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种植类家庭农场简介范文(优选14篇)

admin
导读 据农业部统计数据,全国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推动力。[4]xxx嘉.稳步发展家庭农场推进农业经营组织化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本项目区镇家庭农场建设总投资25万,其中省级财政扶持补助资金10万元。(详见下表)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1篇

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8日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在城市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广大农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数以万计的农民工进城,农村出现“青壮年荒”,农业生产依靠留守老人显得力不从心,尽管有些传统农区大多数人没有“离土离乡”,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逐渐丧失活力,农业生产在信息采集能力、决策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博弈市场的能力、盈利能力都非常有限。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当我们站在农业改革的十字路口时,发展“家庭农场”为我们指明了改革方向。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其发展特点有许多可借鉴之处,而作为试点的浙江、上海、湖北、安徽等地为“家庭农场”这种新型的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广大农村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使更多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走上规模经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美法日三国家庭农场发展特点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大中型家庭农场的发展特点

1、土地所有权的私有化。美国于1820年建立了家庭农场的农业经济发展制度,1862年通过的《宅地法》中又将公有土地赠送给符合条件的真正需要土地的人,这使美国家庭农场制度在美国农村得到广泛的建立和巩固。这种传统的美国自有产权自我经营的家庭农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美国农业经营中效率最高的经营形式,也是美国农业经营中最主要的经营形式。

2、经营规模化和组织方式多样化。随着美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经营规模的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来看,除了家庭农场外,还出现了合伙农场、公司农场。从经营规模来看,美国农场可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其整个发展与变迁趋势表现为农场数目的减少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3、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美国国土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由于地区差异明显,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1~2种农产品,实现了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后来,随着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农场主越来越无力顾及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部生产管理工作,于是分解出来一部分让专门的农业服务机构承担,这样家庭农场的职能主要集中于土地的产出或养殖业的直接经营管理,这大大地推动了美国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而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又促进了农场生产经营的专业化。

4、兼业经营。美国农业劳动力使用量本来就很少,现在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仅占总劳动力的2%,但同时农业生产资本投入量大,成本高,一般农场经营的2/3的收入要作为生产性开支再投入运营,大量的机械操作、化肥、农药等的使用,特别是现代精准农业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成本普遍上升,而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农业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兼业经营成为农场经营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以法国为代表的中型家庭农场的发展特点。作为欧盟第一大农业生产国的法国,其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世界第4位,特别是在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出口方面均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位,其家庭农场的贡献功不可没。

1、土地的集中与分散。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颁布法令,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10年付清,农村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农民人多地少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却使土地分散经营的状况日益加剧。直到20世纪初期,法国的土地集中化和资本主义农场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农场规模仍然较小,远不如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大型资本主义农场,中小农场仍然占有很大比重。

2、数量的减少与规模的扩大。从20世纪六十年代起,在一系列国家干预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法国的农场数量逐步减少,农场的土地规模逐步扩大。到上世纪末,法国农场数减少了70%,平均土地规模增加了180%。

3、农场专业化程度很高。法国农场专业化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可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等,专业农场大部分经营一种产品,突出各自产品的特点。因此,过去由一个农场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营销等,现都由农场以外的企业来承担,使农场由原来的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

(三)以日本为代表的小型家庭农场的发展特点。日本国土狭小,农地面积有限,而且有逐年减少趋势。明治xxx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农业领域内的封建生产关系仍严重存在,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被迫成为佃农,地主利用对土地的占有权收取高额地租。这种土地所有制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也给国家的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建设带来威胁。于是,日本开始致力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农地私有为主,小规模家庭占有、合作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经营体制。

1、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结合。为了打破农业发展瓶颈,日本政府采取强硬措施购买地主的土地转卖给无地、少地的农户,确立了自耕农体制,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实行了“耕者有其田”,从此日本形成了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经营方式。

2、土地转让和相对集中。日本的《农业基本法》鼓励农民多拥有土地,但条件是这些农民只能使用本家庭的劳力,该法还允许离开村庄去城里的农民将其土地委托给小规模的农业合作社代耕,其条件是股份公司不得购买农地,小规模的合作社也必须像自耕农家庭农场那样进行农业生产。

3、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随着日本工业化的发展,农业人口不断减少。日本政府鼓励在农地小规模家庭占有的基础上发展协作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为此,政府连续出台了几个有关农地改革与调整的法律法规,鼓励农田的租赁和作业委托等形式的协作生产,以避开土地集中的困难和分散的土地占有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障碍。

二、我国先行先试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一)省外先行先试地区发展经验分析。21世纪初以来,上海松江、湖北武汉、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试点实践情况如下:

浙江: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宁波市就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良田适度规模经营大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大户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以寻求法律的保护和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截至2012年12月,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家庭农场有295家,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有90家。

上海:松江区自2007年推出家庭农场以来,已发展到1,173户,经营面积占全区粮田面积的。松江区所指家庭农场,是以同一行政村或同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家庭为生产单位,从事粮食、蔬菜种植或生猪养殖等生产活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五大原则:农民自愿有偿、经营者自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费合理适度、经营者择优。松江区的家庭农场试点被称为松江模式。

湖北:武汉市从2011年确定了“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培育家庭农场99家,并下发《2011年家庭农场项目指南》,扶持资金万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获得财政补贴万元。2012年该市发展家庭农场68个,安排扶持资金210万元。

安徽:郎溪县农委从2009年起连续三年安排“全国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建设”项目资金共计90万元,在全县优选10个家庭农场,每年为每个农场投入项目资金3万元,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建设,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河南省家庭农场试点发展现状。河南省作为产粮大省,理应是践行家庭农场的排头兵,但事实却不容乐观。以洛阳xxx为例,xxx河南首家家庭农场,也是国家批准的家庭农场试点。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兴办家庭农场,xxx发展势头迅猛,上半年,洛阳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22家,xxx就占了13家,但是如果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发展家庭农场就毫无意义。在已注册和即将注册的家庭农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原来的合作社拆分而来,很多人都是盲目热衷,却对家庭农场定位很模糊,不知道家庭农场发展的明确方向。还有些家庭农场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不惜放弃粮食种植,改种经济作物,而这与中央保障粮食安全的精神是相悖的。

三、中外家庭农场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全面理解家庭农场的涵义。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它是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家庭农场的通常定义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这个定义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和核算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农场主应是懂管理、善经营,熟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了解市场的农业生产能手;三是家庭农场规模应适度,并且有一定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四是作为一个微型经济组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农畜产品应高质高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引导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基本是“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足十亩地”,如果实行像欧美国家的大规模农场经营就必须转移出大量劳动力,而城市是否具有这么大的劳动力“消化”能力都是个问题,因此纵观这么多年来各地土地流转实践,农业大规模经营并没有普遍发展起来,资本主导成功的也极少。因此,发展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规模化农业,必须立足国情,既要解决土地撂荒,把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规模化发展,又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适合多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不能盲目推行。

比如:东部发达地区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高,其“消化”劳动力的能力较强,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较快,家庭农场发展速度也较快,规模相对较大;而像河南、山东等平原地区,虽然发展家庭农场有着先天优势,但是也不宜发展过快,因为这些地区属于农业省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不高,多数农民还需要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地区可适度发展小规模家庭农场,随着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再逐渐扩大规模。

(三)建立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一是强化农民土地的承包权,通过确权、颁证的形式对农民土地的使用权进行界定,从而建立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二是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发展中介组织来规范流转市场。通过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把土地资源资产化,既坚持了农业土地所有权的不变,又通过市场化运作把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农业生产聚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三是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体系,主要为了防止利益驱动下强占农民土地和改变农地用途等不良倾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从严从重查处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违法乱纪现象,切实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四)增强家庭农场的市场竞争力。现在我国大多数家庭农场还不具备“自我投入、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在生产投入上明显不足。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家庭农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家庭农场要加强自身建设与发展,始终站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前沿,依靠科技进步,获取技术效益,以加快原始积累;另一方面要寻求政府政策的支持。如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农业部推广局和联邦政府的农场主家计管理局来实现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和保护。前者为家庭农场提供经济技术方面的帮助,后者提供金融信贷方面的支持。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经营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是离不开政府扶持的。一是加大对家庭农场的直接补贴力度,让家庭农场直接受益;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扶持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家庭农场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在信贷税收等方面对家庭农场主采取优惠政策。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家庭农场的经营实力,从而不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五)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说,高水平的城镇化与发达而全面的农业服务体系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前提。美法日等家庭农场的发展都没有离开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如日本的农协、美国的农业推广局和农场主家计管理局及其他农村市场的中介组织。这些组织在农业发展资金的拨付、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贷等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为家庭农场主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满足市场千差万别的需要,有效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我国也应积极建立各种农业协会、家庭农场联合组织等,以组织化的形式对接政府、市场,为家庭农场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生产资料,如良种、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向农场主提供各种先进的技术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产前服务体系。

(六)培养新时代职业农民。有序地推进城镇化,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农民都将变为市民,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仍然要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存在。但目前的尴尬局面是很多农民的后代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经营后继无人,于是现在的农民多数就成为了“兼业农民”,特别是以打工为主的兼业农民,因为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打工收入,农业沦为家庭“副业”,兼业农民往往对种地收入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种地的目的甚至仅仅是“够自己吃就行”,影响了农业的产品贡献。当前,农民兼业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不改变不仅威胁粮食安全,而且也会距离我们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越来越远。因此,在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而今年又提出的“家庭农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载体。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土地融入城市,为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逐渐形成承包大户,进而形成家庭农场。农民转变为职业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场主。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事业,提高家庭农场主及成员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和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造就一大批现代职业农民。

主要参考文献:

[1]xxx.美法日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四川农场,.

[2]曹晖.家庭农场,我们准备好了吗?[J].中国老区建设,.

[3]xxx发展家庭农场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J].中国老区建设,.

