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口述历史范文(合集23篇)

admin
导读 [2]xxx 《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N].《学知报》,2010,5,11,(A03)。[2]《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突破》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年第10期于是,他先去说服xxx,再去跟xxx沟通。2009年6月18日,xxx开始了长达15个月的采访。

口述历史xxx 第1篇

我叫xxx,20世纪80年代末出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听说过吧,就是那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间天堂。

也许我的名字谈不上如雷贯耳,但大名鼎鼎还是算得上的。我很喜欢这个名字,还是挺有诗意的。

我的家族不大也不小,可谓是麻雀虽小,xxx全,家族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和海外都有。我的祖先是哪个朝代诞生的,没有听我的父辈提到过。

我的外公是一个老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就离开家乡,16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在艰难困苦岁月里,我外公信念坚定,坚决_到底不动摇,他坚决贯彻游击战思想,同时又在敌占区展开地雷战、地道战等多样化的战争模式,消灭了多股游荡在各个村庄的鬼子兵。老爷子的游击队战绩显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到八路军的连长,老爷子打仗那个叫猛啊,冲锋号刚响,就如猛虎下山冲了出去,那股气势令敌人胆寒。

建国后,老爷子根据组织安排转业到地方工作,从副县长、县长再到市_长,最后从_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老爷子戎马一生,立下战功无数,生了2个儿子,3个女儿,全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勤奋工作着。

当然啦,我爷爷也不甘落后,怎么说也是一知识分子来着。他出生于上海浦东的一个贫苦人家,上世纪60年代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响应祖国的号召支援内陆建设,来到安徽合肥南部的一个师范学校,从事教育工作。

爷爷这一辈子虽然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但是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真可谓桃李满天下,生了2个儿子,1个女儿,2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总算也是美满幸福。纵观我的家族史,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与经历,爷爷与外公则是我最敬佩的。

家史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啊。

口述历史xxx 第2篇

1所谓历史论文,当然是要了解历史了,所以建议楼主要有一个对历史正确全面的了解

2既然是论文,就要适当注意论文的结构和文采,虽然只有几百字,但是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写作水平的。

3写历史论文并不仅仅是概括,表述,而是要另外附加上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要有一个对历史的鲜明的态度,对历史的人物,情节,人物关系要有适当的点评。但是切忌矫揉造作,空口白话。

4历史之事,大多可悲可叹,所以穿插一点人物情感会增添文章的感染力,也会对你的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纯手打,望采纳

口述历史xxx 第3篇

一: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实践调研目的在于通过对_时期江西省各县市财政与人口损失的调查让我们能够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认清_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同时学习对资料的查找、收集、摘抄和整合的相关技巧。通过这次实践调研我们更加清楚了_主义侵略者在抗日战争中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学习到了抗日先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品质,继承和发扬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同时掌握了实践调研收集资料的技巧。而且撰写这边调查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此。

二:实践内容

在江西省图书馆查阅有关抗日战争时期江西省湖口,永安,德修县财政与人口损失情况

三:时间和地点

201X年5月15日;地点:省图书馆;

四:实践过程

在xx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对近代抗日战争的经过有了大概的.了解。课余时间我们组织了实践调研小组,分批、分时间去江西省图书馆进行了有关九江市在抗日战争中的损失的资料收集。 4月30日,我们对《永修县志》进行了查阅与摘抄。

5月19日,我们对《江西近现代地方文献资料汇编第四册初编上》进行了查阅与摘抄。 5月26日,我们对九江民国时期有关报纸和期刊进行了查阅和摘抄。 日军暴行 日本侵略军攻陷永修时,提出:“烧杀以助军威, _以助军乐,抢劫以助军食”的_口号。据缴获日军文件中记载,其指令有:“1.当地居民不得接近_驻地,违者一律格杀勿论。2.粮秣器具实行就地征发。3.滩溪附近村庄,须完全烧毁。4.行迹可疑之居民须彻底屠杀。”永修人民惨遭茶毒。

一、烧光 民国二十七年冬,日本侵略军攻陷永修,所到之处,见屋便焚,火光冲天,烟雾弥漫10余日。黄家岭、大路边一带村落,xxx焦土,无一幸存。民国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日军从xxx公渡进犯滩溪,先以飞机轮番轰炸,xxx公渡60余户的村庄被毁。日军进犯xxx城镇,军舰驶入饶河口,用大炮猛轰,飞机滥炸,扔下大量燃烧弹,引起大火连烧3天3晚街坊民屋,损失殆尽,最后仅剩下天主堂附近10%的房屋幸免。日军占据徐家埠,纵火焚烧全镇仅剩上街头店房1间。总计7年中,全县烧毁房屋12,545栋。

