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大学生消费总结(17篇)

admin
导读 [1]xxx,xxx资生.持久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的改进[J].统计与决策,2008(4).(2)利用数据对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消费系数:少儿,成年人,老年人=,1,) Sct= (7)8.xxx,xxx,xxx.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动态特征[J].资源科学,2007(5)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 消费支出;结构优化

一、安徽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消费现状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日常生活支出分布表

(一)基本生活方面

基本生活方面,饮食费用是主角。按照凤阳当地物价水平和考虑到CPI连月攀升的因素。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10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消费来估计,每生每月净饮食额为300元左右。调查发现我校有的女同学月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是为了保持苗条身材而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减少支出而不顾营养需要选择廉价的饭菜。与此同时,男生在该方面的支出总体处于正常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每个大学生都至少拥有一部手机,大部分学生都已拥有电脑。调查发现,大学生每月用于在该方面的的支出一般都是在50元左右。其中最少的而是18元,而最高的竟高达300元。

(三)购物方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女生喜欢逛街,购物费用占她们每月生活费的很大一部分,甚至有些女发展到不惜借贷来消费;同时,男生在该方面的消费也不少。有些男生换手机的周期很短、追求高档手机、各名牌服饰。

(四)学习方面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按理说学生在这方面的支出是不低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消费占到总消费的比率很少。从表1数据可见,男生学习消费占比为,女生消费占比为,总体消费占比仅占。不过,随着多年来就业压力的不断扩大而形成“考证热”的特殊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考证的大潮中去。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大学生们提高了在该方面的支出,但仍处于低位。

(五)人际交往方面

大学生是介于学校和社会这一中间地带的特殊群体,他们拥有着学生们特有清纯特质的同时身上也具备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例如:在同学们之间,有谁过生日、当了学生干部、等等情况都被要求请客吃饭,否则被视为“不够意思”;另外,同学之间也要经常性的互请来增加感情。否则被视为是“小气”从而被其他同学们所鄙视,这种现象大多存在于男生之中。

(六)娱乐方面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娱乐需要,娱乐内容包括外出旅游、健身等等。近年来,大学生已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他们每年都会花一些时间外出旅游,以此来扩大的见识来丰富自己。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大学生在这方面的支出额却很低,月支出额在100-200元之间的男女比率之和才达到2%,与此同时月支出额200元以上却没有。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

由于大学生较年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行为。一方面,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又尚未获得经济的独立,消费获得很大的限制。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虽然影响大学生消费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性别因素和地理因素。

(一) 家庭因素

大学生多是以父母给的生活费来决定自己的消费水平的,每月父母给的生活费多少大致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对家庭而言,家庭收入越高,一般对其子女的经济供给就越多。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城市的学生,其父母给予的月预算平均为元;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其父母给与的月预算平均为元。

(二)社会因素

近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今天的莘莘学子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他们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他们受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还注重精神生活的满足。由表1可知:我校大学生在购物方面支出、人际交往方面支出和娱乐方面支出的比率占到总体支出的。

(三)性别因素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2篇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现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结构及消费理念,为大学生合理消费制定标准,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合理的理财,更好的生活。这项调查不仅有利于掌握我院学生的消费概况,对塑造和培养我们良好的世界观体系在当前国情下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调查对象:各学校的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单位:随机抽取所需的大一、大二、大三样本学生。

(四)调查程序:

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调查内容。

2.分发调查问卷。随机各学校大一、大二、大三在校男、女学生各50人作为调查单位。

3.根据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根据样本的生活费数目、用于生活费的不同消费比例、用于娱乐方面的消费比例等数字特征,推断大学生总体分布的相应参数。

第二,根据性别进行男、女学生两个总体生活费均值之差的比较及区间估计。

第三,根据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类进行三个总体生活费均值之差的比较及区间估计。

第四,根据年级的不同将大一、大二、大三的男、女生各自的生活费均值之差进行比较及区间估计。

第五,收集好完成的调查问卷,整理调查问卷和整合问卷内容,制出能清晰地反应消费心理和行为习惯特点的表格和统计图,并总结出调查结果,写出最终调查报告。

4.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1、本次调查的数据处理工作,在组长统一领导下进行,由本小组成员分类统计,最后统一汇总。

2、调查小组共6人,根据个人专长分工,制定分工明细表。成员分工:

黄秀清负责调查方案策划。xxx负责问卷的发送与回收。xxx负责问卷的统计与整理。xxx负责核对数据与表格和图表的制作。林霞负责数据的分析。xxx负责PPT的制作。

(五)调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二、问卷设计

首先,请原谅占用了您一些私人时间。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对消费市场有着不容小视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势必会影响

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向。因此,我们希望就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希望您能认真填写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3篇

一、调查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这几年,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

三、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1.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2. 数据收集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四、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附调查问卷及原始数据)

五、调查结果分析

总体状况,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学习类消费,形象类消费(服饰装扮,化妆用品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及投资类消费等方面。经数据分析,当今大学生除基本生活消费外,以上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基本伙食等日常生活消费外,

形象及休闲娱乐类消费比重较大,而学习投资类消费比例甚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享受型等消费,而忽视了自身精神层面的提高。

由表2分析可得出,对于他们每个月所能得到的总生活费, 的学生集中在300-500之间,500—1000之间的xxx, 的学生集中在1000-15000之间,高消费人群(1500以上) 约占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较为合理,但高、低不同消费水平也有存在。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4篇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消费的看法,通过比较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三、研究过程:

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方式:

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体现了人们的消费是否具有计划性。从调查结果看,23%的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比较稳定,属于有计划型。33%的人表示能省就省,属于节省型,43%的人表示随意消费,属于随意型。相当多的同学对自身消费约束能力不强,在消费上呈现出随意性甚至奢侈的倾向。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又是独生子女,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不成熟性。这主要表现在:盲目性消费、冲动性消费、从众性消费、攀比性消费。一些学生从吃、穿、用到其他各方面都与人比排场、讲阔气,认为在同学、老乡面前缺乏豪举有失体面。这既给家庭加重了经济负担,也影响了顺利完成学业,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误入歧途。

