床位应至少≥20例。但其中部分为药物不良反应,其他事件上报率较低,说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意识还没有在医护人员心目中牢固树立,还需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医务处、护理部在及时受理上报不良事件的基础上,每季度对当月发生的不良事件汇总分析,及时找出主观和客观因素,督促发生科室对主观因素不足进行整改,医务科通过季度汇总分析,对频发事件,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存在缺陷问题利用不良事件管理小组会议进行通报,强化全员职工的质量与安全意识,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

本年度未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的不良事件均未造成严重后果。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病人安全,根据_今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精神,结合中国医院协会《20xx年度病人安全目标》。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病人安全,根据_今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精神,结合中国医院协会《20xx年度病人安全目标》,特制定突泉县人民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16篇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行业性: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非处罚性: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依据,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公示,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科室开放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分享,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17篇

1、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责任心,对患者要严格观察。针对漏报、迟报不良事件的科室,建立惩罚制度,尤其是对接到患者反映或投诉后,经职能部门调查发现科室漏报不良事件,加大处罚力度。

2、加强院科两级培训力度,特别是新进人员进行不良事件制度的培训及宣传,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临床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要求全院医务人员熟悉不良事件相关知识,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知晓率达100%,并要求科室将不良事件的管理纳入科室质量管理的内容中去。

3、监督职能部门加强对医疗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无责制度的宣传,落实不良事件奖励机制,鼓励医疗人员主动上报。

4、对20xx年发生医疗安全事件较多的几个科室,重点加强督导及检查,了解我院诊疗活动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上报不良事件……

次 ........................................................................... I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关键要素 ........................................................................ 3

5 标准内容 ........................................................................ 4

管理内容 ...................................................................... 4

录 A (规范性附录)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表 ............................ 9

录 A (规范性附录)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评估法则 ................. 10

参考文献 ......................................................................... 11

T/CHAS — II

本标准按照 GB/T 规则起草。

本标准为《中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标准》第 4 部分:医疗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本标准由中国医院协会提出,中国医院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院协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远,李大江,肖明朝,赵小英,胥雪冬,马良,刘月辉,毛丽,李玮,赵庆华,戴晓娜,刘丽华,李路平,刘谦。

T/CHAS — 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标准、事件分级、事件分类、事件预防、事件报告、事件处置、监测控制、教育培训和持续改进的管理规范,明确了管理要素和管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三级综合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其余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_国家_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 卫医管发〔2011〕4号 _医政司 中国医院协会

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1版)

3 术语与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medical safety adverse event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和医疗机构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警讯事件 sentinel event 警讯事件(又称警告事件)是指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的永久性功能丧失。按照事件影响严重程度分类属于Ⅰ级事件,应采强制性报告管理。

不良后果事件 adverse consequences event 不良后果事件(又称差错事件)

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

按照事件影响的严重程度分类属于Ⅱ级事件,应采取强制性报告管理。

无后果事件 non-consequences event

T/CHAS — 2 无后果事件(又称临界差错、近似错误事件)

是指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照事件影响的严重程度分类属于Ⅲ级事件,应采取鼓励性上报管理。

隐患事件 potential adverse event 隐患事件(又称未遂事件)

是指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未造成危害的事件。

按照事件影响的严重程度分类属于Ⅳ级事件,应采取鼓励性上报管理。

药品不良事件 adverse drug event 药品不良事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关系。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不良事件的发生是由上市药品或药品临床试验期间引起的相关事件;二是产生的结果对人体有害。按照事件产生成因分类为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及药品滥用等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medical device adverse event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获准注册或已备案、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按照“可疑即报”原则收集报告,即为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医疗损害 medical injury 医疗损害是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它涵盖了医疗事故和非医疗事故两者情形,包括但不仅限于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的过错界定、医疗机构的过错推定、药品和血液等造成患者损害的责任、医疗机构免责事由、病历资料的查阅复制、患者的隐私保护、制止过度检查以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等。