二、杀光 民国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日军从xxx公渡进犯xxx,公路上有200多逃难群众,扶老携幼,至云山泉水蚯附近,被日宰包围,在一蚯稻田里,用机枪扫射,集体枪杀,无一幸存。蔽潭xxx家一夜被惨杀40多人。青山xxx家全村共48人,被机枪扫射,一次杀害47人,仅1人幸免。大屋朱村,连烧带杀,50余人死于刀下。城山驻敌,一次抓获无辜老百姓100余人,在xxx万家埠用机枪扫射而死。驻涂家埠的日军宣抚班,用xxx袋装上无辜群众20余人,绑上石头,丢进河里活活淹死。涂埠上街头徐家,一次被日军淹死5人。民国二十九年冬天,日军在袍桐树xxx村掳掠,将xxx姓婆媳2人_毙命。艾城xxx法榜之妻,一次遭7个日兵_。艾城南门龙诗介被日军割去耳朵致死。xxx兄弟俩在艾城北门,被日军用刺刀挖心而死。王洪梓4人,被日军捆绑在艾城河边,用刀砍头抛入河中。7年中我县同胞被日军惨杀者共达20,523人。其中男16,505人,女2,620人,儿童1,398人。

三、抢光 永修沦陷后,全县被日本侵略军抢去稻谷605,834担,麦子40,337担,油脂2,522担,杂粮72,764担;牲畜17,461头,鸡鸭65,943只;衣物257,6土8件;水产品200担;畜产品580件;其它7704件。据统计,在日军侵占本县的7年中,全县财产直接损失,以民国三十四年九月物价为准,达119亿元, 间接损失达58亿元,合计177亿元。折合战前(民国廿六年上半年)物价为2,030万元(当时物价为战前之872倍)(永修县志第384页)

云居山反扫荡战 xxx占领永修后,县政府迁驻燕山,日军屡次进山扫荡,均遭_政府军队的堵击

民国二十七年冬,xxx击落敌机1架,坠于滩溪鹊巢蔡(三星)附近。

民国二十八年,省保安18团第1大队在钵盂山重创来犯之敌34师团。 民国二十九年,xxx击落敌机1架,坠于摊溪花桥附近。

同年六月,县政府驻武宁xxx家湾,xxx敌酋菊地、白槎敌酋xxx、温乐源敌酋阴井、xxx公渡敌酋xxx、扬州敌酋木铃白野,各率步、骑、炮兵百余,分路进犯扫荡,与县政府自卫队激战3小时,毙敌6名,夺获步枪5支,日军狼狈溃退,我方无有伤亡。

七月间,县境大屋坪(今三溪桥乡)驻有xxx1个加强营和58挺进队。日军闻讯集中兵力1,000余人,向xxx、下城洞等地进攻。在板坑宕、桂竹塅等地,遭夹击,日军伤亡10个排以上。

民国三十年二月,xxx驻敌,纠集xxx公渡、永修、涂家埠驻军1,000余人,向县政府驻地燕山(宛子岭)进犯,县自卫中队据险堵击,毙日军4名,伤7名,击毙伪军7名

民国三十一年五月,日军集结步、骑、炮兵2,000余人,敌机3架进犯云山,、县保安警察大队(下简称保警队)在白沙坳、钵盂山、xxx等处,战斗3昼夜,击毙敌军51名、伤37名。夺获步枪8支,炮弹1l枚。我方仅伤1名班长。

民国三十二年八月初五,日军纠集永修、德安、星子、xxx4县兵力2,000余人,以骑兵为先锋进攻云山。上午7时许,敌骑兵20余人,直插林采源、宛子岭包抄县政府后路,县自卫1中队居高临下,毙敌骑兵lo人;在彭家山头,县自卫2中队击溃向钵盂山进犯之敌,敌遗尸10余具;与此同时,县保警中队以1门无标杆的八二炮,轰击日军,炸死敌人20余人。下午4时许,敌军溃退,政府军绕道潜入敌后,配合当地群众,埋地雷、挖陷阱、放自制的松树炮,在前后夹攻之下,日军伤亡甚重,狼狈撤退。其中1名中尉军官,被地雷炸得血肉模糊。打扫战场,计击毙敌军150余人,战马5匹,获子弹2箱,钢盔5顶,刺刀10余把,军用信鸽1只,以及其它军用品甚多。此一战役,获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和省政府的嘉奖,发给银元块,子弹52箱。《中南日报》、《民国日报》均以头号大字首版刊登。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日伪军两次进犯黄金洞,均遭到政府军队的阻击败退。

同年四月,日军纠集兵力分路进犯xxx、猴子岩等处,被保警1中队迎头阻截,毙敌5名、伤4名、击沉敌船2艘。

六月,日军纠集兵力2 00余人,由驻县最高敌酋山川笃一大尉率领,抢伐我控制区温乐源一带杉树。

口述历史xxx 第4篇

毕业实习我选择了我的母校岢岚二中,二中给了我一个全权代理八年级语文和历史的好机会。

在实习过程中,我着实感到山高路远举步维艰,但也无不深切体会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乐趣所在。也曾为教学过程中的大小琐碎的工作所困扰。但克服和解决的过程更让我乐在其中。凭着“新官上任”的热情,我一开始就顺利与学生打好了感情基础,建立了朋友型师生关系,希望能把教与学更好地结合。通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了解他们的想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师生共同学习。

