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音乐社团工作总结(必备5篇)

小伞
导读 [2]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述[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3.校“五四晚会”上,音乐社合唱的“青春舞曲”唱出了青春的欢乐与惆怅。[1]吕金藻,韩月芳.中国20世纪上半叶音乐社团编年纪实[J].音乐爱好者,1992,(03).

音乐社团工作总结 第1篇

小学音乐社团活动总结(一)

开心音乐社团自成立以来,已经逐步发展稳定,我们让喜欢唱歌、喜欢音乐的同学加入社团,通过音乐活动、体态律动、合唱排练等形式,让学生在音乐课之余通过其它的艺术形式感受音乐的美。

一继承发展,听取建议

社团慢慢发展起来,成熟起来,这与班主任们的配合与协助是分不开的,所以在下来的工作中我会更频繁的与各班主任及时进行沟通,将社团向更好成熟的发展。

二加强管理,完善社团管理机制与建设工作

虽然社团会员相对较少,而且相对分散在每个班,在管理,联系,活动开展等方面存着这很多的弊端,阻碍了社团

音乐社团工作总结 第2篇

青春的歌声让人沉醉,但美好的的东西总是那么的短暂易逝。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的光阴里,音乐社在发展中有辛酸,也有甘甜;有崎岖坎坷,也有大步向前。按照学社联的要求和精神我们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加强社团内部建设,在社团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以悠扬的歌声为活动增添色彩,掀起了同学的音乐热情,同时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也使社团成员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现在回首社团走过的道路,我们之所以能成功地开展工作有如下原因:

1.要归功于老师的殷切指导,学社联和团委的热心关怀。 任何一级组织在发展中都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亦不例外,在这半年的发展中没有老师的言传身教,没有学社联和团委的关怀指导,对于当初工作经验还很欠缺的我们来说是很难迈步向前的。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正常的开展,避免了很多的弯路,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的活动才能取得圆满的成功,在这里说声谢谢了!

2.社团成员的团结友爱、协作务实。

人们都说在社团事多、工作累,的确如此,一些活动的开展往往要持续很长时间,这很容易造成疲劳心理和倦怠情绪,而我们正是由于有这样一群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为社团发展的人,并使之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创造了社团的累累硕果。特别是在下学期我们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的情况下,正是靠这些人勇于拼搏、勇于探

索的精神才能成功,在“五四晚会”时期同学们积极参与,确定活动安排;在活动的开展前期,我们加紧排练,大家齐心协力将节目做到最好,付出的努力是有回报的,“五四晚会”成功举办我们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所以说团结就是力量。

3.音乐社社长细心的辅导和培养。

在学校举行各大晚会期间,社长带领大家辛苦的排练,跑到市里去录音,自己到市艺术学院借演出服。每件事都是亲力亲为。没有我们的社长,也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现列举本届音乐社所参与的活动如下:

1.共同参加市“臻城好声音”。

2.积极参加校“K歌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3.校“五四晚会”上,音乐社合唱的“青春舞曲”唱出了青春的欢乐与惆怅。

诚然,音乐社完全是有一群新人组合而成的,他就不可避免的在发展中显现出不成熟和许多问题,具体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团组织机构有些部门纯属摆设,具体表现为部门太多,造成了机构人员闲置、浪费。

2.在工作中分工不明确,造成在具体工作中没有程序性、系统性。

3.对社员积极性的调动力度不够,在工作中不论做什么都是由几位干事来完成,其他人在社团中无所事事,以致积极性减退。

4.活动质量不高。

5.课程较少,应该多加课时以便提高同学们的音乐水平。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团的领导者必须作深刻的检讨。有人说“一个人可以让死了的协会复生,也可以让一个鲜活的社团走向死亡”这虽然有些片面,但毕竟说明了一个协会领导者的重要作用,也许是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也许是由于积极性的减退,也许是能力的欠缺,总之社团出现问题,负责人有必须承担的责任。

然后:社团的其他成员不能给自己真正定位。有的成员加入音乐社近一年了,都不清楚为什么要加入该社团,还有的成员加入该社团只是希望对自己的综合测评有所帮助,可以说真正为社团发展所想、所工作的成员不是很多。

上天不会赋予一个人所有的优点,一个社团也不可能没有不足之处,今天的总结,是对这近一年工作的全面回顾,同时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来,供社团在以后的发展中参考,在实践中不断取精华去糟粕,把我们的社团建设好,发展好。

