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医院内部审计意见书范文(热门10篇)

小伞
导读 [2]芩元柏.大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审计要点选择与实施的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09(8).[1]周立峰.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初步探讨.中国内部审计.2011(2).[3]李曼,刘继明,陆贵龙.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价值实现[J].财会通讯,2010,(6):157-160.

医院内部审计意见书范文 第1篇

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完善,审计人员配置不足,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的需求。据调查统计,2016年重庆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了独立审计机构者仅占65.1%,配备有专职审计人员者占56.6%,审计人员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占54.2%,认为审计人员数量能基本满足工作需求的医院仅占12.0%[2]。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量大,占用审计资源多。医院内部控制审计涉及的部门、岗位人员和业务环节多,审计的范围广,时间长。从理论上讲,对控制有效性的测试涵盖的期间越长,提供的控制有效性的证据越多[2]。因此,审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审计需要涵盖较长的期间才能获取足够的证据。内部控制审计专业性强,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审计人员除具备审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需了解与内部控制业务层面相关的国家法律、规章和制度等,要熟悉医院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职责权限和医院的信息管理软件等,同时,还需要具备管理、协调与沟通能力。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者不足50.0%,且审计质量不高。据统计,2016年重庆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单位占43.0%[3],主要存在以下困难:(1)缺乏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指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至今没有制定有关内部控制审计的实务指南,原_规划财务司编印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操作指南》第3章只对内部控制的部分项目审计要点进行了阐述,却没有对审计方法和审计流程做出引导。(2)审计人员缺乏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践经验。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时普遍存在审不明、审不深、审不服的情况[4]。表现为审计范围不全面,审计依据不充分,对内控缺陷认识不足,分不清设计缺陷与运行缺陷,审计结论只触及表面现象,缺乏对问题背后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原因的分析与挖掘[5]。存在委托中介机构代替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误区。不少医院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没有能力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就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但内部审计机构和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职责是有区别的,相互不能替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工作后,应当取得经企业签署的书面声明”。声明企业已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自我评价,并说明评价时采用的标准以及得出的结论;企业如果拒绝提供或以其他不当理由回避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其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解除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3]。因此,医院在委托中介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前必须先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2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职责所在,同时,也是医院实施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控制要素。

2.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的组成,也是内部控制的监督要素,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运用内部审计的方式来改善医院内部控制效果[6]。

2.2审计机构是独立于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监督机构

按照《_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需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能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有着一个直观的认识。与此同时,审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单位不同项目的经济价值与管理形式进行反馈,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可以对财务活动的专业性与合法性进行确认[7]。

2.3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手段

(1)在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提出审计建议。内部审计对医院管理机制和经济活动有充分的了解,在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能协助内控管理部门开展风险评估,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制度、岗位职责和流程的设计。(2)在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过程中开展日常审计,及时发现控制缺陷,提出整改建议。医院的经济活动较复杂,特别是大型医院内部机构和人员岗位多,业务范围广,风险点多,控制难度大。内部审计人员能随时深入到各部门和各业务单元了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当医院控制环境和经济业务变动时或重要岗位人员对制度与职责疏于执行,内部审计机构能够通过定期测试,及时发现这些变动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影响,提出整改建议。(3)内部审计能平衡医院的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性原则是平衡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原则。内部审计能深入了解医院的资源的配置与战略目标的关系,在审计过程中既要保障对组织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还要控制审计工作带来的组织资源的消耗[8],可以提出与目标实施进程匹配,兼顾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建议。

3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可行性

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内部审计资源匮乏。但通过科学合理的策划与布局,将内部审计机构具备的优势转化为有效的审计资源,实现与内部控制全过程、全领域、全时段的融合[9],不仅能弥补审计资源不足的缺陷,还能使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

3.1目标协同,相互支撑

医院审计工作的目标与内部控制的目标均是以医院的战略目标为基础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时将审计目标与内部控制目标结合可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共同为医院完善治理、增加价值与实现目标服务。

3.2主动参与,把握先机

审计人员参与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与修订,能充分了解内部控制框架中相关制度、职责、内部控制流程图和内控信息化功能与权限设置,既可为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获取相关信息,又能及时提出审计建议,取得事前审计的成效。

3.3部门协作,资源共享

内部审计在不违背独立性的前提下与其他部门协作开展工作,可充分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方式,共享专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缩短工作时间。如开展设备效益审计时可与设备科、财务科共同拟定设备效益分析的方案,选定分析指标与评价标准,然后各司其职,为审计工作提供分析证据与分析结论;开展风险评估时审计部门可协同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各业务部门共同实施,通过交叉评价,能理深入地识别风险。

3.4动态检测,持续追踪

审计部门可常态化对被审计单位业务运营进行持续监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专项分析[10],在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追踪控制的有效性,及时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促进内部控制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3.5点面结合,合理布局

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实行日常的审计业务、专项调查与专项审计等业务的整合[11]。日常审计应突出重要性与时效性,通过监测内部控制重点环节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控制缺陷,搜集审计证据;专项审计需全面覆盖,对内部控制各个层面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评价。利用日常审计与专项调查搜集的证据,可减少专项审计实施的工作量,既弥补了日常审计分散的缺陷,又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4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践经验

本院是一所市属三级专科医院,审计科只有2名专职审计人员。为有效利用审计资源,本院不断探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与实施途径,借鉴行业内的先进经验,通过不断修改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调整审计方案,创新审计模式,实现了内部控制审计的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提高了审计的质量与效率。

4.1明确审计目标,规范审计流程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对医院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合规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审计范围包括内部控制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所有的控制要素:(1)围绕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与范围,从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项目方案的制定入手,明确年度工作总目标和阶段性工作的具体化,突出审计工作重点,增强计划的科学性[12]。(2)修改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制度,规范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流程。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工作方式,如日常审计(事前或事中审计)、局部内部控制的专项审计(事中或事后审计)、全面的内部控制专项审计(事后审计)等。为确保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审计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审计方式,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与审计工作记录表单与审计意见反馈单。