大学生消费支出项目中比重最高的是伙食,高达,其次是购物方面的支出占,再次是交通、通讯开支占,而交际,学习方面、娱乐方面、方面分别以、、紧随,可见,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结构中,食物方面的支出占据了绝对地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

调查中还发现,电话费、娱乐费用、交际费用和恋爱费用随生活费的变化而变化,而绝大多数大学生每月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消费支出却不足50元。而且,许多大学生并没有在意自己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尚没有明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大学里现在流行五大件的说法。这五大件就是手机、电脑、数码相机、MP3、录音笔。

目前大学生在校大多都属于享乐主义,经历过高考那紧张的生活之后,到了大学就一下就轻松起来。突然间离开了父母,再也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絮叨。这样的生活对于刚从高中走不来的学生是非常不适应,以至于如此轻松的生活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大学生没有了学习负担,自由自在的生活终于到来,这样的生活是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就梦寐以求的。这样,娱乐便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极差,大学生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生和娱乐的时间,使大学生们无限制的放纵自己,从此远离了学习。

在此提醒大学生们,考上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点,我们要继续前进,学习更多知识,为以后真正步入社会做打算,也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在学生初等教育阶段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这样大学生就会在大学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交际消费的支出大多涉及同学朋友聚会。交际活动可以增进感情,可以交流沟通,可以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给自己多条出路。

一方面,交际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必要性,学生可以适当参加与朋友沟通感情;而另一方面,交际消费多了,家庭的开销增大了,对学习也会有影响,社交太频繁,人会比较浮躁,学习上的认真刻苦劲儿也会削弱。部分清醒的学生真正认识了这种所谓人脉费用危害。求人不如求己,与其花金钱、时间去搞人脉交际,还不如努力学习,学业有成,打造一番事业,不比把理想寄托在他人身上更有把握。

大学生毕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对于“面子”和“应酬”上的开销应该适当节制。同学们完全可以在学习之余靠自己的能力赚取生活费,而对于父母给的生活费应学会算着花,而不是大肆挥霍。

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四、感想与体会:

大学生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们关注消费和理财,希望可以探讨到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消费特点,以使我们今后可以更理性的消费,更明白的消费。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5篇

关键词:旅游消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1引言

旅游消费涵盖了旅游活动的行前、行中和行后的消费等,是指旅游活动引发的一切物质以及服务的消费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强劲增长的态势,国内旅游收入从1994年的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2706亿元。目前我国已进行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对我国的外汇收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危机挑战,外贸出口出现较大萎缩,我国的投资也受到相应的影响。然而,在消费的构成中,旅游消费所占的比例从2009年的增长到了2011年的,对我国内需的扩大产生了重要的贡献,从而使得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健。在“十二五”规划、十报告中以及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指出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并且不同程度的指出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以及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国内学者运用向计量分析以及实地调研指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直接、长期的作用,指出旅游消费和居民收入之间是长期均衡的关系,进一步得出短期内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于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而在长期内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大于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国外学者更多的是从微观的层面提出旅游目的地的食宿、活动设施和关注点等因素对旅游绩效有重要影响。

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国内旅游消费为切入点,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加入其他影响因素,结合我国旅游发展的现状,研究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从政府、市场、居民多角度更为全面地分析旅游消费的增长对于扩大内需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等的重要意义。

2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xxx认为,总需求在决定通货膨胀、产出和就业等的水平上,对经济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消费在创造需求、增加供给、引导消费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这也印证了美国经济学家xxx茨提出的经济结构的变化理论。就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产出效应来看,国内旅游消费的发展,对于我国的交通、通讯物流、商贸、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同时引致经济增长的“继发效应”。旅游消费的增长能够有效的吸纳我国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根据美国经济学家xxx指出的,劳动的产出弹性大,在经济增长的核算中具有较大的权重,劳动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大,因此就业增加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收入水平,达到致富于民的效果。根据xxx的消费理论,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人民潜在消费能力的释放,有助于发挥扩大内需的乘数作用,从而形成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并且有利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产生新的消费群体、拓展消费空间以增强我国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使旅游消费富民、增收的新路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图1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旅游消费的发展对经济和就业的增长的基础之上,促使居民收入显著增加,达到致富于民的效果。因此,对有利于促进居民增加消费数量、提升消费水平、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使旅游消费富民、进而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随之带来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旅游消费更加完善的发展,最终形成“旅游消费需求增长-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3实证分析

模型设定及方法

我们将模型设定为:

lny=α+βlnx+ε(1)

lny=α+βlnx+γlnz+ε(2)

lnx=λ+μlny+δ(3)

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y,解释变量为x,控制变量为z(z1、z2、z3、z4、z5)。

我们在确定模型(1)后,依次加入控制变量z1、z2、z3、z4、z5,分别进行二元、三元、xxx、xxx、六元回归估计得到不同情况下的模型(2),以检验现实中多重因素影响下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模型(1),(3)反映了国内居民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

数据选取及变量说明

为了研究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借鉴xxx和xxx(2008)用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来衡量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我国的经济增长状况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被解释变量y,以国内游客的旅游总花费(Tourism Expenditure)作为国内居民旅游消费的衡量指标TC、即解释变量x。为了全面研究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还选择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投资总额、净出口额、财政支出、劳动力(年底就业人员数)、科技因素(R&D投入)作为控制变量z1、z2、z3、z4、z5。

其中,R2= ,回归系数及方程都通过显著水平为5%的假设检验。

lnx=

其中,R2= ,回归系数及方程都通过显著水平为5%的假设检验。

通过对模型1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x对y的弹性为,即国内旅游消费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加,这是我国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量化值,表明国内旅游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国内旅游消费总额增长迅速,成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和亮点。

在依次加入投资、净出口这些控制变量后,得到模型2、3,相较于模型1,旅游消费的相关系数有所下降,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消费特别是国内需求疲软,而旅游消费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速快于消费总额的增速,虽与投资弹性系数相比较低,但在当前新形势下对促进经济增长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继续加入财政支出这一控制变量后,我们从模型4中可以看到,旅游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大于财政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近些年来财政支出的年增长率一直较高,而此结果进一步体现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

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和xxx的技术创新理论,我们继续加入劳动力因素、科技因素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模型5、6。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旅游消费仍对经济增长有着稳定的正向的推动作用,这与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相一致。