[4]xxx嘉.稳步发展家庭农场推进农业经营组织化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2篇

2018年已经结束,过去两年有过艰辛,也收获喜悦,家庭农场成立多年,越发感觉到国家惠农政策让自己收获的实惠,同时随着家庭农场工作人员的增多,自己身上的担子越重。

一.国家惠农政策

(1)随着国家和湖北省农业厅颁布的许多惠农政策,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因地制宜,农业生产细分明显,也更加具有地方特色,生产资料更加集中,更加科学。(2)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也是家庭农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障。(3)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三补贴”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对改善农业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是家庭农场科学规范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缓解农村农业从业劳动力不足的重要措施。未来的道路不再是靠天吃饭,政策是重要的导向,技术是核心支撑。我家庭农场将会越来越好。

二.家庭农场现状

荆州市金穗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11月,主要从事水稻(再生稻、虾稻连作)、小麦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家庭农场现经营承包土地1460亩。购置大型整耕机、农用汽车等机械9台(套),总价值80万元。农场建有可容纳600万斤粮食的仓库,3000平方的水泥晒场。我家庭农场是湖北省首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之一,农场自有品牌“再禾乡”再

生稻大米。与省农科院、市区农技推广中心及长江大学农学院积极合作,探索高标准示范农田管理模式。

三.家庭农场遇到的困难

(1)管理经验缺乏。

我家庭农场种植面积增加到1460亩时,就遇到了田地插秧、人工喷洒农药、播撒化肥不均匀,不仅浪费性大,而且加大了环境的破坏和土地的损坏。

(2)作物品种单一

丫角村离市区较远,地处荆州市和潜江市交界处,自身知识水平不足,知晓作物新品种的途径有限,导致种植作物品种单一,无形中也降低了粮食出售时抗风险能力。使得自己在粮食买卖流通环节中处于被动的局面。

(3)资金投入大、现金回流慢

随着种植面积增多,必定得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插秧机、收割机等等,加之,粮食价格的稳定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重大社会使命,使得粮食价格效益不高。然而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学习能力低,总总因素造成不能拓展粮食粗加工、深加工纵向发展,不能增加粮食的附加值,只能单纯的买卖粮食。

四.未来的发展

(1)积极参加农业知识培训并“走出去,引进来”

努力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特别是业务技能技术知识,利于指导今后工作。积极和长江大学农学院合作,了解大的农业政策态势和优良、高产、高值得水稻品种,大学生在承包地上划拨的试验田上实习的同时,学习他们的管理技术。比如:测量土地元素,合理计算每亩田用多少农药,多少化肥,同时也根据田与田之间的优劣,因地施策,既做到跟上种植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和灭虫药品,也绝不浪费资源和增加农药残留。

(2)购进农用机器,加强农田耕作机械化。

加强农田耕作机械化既是农村务农后备资源不足无奈的表现,更是适应新时代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不进则退。不能站在发展的浪潮上,就会将被浪潮所淹没。建设沟渠,硬化护坡,平整土地,大面积机械化耕作,让机器在农村广大农田里施展它最大的功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因气候、天气带来的耕作上的不便和收割时期的损失。同时,更好的解决因人力资源不足带来的种种不便,也降低的人工造成的高成本。因为算过一笔账,如果使用机械耕作,每亩地要花费60元钱,而人工耕作每亩地要300元以上。简单说来,就是使用机械耕作成本大概是人工的五分之一,机械运输是人工的七分之一,机械收割是人工的十分之一。

(3)基础设施建设

加装烘干设备,主动解决因天气带来种种困难和不便。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适量的储藏粮食合理的避开粮食价格低谷期,增加粮食的初步价值,减少因天气原因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4)经济发展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3篇

一、衢州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实践

2013年,衢州市提出“有目标、有标准、有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三有一增”家庭农场培育发展总体要求。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将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工作列入考核指标,通过交流推进会、培育发展情况通报等方式强力推进。主要做法有:

――抓制度建设,构建“1+N”政策体系。按照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发展要求,制定出台《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结合衢州市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家庭农场发展潜力和规范管理要求等,相继出台市家庭农场培育发展规划(2013―2015年)、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示范性家庭农场评选认定等系列办法,培育与管理的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启动和推进了以农业“两区”为重要平台,“一村一品”特色村为主要阵地的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工作,全市力争三年培育发展家庭农场3000家,其中规范化300家、示范性150家。

――抓资金保障,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2013年衢州市财政统筹3000万元家庭农场发展资金,对各县(市、区)培育家庭农场开展综合考评,实行以奖代补,专项用于扶持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市财政统筹安排5000万元资金,开展“政银合作”,实行存贷挂钩,贷款放大5倍,并执行优惠利率,撬动投放家庭农场信贷资金亿元。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每年根据放贷情况对存款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对利率优惠产生的息差损失实行适当贴息补偿,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家庭农场的信贷力度。

――抓创新发展,探索“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模式。衢州市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市域、县域层面加强与金融、保险等部门沟通协调,发力破解融资贷款难、农业保险难、土地流转难等发展瓶颈。例如,在市级层面多次与市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探讨加大金融创新,破解家庭农场贷款难问题。家庭农场设施用地“乡镇全程代办、部门联合审批”,土地流转权证登记,农业设施评估抵押贷款等一批创新举措在全市相继涌现。

――抓主体提升,突出“规范管理+结对帮扶”举措。在大力宣传发动种养大户、农村能人等农业经营主体注册登记家庭农场,完善登记制度,加速农业经营主体由自然人向法人转变的基础上,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水平。以经营主体合法化、生产经营规模化、从业人员知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农场管理企业化、农场经营品牌化、综合效益最大化等“七个化”为导向,引导家庭农场提升发展,并确定50个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培育目标,努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家庭农场。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衢州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机制建设有成效。全市家庭农场培育与管理的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启动推进以农业“两区”为重要平台、“一村一品”特色村为主要阵地的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工作,全市形成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主体发展势头好。截至2013年10月11日,全市工商注册家庭农场2187家,注册资金达亿元。三是品牌培育有收获。全市新培育云尚龙、绿缘居、衢安山、xxx、丰云等各类家庭农场品牌127个。

二、衢州市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衢州市家庭农场发展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全国各地家庭农场发展面对的共性问题。

体现在工作推进态势方面,主要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地区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缺乏工作特色和亮点。一个重要原因是认识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和左右观望的现象。

体现在发展质量状况方面,存在偏重数量、忽视质量建设的问题。同时,由于全市农村务农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农场的从业人员素质低,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意识不强,不少家庭农场基础设施条件比较简陋,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粗放式经营较为普遍,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和内部管理工作有待提升。

体现在要素制约方面,一是“用地难”,近年来土地稀缺性矛盾不断显现,出现土地流出少、流转难现象,家庭农场难扩规模。二是“贷款难”,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缺乏有针对性的农业信贷政策和办法。三是“保险难”,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和商业保险机构缺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覆盖面较窄,没有适合家庭农场发展的特色保险产品,仅停留在少数农产品品种,对家庭农场有效地防御自然灾害带来不利。同时,人才、技术、装备等因素也制约家庭农场发展。

体现在扶持政策方面,目前国家、省级层面对发展家庭农场的支持政策不完善,尚无系统的制度体系支撑。

三、推进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从统筹当前和长远、巩固和扩大培育发展成果着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开创家庭农场发展工作新局面。具体说来,要正确把握和处理五对关系。

一是规模与效益。从生产效益分析,家庭农场发展到一定阶段,逼近家庭农场主的管理精力和能力承载极限,其规模再扩大导致的产量增加的比例会小于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导致规模报酬递减。因此,适度规模有利于家庭农场发展。

从社会效益来看,土地流转速度过快,家庭农场土地流入数量过多,会压缩培育更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的用地空间,土地流出方农民就业与保障带来的压力会加大,因此要考虑和处理好土地流转速度与农民工市民化速度的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在实践操作中应尽快探索设定土地流转量的上限,将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二是存量与增量。不能集中过多精力开拓增量,避免对已发展家庭农场轻管理服务现象的发生和扩散。要在加强现代农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建立完善家庭农场规范管理制度,包括家庭农场内部管理制度、家庭农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鼓励规范家庭农场配备自检设备,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发展质量。同时,精心选择一些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已注册家庭农场,制定工作计划,细化综合帮扶实施,在涉农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促进提升壮大,以其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家庭农场发展。

三是生态发展与品牌创建。生态发展有利于树立品牌,品牌创建会更加注重生态发展,二者应该相互促进。衢州市的实践表明,开展“生态家园”三年行动、美丽乡村“四级联创”工作、推进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和建设等举措,可以持续提升地方知名度,推进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民生发展,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四是先行先试与政策构建。要创新理念,深化推进机制,大胆先行先试。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构建,巩固先行先试成果,持续深化先行先试工作。要在初步构建的家庭农场培育与管理政策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扩面和提质。要努力破解要素制约,探索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双方的利益分配和联结、纠纷调解等机制,搭建土地流转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要创新财力投入方式,制定“以奖代补”政策实施细则,落实到相应扶持环节。

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不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列为新增补贴重点投放方向。

五是政府推动和市场行为。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相协调。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4篇

实际上,在实际操作层面,家庭农场这种农田集约化经营的模式目前已在中国遍地开花,虽然尚在摸索阶段,却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家庭农场的模式在国外早已流行,不但种类多样,有的还实现了信息化、科技化和品牌化,值得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式家庭农场借鉴。

挪威:110公顷农田只有一名雇工

从挪威首都奥斯陆开车到位于斯凯兹莫市的xxx农场,只要不到30分钟。笔者在地区农业办公室主任xxxxxx特的陪同下,来到xxx农场。农场主哈尔瓦尔德・xxx今年49岁,农业经济学硕士毕业。他于1997年放弃舒适的办公室工作,xxx手中接手了这座农场。

起初,农场面积约为60公顷,近几年,xxx从邻居手里又租了50公顷农田。这110公顷土地,主要种各类谷物,年景好的时候,能收400吨~500吨谷物。另外,农场还养肉牛,目前存栏60多头。母牛不杀,公牛除被选中做种牛的,养到一定时候就卖了,一头能卖2万多克朗(1挪威克朗约合元人民币)。种牛的价格则更高一些。

xxx一家5口人,妻子在城里上班,孩子都在上学。农场的所有事情都是他和一个雇工完成。这名雇工是立陶宛人,每天平均工作8小时,农忙的时候多干一些,农闲的时候少干一些,已经在农场干了10年。按照法律规定,员工一年可以休5周带薪假,这个立陶宛人可以休8周。作为雇主,xxx还要给他上各种保险,交养老金。据笔者了解,在这个地区,全职农场工人月薪不低于万挪威克朗。