4.2延展审计时间,扩大审计范围

针对内部控制运行的特点,采取日常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的方式,于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合理布局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按重要性原则,分别确定日常审计与专项审计的重点,将审计工作深入到内部控制业务层面的重要控制环节,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合理保证了医院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4.2.1预算业务控制审计

预算控制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下达、调整、执行、分析与考核、绩效评价等。日常审计的重点为参与预算编制与调整的审查,定期抽查预算的执行。专项审计的重点为预算编制与调整的依据与说明,预算批复与分解下达指标的执行情况、预算分析、预算考核与绩效评价等内容。

4.2.2收支业务控制审计

收支控制包括收入的记账、结算、缴款、欠费管理、收据管理,重大经济事项报批、支出授权审批流程、报销支付依据等;日常审计的重点为定期抽查收费人员缴款、收据稽核、应收账款的清理、重大经济事项的事前报批与支付审批流程;专项审计的重点为收入、支出等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大收支项目的执行过程与效果,收入与支出核算账目与核算依据等。

4.2.3合同控制审计

合同相关业务占到医院经济业务的80.0%以上,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合同控制包括对签约事项的立项审批、对合约方的确定方式(采购或指定等)、合同洽谈与审批、合同执行与归口管理等内容。日常审计的重点包括合约项目的立项审批、预算、采购、审核、合同条款的合法合规性等;专项审计的重点为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签审流程、合同执行、变更、补充与纠纷处理、质保与后续服务等。

4.2.4政府采购业务审计

政府采购控制包含了采购预算、采购计划与实施过程等。日常审计重点包括各采购项目的预算与采购计划、采购文件、采购方式与采购过程等。专项审计重点为年度的采购预算与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采购制度的实施情况、采购档案的保管等内容。

4.2.5资产控制审计

资产控制包括资产的取得、使用、保管、处置等业务环节。日常审计的重点包括每季度抽查现金的收付与盘点、银行存款清理对账,抽查药品、材料物资的入库、领用、盘点与对账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信息系统的操作记录,检查应收账款的清理、对账等工作,监督资产处置流程;专项审计的重点包括资产管理制度与岗位人员职责的执行情况,资产的增减变动,贵重资产的取得与处置项目的论证、审批、实施过程,货币资金、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益与管理状况,应收账款的收回周期与坏账损失,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等。

4.2.6建设项目审计

建设项目控制包括基本建设与维修的立项审批、概算、实施过程与竣工结算等。日常审计的重点包括项目的采购、合同签审与执行、设计变更、计价与结算、工程进度、跟踪审计与工程管理等;专项审计的重点包括对基建项目的立项审批、设计、概算、合同执行进度、付款进度、项目竣工决算、建设档案管理等。

4.3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审计效率

为有效利用审计资源,借鉴行业先进经验,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灵活多样的审计工作模式。

4.3.1多维度交叉审计

当审计对象涉及内部控制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的多个控制要素时采用多维度的综合测试,可获得多项控制业务中不同层面的审计证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审计设备购置合同时涉及单位层面的要素包括决策机制、监督机制,涉及业务层面包括预算控制、采购控制、合同控制、资产控制等。

4.3.2业务链延伸审计

抽查某业务环节上的内部控制时对其上下业务链进行延伸审计,可获取多个业务环节的证据。如抽查库存物资时可延伸抽查采购申请、采购计划、采购方式、合同执行、验收入库、领用出库、库房盘点清查、库存积压、报废物品的处置等业务流程。

4.3.3点面结合审计

开展内部控制专项审计时根据审计目标,将审计对象按照审计作业面进行分类,然后梳理各个作业面的风险点及其内部控制要素,确定审计的重点与审计方法,进行取证确认;将日常审计和专项审计中分散的审计证据进行归类总结,提炼出与审计作业面相关的信息,形成审计要点的证据链,支撑审计作业层面的审计意见。

4.3.4风险导向审计

医疗卫生机构处于高技术、高风险、高难度的行业,任何活动均会带来相应的风险,且种类复杂、专业化程度较深[13],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规定,医院至少每年组织一次风险评估。本院审计科与内部控制管理办公室及相关职能科室协作开展风险评估。对内部控制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风险进行识别,对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识别风险控制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

5小结

医院内部审计意见书范文 第2篇

通过调查49家2014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城市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和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剖析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确保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提高内部审计资源配置能力、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提升内部审计信息技术水平和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

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城市公立医院开始陆续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至今已有20余年,期间,城市公立医院得到了飞速发展。内部审计随着医院发展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医院的发展速度。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我国2014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抽取国内50家2014年收入10亿元以上的城市公立医院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0份,回收49份,有效问卷49份。49家城市公立医院中,有40家综合性医院,9家专科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医院3家,省卫生计生委直属医院28家,市卫生计生委所属医院13家。问卷填写人员为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主要调查医院基本情况、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设立情况、医院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城市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情况

1.城市公立医院规模快速扩张

调查显示:49家城市公立医院中,2014年收入在10亿~25亿元的有35家,25亿元以上的有14家;47%的医院近三年收入年均增长10%~15%,16%的医院近三年收入年均增长15%~20%,8%的医院近三年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31家医院年末资产总额在10亿~30亿元,11家医院在30亿元以上;57%的医院近三年资产平均增速超过10%。由此可见,在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和医保政策的影响下,城市公立医院实现了收入和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

2.城市公立医院风险持续走高且风险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78%的医院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40%;47%的医院2014年资产负债率超过40%,有的医院甚至超过60%;25家医院2012-2014年医疗业务平均收现率①在95%以下,6家医院在70%以下;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医院仅占47%,而且有的医院虽然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但主要针对基建、物资采购等部门,且比较表面,没有深入到风险管理的真正层面,往往是出了问题才开始查找风险点。可见,在政策多变、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和医院规模扩张等内外环境作用下,城市公立医院的决策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持续走高。