第一次被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称作老师的瞬间就决心要做好本职工作,然而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头脑中的自由式课堂落实到班上就变得近乎松散。我的班正好是以小组为核心的任务型教学改革试点班级,学生团团围坐更加重了我管理课堂的困难。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太自由难免有散乱之嫌。我反对体罚,认为情感教育的效果更加深入学生的心。然而如何在不体罚的条件下拿捏到位,直到实习结束,我还一知半解。这成为我毕业实习的缺憾。我想这也间接暗示初出茅庐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我曾备课到夜深,为了设计一堂极富创造性的课堂而绞尽脑汁,也曾一口气把那么多作文本批阅完,但实践总给热情泼一盆冰水,即使是主观的教学构思也很难驾驭,更何况我们书上学到的教学论。我想,这就是实习的意义所在。在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中跌打滚爬,锻炼和积累一个一线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做到心中有丘壑,才能在跌倒处爬起来,拾起摔疼的热情,拍掉身上的泥巴往前去。

用语文能圆润人生,是我对学生的期待,也是贯穿我毕业实习的精神主线。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更侧重让学生去感受课文。感受不同文风和文字的搭配组合,感受情感的宣泄抒发。

让一群正处于青春期的90后孩子接受这种感受式学习,我想这要比强迫他们做无休止的作业要好的多。从心里接受了语文,才能更好地展开学习。从心底里改变对语文的看法才能圆润人生。

在不断的感受中我欣喜地看到确有同学开始对语文发生兴趣,有的同学学会了学以致用文辞变得优美。有些同学文学功底竟然有那么厚。

语文也正应如此,润物细无声地完善学生,为他们开辟一条感性思维的路,更重要的是为这一关键性阶段的学习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新方法使之与其他各科的学习融会贯通,使学生得以全面进步。

在后期的实习中,我明显感到自己比以前更加细心更有耐性,沉稳了不少,不再急于看到教学成果。我想这是母校最宝贵的馈赠。

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我收获的成绩很微薄,甚至留下了小小的遗憾,但引发了很多的教学和人生的思考,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口述历史xxx 第5篇

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工艺美术史大家了解多少,我们需要写这样方面的论文是怎么样写的?欢迎各位阅读下面吧!

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摘要:距离我们现在五千年的文明,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80中国陶瓷史,讲述世界艺术史上一段土与火的神话。陶瓷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出现的。制陶的发明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以及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陶瓷器从纯粹的生活用品演变成陶瓷艺术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陶瓷;陶瓷史;工艺美术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xxx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 “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xxx与“瓷”的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xxx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xxx酒器很xxx: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xxx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的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xxx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的青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xxx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xxx、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的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窑具,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xxx、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的为优,白瓷以xxx出产的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的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xxx期,由于城市化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宋代的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xxx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的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xxx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xxx,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xxx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xxx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xxx泛青,可谓xxx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址今河北曲阳。xxx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xxx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的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的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xxx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xxx,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的含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的“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xxx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的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xxx、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的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晚清时期的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的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因此紫砂壶的制作与书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的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的差异。

口述历史xxx 第6篇

浅析我国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论文关键词:纳税服务 税收管理

论文摘要:纳税服务是税收管理发展到一定水平,服务主体为满足服务对象履行纳税义务和行使税收权利的需要而形成的税收行政行为,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深化征管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因此探究我国目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健全我国纳税服务体系对于提高我国税收征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进程,以德治国,以德治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各项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在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税收工作实践中,各级税务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加强为纳税人服务工作,不但是依法治税的必然要求,

而且是税务部门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责任和义务,是税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税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良好的税收环境,融洽税收征纳关系,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良好途径,也是构建“诚信税务”、“服务型机关”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目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缺位与越位,服务与管理脱节。

服务缺位是指因税务机关执法不到位或者程序不规范,手续繁杂,致使纳税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或承受不应有的人力、物力和精神上的负担。

主要表现在:因税务人员素质不高,办事效率低下导致纳税人为办理同一纳税事项而多次往返,久拖不决;因税收工作流程不规范,存在程序繁杂、手续繁琐、票表过多的问题,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增加税收成本;因税收政策不完善影响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因税收法制不完备,使纳税人不能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

服务越位是指超越法律规定的义务范畴,越权提供不合法的“服务”,以及将不属于纳税服务范畴的内容作为纳税服务提供给纳税人。

如有的税务部门仍然存在擅自减免税或扩大税收优惠范围的现象。

服务加管理是现代税收的管理方式,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相加,服务与管理不是分裂的,而是作为统一的整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管理(执法)与服务对立起来,一提到管理就忽视为纳税人的服务,容易发生侵犯纳税人权利的情况。

一提到服务就弱化管理,导致“疏于管理、淡化责任”情况的发生。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

税收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务管理与服务中,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并由此推动税务部门业务重组、流程再造,进而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

目前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一是重技术轻管理。

许多部门热衷于购买高档的硬件设备,盲目开发软件,而对整个业务系统性研究不够,没有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结果只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没有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

二是重系统本身的应用,轻数据资源的管理利用。

有的地方更多地是以信息系统来替代手工操作,却对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重视不足。

三是轻视信息资源整合及一体化建设。

现阶段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涵盖了从征管到行政管理、辅助决策等各个方面,但这些部分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各自为政,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共享,没有形成合力。