这几年,夏季雨水多。麦子收不上来,损失很大。“去年就没挣到钱。如果算自己的人工,实际上是赔钱的。”xxx告诉笔者,不管年景好坏,土地租金一分不减,全额照付;工人工资、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一分钱不能少花,机械维修和农业技术服务也要花不少钱。粮食收购价也不高,每公斤小麦才挪威克朗。虽然挪威政府给农民的农业补贴很高,但是农业经营形势还是很不乐观。xxx说,去年政府各种农业补贴加起来有45万挪威克朗。全部垫进去,刚好不赔不赚。既然不赚钱,为什么不放弃?对于笔者的提问,xxx说,农业就是这样,有时候好,有时候差。“过去好的时候,我也赚了不少钱。现在情况不太好,希望今年、明年会好起来,就能赚到钱了。”陪同采访的xxxxxx特对xxx这种“长远思维”所体现出来的那份淡定,很是赞赏。

挪威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继承,也可以出租或出售。租期不少于10年,如果出售,政府要干预控制价格,以防价格过高。据xxx说,每年有7%~8%的农民放弃农场经营,到城里工作,把土地租给他人耕种。挪威农场50%以上已经租给别人经营。

xxx说,挪威农户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很高,合作社采用民主管理模式,社员代表大会是合作社最高权力的机构。挪威15个主要农业合作社,属于5万多家庭农场主所有,年产值690亿挪威克朗,他参加了多个农业合作社,合作社有义务收购农户的全部农产品。但是,农户可以自由选择是卖给合作社还是其他收购者。因为合作社的收购价格也不低,还可以参与年终结算分红,所以xxx一般都将产品出售给合作社。

买农业机械、农资等,xxx也是货比三家,谁便宜就买谁的。合作社社员没有义务一定从自己参加的合作社购买这些物资。但是,通常合作社会给会员各种优惠,会员购买得多,合作社经营状况好,社员分得的红利就会多。另外,合作社还提供一些免费农业技术指导,为会员从保险公司和电讯公司“团购”优惠的保险产品和电讯服务。

日本:注重经营品牌和产品深加工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和老龄化,很多上年纪的日本老人不想再种地,使日本的废弃耕地增多。为了有效利用耕地和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日本政府提倡规模化经营。日本家庭农场也在不断适应这一新的变化。

2009年6月,日本修改了农地法,放宽农地租赁的规定。至2010年12月,绝大多数市町村都成立了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希望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民根据修改后的农地法可向由农协、市町村等中介组织提出扩大农地的申请,中介组织再和耕地所有者商谈,从中斡旋。中介组织均是服务性机构,土地租赁者不会向中介机构缴太多的钱。因为是废弃耕地,价格一般不会太贵,而且签合同的年数按申请者要求,可以保证较长时间的使用权。

政府对扩大经营在资金方面给予援助,除了提供无息贷款、延长贷款偿还时间外,每扩大10公顷发给2万日元(100日元约合元人民币)补贴,如果是废弃耕地再加2万~3万日元。对新增加的不满45岁的务农人员,政府保证提供最低工资。这使得近年来日本的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蔚然成风,仅2011年扩大的土地面积就在10公顷以上。

笔者参观了位于名古屋市阿比久町板山地区的一个家庭农场,这里七年前开始主要种植xxx。xxx在日本被称为“胡麻”,属于保健食品,其中有一种胡麻饮料可降血压,很受人们的欢迎。

农场主xxxxxx先生除了种植以外,还非常注意xxx的深加工,用自产的xxx加工成xxx盐、xxx酱、xxx油等。他特意把笔者带到xxx制品销售店,参观xxx制品作坊,产品如制作的xxx豆腐,看上去豆腐是黄色的,吃起来很香,口感很好。

xxx先生还从事“教育农场推进事业”的农业观光,让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体验xxx栽培,培养孩子们对农业的兴趣。日本NHK电视台、名古屋地区的最大报纸《日中新闻》对xxx先生的“教育农场推进事业”均有大量报道,这无疑又对xxx的品牌起到了宣传作用。农场直销和深加工,以及搞观光农业可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由此,笔者深深感到日本农民具有的开阔视野和市场开拓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在xxx先生的xxx地里,笔者满心疑惑:几乎每棵xxx上都爬满虫子,有的叶子已被吃光。对此,xxx先生风趣地解释说,“那就请虫子全吃光”,随后xxx先生自信地说,其实虫子只能吃一小部分,收成不会受太大的影响,和“与生物共生”的品牌附加价值相比,这点损失不足为虑。当笔者问到不用化肥,会不会影响产量时,xxx先生回答说,不用化肥照样会有好收成,因为xxx生长期只有3个月,剩下的时间,什么都不种,通过施用农家肥和秸秆还田等可以使土地变得很肥沃。

此外,日本发展家庭农场还非常注意培养年轻人,在政策上向有意经营家庭农场的年轻人倾斜。不到45岁的农业从事者,在农业学校、先进农家、农业法人等研修,每年提供150万日元的经费,最长两年,独立办家庭农场者每年提供150万日元经费,最长时间5年。对培养提高经营能力、农业带头人的农业经营者教育机构提供资金援助,购买机械设施等提供支援资金。吸引年轻人务农的目的则是为家庭农场充实有朝气和新型思维的人才。

美国:每一寸土地开发都有规划

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大型、专业化农场的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不过,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农场经营成本日趋增高,小型、多样化的家庭农场开始走俏美国,甚至开始成为美国城市中的另类特色。

洛杉矶郊区xxx・xxx一家的家庭农场只有大约360平方米,这在美国南加州历史文化名城帕萨迪纳市的确显得有点“另类”。xxx一家四口不外出工作,在城市中过着务农的生活。一家人几乎用房前屋后的每一寸空间种养东西,不论是前院还是后院,水平的还是垂直的空间,甚至包括从车库通向外面的过道。在这个小小的城市家庭农场,xxx一家栽种了400多种果蔬,饲养了几只鸡鸭、两只羊和一窝蜜蜂,每年能产五六千公斤果蔬、约100公斤蛋。靠自家的收成,xxx一家的食物七成左右可以自给。

尽管一些人认为,这房前屋后的一点点地方,只能算作一个高产菜园,称为“农场”实在有点勉强。不过,正如历史悠久的Throne家庭农场主人xxx所说,“没有一个农场太大,或者太小”。

Throne家庭农场则位于南加州马里布附近,自1920年至今已经经营了三代人。主要种植蔬菜、水果和鲜花等。其农产品不仅会出现在洛杉矶地区的多个农贸市场中,也会提供给不少有名的餐馆。

更重要的是,这里似乎已经成为附近地区青少年亲近自然和了解农业的一个基地。Throne农场定期会为孩子们组织农场观光活动,为他们讲解植物生长的特性,此外还会在假期提供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为他们提供相对长时间接触自然的机会。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5篇

一、项目建设区的基本情况

全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12个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全区森林覆盖率约51%,是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区)、全国十三个杂竹大县(区)、中国特早茶之乡、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全省25个林业产业培育县和46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区)之一,正全力打造西南最大的竹浆造纸基地。生态环境良好,有80万亩林地,适宜林地生态养殖面积50万亩。区委、区政府于2011年出台了《关于加快“乐道子”林下土鸡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泸纳委发[2011]2号),成立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市区“乐道子”林下土鸡专业合作社和“乐道子”林下土鸡协会,通过近几年发展,“乐道子”林下土鸡在产业体系建设、生产基地发展、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全区建成集种鸡、孵化为一体的孵化育雏中心一个(年孵化1200万羽)建成标准化育雏场9个,取得了“无公害”、“有机”和“地理标识”认证。

二、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区镇家庭农场位于区镇村(以果林种植和养殖结合为主),距镇4公里,家庭成员6人,主要劳动力4人,种植面积58亩,其中种植梨子30亩,约3200株,种植桂花28亩,约2600株;在林下饲养野鸡和“乐道子”鸡,鸡舍面积300平方米,年出栏商品鸡万羽、蛋品5万枚。由于该农场成立时间短,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在原养殖场的基础上改扩建标准化鸡舍,增设蓄水池、防疫设施、引进新的野鸡品种。

三、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以区镇家庭农场为实施主体,重点改扩建野鸡(已通过有机认证,正在颁证阶段)生产基地为标准化示范基地,年出栏野鸡达到万只,商品蛋10万牧。

1、改扩建野鸡舍为规范化、标准化的商品鸡舍,存栏量4000羽。

3、增加鸡舍内饮水器、食槽等附属设施建设。

4、育雏舍添加热风炉保温机械一套,用于改善雏鸡生长阶段的环境,减少雏鸡应激反应和死亡。

5、引进优良野鸡品种,改良原有低劣品种,防止近亲。

6、购进冰柜等冷藏设备,便于保存蛋品和生鲜野鸡。

7、初加工建设,建设农场真空包装设备,以利于生鲜野鸡和蛋品进行农超对接和销售。

四、资金使用方案

本项目区镇家庭农场建设总投资25万,其中省级财政扶持补助资金10万元。(详见下表)

1、野鸡圈舍改扩建建设:改扩建野鸡舍1000平方米×180元/平方米=180000元,其中农场主自筹万元,财政补助万元。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6篇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外现代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研究借鉴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规律与经验,在当前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过程中,对于科学把握我国家庭农场的特征并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国外;现代家庭农场;情况

家庭农场在世界上有悠久的历史,是许多国家农业制度的基础,对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至今仍在农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美国、法国、荷兰为例,美国人少地多,法国人地比例适中,荷兰人多地少,在不同土地资源禀赋条件下,在不同时期三个国家都先后建立起现代家庭农场体系,构成本国发展现代农业和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内在基础。三个国家的家庭农场虽然在演变过程等方面稍有不同,但却呈现出许多共同特征。