3.城市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较为薄弱

调查显示:44家医院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占90%;全面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23家,占;部分执行的有25家,占51%。城市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得到全面执行有以下原因:一是缺乏健全的内控环境,包括权责划分、组织机构等方面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二是风险评估不足,医院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只重视医院规模的扩大、就诊人次的增加、基本建设的投入,而缺乏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1];三是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内部控制、监督评价的作用;四是医院业务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使医院内部控制缺乏及时预警功能和有效监督机制[2]。

(二)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

1.多种内部审计模式交叉运用

调查显示:的医院将账项基础、制度基础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等多种模式交叉运用于内部审计工作中。城市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从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交叉使用阶段发展。

2.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同时进行

调查显示:仅有的医院单选事后审计,49%的医院以事后审计为主、部分业务前移到事中审计,51%的医院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同时进行。可见,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介入已成为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3.内部审计范围有所拓宽

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基建项目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调查发现,经济合同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占医院总审计业务的比重逐渐增大。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外部约束和医院自身的管理需求下,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围有所拓宽。

(三)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较差,对审计结果的重视程度不足

(1)尚有医院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调查显示:36家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11家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1家与财务合并办公,还有1家选择了其他方式。可见,尚有部分医院未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而是选择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审计职能的发挥受限。(2)对内部审计结果的重视和利用程度不足。调查显示:的医院非常重视内部审计结果,的医院比较重视,较不重视和很不重视的各占;政府审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对医院进行审计时,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的比例只有50%。

2.内部审计资源配置不足

(1)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53%的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人员配备为3~4人,25%的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不足3人。随着城市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日益繁杂,内部审计监督范围要拓展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内部审计从业人数和业务能力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内部审计人员成为必然趋势。(2)内部审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不高。调查显示:在样本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占,高级以上职称(含高级)占,注册内部审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分别占和,其中拥有审计专业职称的仅占;学历方面,拥有硕士学位的占,所学专业大多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继续教育方面,学习重心主要集中在现代内部审计理论、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财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可见,医院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为财务人员转行,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只了解财务或审计的相关知识,欠缺工程技术、物资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医疗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知医院经济活动的高素质、综合性的内部审计人才短缺。

3.内部审计模式相对滞后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阶段。调查显示,仅有的医院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多种模式交叉使用的医院超过半数,但大多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审计模式相对滞后。

4.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偏低

调查显示,虽然63%的医院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但只是部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抽样等工作大多仍通过手工完成,费时费力且结果易出现偏差,致使审计效率和质量不高。同时,审计成果的整理、、跟踪和反馈主要依靠人工管理,效率低且存在滞后性。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审计数据的采集能力、转换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受到限制,审计范围较窄,内部审计向较高层次业务拓展缺乏技术支撑。

5.内部审计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

调查显示:76%的医院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手册;47%的医院未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对制定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医院进行了电话访谈,发现制度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三、建议

(一)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独立

国家_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等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应向本单位权力机构或主要负责人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内部审计机构如不直接向医院的法定代表人负责,那么很难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重要性和权威性。

(二)提高内部审计的资源配置能力

审计项目的广度、深度、风险管控与质量水平都与投入的人力、财物和信息技术等审计资源息息相关。从调查结果看,人力资源少、信息技术水平低是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普遍现象,且短期获得更多人力与信息技术的投入不够现实。所以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立足现状,着重提升自身的资源配置能力。首先,通过拓展审计业务范围、内外部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时,将不同类型的审计业务相互融合,比如内部控制审计可以穿插在专项审计中进行。第三,注重审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更新维护工作。审计信息资源库包括国家及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单位内部的制度和流程、医院各类招投标文件和经济合同、以往的审计项目资料,等等。

(三)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内部审计准则》作业准则第十条明确提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因此,城市公立医院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也是城市公立医院政策环境变化和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需要,同时,城市公立医院内部风险管理的需求和有限的审计资源也迫使医院内部审计转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的全程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识别风险,依据风险选择项目,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风险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协助企业风险管理[3]。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强化内部控制作用、确保组织增值目标的实现,而且可以解决审计资源的供需矛盾,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同时节省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现阶段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与专业素质、信息技术和风险评估技术的开发方面还比较欠缺,建议医院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四)提升内部审计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水平不仅是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而且制约着内部审计部门业务范围的拓展。城市公立医院在现有管理环境下,一次性购置内部审计软件不太现实,一是得不到资金支持,二是适合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成熟软件较少,因此建议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与信息中心协作研发适合本医院的审计软件。研发内容包括审计部门自用的审计管理系统,以及可以嵌入医院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审计监督系统。医院可以根据自身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选择重要且风险较高的经济事项,研发实时在线的审计监督系统,如基建工程、设备采购、耗材管理和收费管理等。

(五)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以职责为立足点,制度和标准为依托,流程为抓手,以考核促应用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4]。首先,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制定规范完整的审计项目流程,确保审计工作有据可依。其次,审计实施前应做好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的编写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避免延长现场审计时间,浪费审计资源。第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切实做到独立有效的二级或三级复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分析透彻,审计结论应严谨,审计建议应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第四,在审计结束后,要进行总结、评价和考核,促使审计人员不断改进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冰.优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要素解读[J].卫生经济研究,2011,(3):12-14.

[2]赵中华.医院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实施路径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4,(11):42-44.

[3]李曼,刘继明,陆贵龙.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价值实现[J].财会通讯,2010,(6):157-160.