(三)纳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

我国当前的纳税服务主要是由税务部门来提供,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务主要直接面对的还是税务部门。

如上所述税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较低,集中处理信息,为纳税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纳税服务的能力有限,对于诸多日常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仍然需要通过办税服务大厅的形式,对纳税人实施传统的面对面的管理与服务。

另外,经济社会尚未发展到相当水平,对社会化纳税服务的需求不足,缺乏推动纳税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外部动力。

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程度不足,其发展和竞争不充分,所提供的有偿纳税服务对纳税人缺乏吸引力。

二、优化我国纳税服务的对策

(一) 服务要求制度化。

要把国家赋予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税务机关应为纳税人提供的法定服务等内容以法规形式公诸xxx,将纳税服务工作纳入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范畴,充分尊重纳税人,使其享有的知情权、隐私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权、xxx、申辩权、行政复议权、行政诉讼权、

控告和检举权、要求回避权、请求国家赔偿权、委托税务代理权、索取完税凭证权等能够落到实处,保障其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纳税服务制度,形成实际的、刚性的工作标准。

实行考核评价机制,量化纳税服务工作,在内部考核的基础上,征询纳税人的满意程度,加强监督考核,切实规范服务行为。

(二)服务手段信息化。

通过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构建纳税服务信息化平台,降低税收成本,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口述历史xxx 第7篇

中国舞蹈史论文

舞蹈史作为高校舞蹈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的发展概况,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校舞蹈专业的舞蹈史论教学或多或少地存在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不好,不能有效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

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思想,才能够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备课和授课。好的教学思想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指导性作用。在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来制定教学思想,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是:通过该门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舞蹈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把握舞蹈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修养,从本源上理解舞蹈动作的意义,为舞蹈实践课的学习添砖加瓦。

二、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讲述式教学方法,把相关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其最终结果是学生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课堂氛围不活跃,课后学生不知道自己学到些什么,感到茫然。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必须把握该课程的教学思想,将教学内容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扩散知识面,并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多样的使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且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一)与舞蹈艺术概论基础知识结合

在舞蹈史论的教学中会涉及很多舞蹈专用词语,比如“舞蹈特性”“舞蹈结构”“舞蹈语言”等等,如果学生没学过舞蹈艺术概论,或对这些词语不理解,则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清楚。

(二)与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相结合

舞蹈专业的专业实践课有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和剧目排练等等,不管什么实践课,其基本构成要素都是舞蹈动作和舞蹈风格。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之一便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舞蹈的风格及特点。

(三)与代表性经典作品赏析相结合

舞蹈是一门以视觉为主,视、听综合的艺术,舞蹈史论的教学离不开相关舞蹈作品的赏析,通过赏析代表性舞蹈作品或片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所学某时期舞蹈的特点,同时还能调整课堂气氛。、与赏析相结合,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放视频就可以了,应该在放视频前给学生讲为什么选择这个作品给大家赏析,这个作品是根据那一时期那种舞蹈创作的,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如这个作品有哪些特点及特色,其代表性动作是什么,舞蹈作品的队形有什么特点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作品。在赏析结束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找出问题答案,并让学生模仿视频中的典型舞蹈动作姿态,即兴创作几个八拍的小组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某时期舞蹈特点的印象,还可以开发学生的舞蹈编创意识,这就使舞蹈史论课的知识传授有意无意地与舞蹈编导课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结合。

三、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门课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学思想为指导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构建的。围绕着舞蹈史论课的教学目的,我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复习D进新课―提出问题D讨论D总结”。由于舞蹈是论课中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量较大,在进新课的过程中,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知识点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或知识点展开讨论,最终通过总结使学生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某一时期舞蹈的特点。

四、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内容

高校舞蹈本科专业的舞蹈史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舞蹈史和西方舞蹈史两部分。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所有内容不可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应局限于某本教材,而应考虑到其他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量内最多的交给学生所需要的舞蹈史论知识,并使他们可以学以致用。

除此之外,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备课有着重要的关系,舞蹈是论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材要求教师必须将教材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提取出其中的重难点,用自己的理解去讲授给学生,且不能够仅仅将备课内容局限于教材,应根据教学需要多种途径收集所需资料,为授课内容服务,使授课内容丰富多彩又突出重点;备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应过深也不应过浅;备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寻找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总之,舞蹈史论课作为高校舞蹈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只有任课教师在教学上不断进行思考改进,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该门课作为必修课的教学目的。

口述历史xxx 第8篇

[摘 要] xxx先生,作为海外华人中从事口述史的开拓者,其口述史著作众多,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口述史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其从事口述访谈到口述资料的整理、撰写等一套的方法,对当下从事口述xxxxxx借鉴意义。

[关键词] xxx先生;口述史;认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 i2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111-02

一、xxx先生对口述史之认识

xxx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长期从事着口述历史的实践工作。从他所做口述史对象来划分,其口述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系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人物和事件的口述史。有《xxx口述自传》、《xxx回忆录》、《xxx回忆录》、《亦云回忆》和《xxx学良口述史历史》;一类是能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人群。有《战争与爱情》和《桃园县的“下中农”》。