真心祝愿音乐社:明天会更好。

音乐社团工作总结 第3篇

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南音在海外各地(包括我国台、港、澳地区)的传播与发展略做探讨。

一、遍及海外各地的南音社团

南音在海外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台、港、澳地区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闽南语系华侨社会。此外,在文莱、东帝汶、沙巴、沙捞越、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或地区也有程度不同的影响。海外各地的南音社团是南音艺术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又是这一古老乐种走向世界的桥梁。

1.台湾的南音社团

南音在台湾被称为“南乐”,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自明末郑成功以来,南音就随大批闽南移民传到了台湾,并逐渐成为台湾的一种主要的民间音乐形式。

南音社团在台湾曾多达六十余个,拥有近千名唱奏人员,其踪迹遍及台北、台南、高雄、基隆、鹿港等城市。目前,有二十多个南音社团尚存。

鹿港位于台湾中部,是台湾至南音发源地泉州之间距离最近的港口,素有“古台湾文化城”之美誉。鹿港义是南音在台湾的肇始之地,先后有稚正斋、聚英社、雅颂声、大雅斋、崇正声等五个南音社团。其中雅正斋建立最早,距今约三百年历史;聚英社建立稍晚,但也有约一百七十年历史,该社还特从泉州聘请惠安南音名家颜点及蚶江苏代赴台教曲,使众多弦友尽获南音艺术之精髓。

台北地区的南音社团以二三重市金记茶行傅先生为最早,后来又逐渐分成聚英社、集贤堂、永春馆、鹿鸣馆、闽南乐府等五个社团,其中尤以闽南乐府之影响为最。该社成立于1961年,其成员多达二百余人,几乎每年都组织“郎君祭”、“排场”等活动。

1982年8月,台湾的南音社团联合成立了中华南乐协会,以便协调台湾各南音社团的活动。

1983年,台湾汉唐乐府正式成立,创办人为弦管乐家陈美娥女士。二十多年来,该社曾多次赴国内外交流演出,且尤其重视南音古乐理论的研讨与唱奏人才的培养。

此外,台湾的南音社团还有:台南市南声国乐社、高雄国声国乐社、清水镇清雅乐府、基隆市闽南第一乐团、闽南同乡会南乐团、新竹崇孟社、台北金门敦睦胞谊南音代表团等。

2.香港、澳门的南音社团

香港的南音社团主要以香港福建体育会南乐队为主。香港福建体育会创立于1927年,后因故停止活动,1956年复会。这是一个集南音、戏剧、舞蹈及各种球类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团组织,具有密切联系在港闽南籍侨胞的重要作用。

南乐队曾先后聘请许秋声、纪经亩、吴道长、张孙典、王为谦、林致诚等南音名师莅港传习技艺,形成了较强的唱奏阵容,并定期组织排练和演出。

澳门的南音社团成立较晚。2002年9月8日,庄雪云在陈明金的鼎力相助下,创办了澳门南音社。创办人庄雪云原是福建泉州人,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厦门艺校后到澳门经商。目前,该社共有32名成员,均系福建籍人士。

3.菲律宾的南音社团

菲律宾的南音社团约有二十多个。历史最悠久的南音社团是马尼拉长和郎君社(成立于1820年),该社在宿务还建立了长和郎君总社宿务分社。其次,菲律宾南乐崇德社(成立于1928年,原名南乐研究社)、菲华同风郎君社(成立于1935年)、华侨四联乐府(成立于1950年)以及金兰郎君社等都很著名。这五个位于首都马尼拉的南音社团于1975年联合成立了“马尼拉弦管联合会”。

此外,菲律宾的南音社团还有:东棉省艺群郎君社、西工艺群和鸣郎君社、亚虞山菲华艺声音乐社、南吉岛南声郎君社、独鲁万万江轩郎君社、科任天山南音社、陈埭民族南音社、菲华志义音乐社、三宝颜菲华友谊联艺社、北甘马仁省和鸣郎君社、西黑省华艺社、西黑省菲华艺联郎君社、丹辘省华艺音乐社、拉牛板华侨音乐社、宿务同乐郎君社、i乙艺群和鸣郎君社、菲律宾中国洪门协和竞业总社南音股、洪门协和竞业总社中北吕宋支社南音组、菲律宾丝竹尚义总社、桑林阳春总社(1923年成立)、菲律宾丝竹桑林各团体联合会(九联)、纳卯菲华桃园音乐社、菲律宾乐和郎君社(1951年成立)等。