医疗风险 medical risk 医疗风险指在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医疗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可能出现灾难性后果,也可能不出现灾难性后果,但可能出现灾难性后果的潜在因素是无法控制、无法预测、无法避免的,即灾难性后果的产生与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行为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医疗事故 medical malpractice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事故与医疗风险不同,是可以避免和控制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医务人员违背了既有的医疗行为规范,因此,医务人员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一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死亡和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

T/CHAS — 3 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medical quality and safety event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医疗机构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错、医药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类:

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一)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二)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第10号令),结合山西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实施细则》,以及我院大型医院巡查反馈结果:需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我院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此制度由下发之日起执行),具体如下:

一、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1.Ⅰ级事件(警讯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分三个级别:

(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重度残疾或死亡。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

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未形成事实。

Ⅰ、Ⅱ级为重大事件,Ⅲ、Ⅳ级为一般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的原则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要求各部门和科室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控制”,具体要求如下:

(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必须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_《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原国家_《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执行。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主动性和非处罚性的特点。

1、主动性:医院倡导各科室、部门和个人自愿参与,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2、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3、保密性:报告人或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或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实名或匿名报告,各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应严格保密。

当事人或现场人员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事件,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在30分钟内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各归口科室报告。同时在1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归口科室及质控办;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流程

当事人或现场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Ⅲ、Ⅳ级事件时,需在2小时内报告科室负责人,并在1-2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交至归口科室,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

(三)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与科室共同分析问题,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在7个工作日内提出建议,反馈科室并督促其限期整改。相关部门负责备案,每季度进行总结,依据评定标准提出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上报院长办公会决议。

紧急电话:(见附件)仅限于在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上报,非工作日

应统一上报医院总值班,工作日直报上述职能部门。

如果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涉及2个或者2个以上部门,由相应职能部门协调共同解决,必要时召开部门间联席会议。

五、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监管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体系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科、护理部等归口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及病区共同组成。

各临床科室、病区应积极主动上报,全院年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案例,要求每百张床位至少≥10例。对于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科室应及时总结,提出科室质量与安全改进措施。

职能部门应对科室上报(安全)不良事件及时给予调查及核实,给出改进意见,每季度进行汇总,并提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应针对各职能部门上报的(安全)不良事件,每半年召开一次评估总结会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各职能部门,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六、奖惩制度:

1、鼓励自愿报告,对于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整改的科室与个人,每例予以10元奖励。如上报的事件对科室或医院从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上的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者,根据我院医疗质量《考核细则》给予相应加分。

2、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Ⅲ-Ⅳ级)发生后未及时上报者,根据我院医疗质量《考核细则》处理,因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主管部门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Ⅰ-Ⅱ级)另按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

3、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个人或科室取消评优资格。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流程

不良事件不良事件

疑似不良事件

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

依照我院相关医疗事故处罚规定执行

Ⅰ、Ⅱ级事件在紧急者处理的同时30

分钟内向科室负责人及主管部门报告

Ⅲ、Ⅳ级事件紧急处理的同时在2小时内科室负责人及主管部门报告

医学装备科

报告日期:A.患者资料1.患者姓名:

医解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年月日时分

事件发生日期:

年月日时分

析2.年龄:

3.性别:□男□女4.床号

住院号

5.临床诊断:B.不良事件情况6.事件主要表现:

、10

6.在场相关人员:

xx卫生院医疗质量安全自查报告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我院开展了一次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18篇

Safety

and

Quality

Assuranee

2079,

( 3

) 125_ 质量报告 _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齐艳艳 , 崔明珠 , 张加强 , 巫春艳 , 杨亚利 , 支慧 , 张伟 ( 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 河南郑州 450003 )DOI :

10.

3969/J.

ion.

2096

03.