通过多重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虽然在加入其他影响因素后,旅游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有所下降,但一直为正值,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同时,与其他控制变量的弹性系数相比较,可以认为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同时,为了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我们得到y对x的弹性为,即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国内旅游消费就会增加,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旅游消费增长的量化值,反映了经济增长对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

4结论与建议

长期来看,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推动的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用于旅游消费的比重不断增大,国内旅游消费总额增长迅速,积极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旅游消费还有效促进了相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发展,诱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延长拓展旅游产业链。此外,国内旅游消费的发展通过调整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渠道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形成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旅游消费尚存在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体系不完善、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差距大等弊端,我国经济对国内旅游消费增长的推动作用大于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第一,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把扩大内需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快消费政策的创新,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当前,我国的经济还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靠扩大内需来拉动。而在消费的领域内,旅游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内需的进一步扩大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而旅游消费的主体对象就是居民,只有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才能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从而提高其可支配收入,完善交通、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消费的意愿,增加旅游消费,进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增长。

第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合理运用市场手段增强我国旅游消费需求的内生增长能力和驱动力。通过挖掘新的旅游景区,加大投资总额,完善旅游的观光、休息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更有效地满足城乡居民的旅游消费的需求。推动自然资源与旅游文化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自然与文化体系融为一体的旅游消费产业链,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从居民的角度来看,采取针对性措施,分别推动各群体的旅游消费。对于高收入群体,他们对旅游消费有更强烈的需求与欲望,可以通过推广国民休闲计划以及完善政府机关、单位的带薪休假制度。而对于低收入或无收入的学生、退休群体,可以通过免门票、半票等优惠政策来鼓励并扩大旅游消费流量。同时,要发挥好城镇对农村的“示范效应”和“引领效应”,通过改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来带动农村旅游消费的增长,从而使得城乡旅游消费的协同发展催生更大的旅游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参考文献

[1]xxx广.旅游消费需求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成效分析――以武夷山市为例[J].旅游经济,2012,(8):1518.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6篇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每月的平均生活费

从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消费情况来看,城镇学生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在被调查者中,每月的平均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仅占,1301元以上的占

,大部分学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费在500元到1300元,其中501元—800元的有,801元—1300元的有.可见大学生平均月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

2、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对于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有88%的大学生选择了父母,5%的学生靠获得的奖学金来填补生活开支;,15%的同学通过兼职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2%的同学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然而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一比例略有下降,且来源趋向于多元化。

3、每月的主要消费项目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每月的消费项目中,95%的学生伙食占每月消费额的50%;学生服装消费在10%--20%左右;书籍、各类培训费用大二、大三的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大概5%-20%,大一的占用每月消费额相对较少;娱乐、交际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15%的同学有30%的花费在这方面,75%的学生这方面的比例为10%,10%的学生在10%;对于购物花费在普遍在10%-30%,通讯费用占用5%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娱乐、交际消费将成为学生每月消费的很大一部分,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4、采取消费的形式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7篇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系做了本次题为“大学生消费心理”的问卷调查活动。本次活动中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会各部门密切配合,对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分工到个人,出色的完成了此次活动。

本次调查中,我们在电信系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3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0%。此次调查重点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调查目的。然而由于水平和精力有限,本次调查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和同学对此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争取在下次做的更好。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1.购买商品注重的是什么:

有61%的同学选了质量与功能,而选品牌,美观别致和价格的同学各占11%左右。可见质量与功能是决定我们系学生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对品牌、价格以及外观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学生在购物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学生和一般时尚消费者的最大区别。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32%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5%的同学选择能省则省,另有少数同学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来我们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3.平均每月生活费;

5%的同学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另外55%的同学在500元以上。这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也基本吻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贫困生,而5%的比例或许也基本符合在校贫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24%的同学认为够花就行,29%的同学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同学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2%的同学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0%的同学有周游世界的梦想,5%的'同学想捐给慈善机构而40%的同学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12%的人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购物点:

46%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33%和14%的同学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学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所以我们系的同学都比较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

7.物品选择的标准:

60%的同学选择舒适,14%的同学选择与众不同,15%的人认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认为无所谓。从数据看来我们系的学生还算是比较实在的一族消费者,他们花钱消费追求更多的是舒适。

8.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

62%的同学主要消费项目是生活所需,11%的同学以书籍为主更注重自己的学习,16%的人选择购物,6%的同学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娱乐,另有5%在其他方面。就此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一般都还无法自立,他们的生活费还得靠父母,所以他们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乱消费,仅以自己的生活所需为第一。毕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20%的人会,而绝大多数80%的同学都选择不会。在没有完全独立自主之前心情不好也没必要和钱过不去嘛!

10.购物时会否有快感:

25%的同学认为有,而36%的同学感觉不到快感。就我们系的同学看来把购物当作购物的还是稍微多一点。

11.当身无分文时,朋友去玩,你会怎么做呢?

65%的同学选择婉言谢绝,然而有35%的同学会借钱消费。或许这的确有点难以选择,毕竟朋友相邀嘛!或许这也得看是哪种朋友!

12.买到伪劣商品时:

44%的同学会去找商(厂)兑换,37%的同学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另有19%的同学选择其他做法。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的意识并不足。我们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或许更确切的说在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方面做的并不充分。要想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前景也不乐观。

13.买完东西后会否保留小票

57%的同学会保留,47%的则不会保留。

14.是否赞成大学生使用信用卡?