4.新加坡的南音社团

新加坡于19世纪末就建立了最早的南音社团“横云阁”。但20世纪以来已逐渐衰落。1939年建立了云庐音乐社,该社因积极参加_活动而终被解散。1941年,原云庐音乐社乐友又重新建立了湘灵音乐社。该社因拥有众多的唱奏人才和精湛的唱奏技艺而闻名于新、马南音界。

新加坡同德书报社成立于1911年,近年来也开设了华乐琵琶班,教授并表演南音。此外,新加坡的南音社团还有:新加坡惠安公会华乐组(1923年成立)、张氏总会康乐股(1939年成立)、青年促进会南乐组、福建同乡会晋江会馆南乐组、安溪会馆南乐组(1955年成立)、新加坡浯江公会音乐组(1957年成立)等。

5.马来西亚的南音社团

吡叻太平仁和公所创立于1887年,是马来西亚历史最为悠久的南音社团。目前在马来西亚最活跃的南音社团有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1931年成立)、吉兰丹仁和南乐社(1960年成立)、吡叻太平仁爱音乐社(1963年成立)。以上三个社团号称马来西亚东邦(西马东海岸)三大南音社团,呈三足鼎立之势。

此外,马来西亚的南音社团还有:“沁兰阁”、“云林阁”、马来西亚渔业公会音乐组、太平“锦和轩”(1945年成立)、安顺福顺宫(1950年成立)、新文龙永春会馆(1978年成立)、马六甲桃源俱乐部、雪兰莪适耕庄云箫音乐社、巴生雪兰莪同安会馆南管音乐组(1978年成立)、巴生螺阳音乐社、巴生浯声协进社、江沙艺群音乐社、江沙仁和公所、班达马兰新韵音乐社、Q株巴辖南乐社、马六甲晋江会馆、马六甲兴安会馆、怡保福建会馆、Q都牙也福建会馆、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文化部南乐团(1981年成立)等。

6.印度尼西亚的南音社团

南音在印尼闽南籍华侨华人社会中较为普及。早期的南音组织有先达“锦风阁”南音社、三宝垄“云林阁”等。即便一些泉属同乡组织、宗教团体也设有南音股,如1935年成立的泗水寄傲圣道社为泉属综合团体,会员多达1500人:1953年成立的雅加达蕉岭同乡会拥有会员数百人,会中设有国乐组并聘请专 人任教练。由于当时印尼政府采取的_排华政策,使许多南音社团的活动时断时续,但这并不能阻挡海外游子追寻那魂牵梦萦的乡音。1977年,印尼南音弦友即以个人名义参加了第一届亚细安(东南亚)南乐大会奏:1981年,又以“印尼南乐研究社”的名义参加了第三届东南亚南乐大会奏。1983年,在酷爱南音的南安诗山籍华侨林志良先生倡导下成立了印尼东方音乐社(后改称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更有时年84岁高龄的何诗握老先生不顾年迈体弱,怀着满腔热情,于1996年创办了印尼佳龄南音社。

此外,印尼的南音社团还有:泗水东爪哇南乐队、玛琅永安宫南音社、万亚罗华侨音乐社、望加锡群星(南音)社、印尼泉属会馆南音部。

7.文莱、缅甸的南音社团

文莱于1958年成立了婆罗乃群声音乐社。该社由吴铉滟、林天成、王仁程等人发起,吴铉滟任社长。音乐社下设南音队、群声儿童闽剧团等,初期有成员48人,后逐渐增加到二百人左右。

缅甸于“二战”结束后在首都仰光成立了群忠国乐研究社;1949年10月3日成立了仰光锦华南乐社;1963年,在曼德勒市成立了闽南文娱社;1987年,成立了缅甸晋江公会,且常邀南管社团前来演奏助兴。

由于海外的南音社团均属民间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其聚散离合因时而定、因势而设。故本文所列举的社团名称时有变更亦属常事。

二、南音在海外的区域流活动

南音在海外的区域流活动非常频繁,最为著名且规模最大的交流活动当推“东南亚南乐大会奏”。

1977年9月,南新加坡湘灵音乐社名誉社长丁马成先生倡导,在新加坡成功地举行了“第一届亚细安南乐大会奏”。参加这次盛会的有新、马、菲、印尼等国的南音社团,开创了多国同台共唱南音的先例。大会期间还成立了“亚细安南乐联谊等备会”。该会宗旨是:弘扬中国优秀文化遗产,进行南音艺术交流,增进友谊。