一、家庭农场认定上:外延边界较为宽泛

虽然世界上家庭农场历史长久,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元广泛存在,但在大部分xxx,家庭农场却是一个模糊而宽泛的概念,一个农户只要拥有一定规模的土地并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事农业生产,就自然被认作为家庭农场。相对而言,美国的定义较为明确一些。美国现代家庭农场的概念产生于70年代初,当时美国政府为家庭农场提出了三条标准:一是由家庭成员经营管理,二是家庭承担风险,三是家庭必须提供本农场劳力一半以上。符合这三条才被承认为家庭农场,才能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美国对家庭农场的内涵有特定的解释:1978年以前,指耕地面积少于10英亩,但当年农产品销售额达到250美元的农户;或者耕地面积在10英亩以上,而年销售额达50美元以上的农户都属于农场。1978年后,将销售产品价值提高为1000美元。从这个解释中可以再衍生出第四条、第五条标准,即经营土地规模标准和农产品交易标准。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农场经营形式呈现多样化,归纳起来,主要形成了以下四种类型的家庭农场:一是独户农场,即完全符合上述定义的农场。经营者及其家庭是农场的所有者和投资者,劳力主要由农场主及其家属提供,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自负盈亏,有产品交易活动。独户农场目前占到家庭农场总量的70%左右。二是合伙农场,也可以称为联合农场。合伙人中,有的是一家人中的两代人,所有者和经营者有比较亲近的血缘关系;有的是三人以下没有血缘关系的合伙经营;有的是两个家庭农场合并后农场主联合经营,等等。合伙农场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虽然多元化,但农场劳力还主要由农场主及其家属提供。合伙农场目前占到家庭农场总量的20%左右。三是公司农场,也称为企业化农场。农场经营内容由单纯的农产品生产延伸到加工储藏、农业休闲、旅游服务等领域,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贮藏等实现了一体化。家庭劳力已不能满足需求,大量雇用外部劳力,甚至外部劳力数量已大大超过家庭劳力数量。公司农场目前占到家庭农场总量的10%左右。四是兼业农场。除了种地之外,家庭还从事农场以外的工作。兼业农场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农场特别是小农场收入低,难以维持生活,不得不从事农场以外的工作,以增加收入养家糊口。兼业者主要是独户农场和合伙农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从四种类型家庭农场的发展变化情况看,近些年独户农场发展式微,虽然在许多xxx,独户农场的数量仍占居优势,但生产的农产品价值总量不断衰减。相反,合伙农场特别是公司农场的数量增长迅速,提供的农产品数量与价值量大幅增加,地位和作用日趋增强。

二、生产方式上:高度专业化

专业化可划分为生产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生产专业化是指一个农场只生产一二种农产品,如专门种植大田作物,专门种植蔬菜或水果,专门饲养牲畜或家禽。作业专业化是将过去由一个农场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营销等,均由家庭农场以外的企业来承担,使家庭农场由原来的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荷兰几乎没有小而全的家庭农场,绝大部分是专业农场。如畜牧业生产,奶牛和肉牛、肉猪和母猪、蛋鸡和肉鸡,往往是在不同的农场分别饲养;同一农场内部,也是按照养牛、挤奶,运送等不同工序进行专业化分工,如同工业企业组成一道道“生产线”。温室花卉也是如此,一般花农只种植一种花卉。与之相对应的,荷兰的农业科研、投入品生产供应等也形成了专业化。在农业科研方面,有专门研究露地蔬菜的,有专门研究温室蔬菜的;有专门研究奶牛的,也有专门研究肉牛的等;在温室设备方面,也有专门的生产厂家,他们每隔6—7年就能为农民提供新一代的产品;在为温室生产服务方面,有专门提供泥炭土、种子、花球茎、种苗、肥料、农药、容器、包装品等各种公司,每个专业化服务公司都各具特色。法国农场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可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等,大部分只经营一种产品,突出各自产品的特点。比如法国迪埃普至波尔多一线的西部大区的奶业、生猪和家禽,地中海沿岸、加隆河谷和香槟等地区葡萄种植,xxx、庇卡底和香槟地区的甜菜,西南部和南部沿海一带的水果蔬菜,都形成了家庭农场的专业化生产。美国形成了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一二种农产品。北部平原是小麦带,中部平原是玉米带,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主要饲养牛、羊,大湖地区主要生产乳品,太平洋沿岸地区盛产水果和蔬菜。在这种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家庭农场建立和发展了生产经营的专业化。

三、生产组织形式上:实行生产一体化

所谓农业生产一体化,就是农业再生产中销三方面业务的有机结合或综合,农业一体化也称为农业综合企业或农工生产综合体。农业一体化这种新型生产关系,是技术进步和农产品生产高度区域化、专业化的结果。随着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机会日益减少,因而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农产品加工业。而农产品加工业的现代化发展,又要求农业进行工业化类型的生产,即大批量的、均衡的、标准化的、高质量的和价格逐渐下降的生产,这就推动了农业和工业的不断融合。农业一体化在50年代起源于美国,很快传入欧洲和日本。农业一体化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开辟了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新途径,成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的内在基础和推动力量。以法国为例,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农工生产便迈开了一体化步伐,农业的产中部门和产前、产后工商业一起组成生产联合体(也称农业食品工业综合体)。一体化公司有私人、合作社和跨国公司三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一体化公司对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具有决定权和控制权。在牛奶生产中,奶制品加工企业从挤奶、饲养、卫生管理、良种繁育等各个环节,对奶牛场进行指导与管理。在家禽生产中,家庭农场虽然是禽舍的所有者,但雏鸡、饲料供应以及生产的规模、产量、结构、产品销售都由公司负责,鸡场的改革也由公司作出强制性规定,不能满足公司需要的家庭农场将被淘汰。一体化生产给公司带来的好处:一是降低了一体化公司和一体化农场的生产成本;二是可以生产出稳定的并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高质量产品;三是可以随时调整一体化农场的生产计划,管理和使用好固定资产设备。一体化生产给家庭农场带来的好处是:尽管丧失了经营决定权,但能优先利用一体化公司管理的、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要素,减少生产的盲目性,提高经营效果,增加农场利润。

四、发展趋势上:家庭农场总量减少与规模扩大并行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特别是农业机械化逐步实现,使农场在不改变劳力数量的条件下,扩大土地耕作规模,开展集约化生产成为可能。由于为数众多的中小农场用不起机器,在技术优良和资本雄厚的大农场的竞争下纷纷破产,农场数量不断减少,而农场规模却不断扩大。这种趋势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开始,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还未有停止的迹象。美国家庭农场在20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随着到194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家庭农场两极分化,小农场消亡和农场数量减少步伐加快。从1959年到1981年,美国农场总数共减少万个,平均每年减少万多个,减少的大部分是年销售额在2万美元以下的小型家庭农场,而年销售额在1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农场,23年间增加了14倍,从占农场总数的增加到。法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一系列国家政策干预下,农场从1955年的229万个,减少到1997年的68万个;农场平均规模从1995年的16公顷,增加到1997年的公顷,42年间农场减少了70%,土地规模平均增长了。1950年荷兰全国农场数量达到顶峰40万个,此后,农场数量逐年减少。到1980年减少至万个,农场数量减少了近64%,到1995年又进一步减少至万个,2000年降到了10万个以下。半个世纪里,荷兰农场的总数只剩下了1/4。其中,奶牛农场在1975—2000年,数量减少了70%,而1985—2001年,饲养50头以上奶牛的农场却上升了20多个百分点,100头以上的特大农场从1%上升到。

五、经营形式上:生产者的外部化和所有者的兼业化

一是生产者的外部化,即雇用外部劳力的家庭农场普遍化。随着农场数量的减少和农业劳动力的不断外流,规模不断扩大的家庭农场的自有劳力,难以完成农场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不雇用家庭以外的人员,农场雇工现象越来越普遍化了。根据美国1974年农业普查资料,当年产品销售额在10万美元以上的大农场,平均每个农场雇工人,其中年销售额50万美元以上的农场,平均每个农场雇工人;产品年销售额在4—万美元的农场,平均每个雇工人;年销售额在2—万美元的农场,平均每个雇工人;年销售额在—万美元的农场,平均雇工人。1978年美国农场总劳动力万人,其中雇用劳动力万人,占总劳动力的32%。法国1985年家庭劳动力与雇工数量之比为1∶。2001年荷兰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个,其中家庭劳动力2个,另外雇用外部劳动力个,家庭劳力与雇工数量之比为1∶,而温室园艺业所雇用的家庭外固定劳动力比例超过了65%。二是农场主身份的兼业化。兼业农是指一年中从事非农业活动100天以上或者其非农业收入大于农业收入的农场主。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农民身份上的最重大变化,就是兼业农这一阶层的发展壮大,目前农场主兼业已非常普遍。早在1979年,美国家庭农场经营者从农场外获得的收入,占其总收入已接近60%。而且农场越小,农场外收入的比重就越大,年出售农产品不足2万美元的家庭农场,从场外平均获取的收入占到了家庭总收入的85%。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美国农场主xxx,就是一个典型的兼业农。xxx在经营农场的同时,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工作在协会里或者通过发表演讲来获得农场外收入。xxx的妻子在一家商务机构工作,每年有1万多美元的收入,这样xxx一家才能维持中等收入水平。

六、组织体系上:对合作社高度依赖化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7篇

2013年2月下旬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将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词语带入公众视野,在领域内外都在欢呼种植业“家庭农场”时代的到来时,又有多少投资者和政策受益者在翘首以盼?