83%的同学赞成使用,很多同学认为信用卡可以安全消费,不用携带现金在身,也可以提前做出自己的消费计划,有17%的同学不赞成,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提前消费对以后的理财不好。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8篇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对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从而拉开了层次,并且区分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我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只有个别家境较好的同学花费超过12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mp3、mp4、手机支出,人际交往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生中月消费最高的达到1200元,而月消费最低的不足350元。大学生月支出均值为元。这其中有近乎100%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数码产品、电脑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为考英语四六级、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乐此不倦。

4、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取样调查中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打工经历,而且那些作过兼职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xxx经济学奖得主xxx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当问及每月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记账、储蓄的意识。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9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的消费结构和习惯,对未来主要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反射作用,因此关注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是很必要的。对次我们协会做了以下调查。

1关于每月的平均生活费

根据调查,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消费,城镇学生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仅占,1301元以上的占,大部分学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费在500元到1300元,其中501元—800元的有,801元—1300元的有.可见大学生平均月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

2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对于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有88%的大学生选择了父母,5%的学生靠获得的奖学金来填补生活开支;,15%的同学通过兼职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2%的同学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由此可看出,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然而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一比例略有下降,且来源趋向于多元化。

3每月的主要消费项目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从调查问卷可知,在每月的消费项目中,95%的学生伙食占每月消费额的50%;学生服装消费在10%--20%左右;书籍、各类培训费用大二、大三的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大概5%-20%,大一的占用每月消费额相对较少;娱乐、交际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15%的同学有30%的花费在这方面,75%的学生这方面的比例为10%,10%的学生在10%;对于购物花费在普遍在10%-30%,通讯费用占用5%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娱乐、交际消费将成为学生每月消费的很大一部分,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4采取消费的形式

5理财的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85%的学生表明从来没有记账的习惯,13%的学生则有隔三差五的记账习惯,只有2%的学生会坚持每天记账。对于每月的生活费,大部分学生还比较理智。的学生是一边花一边打算,的学生是想花就花,的学生能省就省,5%的学生则会全部计划好再花。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面对相对宽裕的经济条件,学生花钱也相对随意。

6消费时产生的顾虑

消费时总会存在一些顾虑,在被调查者中,85%的学生看中的是商品的性价比,15%的学生会考虑资金的问题,10%的学生也会考虑商品的时髦度,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学生会考虑其他同学是否也拥有。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了,攀比现象也少了。

7消费的心理

一般情况下,的学生表明在确实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去消费,的学生会看心情去消费,9%的学生会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去消费,2%的学生则会选择打折促销是去消费。面对诸如“光棍节”商品疯狂打折季,的学生选择了看当是有没有需要的态度,的学生会选择冷静观战的态度,还有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购物欲望,2%的学生则选择疯狂购物,在所不惜。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相对来说还比较成熟。

结论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现在就有关大学生消费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提以下的几点建议 :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标准消费人;消费函数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消费是总需求的构成部分之一,研究消费的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但居民消费率却持续下降,这一低消费高储蓄的现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他们大多解释为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中国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老化,并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逐渐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国内外的学者在这个领域各有建树。

国外的主要有xxx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xxx曼的持久收入假说、xxx利安的生命周期假说。这些假说都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前提下,且大部分都是从收入角度出发研究。国内的众多学者也大都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研究影响消费的因素,一些学者(xxx,2010;xxx,2011)通过建立消费函数,从收入、价格、收入分配等因素中的某一因素出发进行研究。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已经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1986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老龄问题国际讨论会”上,就有学者就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学者的研究方向也渐渐向人口年龄结构转移,部分学者(xxx,2004;xxx,2009;)根据某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古典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将人口年龄结构作为变量引入消费函数,研究在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通过了检验。

上述学者的研究,涉及到经济发展对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对经济发展的某一方面的影响,并没有过多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相对收入假说模型上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和标准消费人。据1978-2010年的数据,研究了进入老年化社会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并用该函数对中国现在总体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对未来消费趋势进行预测。

二、理论基础及模型建立

(一)理论基础

根据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目前的收入、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且还受周围人消费行为及收入与消费相互关系的影响。则消费函数可近似地简化为:Ct=b0+b1Y1+b2Ct-1+ut。其中Ct-1为第t-1期的消费支出。

根据统计可将人口分为三个年龄组:少年人口(0-14岁);成年人口(15-64岁);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一般来说,不同年龄人群的消费需求是不同的,青年时期收入较低;中年一部分储蓄属于正储蓄;退休后,收入下降,消费会大于收入。假定收入一定,年龄构成变化会影响总消费需求。关于少年消费需求相对于成年人消费需求的多少以及老年人消费需求相对于成年人消费需求的多少问题,有研究认为少年的消费需求少于成年人,而成年人和老年人的需求关系不明确,在理论上证明了人口年龄构成会对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的影响。

(二)建立模型

1.直接引入人口年龄结构的消费函数

在给定消费水平条件下,消费函数为:Ct=ctPt。(Ct为消费总额,ct为人均消费水平,Pt为总人口)。从上式来看,影响总消费水平的因素有人口总数和人均消费水平,而影响人均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人均收入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等,直接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可得到:ct=a1+a2yt+a3agedt+a4cht+ut(1)

其中ch、l、aged分别代表的是少年人口、成年人口、老年人口的比重。

2. 间接引入人口年龄结构的消费函数

该模型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引入标准消费人的概念,将社会总人口折算成总标准消费人数。并运用到相对收入假说中,得到排除了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的消费函数模型。最后再将以人口年龄结构表示的标准消费人带入模型中,得到总消费函数。

(1)得出标准消费人

假定中国总人口P中,少年人口有Ch,成年人口有L,老年人口有Aged。少年人口平均消费水平相当于成年人口的α倍,老年人口消费水平相当于成年人口的β倍。因此,将所有的人折算成标准消费人,即以成年人消费水平作为标准。则在人口为P的情况下,共有标准消费人SCP。SCP=αCh+L+βAged(2)

容易得出,总标准消费人数SCP占总人数P的比例为 SCP/P=αch+l+βaged,假定总消费额为C,则标准消费人的消费水平可以表示sc=C/SCP。

(2)将标准消费人引入消费函数

标准消费人的消费水平排除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因此决定消费水平的因素剩下了人均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根据相对收入假说,建立引入标准消费人的消费函数为:

sct=a1+a2y+a3sct-1+ut (3)

其中sct是t年标准消费人的消费水平,sct-1是t-1年标准消费人消费水平。

(3)将人口年龄结构间接代入消费函数

由上分析,消费函数受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即sct=a1+a2yt+ut两边同乘以标准消费人总数SCP,得到总消费函数:Ct=a1PtSCPt/P+a2Yt/P*SCPt 即Ct=a1Pt+a2Yt-(1-β)(a1Pt+a2Yt)agedt-(1-α)(a1Pt+a2Yt)cht (4)