1979年5月,由菲律宾马尼拉弦管联合会在首都马尼拉主办了“第二届亚细安南乐大会奏”。除第一届的几个参与国外,还邀请了台湾及香港地区的南音社团参加。同时,大会还决定将“亚细安南乐联谊筹备会”更名为“东南亚南乐联谊会”,将“亚细安南乐大会奏”更名为“东南亚南乐大会奏”,并吸收香港为会员。

1981年8月,由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文化部南乐团在首都吉隆坡举办了“第三届东南亚南乐大会奏”。参加大会的有香港福建体育会南乐队,台湾闽南第一乐团、南声国乐社、鹿港聚英社,马来西亚和南乐仁社,印尼南乐研究社及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的南音社团。大会决定吸收台湾为“东南亚南乐联谊会”正式会员。

1983年5月,“第四届东南亚南乐大会奏”在台湾举行。为期七天的大型演出活动分别在台北、台南、基隆、高雄等地举行。

1988年,在新加坡同际艺术节上,新加坡湘灵音乐社与新加坡乐团、泉州南音代表团合作演出了“汉唐古乐赋新声”南音音乐会。

2000年9月,新加坡湘灵音乐社主办了“国际南音大会唱”,其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东南亚。十四支来自泉州、厦门、台湾、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以及日本的南音代表团参加了这项盛会。

除了这种定期举办的大规模区域流活动以外,海外许多南音社团还分别在本社团一些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节日举办南音盛会。如:1985年,菲律宾菲华国风郎君社举办50周年金禧盛典,此后又于1987年举办该团52周年隆重庆典暨“国风之春”南音大会唱;1983年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南乐团举办“第一届南乐歌唱比赛大会”: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喜庆等。在这些活动中,均广邀东南亚各同及福建南音代表团、港台弦友同台演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和海外的南音社团也开始了频繁的交流。1981年元宵佳节,泉州市举办了“首届国际南音大会唱”,后于1982、1984、1988、1996、2000、2002、2005年分别在泉州或厦门共举办了八届。参加盛会的除来自国内的各南音社团外,还有众多来自海外的南音社团。

1988年,印尼泉属会馆南音部及印尼寄傲圣道社派人来泉州南音乐团学习。

2005年9月17日,厦门举办了“海峡两岸南音展演暨民间艺术节”,来自闽南和海外的十五个南音社团共五百余名南音弦友进行了八场精彩的展演。

随着海外南音社团到大陆交流、寻根,大陆南音社团及弦友也纷纷赴海外演出。1982年5月,福建南音演出团赴港演出,这是大陆南音社团多年来的首次出访,其精湛的唱奏技艺使观众为之倾倒。同年,厦门南乐团也应邀赴港演出。1985年3月由泉晋厦代表团赴菲律宾马尼拉、宿务、丹Q等地演出。9月,中国南音艺术团一行20人应邀赴日本东京参加由日本放送协会主办的“亚洲民族艺术节”,与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九同代表同台交流演出。1987年3月,由泉州、厦门艺术家组成的中国福建南音代表团一行28人,应菲律宾菲华国风郎君社之邀,参加该社成立52周年隆重庆典暨“国风之春”南音大会唱等。1990年,泉州南音界组团赴菲律宾参加长和郎君社总社成立170周年盛大庆典,并获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接见。同年,泉州吴淑珍被印尼东方音乐社聘为常任南音教授,远渡印尼任教。1995至1996年,泉州南音乐团李白燕先后应邀赴菲律宾及新加坡演出。1997年,泉州南音乐团王大浩等六人应雅加达、泗水的南音社团之邀。赴印尼进行访问演出。

2002年9月,泉州南音乐团、厦门南音乐团及海外各地共三十余个南乐团带着自己精美的节目,赴澳门参加澳门南音社成立庆典活动。

2002年5月,泉州市政府启动了“泉州南音”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工作,并于2004年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泉州南音年”,目前已被中国文化部正式列入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提名的项目之一。