医院内部审计意见书范文 第3篇

一、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1.审计人员不了解审计法规。

现阶段,大部分的审计人员对审计法规不了解,导致各行其是的现象普遍。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内部审计法规的体系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缺少一定的可操作性。除此之外,医院内部的审计人员主要是会计出身,所以对审计的理论与方法都没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2.医院内部审计的模式落后。

医院的内审机构主要停留在授权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的情况下,所以,对实际的审计工作无法抓住重点,最终只能导致审计资源的浪费。医院内部审计模式无法有效的满足新形势下的内部管理需求,为了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转变医院内部审计的模式,向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方向发展。

3.领导的授权不明确。

医院内部制度实际的执行和医院内部的文化建设工作具有紧密的关系,但是由于利益牵引,大部分医院的审计人员都未被授权,无法对违规违纪的行为进行考核处分,同时对于被审计人员也没有严格的约束力。仅仅是对其进行解释或者是审计的建议,所以,无法实现审计纠错的目标。此外,被审计人员对于审计人员所提出的建议与意见仅仅是口头应答,因此,导致医院的审计工作效果极不可观。

4.审计人员考核尺度不明确。

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批判性与监督性,因此,大部分的人对于审计工作并没有善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时常进行思索,既不想被领导批评,又不想得罪人,因此,审计工作就成为了表面的工作。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明显缺失,这对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与此同时,大部分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工作也忽视了以上现象,最终导致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大大降低。

二、医院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适应医院复杂的财务活动。

随着医院财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财务活动也不断复杂,因此,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医院的进步与发展。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需要与业务的发展与变化相互协调,并且采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同时,对不同层面与业务领域的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准确的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使得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能够在风险评估结果与建议下,有效的强化自身的风险管理。由于工作重心的转移,有效的避免了医院内部审计重视细枝末节而忽略重要风险的现象,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内部审计在医院内部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医院内部审计结构的增值。

2.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是按照审计风险程度进行程序安排的,并有效的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而将审计资源的重点能够放在高风险的领域,对较低风险的领域较少进行关注,这样能够有效的集中医院内部的有限内部审计资源,更好的应对高风险领域,最终实现降低审计风险与低效率工作的目标,积极的推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3.更好的提高管理层的决策能力。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主要是相关的审计人员经过对风险的科学评估而拟定的审计项目草案,同时有机的结合人为的授权,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对人为因素进行控制,避免对审计工作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该审计模式也可以将医院内部的环境风险合理的纳入到整体的评估体系当中,进而更有效的提出管理的建议与意见,能够充分体现出管理服务的目的。与此同时,相关的管理层也需要针对审计的意见,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医院决策管理的能力。

三、医院内部审计对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1.促进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医院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医院内部的控制体系不完善就会直接影响医院自身的经营管理工作,使其出现一定的漏洞。然而,为了有效的保障医院资金的良性循环以及所有经济业务的正常运行,内部的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对其内部的法规控制制度进行评审,能够对医院的收入来源以及支出进行有效的确认,并且对医院财务收支的活动予以监督,有效的提高医院领导与员工自身法制观念的提高,还能够揭露或者抑制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与此同时,建立合理的医疗业务活动的秩序,积极的推动医院医疗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也能够对医院内部工作的流程与授权批准以及业务的记录进行严格的检查与评审,并且也能够对医院内部的控制制度进行深入的了解,确保其健全与有效,具有一定的可适用性。对医院内部的所有财产物质应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实际盘点清查,这样有利于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对医院的债券债务以及相应的权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查证与核实,进而规避相应的经济损失,有效的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

2.促进医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医院内部设计工作主要是对被审计对象进行检查与评价,进而及时发现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的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并对医院的管理层进行协助,有效的改善医院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其经济效益。医院内部审计需要医院内部的各个科室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理念,并积极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不仅能够保证医院服务的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对资源进行整合,积极的扩大经营的成果,不断提高医院自身的竞争力。对医院不同的计划目标进行审查与评价,并对医院经营活动中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实际的使用情况与经营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取证与分析和评价,进而有效的确认医院的运转情况与效果,在其中发现问题,推动医院的经营管理,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

四、结语

医院内部审计意见书范文 第4篇

关键词:医院 内部审计 新要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03年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医院内部审计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审查评价并改善医院经济运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促进医院管理的良性运行。

在着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着力推进医院内涵建设,着力加强医院运行和监管机制,以转变医院运行机制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医院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公立医院改革目标要求下,内部审计正逐渐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

1.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的监督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的第一道关口。通过审计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监督医院财务收支、重要经济活动和医院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查找问题,纠错防漏,在医院的目标管理中起到预防保护作用,使医院的管理更科学化、规范化。

2、内部审计的评价鉴证作用。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之一。鉴证是对单位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别和证明,可通过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一系列专项审计活动进行评价鉴证,为医院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内容脱离医院发展目标。医院的审计内容比较按部就班的停留于上级规定的要求,如何紧紧围绕医院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开展多范围和深层次的审计项目是目前医院内审工作中的空白区,往往存在审计工作脱离医院的总体目标,未将审计工作真正融于医院的运行管理工作中,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忽视了内部审计的保驾护航作用。

2.审计结果在医院管理中利用不足。医院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价值重视不足,对审计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查错防弊,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尤其在效益审计方面涉入甚少。医院运行中如何充分利用审计结果指导管理,或开展有助于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审计项目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审计结果利用不足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尤为凸显。深入介入内部控制评价和推动更有效的内部治理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趋势。

三、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要求

医院内部审计意见书范文 第5篇

一、内部审计在医院财务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通过对医院财务经济管理活动的内部监督与检查,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对经济实行科学化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审计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实行内部审计,有利于有效的补充其他监督手段。内部审计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是要求能力和素质高的,需要达到一定标准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需要对医院财务经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与检查。内部审计有利于防止一些医院对老百姓乱收费的现象,使医院能够依据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合理的收取费用,对医院收入细心核对,账簿详细登记,保证其准确性。对医院药物、医疗器材的订购或与其他医院有经济来往的,都要进行有力的监督检查,对医护人员的工资进行核对,所以,内部审计有利于防止“贿赂”的现象,提升医院的形象,还可以保证医护人员的合法收入。