三、数据整理及实证分析

(一)数据整理

1. 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水平数据:根据我国统计历史年鉴中有关人口、年龄结构、GDP及消费水平等资料可以计算得各年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水平数据,得各年龄层次(即少儿,成年人,老年人)的人口比重。

2. 标准消费人及标准消费水平数据:假设一个15-64岁的成年人为一个标准消费人,他们的消费水平作为标准消费水平。并按一定比例把少儿和老年人折算成标准消费人。因为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少儿、成年人、老年人的消费系数(即消费比例)没有权威统一的数值,且大多学者认为老年人和少儿消费量要低于成年人消费量,因此为了使模型更具有代表性和研究的方便,赋予该消费比例(少儿:成年人:老年人)两组数值::1:;:1:。

(二)模型的检验――消费函数分析

1. 对直接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消费函数模型的检验

根据上文所阐述的理论假设和函数模型,我们用1978-2010年间的有关数据对人口结构、人均GDP、消费的关系模型式(1)在Stata中进行回归分析,利用数据可得下列模型:

ct= (5)

t值:[] [] [] []

p值: [] [] [] [],同时,R2=,校正后的R2=。

由回归结果可看出,人均GDP、老年人比重与人均消费之间呈强显著关系,而少儿比重与人均消费之间关系不显著(基本上不具有相关关系),该模型中很好的反应老年人比重对消费的显著影响,而未能反应少儿比重对消费是否有显著影响(t值不显著),不能准确反应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所以,需引入标准消费人的概念,再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与检验。

2.对采用标准消费人消费水平的消费函数模型的检验

(1)利用数据对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消费系数:少儿,成年人,老年人=,1,)

sct= (6)

t值:[] [] []

p值:[][] [],同时R2=,校正后的R2=

由回归结果可知,当消费系数为:1:时,人均GDP对于人均消费有显著影响,同时前期消费水平对当期消费也存在显著影响,此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高度拟合了我国1978―2010年期间消费与人均GDP、前期消费水平的关系。

(2)利用数据对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消费系数:少儿,成年人,老年人=,1,) Sct= (7)

t值:[] [] []

p值:[] [] [],同时R2=,校正后的R2=

由回归结果也看出,当消费系数变为:1:时所得结果也都表明以标准人为基数的消费水平与绝对收入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综上可知:两组数据所得的拟合优度都达到了99%以上,因此,可利用该模型对未来消费趋势进行预测。

(3)总消费函数的分析

以消费系数比:1:为例,将估计得到的模型参数(a1=,a2=,α=,β=)代入式(4),可得:

ct=()()cht (8)

式(8)表明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老年人比重对消费的边际影响会上升,即老龄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将变大,同时,由于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人均GDP提高所带来的人均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减小为:

c′t=(反映了年龄结构对于消费的影响)。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逐渐减小,最终会降低未来的消费水平。

四、结论

1.通过分析模型,直接将人口年龄结构引入消费函数得出的结果与经济理论不相符,不能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而通过标准消费人概念间接地将人口年龄结构引入消费函数,可较好地反映出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

2.通过对间接引入人口年龄结构的消费函数的验证可知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重的边际消费倾向与人均收入有关,人均收入越多,老年人口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越大。

3.消费增长率有平缓下降的趋势, 人口年龄结构对拉动家庭消费影响很大。因此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长, 应对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社会文化与个体经济背景变化引起充分的重视。

总之,提高国内需求水平不仅需要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福利水平等,同时也应根据人口年龄结构的需求结构相应调整消费结构。

【参考文献】

[1]xxx,xxx资生.持久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的改进[J].统计与决策,2008(4).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11篇

一、调查目的

调查服装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情况

二、调查方法

1、口头提问及问卷调查

2、日常的观察总结

3、调查完成后,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4、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数据统计

1、这次调查的男生占27%,女生占73%

2、热衷的服装类型:运动装23、3%休闲装53、3%正装3、3%时装9、9%其它9、9%

3、购买衣服频率:一个月以内10%二至三个月以内33、3%半年13、3%一年0%不固定43、3%

4、是否有钟情的服装品牌:有33、3%,没有66、6%(品牌有:xxx,真维斯,361,nike等)

5、常去那里买衣服:泉城路35、5%,。山师20、0%老东门15、5%洛口5%其他14%

6、服装价格是否会影响你的购买意愿:会63、3%,不会36、6%

7、购买服装的诱因:天气变化16、1%,节假日促销16、1%,看到同学购买新衣服15、3%,逛街时随意看中13、6%,零用钱增加13、7%,看心情12、6%,受广告杂志影响12、4%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12篇

在出游频率方面,的被调查者每学期出游一次,而的被调查者每学年出游一次,只有的被调查者每学年出游三次以上,的被调查者从未出游过。

在出游时间方面,大部分被调查者出游时间在3天至一周,占据了总数的,比xx年增加了约3个百分点;而进行一周以上长途旅游的所占比例则为,比xx年下降了。

在被调查对象中,的被访者每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的被访者每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之间,与xx年相比增长了。

旅游费用资金来源的调查结果与xx年大致相同,的被访者资金来源于父母,的被访者是通过平时节省生活费来积攒旅游资金,的被访者是通过做兼职工作。

的被调查者愿意把生活费的10%~xx年相比下降了;的被访者愿意把生活费的三成以上用于旅游,但与xx年相比,下降了。

在阻碍大学生旅游的因素中,“资金缺乏”仍是最大的因素,虽然比例比xx年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但仍然占据了;“时间不足”仍然排在第二位,占据了,比例比xx年稍有增长。

住宿花销最多 最愿为美食花钱

在短途旅游中(3天以内),的人花费在xx年相同。

自助游极受青睐 火车是首选交通工具

在本次调查中,有的被访者选择自助游的出游形式,说明自助游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受青睐,选择旅行社团队游和社团旅游的则分别只占据了和。

在选择出游的同伴时,“要好的`朋友”仍然占据首位(),其次是“家人”(),“同学”()和“独自一人”(),“恋人”则占了。

在“是否会乘坐以下交通工具”的选择当中,的被访者选择会乘坐“火车”,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坐比例远远小于火车。选择会乘坐“汽车”的有,选择“飞机”的有xx年增长了;“增长见识”()仍排在第二位,比xx年增长了。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13篇