001医疗安全 ( 不良 )

事件 ( 简称不良事件 )

是指在医

疗机构运行和医疗活动中对患者安全 、 医务人员安

全和医疗机构医疗安全造成或即将造成不良影响的

事件 [ 1 ] (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 促进医疗

质量的持续改进 , 保障医疗安全 , 2017 年 , 我院制

定了 )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工作流程 》 。

我科为了配

合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工作 , 制定了科室内非处罚性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

2018 年度 , 我科共上报不良事

件 75 例 。

现将我科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 , 以利于麻醉安全隐患 ,

医疗事

, 为医疗质量

2018 年度不良事件数据汇总 不良事件上报例数2018 年我科共上报不良事件 75 例 , 每月例数见

图 1 (ifif时间 / 月图 1

2018 年每月不良事件例数 不良事件分类医疗机构应按照不良事件发生前能否预防 , 分

和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 ( 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未提及不可预防的范围严 。

2018 年不良事件按

进行分类 ( 图 2 )

o图 2 按不良事件能否预防分类■ 可预防不可预防不良事件还应按照事件发生的风险要素 、 管理

范畴 、 机构

进行分类 [ 1 ] ,

医疗类 、 护理%

不良事件 。

2018 年不良事件按发生的

和管理

进行分类( 图

3 )

。 不良事件发生场所麻醉

分布广泛 , 有手术间 、 预

麻间 、 麻醉恢复室 !

PACU )

、 病房等 。

2018 年不良事

件按其发

进行分类 ( 图 4 )

o收稿日期 :

2019

-02-13 ; 接受日期 :

2019

20基金项目 :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 182102310167 )

;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 ( 201602227 )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19篇

1.管理力度有待强化,部分同志对手术麻醉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够重视,安全意识薄弱,麻醉各项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医护人员对制度的贯彻执行不重视。

2.服务态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医患沟通需要进一步深化,少数医护人员在服务态度方面仍存在“生、冷、硬”现象,工作主动性不够,对患者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少数医务人员责任心有待加强,业务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在处理医护之间的方式上有待改进,需要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工作

3.少数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对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浮光掠影,不系统、不全面,对学习没有做长期坚持和规划,由此导致进步缓慢。

4.科室基本麻醉监护及抢救设备不足,缺少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护、生化监测仪。

5.我科目前没有复苏室。

6.工作时间超负荷,科室手术多集中在上午及下午3点钟前,连续疲劳工作加上忍饥挨饿,不利于手术麻醉质量的提高。

7.手术安全核查不严格、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有时协调性差。

8.手术室大型仪器设备较多,少数工作人员对仪器设备操作保养维护知识欠缺,易出现人员设备安全故障。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20篇

2020 年 12 月 03 40 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韩 宇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几点对应的管理对策。方法:从我院 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随机抽取 40 例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这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辅助科室、其他科室发生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别为 22 例、11 例、6 例、1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I 级事件、II 级事件、III 级事件、IV 级事件分别为 0 例、1 例、17 例、22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诊疗问题、临床管理问题、其他问题分别为 18 例、16 例、6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结论: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强化医疗安全管理,能够避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出现。

关键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原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医疗质量不良事件指的是因医疗导致的各种损害,该类事件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还会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的开展[1] 。防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出现已经成为各大医院管理的重点,越来越多的医院着手构建多部门联合管理制度,加大对典型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力度,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对应的管理对策[2] 。基于此,从我院 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随机抽取 40 例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这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详细分析见下文。

1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从我院 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随机抽取 40 例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表以及期间发生的医疗纠纷、医疗投诉等等。

研究方法

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相关管理方案,医院组建了多部门联合管理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经验。由多部门联合管理工作小组对随机抽取 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诱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上述资料中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中科室上报情况、医疗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情况、医疗事件发生的原因等。

2 2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布情况

如下表 1 所示,我院 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随机抽取的 40 例研究样本中,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辅助科室、其他科室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别为 22例、11 例、6 例、1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

表 1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科室分布情况(n(%))

发生科室

百分比

非手术科室

22 手术科室

11 辅助科室

6 其他科室

1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情况

我院 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随机抽取40 例研究样本中,I 级事件、II 级事件、III 级事件、IV 级事件分别为 0 例、1 例、17 例、22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其中,II 级事件指的是不良后果事件,III 级事件指的是为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IV级事件指的是隐患事件。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原因分布情况