1.2内部审计可以预防违法犯罪,维护法律树立权威。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换,医院更新了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的方法,经济违法犯犯罪行为也不断增加,并且使用技术手段完成,增加了查案的难度,内部审计可以协调平衡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内部审计监督,节省资金,可以促使医务人员遵纪守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将节省下来的资金鼓励那些获得患者好评的工作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树立医院的形象,形成和睦的医患关系。内部审计需要详细记录医院的医疗费用,以便于查询,还有做好医院的预决算工作,掌握医院财务经济的运营状况,及时调整经济管理,促进医院财务经济发展。内部审计也要遏止一些腐败的现象,比如,贿赂、浪费,私吞等,维持一个良好的医院环境。

二、加强内部审计,提高医院财务经济管理水平

要想全面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加以实现。

2.1对医院的财产严格监控。对医院资金内部审计,每一个月的运营情况都要及时、准确、完整的以书面形式向上级进行汇报总结,并且在医院开展财务报告会,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并总结出接下来的经济管理工作计划,监督检查财务预决算部门,有利于内部遵纪守法,保证财务预决算结果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2.2经济管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保证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2.3对医院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医院财务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人员是财会人员,医院财务经济管理工作的好坏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所以,加强对医院财会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增强医院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2.4发挥政府应有职能。为医院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政府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监督每家医院都可以诚信合法经营,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公开公布医院财务经济管理信息,为内部审计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在医院与政府共同努力下,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

第二篇: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及措施

一、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对象不够广泛

于我国大部分医院而言,内部审计工作大多都重视于财政方面而忽视对管理方面的审计。大多审计的对象都为查看各部门账簿收入支出、各部门会计的报账审计、各相关凭证以及相关资料。这种单一的审计方法只能有效的保障医院的财政方面较少出现失误或者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但是随着现在医疗卫生方面竞争愈来愈激烈,只重视财政收支已经远远不够,还要对经营模式及管理方法进行审计和重视,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向多个方面和对象扩展,才能顺应社会形势的要求,保证医院经济和经营效益双提高。

我国审计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现今医院的审计工作都配备了专业的审计技术人员来完成,审计人员自身要具有审计和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相关方面的知识例如法律知识、定量分析、管理、工程技术等,工作经验更是要足够丰富,以免在对财政的审计中出现失误而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但现今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审计人员都非专业人员而是从相关部分调动而来,缺乏审计工作方面的专业培训,且审计方面的相关知识也不够充足,人员的总体素质不够高。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同时也会对医院内审的工作力度有所影响,无法满足医院管理方面的需求。

管理人员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虽然医院内审工作已经逐渐落实并不断改进提高,但还存在很多医院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未能看清医院内审的重要性。设立审计机构只是为了回应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而非出于自身需要,也把审计工作存在的目的同监督工作相混淆,认为审计工作只是上级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变相监督,因此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上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使审计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而且上级管理者也没能很好的认清审计工作的真实目的,把审计工作放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并未真正的放于医院内部的管理工作及进程中去,使医院内审工作不能体现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医院的审计工作制度不断完善

由于我国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落实的较为晚,因此各相关制度在法律上和国家相关文件中还不够完善,所以逐渐完善医院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此时各医院就要根据自身的现状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相关条例中对审计工作的规定,在医院制定出有效的关于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来保证自身医院的审计工作逐渐完善,使审计工作走向规范化、有效化的道路。在根据指定的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和落实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同时不断寻找合适有效的创新方法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工作中易出现的失误。

使内部审计工作以独立状态存在

在我国医疗工作的不断发展下,内部审计工作在其中所占的地位也会不断加大,所发挥的功能及起到的作用也会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在医院管理者的领导下建立独立自主的审计工作机构是必不可少的。在医院各部门审计机构独立的情况下,各部门就可以根据自己部门在审计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各部门工作间的差异性无法适应相同的工作制度的问题。同时独立的审计工作机构还使工作人员在对上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作汇报的过程中更加方便明了,使医院的审计工作制度不断完善。

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有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工作,所需要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够胜任这一工作。因此在对审计工作人员的选拔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同时也有够强的责任心,对审计及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好。其次对现今的在审计工作上的用人模式也要改变,不能通过对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调动来保证审计工作人员足够完善,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来提高其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且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要不断随着社会的进步来接受新的相关方面的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知识面,使审计工作不断完善。

不断扩展审计工作对象

随着医院各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对象也要不断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财政方面,要对医院整体进行规划和审计。例如对医院管理模式进行审计,使医院各部门的管理条例和方法更加清晰有效;对医院的经济进行审计,采取一定的方式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对医院的发展状况进行审计,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使医院增加效益、减少管理和发展薄弱的环节等。这就需要各医院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状况来对不同的层面进行审计。

三、结语

医院内部审计意见书范文 第6篇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通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并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办法[1]。人们对内部审计基本认识还停留在针对医院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控,查漏补缺、查错防弊,事后审计是审计主要形式。随着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审计已由账项审计、制度审计、管理审计逐步发展到对本单位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并将其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这一做法得到了国际内部审计职业界的普遍认可,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把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本文将对医院内部审计在风险控制和管理方面作简要的阐述。

一、什么是风险、风险管理

(一)风险及风险因素

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可能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产生的不确定性。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等特点。

风险因素,是指能够引起或增加风险事件发生机会或影响损失的因素。风险因素可分成三类:

1.物理因素,是指增加风险发生机会或损失严重程度的直接条件,在医院如购进不合格卫生材料、医疗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可能影响病人人身安全等。

2.道德因素,是指由于个人不诚实或不良企图,故意使风险事件发生或扩大已发生风险事件的损失程度的因素,如医德医风风险等。

3.心理因素,是指由于人们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而导致增加风险事件的机会或扩大了损失严重程度的因素,如医护人员因责任心不强,未能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等。

在医院面临的风险有医疗风险、经营决策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医德医风风险等。

风险可能导致医院名誉受损,经营陷入困境,发生财务损失等。

(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为人类追求安全和幸福的目标,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近代的科学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什么是风险管理,美国学者克里斯蒂认为风险管理是组织为控制偶然损失的风险,以保全所得能力和资产所做的一切努力;美国学者威廉斯和理查德·汉斯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鉴定、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我国有学者认为,风险管理是医院通过对潜在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从风险管理定义以上看出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