三、南音在海外的理论研究成果

《明刊戏曲弦管选集》、《清客本文焕堂指谱》这两部历史悠久的古代南音理论文献在大陆失传已久,但在一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中,台湾大学的胡红波教授将这两部十分珍贵的南音典籍带回了南音的发源地――泉州。此外,台湾林祥玉《南音指谱》于1914年在台北出版,林启章《南管指谱重集》于1930年在高雄旗津出版,张再兴《南管名曲选集》于1930年由中华国乐会出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海内外掀起的南音热,许多南音专家开始对南音在理论上做系统化的研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史论结合及史学研究多维论证的方法,力求对南音的发展历史做深入的探讨。如沈冬《泉州弦管音乐历史初探》(台大中 文研究所出版),许常惠、吕锤宽《鹿港南管音乐的调查与研究》,陈美娥《中原古乐史概论》,何懿玲《鹿港南管研究》,孙静雯《南管音乐研究论文》(文化艺术研究所出版),蔡攸榜《星马南乐话沧桑》,新加坡实叻周报社出版了《发扬“南音”》特辑,收录了彭松涛论述泉州南音的长篇论文等。

2.使用现代作曲技术及分析方法,对南音的结构和体制做全面的论述。如吕锤宽《泉州弦管(南管)研究》(学艺出版社1982年版)、《南管记谱法概论》(学艺出版社1983年版),陈美娥《清商乐与弦管(南管)研究》,王嘉宾《南管器乐曲的分析》(台湾师大音乐研究所1985年版)。此外,新加坡湘灵音乐社出版了《丁马成作品评论集》和《南音字韵》等。

音乐社团工作总结 第4篇

篇一:音乐社团活动总结

音乐社团活动总结

不知不觉中,一学期又过去了,在工作之余我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我这半年

的实验教学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音乐审美体验

我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比较注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这个基础理念,这一理念常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和健全的人格。在课堂中巧妙地把音乐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并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律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我从自身的点滴做起,一方面,上课时注意歌声美、语言美、教态美、服饰美等,让学生从教师身上体会美的想力,从而使学生喜爱教师,进而喜欢上音乐课。另一方面,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启迪智慧,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给学生适当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及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每节课至少要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在他人面前自信地表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节课还设计一些值得研究、可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创造*地思考回答。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从不用教师的思维定势去约束学生,应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二、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提供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通过学习,学生们从中可挖掘自身的许多潜力,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鼓励收集民间原生态歌曲,集体进行改编再创作,歌曲《说长萤火虫》和《山歌飞扬》就是通过师生共同收集、创作的作品,并且在演出中获得广大观众的好评。当消息传到我耳朵里,当赞美之声起于耳畔,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总算汗水没白流。因此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我组织建立音乐兴趣小组学习的核心思想。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往的音乐课有个误区:把创造单纯地看成是作曲。我觉得音乐课中的创造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

以上就是我在活动中的工作总结,由于经验不足,对教材及教法的把握不是很准确,有待进一步提高,望各级领导、教师多多指导,我会不断完善,争取做得更好。

篇二:音乐社团总结

“小百灵”音乐社团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学校音乐社团的教学,社团名号为“小百灵”音乐社团,共有成员21个,其中考勤小组长有2个,轮流负责每节课的考勤。社团的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为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的*发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合唱的能力、音乐表达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探讨适应儿童学习音乐的教学方法,提高儿童学习歌唱的兴趣。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和努力,音乐社团成员们在老师正确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循序渐进的、有针对*的训练,队员们都能用*、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来进行演唱。在本学期训练的过程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声乐训练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在合唱训练中一般采用视唱法,分声部先后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每次练唱都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在练习时着重指导学生唱好旋律,除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这样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题,又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容,表现意义、音准。

2、歌曲的艺术处理

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我们及时地作了艺术处理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

在训练中坚持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觉,发展思维,提高演唱技巧和能力,让学生在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能调

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活动

在教学中,保*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歌曲的演唱,同时给他们提供单独表演的机会,以提高其音乐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音乐表演活动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的演唱,它还包括课外音乐活动以及社会音乐活动等方面。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情感体现和形象思维,由此获得美感是真实而深刻的。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很多心理学家作过这样的试验说明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致关重要。在教学中有个别的学生认为自己唱得不好,没有信心,甚至失去了兴趣,这时侯我总是给他信心,找出唱得好的地方,别人比不上的地方,鼓励他:每个人演唱的都不一样,都有他可取的地方,有他独特的价值。关键是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和真实的感情就是大有进步。这样保护了孩子的学习歌唱的兴趣,给了他们信心,这对他们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对他们的将来的发展也会有影响。