如下表 2 所示,我院 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随机抽取 40 例研究样本中,诊疗问题、临床管理问题、其他问题分别为 18 例、16 例、6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其中,诊疗问题中治疗问题和诊断问题分别为 14 例、4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临床管理问题中临床管理制度问题、器材问题、药品问题分别为 10 例、1 例、5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其他问题中服务态度问题、诊疗费用问题、其余问题分别为 3 例、1 例、2 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

表 2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原因分布情况(n(%))

发生原因

百分比

诊疗问题

18 临床管理问题

16 其他问题

6 3 3

长期以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我国医疗事业不得不面临的严重问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直接关系着患者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以及医院的发展建设,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3]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对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工作,对于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医院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4] 。

常见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可以分为可预防、不可预防两大类,其中前者占绝大多数。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我院2017-2019 年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多发生在非手术科室,事件等级以 III 级、IV 级为主,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原因多为诊疗问题和临床管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几下几方面:首先,部分医务人员基本十八项核心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其次,部分医院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部分医务人员工作纪律性不强,团队合作意识不高;第四,医院部分设备维修不够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及时诊疗。在回顾性分析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基础上,我院积极提出了对应的管理对策,详细如下。

首先,积极构建科学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积极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机制,提升医务人员上报的积极性。调查研究统计显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患者安全文化二者之间呈负向变化关系。因此,医院管理部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患者安全文化教育,在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前提下,举办了患者安全月、患者安全教程学习等系列活动,在医院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3-5] 。

其次,加大医务人员教育和培训的力度。针对出现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院有关部门组织了专题培训活动,在系统分析不良事件原因的基础上,不断查找内院原因,并构建了多部门分工与协作的管理模式,明确了不同部门的职责,有效的提升了医务人员上报的准确性。为有效落实不良时间上报制度,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提升医务人员的意识,使其明确上报的方式和意义[6] 。

(下转第 310 页)

制剂与工艺 310

2020 年 12 月 03 参考文献

[1]胡 婧 扬.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的应用 [J].黑龙江科学,2017(16):54-55. [2] 张 铮 . 无 菌 工 艺 模 拟 试 验 研 究 [J]. 科 技 致 富 向导,2018(4):293-293. [3]李慧,杨忠华.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的应用思考[J].才智,2017(22):356. [4]李敏,郭秀侠.关于生物制品工艺验证的审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6):664-668. (上接第 302 页)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21篇

1.加大对麻醉诊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培训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及业务工作水平。

2.加强麻醉质量管理,贯彻落实麻醉各项相关制度,严格认真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控制手术麻醉质量安全。

3.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严格基础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4.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执业,文明服务,态度和蔼;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规及诊疗护理规范,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5.加强科室工作人员对仪器设备操作保养维护知识培训,严格科室用水、用电及仪器设备管理。

6.严格落实知情同意制度,做好术前术后访视工作,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主动与服务对象沟通,耐心解答咨询,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杜绝因沟通不够引起纠纷。

7.同事之间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科室之间协调配合、互相支持、严禁上班时间玩手机、闲聊等工作不协调的`情况。

8.申购必需的基本麻醉监护设备。

9.建立复苏室,并配备相应设备。

10.合理安排麻醉医师的休息。

11.加强本科麻醉医生的敬业精神,强化风险意识,杜绝不良的工作作风,严格按规定、规范进行操作,制定严格的科室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优秀论文

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不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部分护士缺乏严格执行制度的意识,不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有时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护理,如有的护士只核对药名、不核对姓名,致使给患者用药时张冠李戴、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时有发生,这样就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诱发护患纠纷[2]。

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操作

部分护士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操作,有的仅凭自己的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医嘱中的要求变化,以致错误地进行了护理操作。还有的护士不能按照医嘱,及时提醒患者定量服用药物,以致出现少服、多服、错服药品的情况,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诱发护患纠纷。