经过多年做中国近现代口述历史的实践,xxx先生对口述历史涵义也有着自己的阐述,他说:“所谓口述历史并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写就能完成的,而是口述部分只是其中史料的一部分而已。”诚然,依xxx先生的表述,在口述部分之外,口述史家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所得口述资料为凭借,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积极构建口述历史。在《文学与口述历史》一文中,他在比较史学的视野下进一步总结了口述历史与一般史料的异同,他说:“口述历史是活的史料,其他史料是死无对证的,口述历史可以慢慢谈、慢慢问,可以加以补充改正,而其他历史就不能如此。”对口述历史的作用,他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说:“‘口述历史’的好处,便是让历史上的英雄们自己现身说法,去说个痛快淋漓,信不信由你。”而且,xxx先生善于从我国传统史学和西方传统史学中探求“口述历史”的传统。在我国传统史学中,他认为《史记》中记载的“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是我国最早的“口述历史”实例。又在《文学与口述历史》一文中把我国有记录的“口述历史”的源头最早追溯到xxx作《春秋》算起,并且认为《论语》也是由xxx口述、其学生或其学生的学生记下来的,自然也是一部口述史。在西方传统史学中,他认为从古希腊、罗马的荷马、xxx多德的作品到《马可•波罗游记》等,都是“口述历史”。在论述口述史与文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时,身为海外著名的史学家,他兼容并包,大胆、批判性地吸收我国传统史学和西方史学中有益主xxx。我国传统史学有“六经皆史”、“文史合一”、“诸史皆文”、“史以文传”等主xxx;西方史学很早也有“二经皆史”之说(二经为《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史学发展到当代,在西方更涌现了“史学若文学”等主xxx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浪潮。虽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种种缺点和不足,如强调叙事中的虚构性等,但在历史的叙述中加强文学性是值得借鉴的。在口述史的叙述中,他积极用生动、幽默、诙谐的笔法来写口述史,增强了口述史的可读性,他说:“现在搞口述历史要像桃园三结义一样,把历史、文学、新闻三位结成一体,变成xxx、关、xxx三兄弟,就可以写成很好的历史了。”

二、xxx先生口述史之方法

xxx先生作为海外华人学者中从事口述史学的开拓者,其从事口述史的方法、技巧和

口述历史xxx 第9篇

【关键词】史料 历史 教学

历史知识一项很重要的特点是其研究对象早以消失,也不可能再次出现,所以难以被直接观察;建立历史知识所需要的“证据”都是间接来自于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历史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构建关于过去人事的论述。因而要真正的学习了解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历史史料。

史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其突出的特性是客观性,它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离开了这些基本的历史材料,历史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学生以此得来的理论只能是僵死的教条。由于不知道所接受的历史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学生只能把它当作一系列难以捉摸的论断,对这些论断的学习仅仅是记忆而已。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只能被用来应付考试,不能被实际应用,因而也是没有意义的。

史料的运用,即是确立史料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去认识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运用于过去的重建。因而,由于史料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媒介,运用史料以重建过去的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校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求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己运用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因为唯有透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高一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史料,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重点突出,阅读障碍小,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素材。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呢?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运用史料,以趣引思,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xxx云:“知之者不如好知xxx,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树立信心,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如能重视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景,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

如讲授《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目时,先介绍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它已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_审时度势,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战,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被作家xxx称为“最可爱的人”,并成为志愿军的代名词,沿用至今。经过这样的讲授后,学生对_入朝作战的原因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抗美援朝的经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显然这一教学目标还没有完成。

对于这一教学内容,我通过幻灯片放映介绍、英雄事迹的史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七处负伤,他从伤痛中醒来,看到敌人的机枪还在吐着火舌。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暗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一团烈焰在他身边燃烧起来,在的身后就是条水沟,他只要在泥水里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是,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严守潜伏的纪律,咬紧牙关,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这样学生就能够职直观地感受英雄们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意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通过讨论,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这样,使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的升华;既生动有趣又不乏思维深刻性。

二、运用史料,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能力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xxx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教学上,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口,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动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材料处理、历史阐述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在史料教学和训练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外,还必须把学生的思维激活,把兴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授之而渔”;并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一吧掌握材料解析题的钥匙,从而达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目的。

目前,中学生对漫画作品兴趣浓厚,我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漫画等史料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新教材下册《20年代的国际关系》一节中有一幅“一战后德国、英法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漫画。针对漫画,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图中显示英、法、德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分别是怎样?②说明了怎样的历史事件?图中所指的核心问题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找准材料(漫画)的关键词。如时间关键词:战争时、战后,空间关键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历史名词:贷款、偿还、赔款,以及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接着审题,有几问,问什么,每一小题又有几个小问。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将史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对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简单而言,就是“知识回位”。通过对一战结果、一战对四国产生影响的分析、思考,归纳出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美国利用战争大发横财,是最大的债权国。最后,构思作答,进行史论结合的口头或文字评述。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锻炼了学生动脑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根据近年高考材料题出现的新趋势,能力要求的力度加大,不但要求表述成文,而且限定字数,对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所以,单纯依靠动脑、动口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求学生表述成文,动手操作。这样才能避免学生题意理解了,但要表述成文却词不达意,概念不清,逻辑性不强。为此,基础年级就应该规范教学要求,表述时要思路清晰、文字通顺、语句流畅,并加强训练的力度。不但要动脑学习思维,而且还要动口动手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达到兴趣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进而为高二、高三进一步的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史料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在漫长的岁月里,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它是人民了解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来源。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辨析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和方法。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新教材引用的史料很多,一般地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教师对史料的运用一要有所选择,二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所选史料或所提问题必须符合客观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一段式还是多段式的史料,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启发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无论是一题多问还是几题几问,问题之间要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角度应有所不同,层次有深有浅,形成立体结构。