总之,经努力、合作,社团的训练工作取得了阶段*的成绩,我们的表演受到大家的好评,在下个阶段的训练工作里,我们将会投入更大的热情,把音乐社团的训练工作做得更好,把社团的水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积极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有表情地歌唱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以发展更多的队员,壮大我们的表演队伍!。

音乐社团工作总结 第5篇

关键词:音乐社团 音乐教育 社会背景 传统音乐 传承

在研究20世纪20-40年代所兴起的民间音乐社团中,我们了解到其中很多对于我国近代乃至现当代的音乐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当时的音乐社团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一、20世纪20-40年代所兴起的民间音乐社团

新思潮的崛起必然是社会思想发生激烈变革的结果。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为:_战争后,我国的国门被迫打开,西洋文化强制性的在中国大量传播;主观原因为:清末民初新思潮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来自学习西方文化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西方音乐的巨大冲击与中国传统音乐自身生命力的衰退。在救亡图存的民族形式下,人们赋予了音乐以砥砺社会风气、提升国民素质的重大社会责任。随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以及有识之士纷纷到海外求学意图找到救国之路,学成回国的留学生把西方先进文化引入中国,之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兴起了传播西洋音乐,改进国乐的音乐活动并建立了一些音乐社团。

音乐社团是由音乐爱好者组织的社团。在20世纪初产生的音乐社团都属于新式音乐社团,它的成立促进了戏曲、器乐、声乐等的发展,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兴起的民间音乐社团的类型

20世纪20-40年代所兴起的民间音乐社团种类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说唱音乐社团、戏曲音乐社团以及传统器乐社团。

20世纪20-40年代所兴起的民间音乐社团有昆曲传习所、上海艺术协会、右翼军宣传队、谐和音乐团、屏东音乐爱好者管弦乐团(台湾)、弦乐四重奏团、评戏复盛社、三皇会、长春会、光裕社、润余社、改进会、研究会、国乐改进社、北京爱美乐社、楚剧进化社、“觉先声”剧团、南国社、中华歌舞团、共艺班、乐艺社、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大学音乐学会、富连成班、大同乐会、霄兆国乐社、云和乐社、清音歌曲改进会、上海国立音专抗日救国会、潮剧赤花剧社、北平国剧学会、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音乐艺文社、“天津十番”四如社等等。

(二)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社团的具体面貌

我们从三种类别的音乐社团当中分别选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社团为例,通过参考史料、文献等对其进行全面的、系统性的研究。

首先,让我们了解说唱音乐社团中的三皇会。

三皇会是旧社会说大鼓书的盲人们组成的一个自发性的曲艺组织,诞生在安徽省霍山县,其停止活动的时间是一九四八年农历三月初三。

所谓“三皇”即_、地皇、人皇。管天的官叫_,管地的官叫地皇,管人的官叫人皇。三皇会组织机构齐全,管理严明,主要由长、副、判、管、律、政、臣、理、拘、查十个职位组成。长即会长(俗称瞎官),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召开一次三皇会,由会长负责召集,主要是整顿纪律,对违反会规的盲人进行惩罚。会期那天清早,所有盲艺人必须按期到“三皇庙”集中。会中摆有“三皇”牌位,两边对联是:

三皇圣德无师浩浩齐天凡世人皆同大本

百姓酬恩有限宿宿在庙为古者共祝长春

大会开始,会长率众燃香点烛,向“三皇”叩头,接着道士打蘸,由主事宣读会规曰:

一、每年会期不准无故不到,除生灾害病、隔河渡水的特殊情况外,否则,香钱加倍,外加罚款;

二、不准私自带徒、争徒、乱带、私打管束,收徒要通过本会、保下(保下:指政府建立的保公所)或道友;

三、不准欺行霸道,不准私挖同行带路;

四、不准忘师卖盗,要尊师、爱师;

五、不准大小不尊,江湖乱道,要尊重妇女和同行姐妹;

六、不准私塌(私塌:系行话,指私自降代算命的价格)命价;

七、不准替别人招讨烂账;

八、不准借故生端,招摇乱撞;

九、不准扰乱歇家(歇家:系方言,指盲艺人投宿的人家),只准一朝一宿,如因风雨阻隔要与东家善商;