关键词:能源生产 能源消费 经济发展 关联特征

文献综述

能源消费、能源生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特征至关重要,但学者们对这些关系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相对而言,三者的关系中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Kraft和Kraf(1978)利用美国1947-1974年的数据分析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能源消费的单向关系,可以认为这一成果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Masih and Masih(1996)利用1955-1990年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部分国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项的因果关系,如印度表现为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印度尼西亚正好相反,也有部分国家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如巴基斯坦。Ugur and Ramazan(2003)通过对16个国家能源消费与GDP 因果关系的研究发现,土耳其、法国、德国和日本的能源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意大利和韩国正好相反,阿根廷又表现为双向因果关系。这些学者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研究方法都使用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并且所用数据都是时间序列数据,研究结果受到数据序列长度的影响。

部分国内学者也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有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大多数学者却认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且存在的关系是随着随经济状态不同而改变的。就能源消费影响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影响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方面,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总体上认为,短期内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十分显著, 而在长期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并且短期内是波动的,长期确实稳定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关系的方向研究方面,xxx等(2008)认为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马小微(2007)认为在1953-1990年期间,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能源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的收敛性方面,有学者认为能源消费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而收敛,能源消费收敛速度快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尽管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较多,但能源生产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较为稀缺。在我国能源消费日渐增长,经济增速平稳回落的条件下有必要研究三者的关系,本文在统计图表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研究我国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我国能源消费、能源生产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

(一)指标数据的选择

本文研究我国能源消费、能源生产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方面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为了分析方便,指标选择的结果应该具有可比性,但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统计被货币化,而能源消费与能源生产的统计单位则是万吨标准煤,显然不存在可比性。不具有可比性的指标对于对比分析而言是一个限制。故在本文的分析中,选择了两组变量:在借助于统计图进行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规模分析时,选择了能源消费总量(EC)和能源生产总量(EP)两个变量指标;因为增长率数据xxx单位,在图形对比分析和VAR模型分析时选择了能源生产增长率(DEP)、能源消费增长率(DPC)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DGPP)三个变量。

(二)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择1990-2012年三个指标作为研究对象,三个指标的数据全部来源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因为三个指标变量的量化单位差异较大,比如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生产总量的单位都是万吨标准煤,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为亿元人民币,增长速度的单位为%。除了单位不同,三个指标的数值水平差异较大,给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研究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一致性,本文对原始数据进一步加工,经过计算全部换算成不带有具体单位的增长速度,既解决了不同单位的差异、也解决了数据水平差异较大给分析带来的困难。

(三)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特征分析

为了分析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将1991-2012年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如图1所示。结合图1的折线图和原始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总体大于能源资源生产和能源资源消费的增长率,尤其是1996年之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增长率的2倍以上水平运行。说明尽管能源资源丰富,但能源资源的生产消费并不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恰恰相反的是能源资源的生产和消费依赖于经济的增长,宝贵的资源成为GDP增长的拉后因素,也说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能源资源的限制。从增长过程的角度来看,我国能源生产增长速度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并且表现出能源生产对能源消费的推动较能源消费对能源生产的拉动显著。无论是能源资源增长率上升阶段还是下降阶段,都表现出能源生产的向前带动性。上升阶段,能源生产带动能源消费增长率上升,但上升的过程比较缓慢,当能源生产增长率下降时,能源资源下降的更加显著。

基于VAR模型的三者关系分析

(一)模型估计

借助于Eviews软件,对我国能源生产增长率(DEP)、能源消费增长率(DEC)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DGDP)三个变量进行VAR模型估计。得到估计结果如下:

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能源消费主要受到前一期能源消费的影响,其影响程度达到,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前两期的能源消费则起到了拉后的作用。前一期能源生产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影响程度可以忽略不计,前两期的能源生产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比较显著,说明能源生产对消费的影响整体不大,且能源生产对消费的推动作用滞后时间较长。相对能源生产,前一期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大,说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起带动作用,这与前面图表分析一致。从滞后一期的角度看,能源生产自传导效应相对较弱,xxx能源消费自传导效应的四分之一,受到其它两个变量的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大。能源生产受到了前一期能源消费和前两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性影响,其影响系数分别达到和。同样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受到了前一期能源消费的影响较大,其系数达到,说明国内生产总值依赖于能源消费的程度较大。

由此可知,1991-2011年期间整体上我国能源消费、能源生产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不对称关系:一是能源生产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影响都较弱,说明生产对能源消费的刺激不足,且对经济增长的缺乏扩散效应,能源生产的经济贡献仅仅在于单纯生产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扩散因子。经济增长却对能源生产的影响较大,说明我国能源的生产是满足国内经济增长需要的被动生产,而不是主动生产满足经济增长。二是能源消费前一期对经济增长和能源生产都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说明能源消费才是三者全面快速增长的原因所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能源消费既拉动能源生产,也推动经济增长。也证明我国能源消费主导能源生产,限制经济增长速度。三是前一期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的影响能力相对较低,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结果并没有很好刺激居民生活水平(能源消费)的提升和国民经济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以至于对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的影响都不够显著。

(二)模型的平稳性检验

前面在模型估计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解释,但是这些解释的基础是假设这个模型是有效合理的,如果模型不稳定,或者是无效的,前面所有解释将没有意义,为了保证解释有意义,对方程进行单位根检验,借助于Eviews软件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所有点都落到单位圆内,说明VAR模型的估计结果是平稳的,估计方程是有效的,可以用来解释三者之间的关系。前面对三者关系的解释也是相对合理的。

综上,能源生产、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存在如下特点:一是三者关系存在不对称性。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的影响较小,而能源消费与能源生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大,尤其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更大。二是能源生产的经济贡献仅仅在于单纯经济生产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因子。能源消费前一期对经济增长和能源生产都有较显著的影响,但数据表明,经济增长是推动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的重要因素,故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较弱联动关系。三是能源消费市场初步形成。1995年之前,能源消费与能源生产之间的增长关系比较协同,GDP带动能源消费和生产增长的特点比较明显。1996-1998年期间能源消费增长率相对走低。1999之后先表现出增长的能源生产在满足增长的能源消费,之后进入三者关系紧密互动期,且表现出能源消费的主动性,既能源消费市场已经形成并迅速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J.,Kraft,A.,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J].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78(3)