【概念解读】

家庭农场的定义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农民通常在自有土地上经营,也有的以租入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早期家庭农场是独立的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

从分类上看,主要有主要有四种类型:种植业家庭农场、水产业家庭农场、种养综合型家庭农场和循环农业家庭农场。

在中国,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它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有助于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组织化程度。

与传统小农经济的区别

家庭农场——以家庭为单位的商品经济。生产的农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的。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的农产品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

“家庭农场”的优势

一、家庭农场制是农地规模经营的又一种形式,社区集体把农地使用权从分散的农户手里集聚起来,然后承包给种田大户,这是农地向种田大户集中的最重要途径。

家庭农场兼具小农经济和集体农场的优点,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两者的缺陷。

二、①股份合作制不仅是一种农地制度创新,几乎所有的农村经济组织都可以引进股份合作制,如乡镇企业。

②合作农业也可以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在发达国家也有一定地位,无疑也会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合作农业因其产权制度等方面与农业现代化磨合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从来没有动摇过家庭农场制的主体地位,中国农地所有权的非私人属性更加大了农业合作社的实施难度。

三、家庭农场以盈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产品商品率很高,生产经营具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特征,小农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为前提。

四、家庭农场拥有生产经营自主决策权,相对于大种植园规模较小,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而改变其经营方针或经营内容。

总的来说,“家庭农场”,既坚持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长久以来传统农业经营低、小、散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家庭农场”正在改变中国农业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导致的农民老龄化、兼业化等问题。

【现状及前景】

土地流转问题和定义模糊急需解决

目前土地流转出现的问题为培育家庭农场提供了契机。一是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大规模集并土地,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部分龙头企业流转农村土地,一味求大,未能科学评估自身经营资质和规划农业产业,未能产生高效益,部分还涉及圈地嫌疑,甚至改变土地用途;三是农业企业流转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占压了部分种养大户发展空间。发展家庭农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家庭农场前景:创新有动力

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刊文《家庭农场的胜利》,认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耕作正“惊人地兴起”,那是美国的经济新前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xxx也在近期表示,“只要家庭干得了、还愿意干的,就应该让农民自己干,让农民有更多经营选择权。”

据农业部统计数据,全国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推动力。

在慈溪市掌起镇绿叶农场的农机库里,农场场长xxx对各种农用机械如数家珍,其中不少购买时都获得了政府补贴,最高的补贴达40%。他说,由于过去家庭生产面积都比较小,大型机械很难发挥作用,规模化种植后,土地都连在一起,大型机械有了用武之地,如今家庭农场使用现代化农机生产。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8篇

【关键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培育

党的十重申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设计了“四化同步”的关键路径,鼓励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发展家庭农场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现代农业,本质上是生产方式的一种进步,它采取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享受社会化服务。当前,如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整合碎片化、分散化、小规模的耕地资源,改变粗放型经营方式。构建扎实的农业生产微观经济基础,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问题。

(一)家庭农场是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有效途径

家庭农场是在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保留了家庭承包经营的传统优势,同时又吸纳了现代农业要素的优点。家庭农场主仍是所有者、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统一体。因此,可以说家庭农场是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有效途径,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二)发展家庭农场符合农村土地流转的需要

家庭农场一般是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形成的。早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初步确立的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新世纪以后,中央曾多次重申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尤其是_十七届三中全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当前我国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的20%左右。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流转耕地中,流转入农户的占,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占,流转入企业的占,流转入其他主体的占。土地流人大户的是主体,一些地方在专业大户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培育多种形式的家庭农场。

(三)家庭农场有利于采用现代企业标准化管理和市场经营理念

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相对于普通农户,家庭农场更加注重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管理,重视农产品认证和品牌营销理念。家庭农场的经营特性明显,家庭农场主必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加强管理、追逐利润,必须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由于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因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家庭农场经营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

(四)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一些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农忙季节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现代化步伐,这也使得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要求显得更加紧迫。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打工,农村出现了土地闲置现象,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缓慢。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外出务工人员的土地,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二、家庭农场培育现状调查分析

为深入了解湖北省家庭农场的现状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按地势和经济发达程度,平原地区选取荆州市与潜江市、丘陵地区选取襄阳市和随州市、山区选取宜昌市和黄冈市、都市郊区选取武汉市新洲区和东西湖区调查。调查分两步进行,先到各县市农村经营管理局了解家庭农场发展总体情况及政策支持情况,然后通过入户调查了解了200个家庭农场的情况。限于篇幅,本文只分析典型调查情况。

(一)家庭农场农户基本情况

1.家庭农场人口与劳动力情况

家庭农场人口最多10人,最少2人,平均每户人;家庭农场的劳动力最多6人,最少1人,平均每户人。

2.家庭农场成员劳动力素质

家庭农场中的劳动力素质,文盲和初识占,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不到一半,仅有。

3.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情况

湖北省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较大,样本中最大的为xxx华家庭农场,其规模达到了4734亩,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为亩。这说明,湖北省早期培育的家庭农场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较好,为家庭农场的盈利奠定了基础。

(二)家庭农场农场主基本情况

湖北省家庭农场主中绝大多数是男性,占96%,女性仅占4%;农场主以35~55岁的中青年为主,其中35岁以下的占4%,35~45岁的占59%,45~55岁的占34%,55岁以上的占3%;农场主的学历以中学为主,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2%,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5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7%:农场主参加培训学习次数最多为12次,最少为0次,平均为次;仅有11%的农场主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三)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情况

1,有无流转

根据调查,湖北省200户家庭农场中没有流转的为38户,占19%;流转3亩以内的为11户,占;流转4-8亩为2户,占1%;流转8亩以上的为149户,占。有土地流转的农户,以流转8亩以上为主体。

2.流转的形式、年限及租金

对有土地流转的家庭农场进一步调查表明,单一流转形式为124户,占;有多种流转形式的为38户,占。

单一流转形式中,与其他农户口头协商的6户,占;与其他农户签合同的45户,占;与村集体签合同的69户,占:与土地中介机构签合同的4户,占。

流转年限上,1年1签的6户,占3%;签1~3年的14户,占7%;签3~5年的20户,占10%;签5~10年的75户,占:签10年以上的106户,占53%(少数家庭农场选择了多种流转形式)。流转租金方面,最大值为1200元/亩,最小值为100元/亩,平均为516元/亩。

(四)家庭农场雇工情况

由于家庭农场经营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所以随着家庭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规模大的家庭农场,必定会有雇工。

家庭农场中不需要雇用劳动力的很少,调查中只有11户表示不用雇工,占:仅农忙季节需要雇工的29户,占;常年需要雇工的160户,占80%。常年需要雇工的最大值为76人,平均值为人:季节性雇工的家庭农场中最多是监利县的天赐家庭农场,它一年需雇工10000个,季节性雇工的平均值为个。

(五)家庭农场经营产业及收支情况

1.所从事行业

在农林牧渔中,湖北省家庭农场仅从事单一行业的占83%,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占46,39%,从事畜牧业占39,16%,从事林业的占6,63%,从事渔业的占7,83%;从事跨行业的占17%,其中以从事2个行业的为主,占87,5%,其余的12,5%则经营3个行业,没有从事3个以上行业的家庭农场。

2.具体经营品种情况

湖北省家庭农场经营的农业产品品种,仅有一个品种的占53%,多品种的47%;单一经营品种中最大的为监利县的家庭农场,种了4000亩莲耦,最小的仅种了16亩葡萄:头只数最多的荆州的家庭农场养了5万只蛋鸡。最小的仅养了88头猪。

从收支情况来看,湖北省早期培育的家庭农场整体效益很好。家庭农场的年总收入平均值达到了242万,最大值为1600万,最小值为9万;年总成本平均值为万,最大值为1550万,最小值为万;年纯收入平均值为万,最大值为840万,最小值为万。

三、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农场家庭经营资金短缺。贷款难

1.生产资金主要来源分析

调查表明,家庭农场的生产资金来源渠道除自有资金外,其他的渠道主要是信用社借贷和亲戚朋友借款。142户用自有资金发展生产,占71%;82户借用亲戚朋友资金发展生产,占41%:118户通过信用社贷款发展生产,占59%;有9户通过政府资助发展生产。占:4户依靠龙头企业资金支持发展生产,占2%;11户靠合作社资金支持发展生产,占;其他渠道的4户,占2%(部分家庭农场有多种资金来源)。

2.家庭农场缺少资金情况

调查户中表示缺少资金的最大值为300万,最小值为1万,平均值为万。

3.家庭农场贷款情况分析

100%的调查户表示贷款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农业生产,仅有4户表示贷款兼有其他用途(占2%)。贷款农户中每年的贷款额度,最大值为400万,最小值为1万,平均值为万。

200个家庭农场主只有28个认为贷款容易,占14%;123个认为不容易,占;49个认为很不容易,占。

表示“贷款不容易或很不容易”的农场主认为贷款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及6个方面:(1)担保手续复杂(147人,占);(2)贷款额度太小(86人,占43%);(3)利率太高(73人,占);(4)没有人情关系(57人,占);(5)贷款期限太短(51人,占);(6)其他(4人,占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湖北省早期培育的家庭农场整体规模较大,生产流动资金需求量大,然而信用社贷款手续烦琐,门槛偏高,利率较高,农民的人脉关系也影响他们的贷款,贷款额度不足,且期限偏短,信用社对家庭农场贷款政策亟待创新。

(二)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水平低

1.湖北省家庭农场目前社会化服务的提供者

39户由政府提供,占;93户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占;7户由企业提供,占:11户由私人老板提供,占;13户由专业服务队提供,占;有52户表示自己参与供应,占26%。

2.最希望社会化服务提供者

“你认为社会化服务最好由谁来提供会更好?”的调查表明,最高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108人,占54%),其次是专业服务队(55人,占)、政府(51人,占)、企业(7人,占)、私人老板(2人,占1%)、自己(2人,占1%)。

(三)家庭农场参保率不高。风险大

1.是否了解农业保险调查

200个家庭农场主中,79人表示了解农业保险,占;121个表示不了解农业保险,占。这种情况令人十分担忧。

2.家庭农场投保情况调查

由于200个家庭农场中只有83个投了农业保险,而这83个农场主又有100个选择。其中投得最多的是自然灾害损失险(51个,占),然后依次是疾病死亡保险(38个,占45,78%)、意外事故保险(9个,占10,84%)、其它险种(2个,占)。农业保险年投入额最大值是73104元,最小值是420元,平均投保额为元。

3.对期货保值的认知调查

“为防止价格风险,你进行期货保值交易了吗”的调查发现,仅有4户进行了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其余196户均未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占总数的98%。

(四)家庭农场政策不明朗,动力小

从世界范围内看,给农民大量补贴的例子其实并不鲜见。从国内外家庭农场发达的地方政策来看,都给予了家庭农场大量的补贴,当然这些补贴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在调查中,大量的农场主都在询问国家和省财政的政策补贴问题。调查表明,湖北省只有武汉市对办家庭农场有专项补贴,有补贴仅占样本的,没补贴的占。有补贴的最大值为万元,最小值为3500元,平均值为万元。没有获得补贴的173个农场主均认为应该给予家庭农场补贴。除了家庭农场补贴外,家庭农场主还认为有以下补贴:农资综合直补(130人,占65%)、土地流转费补贴(130人,占65%)、农机具购置补贴(89人,占)、药剂补贴(60人,占30%)、种子补贴(48人,占24%)、水稻种植补贴(38,占19%)、绿肥种植补贴(36,占18%)、水稻良种补贴(28人,占14%)、绿肥种子补贴(14人,占7%)。