不能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

部分护士仅凭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护理操作,不能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无菌操作制度、护理操作规程制度等,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评估护理风险,不能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因护理操作给患者带来某种消极影响,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就医安全,诱发护患矛盾。

不能严于职守,缺乏责任感

部分护士缺乏工作责任感,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时常出现串岗、离岗等情况,不能及时到病房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部分护士因为家庭、经济负担重,在工作中不能集中精力,常常因为分心导致护理差错,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诱发护患纠纷。

存在消极倦怠心理

由于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琐碎,技术和服务水平要求高,容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思想压力,容易引起护士的消极怠倦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患者冷漠,这样容易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2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策

严格执行护理三查八对制度

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护士认真执行护理查对制度、护理分级制度、按时巡视患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降低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

定期进行业务考核、培训,加强安全教育

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培训,定期对护士进行业务考核,提高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定期对护士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以确保护理安全。

护士应积极调整心态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以降低因消极怠倦心理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

规范流程,理性管理

不良事件的发生多与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格相关。因此,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对于身份识别制度、医嘱执行制度、跌倒坠床管理制度和管道管理制度进行合理修订并制定简单、清晰的流程。结合以上流程对全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要求全员知晓并能正确实施。科室和护理部实行双重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未达标的护士,要求科室重新培训,护理部进行持续跟进,对于不合格的护士,扣发本人奖金。

3.总结

总之,应当加强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制度执行力;定期对护士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提高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以降低因护士因素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

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xx年6月15日。在这半年里,我科的工作只能算是走上正轨,时有不良事件发生,有严重差错1例,一般差错共计94例,未对病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现总结如下:

一、不良事件的类型

1、气管切开插管拔管1例,已上报护理部。

2、管道记录错误1例,交接班未记录1例。

3、呼吸机湿化瓶未放无菌水1例。

4、临时医嘱未填执行时间23例。

5、镇静评分未评2例。

6、未查对医嘱14例。

7、cvc插管深度未记录1例。

8、胃管插管深度未记录1例。

9、危重病人抢救未记录4例。

10、有过期无菌包1例。

11、未书面交班1例。

12、体温单填写不完善13例。

13、交接班护理记录未作皮肤评估3例。

14、护理记录完毕,护士未签名6例。

15、护理记录无效果评价2例。

16、临时医嘱给药后无记录或已记录但无时间或记录时间与执行时间不相符8例。

17、输血后未执行二人签名2例。

18、未按医嘱监测血糖2例。

19、费用上机不完善3例。

20、管道无标识5例。

二、原因分析

1、年轻护士较多,不能独立完成本职工作,

2、对icu的工作性质未完全掌握,未深刻理解icu护理的内涵及意义,护理病人时抓不到重点。

3、护士安全意识不强,缺乏慎独精神。

4、核心制度落实较差,特别是值班、交接班制度。

5、质量控制员监督力不够。

6、护士普遍缺乏沟通技巧,宣教力度不够。

7、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职责不明确。

8、护士工作较粗心,不注意细节。

9、护士主动学习能力较差且缺乏学习技巧。

10、护士对专科护理掌握较差,特别是护理记录和特殊项目的监测及特殊监测管道的管理。

11、护士普遍理论知识较差,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病情变化,不能发现安全隐患。

三、讨论

1、病人较烦躁,情绪不稳定,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未做好解释及宣教工作,患者趁护士护理其它病人时拔出气管切开插管。

2、床旁交接班不仔细,内容不完整,管道交接不详细,引流管名称记录错误或未记录,置管深度未作交接,未交接多少时间测血糖一次,接班后的护士也未查看医嘱,导致未按医嘱监测血糖。