A. M, Masih R. Energy consumpt ion, real income and temporal causal ity: results from a mult-i country study based on cointegrat 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ing techniques[J].Energy Economics,1996(18)

S,Ramazan consumpt ion and GDP:Causality relationship in G-7 countries and emerging markets[J].Energy Economics,2003(25)

, Chien- Chia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cointegrated panel analysis[J].Energy Economics,2005(3)

5.xxx.分析GDP和能源、就业及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之间的关系[J].统计教育,2006(6)

6.xxx,周猛.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异常关系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4)

7.马颖.基于MS-VAR模型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8)

8.xxx,xxx,xxx.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动态特征[J].资源科学,2007(5)

10.xxx,xxx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4)

11.马小微.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能源,2007(5)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14篇

通过以下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

当今社会正面向多元化发展,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今朝有酒今朝醉”,似乎日渐成为一种时尚。“负翁”、“月光族”随之大批涌来。在我们的校园中,昔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中,又夹杂进了“手机声声”。为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为我校明确确定贫困生标准提供可靠参考资料,同时为我校学工处开展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学生工作信息中心特开展此次调研。

调研时间:XX年11月27日---XX年12月15日

调研对象:校本部外语学院、水土学院、经管学院等九个学院

调研方式:问卷调研

调研情况: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高达,数据真实,可信度高。此次调研,主要针对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等方面展开调研。

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消费去向: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学习方面,我校学生的花费主要在购书上。由于学校发放的教材只是基本教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学生的消费去向中,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等级考试等书目占了一定比重。

在消费去向中的通讯费中,大一和xxx的学生占的比重最大。对于大一新生,由于刚来到大学,对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环境都很陌生,存在着种种不适应,同时对于大学中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不习惯,总喜欢和自己以前的好朋友、老同学交换信息、交流意见。而xxx的学生的通讯费主要是联系工作。

在恋爱消费方面,有些同学有着固定的“爱情投资”。“爱情需要浪漫,而浪漫需要消费”,但是没有资金是浪漫不起来的。无论对于男生还是女生,都是需要消费的。对于男生,需要给女生买单,送礼物。同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生的恋爱消费主要是用在化妆品、首饰上。

另外,在恋爱中,双方都共同支出的一个方面是在衣着打扮上,名牌成为一种标志。“只买贵的,不卖对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有这种观点。在现在这个社会,恋爱是合理的,但对于恋爱中的种种不合理消费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恋爱中的消费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总之,无论是从哪方面支出,都占了不小的比重。只是比重的不同于大学生的看待社会的角度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15篇

[关键词] 城市 中学生 体育消费 现状

中学生是未来城市生活的主体,也是当前开展体育活动的主群体之一,他们的体育消费情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体育消费的走向。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法,在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的市区中,每市随机抽取1所中学(沧州、廊坊、唐山各2所),共14所学校,每个市抽取200名女生(初、高中各100份),共2200名在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女生中随机抽样。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收回2084份,占。其中有效问卷2060份,有效率为;初级中学为1061人,高级中学为999人;对所获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河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总体现状与分析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城市中学生在体育消费金额方面的调查,从货币单位上体现出其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在所有2060份有效问卷中,中学生每年平均体育消费水平为元,(经区间估计,95%置信区间)其中年度体育消费金额在801元~1000元以上者为42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01元~800元者为1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01元~600元者为29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01元~400元者为47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00以下者为69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

近几年我国人均消费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消费水平相对还很低,最新的《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的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元。当今美国社会在消费观念中认为体育消费应占全部生活支出消费总额的20%左右,如果把河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可以说,河北省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上还是相对较低的。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是:一是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较少有余暇时间也就很少进行体育方消费了;二是河北省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普遍很低,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外,用于体育消费的钱相对有限;三是国家对于体育商品的宣传力度不到位,尤其是对体育劳务方面进行消费的宣传与外国相比差距更大。

2.河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总体现状与分析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体育消费过程中消费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它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本研究把体育消费分为观赏型、实物型、参与型三种类型,将中学生可能涉及到的体育消费归纳为常见的六类,分别是:(1)体育服装、鞋、帽;(2)体育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等;(3)到收费场馆锻炼门票等;(4)观看体育比赛、表演门票等;(5)体育运动器材;(6)参加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等;(7)其他(在问卷以外的有关体育的消费)。调查显示(经区间估计,95%置信区间),体育服装、鞋、帽类消费是河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内容,占所有体育消费方式总金额的~;其次是体育报刊杂志、音像制品费用,占体育消费总金额的~;到收费场馆锻炼门票费用,占消费总金额的~;观看体育比赛、表演的门票费用,占体育消费总金额的~;购买体育运动器材费用,占体育消费总金额的~;参加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培训费用,占体育消费总金额的~;另外是本问卷以外的有关体育的消费,占体育消费总金额的~。在河北省城市中学生的消费行为中,实物型消费的比例明显高于观赏型消费和参与型消费比例。

3.不同性别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结构、影响因素的差异

数据显示,在801元~1000元以上和601元~800元水平段男生消费金额明显高于女生,经方差分析p≤,说明不同性别中学生在这两个水平段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而在200元以下的比例女生要比男生高出10%左右,其他在401元~600元和201元~400元的两项中男生和女生人数比例差异不大,但在消费的总额上男生要高于女生。可能是男女生之间各自的性别特点及体育意识的差异造成的这种结果,如余暇时间里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内容项目、时间结构上的差异等。

三、建议

1.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加大减负力度,使中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参与型和观赏型的体育消费。

2xxx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意识教育,使其树立起健康的消费观念。特别是城市中学女生,让其认识到哪些消费更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激发其体育意识的内在动力,切实保障和促使她们投入到中学生实质性体育人口的队伍当中,不断增加无形的劳务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xxx张辉: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J].体育学刊,2001,8(6):47~50