2、适当补充,加深理解。在教学上,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史料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是说,就只能完全局限于课本的史料。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和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精心设问,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必须动脑动口动手,学会方法,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设问时,要有适当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问题要有启发性,或促进知识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切忌问题太难,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

四、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1、认真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首先要将史料的意思弄明白。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现代文的阅读能力,但关键是要认真,要有耐心。认真阅读史料,除了阅读正文以外,还要注意阅读史料的按语和尾注。这些要素提示我们把这段史料还原到相应的历史环境下,有助于我们联想到相关的历史知识,正确答题。

2、仔细审题

如果说认真阅读史料是准确答题的基础,那么仔细审题则是关键。不少同学不会审题,特别是考试时遇到一些材料长,信息密度大,文字又比较艰深的史料题。一看材料,心里发慌,手脚自然就乱了。还没答题,心里就打了败仗。于是,匆忙地将材料和题目看一下,还没理解清题意,就草率答题。其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殊不知,审明题意是正确答题的前提。只有仔细审题,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准确答题。

3、准确表述

理解史料原意后,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回答,千万不能丢、漏要点。这一步的关键是靠船下篙,扣紧问题回答。对史料里的有效信息要进行整合、概括。表述时要做到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层次分明。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应该从高一年级开始,立足于课本,以兴趣引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把选取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和一定的方法,决不能一蹴而就。

【参考资料】

[1]阴国恩、xxx、xxx著《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第一版

[2]《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突破》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年第10期

[3]《试析高考试题的能力考查要求》 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1期

口述历史xxx 第10篇

中国当代史通常是指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如今,_已走过62年的历程,共和国史研究也几乎具有了62年的历史①。当然,中国当代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一般认为发端于1978年②;其正式的推广与展开,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历史学科里,当代中国史无疑是最年轻的新兴学科,尽管还比较稚嫩,但内容丰富,进步明显,思潮起伏,发展曲折,大有成为显学之势。

如何推进中国当代史的研究,笔者贡献五点浅见。

一、档案问题。所谓档案问题,首先是要开放档案,按照中国的《档案法》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而“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③。即使是“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具体期限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报_批准施行”。事实上,即使是五六十年前的档案无法利用的,亦比比皆是。所以,研究当代史的学者们殷切希望各个档案馆,应严格根据《档案法》的规定,及时开放应该开放的档案。

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档案的归口问题。《档案法》明确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第十一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但现实社会中,档案不归口,自行保管,绝不开放的情况,非常多。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没有制度性落实,将会严重妨碍当代史的研究。

二、加强口述史。由于当代史的某些资料研究者无法获得,因此,寻访历史亲历者或见证者,进行田野调查,极其重要。

口述史是一种生动、古老而又新兴的史学方法,通过访谈、口述搜集历史资料,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均古已有之。口述史的方法,对研究近代以来的历史,对底层社会的研究,对xxx的撰写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近代以来,报刊、档案资料已非常丰富,但仍有许多缺陷和盲点。如政治领域,政治内幕多不见诸记载,需要亲历者和见证人的讲述。战争时期,战场瞬息万变,许多秘闻如果没有参与者的讲述,就会永远无人知晓。同样,即使是在社会、文化领域,亲历者的口述会提供许多细节。

口述史的基础就是具有大批亲历、亲见、亲闻的参与者与见证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活史料”。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拥有大批参与当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活动的亲历者。xxx更迭中的参与者,政治运动中的主政者与受害者。一座工厂、一家商店的经营者,他所经历的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改革开放等,均是弥足珍贵的史料。还有大量不同民族、职业、文化背景的市民,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认知也非常不同。这些鲜活的事例将告诉你更真实的“事实”。当然政治昌明,也是口述xxx的重要条件,否则,心有余悸,见证人就不敢或不愿讲述。当前的任务是要抢救具有各种不同价值的口头历史,将其视为不再抢救就会从人类文明中永远消亡的精神遗产。

口述史是史学价值观念的革新,是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理念。传统史学讲述的是“创造历史”的人与事,而口述史更多的是“事件”对个人的影响,“事件”成为了叙事的背景。口述史具有强烈的民间化色彩。传统史学较少注意民众生活史。而口述史使“草根”的底层社会史,变得鲜活与丰富起来。同样,记录民众女性史,在传统社会,女性的历史几乎是缺失的、被忽视的,口述史将提供大量女人的真实故事。口述史试图通过小叙事的叙事形态,以对大叙事的历史进行证实或证伪,从平凡的生命个体、日常生活的视角,来解构大叙事历史是如何被塑造的。