(五)家庭农场增收能力受到制约,需扶持

湖北省家庭农场主认为当前制约家庭农场增收的有如下主要因素:(1)缺少资金(155人,占);(2)生产资料价格偏高(75人,占);(3)没有可靠销售市场(60人,占30%);(4)农产品价格偏低(60人,占30%);(5)土地太少(56人,占28%);(6)社会服务组织缺少(39人,占);(7)没有致富信息来源(37人,占);(8)不懂技术(43人,占);(9)没有生产保险(31人,占);(10)缺乏组织引导,不知道怎么办(16人,占8%)。对他们进行的“您认为当前办家庭农场最主要的二个困难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是:(1)资金短缺(152人,占76%);(2)政府补贴少或无(73人,占);(3)土地规模太小(65人,占);(4)市场销售困难(55人,占);(5)经营管理水平低(37人,占);(6)社会服务少(18人,占9%)。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9篇

关键词:家庭农场;现代农业旅游;创新路径

一、我国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旅游发展局限性较大

目前我国农业旅游发展趋势良好,但是从整体上看还局限性还很大。首先,很多农业旅游仅仅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房、买卖农副产品等等方面,游客的物质需要得到了满足,而在精神生活方面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农业旅游发展还局限于一次性消费的范围内,其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少有游客再会来第二次。如此一来,农业旅游与游客之间并未形成长期发展关系,这就使得农业旅游就无法充分发展社会和经济效应。最后,农业旅游发展缺乏一定的带动性,形式单一,仅仅依靠散户的“农家乐”、小范围农业观光远远不够。

(二)农业旅游规划缺乏创新性

首先,随着城市需求的与日俱增,农业旅游很难避免自然资源以及市场导向的高度相似性,使得农业旅游发展缺乏创新,导致其乡村性逐渐消失,商业化日趋明显;其次,我国农业旅游受季节性波动较大,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特征。比如,城市游客总是选择节假日出行,而农业旅游却存在较大的波动,游客并未得到感官上的满足,农业旅游业也没有做好相关补救措施;最后,部分地区的农业旅游过于注重商业化,加大了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反而对农业生产不是很重视。以家庭农场为例,一旦重旅游而轻生产,将完全背离家庭农场发展的初衷,不利于其与农业旅游之间的互融发展。

二、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一,家庭农场为现代农业旅游赢来了多方政策支持。国家对“家庭农场”的建设支持力度日益增大,现代农业旅游搭载“家庭农场”,同样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为农业旅游的升级提供了保证;第二,家庭农场为现代农业旅游打开了融资渠道。2013年一号文件下发,国家和政府为“家庭农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商、经营商与开发商,这些都同样受用于现代农业旅游。现代农业旅游凭借家庭农场的有利环境,拓展了融资渠道,有助于展现其特色和旅游新项目的开发;第三,家庭农场为现代农业旅游带来了现代科技。家庭农场的发展与时代接轨,借鉴了众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它所带来的现代科技技术也为整体农业行业的进步,使得农业现代化作业成为可能,同时也为现代农业旅游营造了技术支持环境;第四,家庭农场为现代农业旅游吸引了大量专业人才。家庭农场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带来了大量集知识、技术、经营以及管理于一身的专业型人才;第五,家庭农场为现代农业旅游聚集了前沿信息。便于掌握行业最新动态,提高农业旅游发展政策改进的实效性。总之,家庭农场为现代农业旅游整合了前沿信息,大大促进了它的升级与发展。

三、基于“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旅游发展创新路径

(一)开启健康绿色之旅

伴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们对于绿色和健康的向往与日俱增。现代人讲究的是内外健康兼有、绿色食品常有的原则,这对于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家庭农场的背景下,远离城市寻找一个具有原始生态性的村落或者是原生态资源,开辟自然生长的有机果蔬、绿色成荫的森林式园林、优质自然风光和资源,再根据游客的实时需求和地区特色,以健康和绿色为主题,大力开展特色旅游项目,如野外探险、温泉、漂流、有机蔬果采摘、攀岩等等。

(二)提高心理享受与精神

现代人不仅仅关注身体上的享受,还极为注重内在心灵的享受,这就要求现代农业旅游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必须更具细致化,从服务上满足现代人的心理与精神需求。根据现有的资源,打破传统的初级农业观光的模式,从个性化入手,建立多种实体性项目,如农家小院、中草药养生活动中心、休闲室等等,在满足游客的大众化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细致周到的服务,给游客提供身心的双重享受。

(三)开展农研科普活动

利用家庭农场式的现代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满足广大游客的旅游需求,还可以满足很多农研爱好者的需要。这项服务在目前还比较少见,可以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加以利用,也是一种增加收入、发展旅游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家庭农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开展各类农业生产研究活动较为方便,通过动植物研究、鱼苗养殖、水土保持、科技展览园、健康食品识别教程等等活动,使得更多的农研爱好者从中学习到相应感兴趣的知识。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10篇

意见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要应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亟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保留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核,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农业生产特点,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升级版,已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和工作指导。

意见强调,要把握好家庭农场基本特征。现阶段,家庭农场经营者主要是农民或其他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主要依靠家庭成员而不是依靠雇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家庭农场专门从事农业,主要进行种养业专业化生产,经营者大都接受过农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示范带动能力较强,具有商品农产品生产能力。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适度,种养规模与家庭成员的劳动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相适应,符合当地确定的规模经营标准,收入水平能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当,实现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各地要正确把握家庭农场特征,从实际出发,根据产业特点和家庭农场发展进程,引导其健康发展。

意见指出,在我国,家庭农场作为新生事物,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当前主要是鼓励发展、支持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规范。发展家庭农场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来开展,重点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基础上,结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完善服务,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要充分认识到,在相当长时期内普通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在发展家庭农场的同时,不能忽视普通农户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认识到,不断发展起来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经营主体,都有各自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发展家庭农场不排斥其他农业经营形式和经营主体,不只追求一种模式、一个标准。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农场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要靠农民自主选择,防止脱离当地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的倾向,防止人为归大堆、垒大户。

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为增强扶持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县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家庭农场档案,县以上农业部门可从当地实际出发,xxx庭农场认定标准,对经营者资格、劳动力结构、收入构成、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等提出相应要求。各地要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建立和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引导和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依照自愿原则,家庭农场可自主决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以取得相应市场主体资格。

引导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政策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等便捷服务。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者通过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方式,稳定土地流转关系,形成适度的土地经营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土地确权登记、互换并地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建设连片成方、旱涝保收的农田,引导流向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落实对家庭农场的相关扶持政策。各级农业部门要将家庭农场纳入现有支农政策扶持范围,并予以倾斜,重点支持家庭农场稳定经营规模、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水平、改进经营管理等。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帮助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强化面向家庭农场的社会化服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把家庭农场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有效提供农业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引进、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检测检验、农资供应和市场营销等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建设试验示范基地,担任农业科技示范户,参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引导和鼓励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面向家庭农场的代耕代种代收、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集中育苗育秧、灌溉排水、贮藏保鲜等经营性社会化服务。

完善家庭农场人才支撑政策。各地要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确立培训目标、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实效,有计划地开展培训。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中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兴办家庭农场。将家庭农场经营者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阳光工程”等培育计划。完善农业职业教育制度,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者通过多种形式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农民技术职称。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11篇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并给予政策及资金扶持,同年3月,安阳市农业局召开了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会议,会上提出家庭农场的定义: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通过租赁或转包等形式受让农户流转出的土地,从事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安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培育家庭农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安政办【2013】123号)文件,为安阳市家庭农场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认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要应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亟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保留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核,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农业生产特点,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升级版,已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和工作指导。

二、家庭农场现状

根据安阳市委、市政府及市培育家庭农场工作领导小组发展家庭农场的精神,安阳县农业局及时开展了专业大户调查,通过召开乡镇主管副职、农办主任会议,结合安阳县具体情况对家庭农场的规模做了具体规定:设施农业经营面积13340平方米以上,大田作物经营面积66700平方米以上,水产养殖13340平方米以上;畜牧业:生猪年出栏1000头以上,羊年出栏在500头以上,奶牛年存栏50头以上,家禽年出栏1万羽以上。土地经营相对集中连片。

为保证家庭农场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土地流转时间一般在10年及以上,投资规模:投资总额在10万元以上。制定具体条件后,安排布置了乡镇任务目标,并要求各乡镇通过召开村两委干部会议,宣传和组织家庭农场的注册和培育,推进安阳县家庭农场这一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安阳市培育家庭农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安阳市家庭农场认定暂行办法》(安培农办【2013】1号)及《安阳市示范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使家庭农场发展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发展趋于规范。

为安阳县农场科学规范发展,安阳县下发了家庭农场登记指南,并下发了《安阳县示范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鼓励具备家庭农场条件的专业大户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乡镇帮助和指导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并选择规模效益好、制度齐全、有代表性的家庭农场积极申报县级示范农场。

截至2014年年底,安阳县已成功注册家庭农场152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家庭农场有粮食、蔬菜、食用菌多种类型,像洪河屯的粮食、曲沟镇的食用菌、xxx镇的蔬菜等家庭农场。

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向农户宣传土地流转向家庭农场流转的政策,力争做到土地流转工作的四个确保:

(1)确保现有土地属性根本不变;

(2)确保农户土地流转收益不受损害;

(3)确保种植大户经营利润不受侵犯;

(4)确保土地流转合同规范性。

三、把握家庭农场基本特征

现阶段,家庭农场经营者主要是农民或其他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主要依靠家庭成员而不是依靠雇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家庭农场专门从事农业,主要进行种养业专业化生产,经营者大都接受过农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示范带动能力较强,具有商品农产品生产能力。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适度,种养规模与家庭成员的劳动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相适应,符合当地确定的规模经营标准。收入水平能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当,实现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各地要正确把握家庭农场特征,从实际出发,根据产业特点和家庭农场发展进程,引导其健康发展。