十、如知道已死命者,要报会,通过本会与保下共同处理,不准私自结论。

其次,让我们了解戏曲音乐社团中的“富连成班”。

富连成班成立于1904年,由叶春善在北京筹组,原称“喜连成”班。第一科招收雷喜福、侯喜瑞等六人,聘萧长华、苏雨卿为教师。1912年更名为“富连成班”,也称“富连成社”。1935年叶春善死后有萧长华继任班主。至1940年萧长华离班,1944年停办,曾先后招收、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七科共达六百多名京剧演员。“富连成班”是我国京剧发展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首屈一指的科班,培养了众多京剧名家,对京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代表人物:喜:侯喜瑞(净);连:马连良(生);富:谭富英(生);盛:裘盛戎(净);世:袁世海(净);元:谭元寿(生);韵:冀韵兰(旦);庆:因战乱停办,学员转出。

“富连成”科班还有“学规”,也叫“训词”,如下:传于我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计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何况尔诸小子,都非蠢笨愚蒙;并且所授功课,又非勉强而行?

最后,让我们了解传统器乐社团中的国乐改进社。

国乐改进社于1927年由刘天华和郑颖荪以及戏曲音乐社团中的“富连成班”、吴伯超、曹安和等共三十五人发起,成立于北京。以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为宗旨,提出“借助西乐,研究国乐”(《国乐改进社成立》发刊词), “―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条新路来”(《国乐改进社缘起》)。社员中部分为干事社员,从干事社员中选出执行委员会领导全社活动。执行委员会设总务、文书等股。刘天华任总务主任,负责总管全社日常事务。又聘蔡元培、肖友梅等为名誉社员。对收集、整理、研究和发展民族音乐曾有较大的计划和设想,如建立图书馆、博物馆,“创设学校,组织研究所”等,但因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面临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困难而无法实现。

其实际活动主要为:1.举行音乐演出。如1928年1月12日在北京饭店举行音乐会,演出古琴、琵琶、二胡独奏、合奏等,是“五四”以来较早的重要的―次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专场音乐会。此后还举行过多次演出。2.出版音乐刊物,即《国乐改进社成立刊》与《音乐杂志》。1932年6月刘天华逝世,《音乐杂志》停刊,该社也停止活动。

以上举例的三个社团分别来自于不同的音乐领域,但它们的兴起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音乐社团的建立与发展确立了它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音乐教育史上的地位。它们创立了我国最早的管弦乐队,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专业音乐刊物,开创了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事业。为培养近代音乐专业人才、引进和传播西洋音乐、继承和改良民族音乐、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为近代专业和普及音乐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近代中国音乐思潮中的许多合理精神,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学习西乐、吸纳外来音乐文化遗产的胸怀不可丢却,现代中国音乐应继续学习一切优秀的外来音乐文化成果,因为只有不断汲取异质文化的新鲜血液,才能刺激中国音乐的嬗变与更新,才能符合现代中国人日益开放、多样化的音乐审美需求。音乐美育思潮尊重音乐的艺术性,提倡以音乐涵养美感的思想,对于促进音乐创作中注重音乐的主体性,促进音乐艺术的健康发展,依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音乐社团的发展为我国音乐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为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石,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使之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具有对人道德、精神、情操的影响功能。优秀的音乐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的象征和标志。音乐对人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表式。在和平年代,音乐更多的是娱乐的形式,表现出对人道德、精神、情操的潜移默化作用;而在战争年代,在民族存亡、国家安危的时刻,音乐会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音乐可以摆脱孤独,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增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获得满足,从而获得身心健康。音乐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广泛。在接受音乐的过程中,接受者的情感不仅在量上得到拓展,同时在质上也会得到提高和升华,而情感在质上的提高和改造,对于音乐接受者的情感体验有着特殊的意义,还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沟通、交流、协作能力。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展音乐社团,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优秀的音乐文明成果,使得中国的音乐文化蓬勃发展,屹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民间音乐社团是在民间音乐的变化发展中形成的必然结果,对挽救优秀的民间音乐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继承无比丰富的中国传统音乐遗产、发扬新音乐传统中的开放精神以及民族文化与世界的交融中,中国音乐一定会焕发出更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吕金藻,韩月芳.中国20世纪上半叶音乐社团编年纪实[J].音乐爱好者,1992,(03).

[2]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述[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3]胡婧.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新式音乐社团发展特点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何洪禄.中国留美学生与音乐期刊、音乐社团――20世纪上半叶的“新音乐”文化建设[J].音乐传播,2014,(06).

[5]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6]汪毓和.中国近代音乐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