当然,口述史与其他历史方法或路径一样,既有长处也有缺陷。口述史的长处,是可以找到大量丰富、鲜活的事例,将生命体验融入历史,并突出人的作用。缺陷是个人的叙述不可能是完整的“历史证词”,因为时间久远,受访者记忆出现偏差,如记错了时间、人物xxx冠李戴、事件因果关系错乱等,因此很容易产生偏见。不仅如此,受访者还有可能删除某些事实,甚至歪曲历史。当然,受访者有选择性记忆,历史的编纂者也有选择性记述的问题;口述史料有失实的地方,文字书写的史书就一定完全真实吗?最佳办法还是口述与文献互相补充、互为参照,彼此印证,两者相得益彰,就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真实。

口述历史xxx 第11篇

历史课堂主体讨论式教学模式初探

如何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干涩、枯燥的历史内容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一直以来是个难以突破的'难题.特别是当历史成绩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的现在.“历史课堂主体讨论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自信与阳光.不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本文以<xxx变法>为例加以阐述.

王瑞忠(章丘市刁镇中学,山东,章丘,250204)

口述历史xxx 第12篇

关键词:历史地图 高中 历史教学 运用

南宋史学家xxx在《通志》中说:“置图xxx,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意思即左图右史,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历史地图作为图片的一种,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亦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倡导的导学式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运用地图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下面笔者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2课《_战争》中涉及的三幅地图为例,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敬请方家指导。

一、图文对照,互相补充

即在教授、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把地图和文本材料两者相互对照,以形成呼应和补充。

1.据文读图

例如两次_战争后各自开辟的通商口岸的记忆,一般可要求学生在《十一口通商图》中找出其分布的规律,可得出:《南京条约》里五个通商口岸可以由北往南按省份记忆:江苏上海(清朝时隶属江苏),浙江宁波,福建福州厦门,广东广州,都是东南沿海省份的城市;《天津条约》里的10个口岸分为3类,长江沿岸的从东往西依次为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沿海的从北往南依次为营口、烟台、汕头,位于岛屿的有琼州、台湾、淡水;《北京条约》增开了一个天津口。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帮助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以图补文、xxx

如从《第二次_战争形势图》中可知:(1)1856年10月英国侵略者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了第二次_战争;(2)第二次_战争中英法联军的入侵路线;(3)《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等内容。然而教材正文中并没有涉及这些知识点,根据地图来分析第二次_战争的导火线、过程以及《中英北京条约》内容等问题就能使学生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更加明了。

上述是指地图中明显可见的知识点,其实地图中还经常隐含着一些隐形的知识点,同样能很好地补充、解释正文。如在“据文读图”中分析的通商口岸分布规律的基础之上,可得出列强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地区,从沿海到长江中下游,直至中国腹地,还一度入侵清政府的都城,这正是“第二次_战争是_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一个体现。

3.以图说文

以《_战争形势》图为例,即可根据地图复述战争时间、地点、参战国、意图,进而复述_战争相关内容(如中_民的反抗斗争、战争性质、影响等)。

二、据图出论

即根据历史地图加以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类方法重在分析归纳,对学生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以培养他们的历史敏感性,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历史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1.历史知识系统化

例如把《_战争形势》、《第二次_战争形势图》以及《十一口通商图》这三幅地图进行比较分析,就容易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即第二次_战争是_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然后根据战争时间、参与国、入侵程度、战争性质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掌握两次战争的异同,进而把本来独立分散的知识形成立体、完整的体系。这种方法应结合不同历史阶段同一方面的地图,加深对历史知识线索或专题的理解,在专题复习时这种方法的作用尤为突出。

2.归纳以呼应概念

例如《十一口通商图》中可见两次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这种以受辱方式被迫的“对外开放”,与之前清政府自诩为“天朝上国”而闭关锁国形成了反差,与我们当今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相似事件的比较,可以使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感受地图上所示地理位置的空间感,而且还可以形成更为开阔的时空观。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的地图,不论是运用哪种方法来解读,教师都不要拘泥于形式,要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他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参考文献

[1]xxx 《左图右史,以图识史》[N].《北京日报》,2006,7,7,(19)。

[2]xxx 《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N].《学知报》,2010,5,11,(A03)。

口述历史xxx 第13篇

xxx,有媒体如此评价,他奠定了当代民法的基石,在乱世之后的法治启蒙中,他堪称中坚。他的法学造诣和人格魅力获得广泛尊重,被视为法学界的良心。

“他是中国政法大学最短命的校长,却是最得人心的校长,永远的校长。”xxx说。

令他意外的是,五年后,2009年4月的一天,xxx的学生xxx找到他,希望他能参与xxx传记的写作。

这个在2000年考进中国政法大学,在这里完成了本科、硕士学业,如今正在读博士的人,此时对口述历史情有独钟。此前,他曾在2006年著有《百年中国法律人剪影》一书。

“现在中国法制史学界的学者,甚至包括官方的学科设置,都更多强调了中国法制史的法学特性而忽视了史学属性。”xxx认为。

再者,“1 949年后,政治运动仍然频繁,而法律人又是历次政治运动的‘重灾区’,当事人的日记、书信等私人记述,动辄成为被揭发批判的罪证,也导致诸多历史人物不留片瓦的习惯。”