四、明确工作指导要求

在我国,家庭农场作为新生事物,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当前主要是鼓励发展、支持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规范。

发展家庭农场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来开展,要重点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

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基础上,结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完善服务,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要充分认识到,在相当长时期内普通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在发展家庭农场的同时,不能忽视普通农户的地位和作用。

要充分认识到,不断发展起来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经营主体,都有各自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发展家庭农场不排斥其他农业经营形式和经营主体,不只追求一种模式、一个标准。

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农场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要靠农民自主选择,防止脱离当地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的倾向,人为归大堆、垒大户。

五、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

为增强扶持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县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家庭农场档案,县以上农业部门可从当地实际出发,xxx庭农场认定标准,对经营者资格、劳动力结构、收入构成、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等提出相应要求。

各地要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建立和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引导和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依照自愿原则,家庭农场可自主决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以取得相应市场主体资格。

六、引导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

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政策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等便捷服务。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者通过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方式,稳定土地流转关系,形成适度的土地经营规模。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土地确权登记、互换并地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建设连片成方、旱涝保收的农田,引导流向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七、存在的问题

1.仍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对家庭农场在思想意识上有很大的偏差,土地流转不愿向家庭农场流转。

2.由于流转土地分布不均,在耕作中给生产管理者带来极大不便,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运行成本。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12篇

家庭农场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化的家庭农场是什么面貌、有何特征?以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德国为参照,可以看到现代化家庭农场具有明显的“五化”特点:

形式普遍化。在德国各地,农民家庭农场是农业的普遍形式,构成了德国农业的实体基础。“大型”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在100公顷以上,全国有万个,占德国农业企业总数的;“中型”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在30~100公顷,全国有万个,占总数的;“小型”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在2~30公顷,全国有万个,占总数的。

种类多样化。德国家庭农场种类多样,包括粮食种植、生猪饲养、蛋鸡和肉鸡饲养、奶牛和肉牛饲养,以及蔬菜、水果、啤酒花、葡萄园、花卉、苗圃、渔业等不同类型。一个家庭农场,从事一项主业,但有相当多的家庭农场,同时兼营手工业、修理业、旅游业等其他行业。

经营企业化。不管是哪种家庭农场,都建立了正规的会计制度,进行经济核算。德国各类家庭农场都配备了专门的电脑和其他信息工具。对于各项采购和投入、各项销售收入和产出等明细都入账记载,以进行企业核算。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13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这一重大改革,冲破了“一大二公”的牢笼,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登上几个台阶。但是,由于家庭承包责任制是一种按人口平均分配和土地肥瘦搭配的小规模均田制,加之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甚少,从而导致土地的严重细碎化,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小农经济的存在和延续提供了土壤。

现代农业需要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方式,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是现代农业对生产经营方式的内在要求。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生产经营方式。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普遍实行了家庭农场这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同样要求建立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家庭农场克服了小生产的弊端,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广泛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有利于增加农民家庭的收入,有利于造就现代职业农民。

一、目前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问题

1.对发展家庭农场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一些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尚未认识到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而予以重视,没有出台系统的专门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许多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农户缺乏市场意识,满足于现状,缺乏组建家庭农场的积极性。

2.土地流转难。一是近年来,土地的稀缺性不断显现,农民惜租,土地流出户少,土地流转困难,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二是土地集中连片难,流转的土地,往往交通不便、农田基础条件较差,零碎插花不集中;三是流转价格上涨快,受物价和高收益农业项目刺激,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涨,对农场经营带来成本压力;四是土地流转不规范,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租地规模。面对农户承包地极其细碎的现状,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最大的困难就是租不到成方成片的耕地,不能确保租期较长、相对稳定。由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农民的惜地意识,许多农户不愿长期出租土地,致使家庭农场难以稳定地保持足够的土地经营规模。

3.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能力弱。我市现有农技服务力量薄弱,对家庭农场缺乏技术指导,机械化程度低,造成家庭农场需要大量雇工,这样大大增加了家庭农场的运行成本,而生产效率却不高。

4.农场主经营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尽管大部分农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毕竟受学历、理念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需进一步提高经营素质。

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积极扶持家庭农场

1.探索建立注册登记制度,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农业部对家庭农场给出了清晰的概念,使地方对家庭农场的认定有了统一的标准。但各地存在着地域特点,因此建议不要一刀切地在全国使用同一标准,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环境,对土地面积、经营规模做适当调整,从而使家庭农场能够因地制宜地发展。例如,临江市是典型的山区地貌,耕地总面积9217公顷,其中70%是山地,集中连片超过100亩的低于25%,要搞家庭家场,如果以100亩为标准,则会将很多打算搞家庭农场的人限制在门外。另外,建议对不同农作物采取不同的规模标准,如种植中药材、山野菜等特殊农作物的农户,由于其种植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农户种植的面积普遍较小,即使专业大户其种植面积往往也低于50亩,因此对这类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应适当缩小对面积的要求。而对于种植水稻、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其面积应适当扩大。定义明确后,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等注册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

4.财政部门要实行多种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家庭农场突破资金瓶颈。在对我市多家种养大户进行调查时发现,家庭农场在发展初期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瓶颈,而贷款又面临着抵押难、限制多、利息压力大等问题。例如,在对临江市一户养鹿大户的调研时发现,虽然养殖规模较大,但全部投入都是来自于养殖场多年的积累,养殖场流动资金压力巨大。想扩大规模申请银行贷款,又受限于几乎没有固定资产可以抵押,土地为流转所得不能用于抵押,因此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路子走不通,只能申请信誉贷款、小额贷款等。这些贷款数额少、利息高,因此养殖场宁愿维持现有规模也不愿意申请这样的贷款。该养鹿大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面对这种状况,建议财政部门出台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政策。缓解家庭农场贷款难、还款压力大的问题,从而使家庭农场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加大胆,使小规模的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

5.大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提高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应适当向家庭农场倾斜,以家庭农场为单位,开展相应的培训科目。重点开展传授现代农业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精细农业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课程,为家庭农场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之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带头人。要把青年农民的培训作为重点,通过远程教育、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习等多种途径,对青年农民进行农业知识以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

种植类家庭农场xxx文 第14篇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截至2015年底,石家庄市新乐市注册家庭农场6个、晋州市6个、藁城区272个、行唐县130个、正定县96个。伴随着石家庄市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融资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实地调研石家庄市部分家庭农场,根据搜集的数据、资料具体分析石家庄市家庭农场的融资情况和问题、深层次探究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十分必要。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分析

笔者从石家庄市中选取30个家庭农场(石家庄地区新乐市3个、晋州市3个、藁城区14个、行唐县1个、正定县4个)进行了走访调查,并运用交叉表分析、多选题一维频率分析等方法统计调查问卷数据及资料,总结分析石家庄市家庭农场融资的基本情况、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石家庄地区融资调查的基本情况

1. 融资需求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石家庄市30个家庭农场或多或少都有资金需求(见表1)。家庭农场根据其经营规模,资金的需求量自然也不同,在普遍情况下存在规模越大资金需求量越大的问题(见图1)。

2. 融资需求时长。家庭农场的资金需求,按照用途可分为流动资金需求和固定资金需求。(1)流动资金需求主要用于农场主在种养殖期间的临时周转需求。从笔者与农场主的座谈中发现,资金需求时长多取决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及销售资金回笼的速度。一般来说,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家庭农场资金需求时间约为6~8个月;种植西红柿、香菜等的资金需求时间约为2~4个月;经营鱼塘的家庭农场资金需求时间约为6~10个月;种植果树、经济树木、药材等的资金时间略长一些约为10~18个月。(2)固定资金资金需求主要用来扩大农场规模、购置农机等,这种资金需求时间为1~3年。

3.融资渠道。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向亲戚朋友借款、私人放贷者、银行贷款、农业合作社融资等。在被调查的30个家庭农场中除6户家庭农场的资本完全来源于自有资本外,剩余24户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如图2所示。

(二)石家庄市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的调查分析

1. 融资渠道较窄。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领域内已经逐渐建起了多元化的机构体系,石家庄市农村金融机构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上述满足石家庄市家庭农场金融需求的调研情况来看,仅有3家家庭农场以家庭农场名义从邮政储蓄获得贷款,1家从农业合作社获得资金,其余全部来源于私人放贷者和亲戚朋友。可见即便是家庭农场区域内有一些金融机构,家庭农场也难以从这些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严重受限的主要原因在于:(1)由于农业的先天劣势(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利润较低,农业资金回笼较慢、风险较大)、缺乏信贷交易所需求的财务信息和抵押资产,大部分商业银行不会放贷给家庭农场,即便是放贷也会要求各种担保条件和房产抵押等。(2)样本统计结果显示家庭农场附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覆盖率为,并非太高,而且其中不规范、不愿支农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占比非常大。(3)除银行金融机构外,家庭农场区域内的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合规、不合法,了解情况的家庭农场主也不会去融资。

2. 融资缺乏抵(质)押资产。因家庭农场面临的风险较高,大多商业银行在为家庭农场放贷时,普遍要求家庭农场提供合格的抵(质)押品,甚至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私人放贷者在为家庭农场提供资金时也要求提供合格的抵(质)押品。目前家庭农场可用于抵押贷款的有形资产十分有限。调研结果显示,家庭农场能够提供的抵(质)押品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商品房住宅地、机器设备、林业使用权及保单,其中的家庭农场能够提供土地使用权抵质押;能够提供商品房、住宅地抵押;10%能够提供机器设备抵押;能够提供保单质押;能够提供林业使用权抵押,但凭借以上抵(质)押品家庭农场基本无法获得银行贷款。(1)土地使用权。家庭农场能够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不是划拨土地就是流转土地,调研中的家庭农场均表示没有土地使用权的相关权属证明,不能进行抵押登记证明,无法获得抵押贷款。(2)商品房、住宅地。家庭农场能够提供的商品房、住宅地抵押多数为不符合抵押条件的房地产类抵押物(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如晋州市某家庭农场主表示自己房屋面积很大,但由于是村证房屋,银行并不认可,无法申请贷款。(3)机器设备。家庭农场的机器设备一般比较简单,价值不大,也无法进行抵押。(4)保单。利用保单作为抵(质)押品,目前商业银行多数没有相关金融产品,无从申请贷款。(5)林业使用权。尽管法律规定林业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但大多数由于缺乏相关服务机构,不能进行抵押登记,也无法作为抵押品获得贷款。综上所述,家庭农场能够提供的抵押品大多无法作为合格的、有效地抵(押)质品申请贷款,这大大降低了家庭农场获得金融支持的可能性。