3、少部分护士对呼吸机使用及管道的护理掌握较差。

4、由于我科的临时医嘱已记录在护理记录上,这时与以前在科室的不同之处,所以就容易忘记在电脑上填执行时间。

5、个别护士对镇静评分未掌握,接班时评估莫疑两可,想咨询医生后再评估记录。但后来就忘记补评和记录。

6、各个班次都有忘记查对医嘱或查对后未作登记并视为未查对医嘱。

7、由于危重病人抢救是用另外一个本子作记录,与护理记录分开写,所以部分护士抢救危重病人后未想起还要加外用本子作记录登记。

8、处置班未认真清点无菌包,有过期包存在。

9、个别护士晚班忘记作书面交班。

10、护理记录书写不认真、完整、客观、真实,体温单常漏项或未画,未及时签名,突发病情处理后记录无效果评价,交接班后记录无皮肤评估。

11、由于我科年轻护士居多,未进行icu相关进修学习护士也多,护理病人时难做到责任管床,都是高年资护士带低年资护士。习惯于一人操作一人记录,导致临时医嘱在处理、查对、执行、记录等过程出现的问题较多,且多样化。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科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时间或缺陷。包括:(一)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二)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三)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四)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五)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六)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七)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八)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九)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一)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二)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三)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四)

(二)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主任报告,同时采取适宜的形式上报医疗质量管理科。

(三)医疗质量管理科初步审核后根据不良事件主要责任情况转发给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处理。各职能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登记备案,及时调查核实,做出处理,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落实,消除隐患。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领导。

(四)联席会议制度。如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涉及____个或____个以上部门,由医疗质量管理科将不良事件转交相应的职能部门,并协调相应职能部门共同解决,必要时召开部门间联席会议。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自愿性、保密性、非惩罚性(一)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二)保密性。报告人可通过各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三)非处罚性。报告内容____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____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六、监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行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接收报告部门、临床医技科室及病区参与的三级管理体系。各临床科室、病区应积极主动上报,全院年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案例,每百张床应至少≥____例。目标位每百张床年报告率≥____例,各临床医技科室、病区应依据此比例鼓励员工上报,降低漏报率,没有病床的科室年报告率应达到≥____例。各临床科室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纠纷(预警记录本)》,做好本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预警)的登记,按月、季度、

年对本科室范围掌握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自查或汇总分析,最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纠纷(预警)自查记录(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纠纷(预警)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___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护理不良事件记录本医院科室年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不安全的、增加痛苦和负担的事件;护士不希望发生的、未预计到的事件;可能引发纠纷,造成事故的事件。包括给药错误、输血输液反应、治疗不及时、针刺伤、院内压疮、烫伤、割伤、烧伤、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道滑脱、标本错误、暴力行为、咬破体温表、失窃、蓄意破坏、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争吵/打架等。一、报告范围:凡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院外转运病人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均属主动报告的范围。二、不良事件分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1.一般不良事件(Ⅲ、Ⅳ级事件):立即报告护士长,24-48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2.严重不良事件(Ⅰ、Ⅱ级事件):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同时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核实结果后上报分管院领导,护士长于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四、报告形式:1.口头报告: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内科医疗不良安全事件年度总结

内科医疗不良安全事件年度总结内科2022年医疗不良安全事件总结为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者的利益,医院按照_《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要求,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并作为绩效考核加分项目,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意识和积极性。现将2022年内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患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一)总体情况共报告不良事件10例。2022年医疗不良安全事件汇总事件类型信息传递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输血事件设备器械使用事件导管操作事件医疗技术检查事件基础护理事件例数0比率0%营养与饮食事件物品运送事件放射安全事件知情同意事件非预期事件医护安全事件不作为事件其它事件000%0%0%(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1、严格执行各项关键性医疗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师职责,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对年龄较大的,特别是重病人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可能出现的后果,医患双方均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好应对准备。2、对一些疑难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避免造成诊疗过程的被动对并发症较多的病人,入院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发现可能的隐患,对此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想好对策,不至于

等到意外出现时而手足无措。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应尽快落实,以免造成诊疗过程的被动。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各科室的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全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上二级医院奠定扎实的基础。

4、加强医患沟通,使病人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有大概的了解,不能你自己心里有数而病人不理解,一旦出现效果不好,就会导致纠纷的发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要凭良心做事。