[3]xxx: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16篇

关键词:数据挖掘;SAS;k均值算法;校园一卡通;消费分析

数据挖掘使用一定的算法从实际应用数据中挖掘出未知、有价值的模式或规律等知识,整个过程由数据准备、数据挖掘、模式评估、结果分析和运用知识等步骤组成[1]。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校园一卡通系统中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据,但系统缺少相应的分析工具,无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因此,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生消费情况和消费行为,了解学生之间消费的差异性,为学校制定各种奖励政策提供依据。

1 目标与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

文章以山东某高校2014年4月校园一卡通消费数据为基础,利用SAS软件,采用聚类分析,对学生消费情况进行分析。

文章目标为通过对消费数据的聚类分析,学习学生的月消费金额、消费次数,掌握学生消费规律,了解学生之间消费的共性和差异性,总结学生的高、中、低消费情况,为学校制定各类政策提供依据。

k均值算法

根据给定的n个对象或者元组的数据集,构建k个划分聚类的方法。每个划分即为一个聚簇。该方法将数据划分为k个组,每个组至少包括一个对象,每个对象必须属于且只属于一个组[2]。

k均值算法[2]如下:

(1)将所有对象随机分配到 k个非空的簇中。

(2)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并用该平均值代表相应的值。

(3)根据每个对象与各个簇中心的距离,分配给最近的簇。

(4)转到2,重新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满足某个准则函数或者终止条件。终止条件可以是以下任何一个:没有(或者最小数目)数据点被重新分配给不同的聚类;没有(或者最小数目)聚类中心再发生变化;误差平方和(SSE)局部最小。

方案设计

文章设计方案分为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结果分析三部分。其中数据处理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探索、数据填缺。

2 数据处理

数据获取:

原始数据来自于校园一卡通2014年4月份数据。定义10:30之前为早餐时间,10:30-14:30为午餐时间,14:30以后为晚餐时间,在以上时间段内的消费行为视为1次消费,文章共获取35196条数据。数据属性包括:姓名、性别、学生所在院系、月消费总额、月消费次数、月消费平均额度、早餐消费总额、早餐消费次数、早餐平均消费额、午餐消费总额、午餐消费次数、午餐平均消费额、晚餐消费总额、晚餐消费次数、晚餐平均消费额,如表1所示。

3 数据探索

文章中用于聚类分析的消费属性包括:月消费总额、月消费次数、月消费平均额度、早餐消费总额、早餐消费次数、早餐平均消费额、午餐消费总额、午餐消费次数、午餐平均消费额、晚餐消费总额、晚餐消费次数、晚餐平均消费额,以上属性均属于连续变量。数据探索包括变量压缩、数据标准化。变量压缩是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解决变量的共线性问题,数据标准化将花费等属性进行标准化,从而保证聚类过程的准确性。

变量压缩

变量压缩是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解决变量的共线性问题,变量压缩结果如图1所示。

经过分析后,系统最终将变量分为5类,在每组中,我们使用1-R?鄢?鄢2Ration属性最小的值所对应的变量,所以最终决定使用午餐消费次数、午餐平均消费额、晚餐消费总额、早餐平均消费额、午餐平均消费额变量作为聚类属性。

数据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是解决变量之间不同单位、不同变异程度的问题,在文章中午餐消费次数单位为次数,午餐平均消费额、晚餐消费总额、早餐平均消费额、午餐平均消费额单位为元,所以在SAS软件中采用极差方法对午餐消费次数、午餐平均消费额、晚餐消费总额、早餐平均消费额、午餐平均消费额进行标准化。

4 聚类

采用SAS中两步聚类过程,首先采用快速聚类将数据聚类成50类,然后对50类进行聚类分析。根据业务分析,最终确定取聚类个数为5类。

5 结果分析

聚类结果后共将分为5类,图2为聚类后的各项数据指标,包括各个聚类的人数、均值花费、最大花费、最小花费等。从聚类中分析,人员主要集中在两类中,可以看到以下结论:

第一类聚类包括18650人,早餐、午餐、晚餐平均消费16、22、22次,平均消费5-6元。此聚类中人数占总人数的53%,消费情况适中,此类人员多在校内就餐,因此食堂在日常运营中保持目前的操作情况即可,另外可以推出5-6元套餐用来提高销售额;

第二类聚类包括512人,早餐、午餐、晚餐平均消费19、15、11次,平均消费7-8元。由于此类人员午餐晚餐消费次数较低,但平均消费额度较高,因此可以判断此类人员多数在校外就餐,因此食堂在日常运营中可以推出7-8元的套餐,提高食物质量,以吸引这部分学生;

第三类聚类包括16029人,早餐、午餐、晚餐平均消费7、10、7次,平均消费6-7元。此聚类中人员占,由于此类人员午餐晚餐消费次数较低,但平均消费额度较高,因此可以判断此类人员多数在校外就餐,因此食堂在日常运营中可以推出6-7元的套餐,提高食物质量,以吸引这部分学生;

第二、三类人员多在校外就餐,但第三类人数占有率较高,因此应针对这部分学生制定相关策略,提高校园内就餐率。

通过聚类发现学生的平均消费额度在5-7元之间,消费低于此额度的学生可视为低消费人员,学校可以针对此情况制定补助政策。

6 结束语

通过对学生的月消费信息进行聚类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消费习惯、消费行为以及学生之间的消费差异,商户可以针对学生的消费额度制定相应的消费策略,为学校制定各种政策提供相应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佳.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黄雯.数据挖掘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3]xxx烽.基于SAS的Web使用日志用户聚类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

[4]xxx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

[5]乌文波.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电子商务潜在客户[D].浙江工业大学,2012.

大学生消费总结 第17篇

一、调查目的

调查服装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情况

二、调查方法

1、口头提问及问卷调查

2、日常的观察总结

3、调查完成后,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4、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数据统计

1、这次调查的男生占27%,女生占73%

2、热衷的服装类型:运动装休闲装正装时装其它

3、购买衣服频率:一个月以内10%二至三个月以内半年一年0%不固定

4、是否有钟情的服装品牌:有,没有(品牌有:xxx,真维斯,361,nike等)

5、常去那里买衣服:泉城路,。山师20、0%老东门洛口5%其他14%

6、服装价格是否会影响你的购买意愿:会,不会

7、购买服装的诱因:天气变化,节假日促销,看到同学购买新衣服,逛街时随意看中,零用钱增加,看心情,受广告杂志影响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