二、医院内部审计涉足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动因

从医院经营和管理要求,医院业务和管理行为一定要趋利避害,减少风险,稳健经营,医院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有重要原因:

(一)医院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医院经营与国民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医院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医疗市场竞争加剧、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院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减少医院面临的风险是组织实现经营目标的关键,也是医院的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内部审计人员是医院的管理咨询师,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医院的风险管理也是其角色定位需要。

(二)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求

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不断地发展,为了在医院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总是不断寻找新的对医院又十分重要的领域,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空前重视,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介入,将会使内部审计在医院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医院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

(三)内部审计能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1.客观、全局性的管理风险

风险在医院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带来的后果往往不局限该部门,可能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医院陷入困境,如一个医疗责任事故,可能引起其他临床科室病人恐慌,造成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心理。还如采购部门为节约采购成本,过于强调价格而忽略质量,这种暗藏的风险会在临床应用中反映出来,最终给医院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各业务部门又很难做到这一点。

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相关管理职能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2.控制、指导医院的风险策略

内部审计部门处于医院决策层、业务和职能部门之间,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医院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从独立第三者角度调控、指导医院的风险管理策略。

3.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

在医院各职能部门如医务、护理、后勤基建、设备采购对各自部门风险都会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但它们在管理活动中毕竟视野和高度不够,存在本位主义,不一定能从医院全局角度去控制整体风险,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管理部门,其风险评估的意见直接供决策层参考。

(四)外部审计的影响

近年来,注册会计师的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如风险评估,且逐渐成为主要业务之一,这内部审计产生重大影响。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风险管理方面拥有注册会计师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内部审计对医院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对防范医院风险、实现医院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对医院业务活动流程更熟悉。但外部审计比内部审计有更专业的审计方法和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在基建工程等投资金额大、周期长的项目,应引入外部审计进行风险控制。

三、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

其他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相比较,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两者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降低医院的风险;两者的区别在于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不同。正是上述的联系和区别,导致了内部审计进行的风险管理过程与一般风险管理过程具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内部审计进行的风险管理是在一般部门进行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其风险管理过程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风险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是指对医院所面临的、潜在的风险进行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医院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内部审计对原有的已识别风险是否充分进行评价,即医院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风险。采用的方法包括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统计预测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流程图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分析等。

(二)评价已有风险

风险衡量是指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定量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对策。内部审计对已有的风险的衡量结果进行再检验,以确定其是否恰当,对不恰当的估计予以更正。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风险报酬法(又称调整标准贴现率法)、风险当量法、解析方法等。

(三)评估风险防范措施,提出改进意见

风险的防范措施是指为降低已识别风险所采取的措施,也称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内部审计对有关部门针对风险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充分、得当。对于风险缺乏充分的控制措施的情况,内部审计应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强化医院的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损失。采用的方法有:损失控制、签订免除责任协议等。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领域有其客观必然性。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的再监督,但这绝不意味着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控制、管理所有的风险。内部审计介入风险管理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对内部审计如何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医院内部审计意见书范文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医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举措。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单位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具有不同于外部审计的特征,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医院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只有科学掌握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1.制约、防护作用。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医院利益。披露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配合纪检_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

2.鉴证和促进作用。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强化医院内部监督机制。促进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

3.建设性作用。审查评价医院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审查评价医院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医院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1.审查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首先理清医院资金来源渠道,分清收入款项,审查其收入来源是否正确;其次审查其是否区别经营性、非经营性、专项资金等资金性质,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隐匿收入,设置账外账等违法行为;再就是审查有关收入完税情况。

2.审查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对于医院各项支出,应重点审查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有关手续是否完备。支出项目是否真实,是否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果如何,有无挤占、挪用或损失浪费情况;其他支出中有无为了逃避监督的模糊项目,是否非法支出。审计本部门的效益性应从实际出发,特别要抓住本单位的大额资金支出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这两个突破口,必要时应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审计资金的预算是否合理,是否按任务情况安排到位,资金物化结果如何等等,通过审计避免经济损失。

3.审查资产、财物管理的安全性。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处置等情况进行审主要查其账物、账账是否相符,查,有无非法处置资产情况;处置资金有无不按规定入账,而是转做“小金库”随意挥霍等问题;资产处置手续是否完备,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4.审查债权债务总体情况。主要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有无责任人员或部门负责;债权债务形成的依据、原因、用途及形成过程;有无呆、死账,有无利用债权债务以权谋私的问题;有无借债乱发钱物,随意改变借款用途等问题。

5.审查内部监督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医院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的会计核算应该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财务准则,根据本行业适用的国家财务规定,制定相应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根据医院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单位或部门应当遵循的有关规定,判断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内容是否齐全,方法是否可行,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其次应对单位已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适用于实际情况,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6.开展对外采购审计。对外采购是维持医院运行的重要经济活动,是医院资金支出的重头戏。对外采购每节约一分钱,就意味着单位增加一分钱的净收入。因此对其进行审计,规范医院对外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促进医院加强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是国家以法规的形式赋予内部审计的职责。

7.审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主要审大经济事项决策是否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有无独断专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有无重大遗留问题。

通过内部审计应该达到为医院领导提供可靠、真实、准确的经济活动监督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内部审计还要不断健全审计责任制,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约束,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公正、充分、有力、到位,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作用。

三、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举措

当前,在医院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认识,一些单位尚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审机构的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发挥审计事后监督作用,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更好地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效能和作用,应实施以下举措。

1.必须设立医院独立的内审机构。只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2.完善内审制度建设,加大审计建议和意见执行力度。根据国家《审计法》等相关法制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内审机制,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医院以书面的形式授权内部审计特定的职责,避免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在执行过程中的人为意志的干扰,使审计真正发挥作用,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