内儿科:2022年12月30日扩展阅读: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阶段总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季度总结自工作开展以来,我负责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本工作,现将完成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一、学习标准和制度、理清重点、明确分工、深挖内涵:按照医院创甲工作的总体部署,领导根据科内的具体情况,在积极、认真学习评审标准及相关制度的前提下,确定了我科的重点工作,并做了明确分工,我负责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预警两项工作,领导要求具体工作负责人认真学习相关制度,领会本质,深挖内涵,开动脑筋的开展工作,确保工作做得实处,取得实效。本着这一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防范医疗纠纷预警方案,并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一一查对,对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进行加强,力争无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二、科室现状:科室本季度内无一例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总结起来与我们之前的规范化工作分不开,主要有以下几点:1、制度健全,落实到位,监督及时,处理得当:我科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共有30余项,囊括了各个岗位、各类人员,使大家工作起来都有规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有规范可查,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有

条不紊的进行。并且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每周都按时开展工作,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汇报给科主任,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及时下达给相关人员参照执行。如:质控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临床大夫开检查单时有开错部位和左右不符的情况,我们马上将情况汇报给领导,通过讨论一致同意:为避免一错再错从而给病人检查错部位,规定技术人员发现上述情况时应立即电话联系开单大夫,核实情况,并请临床医师更正,从而避免了因拍错部位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2、坚持机器交班制度:

我们每天早晨7:40到岗,整理操作间,擦拭机器,7:50准时在主任的带领下进行机器交班,头天的工作人员将机器的整体运行情况交接给当班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故障和隐患,从而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

3、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有的放矢:日常工作中,留心科室各操作间运行情况,发现问题,立马汇报,及时解决,将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中。如我们的胃肠班病人比较多,同志们习惯于将病人的缴费小票统一收齐然后再按顺序叫病人做检查,但少数晚到病人因不了解情况有时会产生有患者插队提前做检查的想法,从而内心产生不满情绪。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们及时上报给领导,经主任调查研究后决定不再提前收取小票,而是让病人持缴费单排队等候,先到先检查,后来者自觉排队,适当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做法,从而巧妙解决了这一隐患。4、严格实行报告双签字制度、三级医师负责制度:诊断报告实行双签字,上级医师负责审核下级医师,有力的避免了诊断错误事件的发生。三、有待解决问题:通过自查,我们也发现了几点安全隐患,有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1、我科部分机器老化,故障率提高,比如急诊CR、DR等,有时维修时间较长,影响了病人做检查或勉强做检查而图形质量大打折扣,造成病人不满意,有可能将不满意转嫁到工作人员身上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2、我科人员紧张,且无护理人员专门登记、分发报告和造影打针,过去勉强应付,现在病员量大幅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大,有引发不良事件的隐患。

3、无防跌倒及偷窃警示牌(医院是否统一配发)。

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创建“平安医院”,深入开展 “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我院开展了医疗质量安全自查自纠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22篇

为迎接二甲评审工作,医院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细化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并汇编成册。印制了《汀州中医院核心制度》(内容包含20项)、《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卫生法规及文件汇编》、《汀州中医院员工教育手册》丛书,并及时下发到科室及个人。医院医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范、指南、操作规程等。医院规模、人员、设施符合标准,医疗服务行为规范。

下一步工作重心是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医疗安全评价和监管体系,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23篇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分为7类:

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检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手术方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病人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不良事件上报记录范文 第24篇

1、虽然20xx年度我院不良事件上报数明显增加,但部分科室无不良事件上报或极少上报不良事件,特别是个别科室无药品不良事件上报,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

2、在日常处理投诉及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医疗安全隐患事件,科室并没有报告或及时上报,存在漏报、迟报现象。

3、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新进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的定义及分级、分类标准、上报流程不熟悉,导致上报事件分类、分级错误,并且有较多未分级情况发生。

4、不良事件的上报内容不规范,个别医务人员上报不良事件时对事件描述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