3. 补贴支持。由于石家庄市家庭农场发展时间短,政府部门缺乏管理经验等,造成一些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在实际落实中存在诸多问题。调研中,农场主针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主要反映了以下两个问题。(1)粮食直补纠纷问题。2014年石政发[2014]9号提出要将家庭农场纳入现有财政支农政策扶持范围并予以倾斜。河北省2015年惠农政策指出,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亿元,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多数农场主反映,虽然农户已经将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实际种植土地的是家庭农场,但由于粮食直补的资金是直接打到农户的粮食直补卡中,与农户沟通获得粮食直补基本不太可能。因此,这一项政策多数农场主表示无法获益。(2)财政专项补贴问题。在家庭农场经营过程中,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的资金扶持也是融资的一个渠道。政策面向家庭农场的大力倾斜,使得石家庄市部分家庭农场有所获益。如有的家庭农场主表示购买农机可以享受补贴;藁城区某家庭农场表示可以享受免费耕地。但以上这些也只是与其他农业经营者共同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并非受益于政府为家庭农场提供的专项资金扶持。从样本数据统计可知,家庭农场直接获得资金扶持情况:的家庭农场获得过政府的财政补贴,分别为每亩75元和50元,的家庭农场表示从未获得过资金补贴。因此财政专项补贴或因不知如何申请或申请不到,受益不多。

4. 保险支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农惠农政策,河北省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步伐,积极扩大险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创新特色农业保险,并建立了一系列农业生产风险分散机制,旨在提高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促进河北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进为石家庄市家庭农场经营提供了保障,但调研结果显示家庭农场在获得保险支持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1)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够广。在大多数家庭农场农业保险意识不够强、村庄在政策给予一定补贴比例的情况下,统一组织家庭农场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笔者在走访家庭农场中发现,新乐市、晋州市有些种植小麦、玉米的家庭农场表示有加入村里统一组织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但有些地区的家庭农场或由于村组织不到位、或由于政策性保险险种覆盖不到,无法享受保险支持,仍然面临着自然灾害造成经营损失的风险。(2)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不到位。在笔者调研走访中发现,农场主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很低,有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场主表示,其并不了解详细情况,只是村庄统一组织安排购买的。大部分没有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场主表示并不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

(三)石家庄市家庭农场融资制约因素分析

1. 政策层面。(1)相关家庭农场信贷政策。家庭农场政策指出金融机构要按照政策精神加大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但从上述对家庭农场的融资现状及融资渠道、融资金额等方面的调研可以看到相关金融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乐观,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得到金融的支持。(2)相关财政补贴政策。家庭农场实际通过政策扶持获得融资帮助还不多,其主要原因有:第一,政策宣传不到位。在被调研的30个家庭农场中,仅有5个家庭农场主表示对现在的一些优惠政策有所了解,其余25个均表示不了解。(3)政策规定不够具体。在调研中某农场主表示自己曾试图想要申请家庭农场专项补贴,但不清楚家庭农场专项补贴到底要如何申请、向谁申请,如何评定、评定标准是什么。(4)相关农业保险政策。在政策性保险的实施下,一些家庭农场有所受益。但从上述对家庭农场购买农业保险的情况可以看出,农业保险的惠及力度和广度还是不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农业保险知识普及力度不够。对于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年龄普遍偏大的家庭农场主而言,如没有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将很难了解农业保险知识。第二,保险险种不全。目前出台的政策中只有少数种养殖产品可以获得保费补贴。如藁城市种植西红柿的家庭农场和正定县养殖鱼的家庭农场均表示自己的种养殖品没有保险险种,无法获得保费补贴。第三,设施农业保险普及力度不够。如藁城市、晋州市种植葡萄、西红柿的家庭农场均拥有大面积的大棚设施,但均表示无法购买到农业设施险。由此看来,相关农业保险政策难以满足家庭农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普及。

2. 经营层面。(1)经营风险大。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对家庭农场经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并且不能有效避免。调研过程中种植玉米、小麦的家庭农场主表示2015年有发生玉米倒伏现象,这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收成,减少利润;另一方面由于倒伏的玉米不能用农机收割,只能雇佣更多劳动力收获,增加了许多成本。第二,市场风险。农产品生产者通常是价格的接受者,且存在大量的替代品,竞争压力非常大。而且在如今日益开放的国际市场下,低价格的进口农产品不断流入又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增加了其经营风险。(2)经营利润低。第一,从收益角度来看,在2015年农产品价格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大多数家庭农场收益非常低,有部分农场主甚至表示经营出现亏损,资金压力异常大。如新乐市某农场主反映,2015年玉米收购价格为元/公斤,小麦收购价格为元/公斤,较2014年有所下降(主要是受进口粮食的冲击,如进口玉米价格才1元/公斤);养殖观赏鱼、鱼苗的家庭农场主同样表示2015年鱼苗的市场价格较前几年近似腰折;其他作物种植的家庭农场主也鲜有表示收益收购价格乐观的。第二,从成本角度来看,雇佣工人工资高、土地租金价格的不断上调等加大了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本。

总之,家庭农场经营的高风险、低收益,使得大多数金融机构出于保障信贷资金安全性的目的不愿意将信贷资金投放给家庭农场,从而严重堵塞了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

3. 融资层面。(1)融资主体金融知识匮乏。家庭农场主的金融知识匮乏(见表2),将会大大限制农场主融资方式的选择并降低其获得信贷的可能性。首先,限制融资方式的选择。调研结果显示,家庭农场优先选择的融资方式局限在亲戚朋友借款、银行贷款和私人放贷三种,占比分别为57%、37%和6%。从家庭农场主的角度考虑,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一些农场主学历水平较低和年龄较大,对于新型的金融机构持有较大的怀疑态度和较强的排斥性,相较于新的融资方式,他们还是倾向于原始的融资方式。第二,一些农场主能够接受新型的融资方式,如专业农业合作社等。但由于金融知识的匮乏导致其无法正确识别专业农业合作社的正规性与合法性,考虑到自己曾有的上当受骗的经历,便不想再考虑此种融资方式。第三,一些大型家庭农场是合伙经营,各投资人文化水平、思考方式不同,也局限了融资渠道。其次,降低信贷可及性。由于缺乏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了解,农场主在经营家庭农场之初并未考虑到日后融资需要,导致家庭农场因经营管理、记账方式不规范,提供的资料资质不符合贷款要求等而无法获得贷款。(2)融资主体保险意识匮乏。对于不可预料、不可抵挡的自然灾害,购买农业保险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家庭农场购买农业保险的意识与其对保险知识的了解程度息息相关。调研统计数据显示,的家庭农场表示对于涉及自己家庭农场产品的农业保险稍微有些了解,的家庭农场表示并不了解,其中了解农业保险的家庭农场中购买农业保险的比例为75%,不购买的比例为25%;不了解农业保险的购买比例为,不购买的比例为。由此可知,对保险知识更多了解的家庭农场,保险意识会更强,更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而对保险知识不够了解的家庭农场,具有较差的农业保险意识,更倾向于不购买农业保险。因此,家庭农场主的保险知识匮乏,直接导致了较低的农业保险购买率,这不仅会使家庭农场一旦遭受自然灾害便会出现巨大的资金压力,还会对其获得融资产生不利影响。

二、石家庄市家庭农场融资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1. 加大政府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政府立足于支持农业发展,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政策,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等成立。但由于农业的弱质性,风险高收益小,很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建设方面力度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家庭农场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或补贴。

2. 明确涉农贷款的确定办法和针对家庭农场放贷的指标。如有关涉农贷款该怎样确定和权衡,对于家庭农场等放贷指标更需要明文规定,从而确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真正服务到家庭农场。

3. 规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政府应指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更多向家庭农场等融资主体倾斜,规范其放贷的合法合规性,取缔不法金融机构,为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者提供一个良好、安全、放心的融资环境。

(二)加大对家庭农场主的全方位知识培训

1. 加大对家庭农场主培训广度。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石家庄市各县市农业发展程度不同,家庭农场数量有多寡、县市政府部门重视程度有区别等因素,使得有些地方的家庭农场主能够获得培训,而有的地方却不能。市政府应当督促和监督各县市部门组织对家庭农场培训,加大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力度,让每个家庭农场都能享受到培训资源。

2. 加大对家庭农场主培训的深度。政府部门在对家庭农场主进行培训时,应该注重全方位知识的培训。这不仅仅是对耕种、经营技术的培训,也要重视对家庭农场主基本金融和农业保险知识的培训。进而,提升家庭农场主文化素质和观念意识,开阔家庭农场主融资思路,更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同时增强家庭农场主农业保险知识意识,降低家庭农场的营业风险,提高家庭农场融资能力。

(三)完善政府对家庭农场的补贴政策

1. 落实好家庭农场相关补贴政策。从上述家庭农场获得补贴情况的分析中可知,新型家庭农场在适用原有农业补贴政策时会出现问题,如粮食直补纠纷,这就需要政府不仅重视政策的颁布,更要重视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切实解决相关问题和矛盾。

2.加大对家庭农场相关补贴政策的宣传执行力度。家庭农场主受年龄、文化程度的约束,主动获取家庭农场相关政策的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宣传贯彻家庭农场的相关政策,切实使得家庭农场享受到政策优惠。

3.完善政府对家庭农场的补贴计划,全方位服务于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的迅速发展和扩大。

(四)完善抵(质)押方式及担保制度

1. 拓宽抵押质品范围。增加林业使用权、土地使用权、联合担保、贷款担保等多种抵押方式。各金融机构应积极落实政府政策,根据自身特点和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探索多种抵(质)押方式,推广家庭农场联合担保、信用担保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