3.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为适应现代形势的需要,医院内审人员在数量上需要扩充,在素质上需要提高。应该吸引技术、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必须注意更新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发挥好内审作用。随着单位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内审必须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要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把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具体环节。开展内控制度审计,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帮助医院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度;开展基建工程审计,节约建设资金,促进医院加强基建管理;开展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从而保障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玉;关于医院对外采购审计的探讨《会计文苑》2006年09期

[2]郑阳晖;浅谈医院内部审计实施策略《现代医院》2005年第11期

[3]李刚;浅谈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会计文苑》2006年09期

医院内部审计意见书范文 第8篇

(一)医院内部审计在独立性与权威性方面较为欠缺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在审计过程中能否保持自身形式上的独立与实质上的独立对于审计效率与效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独立性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同样如此。以某医院为例,该医院资产总计2亿元,年门诊量达30万人次,职工人数达1000人,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层面,设立了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有3名内部审计人员,财务专业出身的2人,其他专业的1人,院长是该审计机构的分管领导,主持管理审计机构的相关事项。医院院长作为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审计机构接受医院院长的领导,往往会使其丧失开展审计工作必须具备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服从医院院长的领导,医院领导同时是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这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人员安排,会对会计信息的充分有效产生较大影响,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也就成为了医院为了迎合管理制度要求的摆设。此时,医院的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将审计部门作为财务部门的附属机构,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没有得到体现,审计部门的监督与评价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二)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在设计层面较为不完善

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在设计层面,通常缺乏系统性,审计工作的开展所依据的相关制度较为不完备,内部审计这一医院的免疫系统没有在医院内部形成较为独立的监督与防控体系。以某公立医院为例,该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局限于与财务相关的报表编制、财务决算以及医院物价收费管理等方面,实际上,医院内部审计的工作维度远不止于此,医院的财务收支、设备招标、职工增加、药品耗材的购买以及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内部审计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并对其合规性进行检查与评价。医院的审计工作并没有在医院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中得到体现,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机制较为欠缺,事后监督较为乏力,对于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在向相关领导反馈以后,并没有切实有效的制度使相关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使得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三)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在实施层面存在缺陷

当前,大部分医院在管理的灵活性与时效性层面较为缺乏,医院审计制度的开展也较为滞后。首先,部分业务的进度较快,审计工作需要较为繁琐的审计与批复流程,待审计工作得到批准之后,业务已经完成,无法对业务中的相关偏差予以及时纠正。其次,事前评估与事中监督较为缺乏,对于医院的重大项目,通常是在项目结束之后审计工作才会开展,相关管理人员有可能无法对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也就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审计人员的工作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无法跟上,使得风险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进行消化。最后,内部审计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着眼于医院业务的开展,对其合规性进行审计,在管理层面审计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监督作用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解决医院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大力提升医院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为了使内部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切实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必经之路。医院应该设置独立性更强的审计部门,将其职能从财务部门和管理者中分离出来。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所具备的职能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只有这样内部审计部门在医院中的独立性与权威才能得以体现。内部审计能够对与内部控制中的授权与批准制度进行有效的评价与监督,医院的授权审批事项可以分为常规事项与非常规事项两种形式,对于日常发生的常规事项的审批,内部审计人员能够通过执行一定的审计执行,采取穿行测试等方法来进行有效的审计,对于非常规事项,内部审计可以对授权审计事项相关手续是否完备进行更详细的核查。通过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使其能够对医院运营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为医院管理效率及服务水平的提升保驾护航。

(二)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审计制度

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医院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与发展制度,在内部审计方面,应该立足高远,对医院自身的审计制度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并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细则,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对于内部审计制度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继续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工作组织程序、步骤以及内审报告质量等进行过程控制、考核以及评价。明确规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建立责任制,让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高效、公正、及时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要适时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将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与医院的经营目标挂钩,努力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水平和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管理监督职能。

(三)从人员与方法着手,解决医院内审工作的实际问题

医院内部审计意见书范文 第9篇

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医院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却未能发现或失察,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医院内部审计风险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性。(2)医院内部审计的广泛性。(3)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审计风险虽然存在,但可以加以控制。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认识审计风险,分析风险存在或产生的原因,运用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方法、加以预防和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2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完善,独立性不强我国不少医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通过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而且不是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有的医院将内部审计设在财务部门,或与纪检、_门合并,即使相对独立于其他部门,也是“视其稻草人”将其闲置不用或不知该怎样使用,导致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其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为审计工作留下了隐患和风险。

内部审计程序不规范,内容单一,方法滞后许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仍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或医院收费价格等方面的审计,没有或很少开展经济责任制和对医院内控制度的评价,审计方法仍采用简单的手工核对。加上少数审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不能严格履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导致相关审计准则的运用流于形式或没有得到正确运用,使得很多部门内审工作不能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不利于医院两个效益的提高。

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现代内部审计工作要面向事前、事中转移,要求内审人员具有综合性管理知识,而大多数医院的内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改行而来,有的甚至是从其他管理部门调来的,内审知识面较窄,不仅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技巧,而且对医院经营管理、工程预算、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

3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就越大,内部审计风险就会有效降低。首先,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不能与其他管理部门合并或由财务部门监管;其次,内部审计的机构应直接归医院一把手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1)严把过程关。审计程序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审前调查、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部门意见,到审计评价、依法做出处理处罚、送达审计意见(决定)等,每个环节都应严格按照审计操作规范办事。

(2)严把审计取证关。审计人员取的证据必须客观、真实、充分、有力、合规,收集的证据一定要经过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签章才可有效。

(3)严把审计复核关。首先,指定专人对审计项目进行全面审计复核,以约束和规范审计行为,确保每个审计项目都能做到查清除、说明白、定得准。其次,通过实行审计复核,强化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审计质量内控制度有效;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4)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每项意见,审计人员都要认真核定情况,并做出审计记录,正确的意见要予以采纳,不正确的、不全面的意见也要做出相关的解释工作,并说明原因和依据。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首先,应提高内审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判断能力。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工作,它要求从业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道德建设。审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肃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为此,医院应选派一些具备相应技术资格和专业能力的人员充当到审计队伍中来。

(3)加强内审人员的业余培训。内审人员不仅要配备会计人员,还要配备计算机、工程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专业人员。同时还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其不断地更新知识,树立新的审计理念,促进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内部审计队伍,以达到主动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_.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2006:6.

医院内部审计意见书范文 第10篇

摘 要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作为现代管理体系,是医院重要的管理工具。本文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展开阐述,说明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重点环节和重要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关键词 医院 内部控制 审计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公立医院要谋生存、求发展,正面临着新的“管理挑战”。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运营效率、确保法律法规得以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类风险而制定和实施的制度、程序和方法,是医院有效的管理工具。公立医院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防范风险,促进医院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一)内部控制审计含义

内部控制审计是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审计,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评价,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鉴定,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的自我需要。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构成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

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是对构成内部控制的各要素进行测试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内部监督制度。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

(一)促进职能转变

内部控制审计是现代审计区别于传统审计的重要标志,它从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监督职能发展到监督、评价、控制,从传统的差错纠弊向促进改善医院内部管理转变。

(二)发挥内部控制建设性作用

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深入医院各部门、各环节业务流程和管理环节,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寻找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对促进医院完善内部控制,形成内部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机制、增强科学管理医院的意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都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三)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测试出医院内控制度的可信程度,从中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审计的重点目标,降低控制风险,减少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医院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

内部控制审计应对医院各部门、各环节的内部控制状态、内部控制水平、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价,衡量医院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程度和抵御风险能力,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强化内控建设的相应措施。医院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重点审计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审计

内部控制环境的重心是医院治理结构和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内部控制环境直接决定医院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1.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审计

重点审查医院内部控制治理结构的设置,各自的职责权限是否实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衡机制;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审查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是否规范,决策范围、事项、权限和金额标准的界定是否具可操作性;决策责任是否落实到人。

2.人力资源政策审计

审查医院选拔和聘用员工的标准,对相关岗位员工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的控制,是否进行内部控制的培训。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制度,人力资源政策是否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风险管理审计

重点审查医院应对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的能力,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高风险环节、高风险科室、高风险人员,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实施风险管理审计。重点审查医院是否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对高风险的业务环节和管理科室、人员活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实际效果。

(三)医院控制活动审计

1.内部牵制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审计

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加强制约与监督。主要包括:(1)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全过程。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的登记,支票、印章、审核、签发职务应相分离。(2)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业务、合同业务、投资业务的全过程。采购批准与经办、询价定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与验收、付款审批与执行职务相分离;合同谈判与定价、履行与收付款、投资业务的操作与会计记录等职务相分离,以便相互制约。

2.授权审批控制审计

严格经费支出授权审批制度,根据授权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每笔经济业务应严审细核,按审批权限层层签批,形成双向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

3.收入管理的控制审计

(1)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审计。检查是否执行规定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是否有违反规定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科室是否存在分解收费现象等;重点应加强对材料收费价格的审计,审查材料是否属于可收费范围之内、收费价格设置的依据是否充分、价格是否符合规定标准等,规范医疗收费管理,加强医疗服务费用控制,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2)票据使用和管理审计。是否使用统一的收费票据,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核销情况登记记录是否完整,审查发票存根与收入入账的核对记录,防止发生舞弊。

4.支出管理的控制审计

(1)成本预算控制审计。审查医院是否建立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预算是否与医院整体规划相适应,预算的编制、审批、调整的执行程序是否到位;是否制定成本预算消耗定额控制成本,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是否符合预算,预算的执行符合率。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是否列入年度预算。(2)实物资产管理的控制审计。审查医院是否建立岗位职责对资产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保管和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采购、保管、会计三者之间是否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5.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审计

重点审查是否建立工程项目业务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是否实行授权批准控制;建设工程项目在立项前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是否经过批准立项;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实行招投标管理;合同对预付款的额度、进度款的支付方式、质量保证金的比例等的控制情况;是否加强对工程款项支付依据的控制,严格按照监理确定的进度支付款项,对于超过规定限额的款项是否经过财政部门跟踪审批。对于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建议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审计。

6.债权债务管理的审计

(1)债权控制审计。审查岗位设置以及各岗位职责的建立情况,预付款的支付情况、债权成立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债权的催收控制、坏账控制、医疗欠费担保控制等重点环节的内部控制情况。(2)债务控制审计。重点审查筹资控制:是否制定筹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是否经过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审查筹资费用、本金、利息的结算是否符合合同或协议的规定,是否履行审批手续;应付款的核算是否清晰、期末是否存在借方余额;病人预交款的财务总账与住院结算系统中的数据是否一致。

(四)信息系统控制审计

重点审查系统对故障风险、人员职责集中带来的风险、数据输入输出错误风险、信息存储风险的控制措施;审查业务流程的设计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四、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医院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防范

1.对于内部控制健全性进行评价

评价不仅要关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数量的多少,还要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对于内部控制风险进行确定,即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度进行确定,在实际确定过程中可采用每点得分制的形式,每建立一个控制点得分,未建立控制点或建立的控制点不适合实践的不得分。采用审计控制点得分与控制点总得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医院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2.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确定

以医院内部控制中令人满意的部分为主体进行测试,采取证据检查、现场观察、询问等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风险评估水平。风险评估水平较低时,测试范围要大;风险评估水平较高时,测试范围可小,从而将实质性的审计内容列入到内部控制范围之内。

3.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

在进行有效性测试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医院虽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未按照制度完全执行,存在审计风险,内审人员需要对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水平进行合理调整及综合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制定实质性的审计方案。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

内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内部控制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应有在充分了解医院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合理评价和全面管控审计风险的能力。应合理配备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建立一支专家型的内部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1]周立峰.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初步探讨.中国内部审计.2011(2).

[2]芩元柏.大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审计要点选择与实施的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