这位法律系高材生决心弥补这一空白,而xxx则是最佳人选,他参与了我国多部法律的制定,包括1984年出台的《民法通则》和1 989年通过的《行政诉讼法》。1 988年,xxx当选为第七届_常委会委员。进入1990年代,他参与制定的《公司法》出台,此后,又陆续参与《信托法》、《合同法》、《物权法》的立法工作。

“这就是大陆的法制史!”xxx说。

于是,他先去说服xxx,再去跟xxx沟通。2009年6月18日,xxx开始了长达15个月的采访。

如今,一部口述史已呼之欲出――《沉浮与xxx:八十自述》。

“不能再等了”

按照国际学术界比较通行的说法,口述历史指的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或录影的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

“不少重要历史事件有文字记载,但不能反映历史的细节,更不能呈现历史中人的真实面貌一而口述史的价值却正在于此。”复旦大学口述史研究中心如此表述。

在大陆,口述史尚属新生事物。此前,北京大学出版社曾推出了“口述自传丛书”,选取了一些重要的文化人物,试图以他们的口述经历提供一个反映历史的视角。比如有《风雨平生:xxx述自传》、《跋涉者:何满子口述自传》、《小书生大时代:xxx述自传》等。

但是,从总体上说,口述史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体现在重点课题规划、科研经费拨发、杂志创办、学会组织等方面。

尽管如此,一种崭新的历史记录方式还是在大陆持续升温,越来越多人开始从事口述史的工作,其中就有转身去做历史的xxx。

在央视记者柴静的《xxx说》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2001年崔在日本的电视台NHK看完一段三十分钟有关xxx学良演讲的视频,他还记得很清楚xxx学良的一句话,“委员长说,两年之内,不把日本人赶出满洲,我就辞职。”

口述历史xxx 第14篇

浅谈历史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性,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讲授、灌输为主,学生的学习成了以模仿、背诵和训练为主要特征的.维持性学习,教师对学生具有权威性,学生对教师具有依赖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被销蚀得越来越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改变广大教师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口述历史xxx 第15篇

产生做脑白金的想法大概是,巨不肥走下坡路的时候,当时想重新做一个产品,把这个产品能争取做一个上量的产品,能有一定的规模。这时就注意到95年美国出现了一个疯狂,就是关于褪黑素的疯狂。当时,就想做一个以褪黑素为主要原料的产品。

关于名字

当时定名字也争论了半天,最后定下名字是在胶州,定为“脑白金”。当时不敢用脑白金,因为怕和脑黄金产生冲突,就是别人会误认为它是脑黄金的换代产品。因为脑黄金已经定位到儿童上面了――健脑,如果用脑白金的话,会不会还会让人从健脑上去考虑。但最后还是用了这个名字。

我们认为这个名字有副作用,但是可以想办法克服。这个名字的好处是容易记忆。一个名字如果不上口,不容易记,往往就要花上几十倍的广告力度,才能达到让别人记得住的效果。虽然名字不是唯一的使产品做好的依据,但是这是核心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凡是做好的产品,大多数名字取得不错。但也有个别名字取得不好的,最后做得还行的。xxx蓉名字不好,终端做得非常好;康泰克名字不好,但时间长,投入多也就做出来了。如果取一个好名字,可以减轻很多的劳动量,减轻好多压力。

脑白金名字取得是比较好的,有缺点,优点也很突出。红桃k名字很好。凡是取名太大众化的,都让人记不住。所以取名很重要,我们取名还是很成功的。

关于剂型

产品的剂型,我们也经过了很多周折。

最早报的产品是胶囊+胶囊,一个胶囊是褪黑素,一个是卟啉铁,一红一白两粒胶囊。后来报批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剂型有问题,这个产品不适合送礼。因为这个产品体积太小,重量又轻。

1月份,报批后又突击修改了,改成了胶囊+口服液。改的目的还是为了把体积变大一点,做送礼市场。第一次报批没批下来,第二次又没批下来,直到第四次97年12月才批下来。97年在江阴试销时,产品连批号也没有。

关于价格

最早胶囊+胶囊的定价是18元,但是马上就觉得18元的价格太低了,最后定了38元。改成口服液后,成本就上去了。当时策划部在常熟一个月做市场调查,38、48、58、68、78、88,这么多价格去调查。消费者接受最多的是38和48。

定价不能片面的光看调查结果,要在调查结果上进行分析。最后大家讨论价格太低不行,反而觉得不值钱,就定在68与88之间。最后把88否定了,原因是我们计算如果要长期服用,每个月的投入是多少,算下来负担比较重。后来算如果是68元,对于除了下岗工人以外的家庭一般还是都能接受。而且那时候我们的产品开始在做临床,发现临床效果非常好。白发变黑、关节炎治好的人一大堆。那次调查还发现,说我们产品效果没效的还没有。产品非常好。

所以最后定的是68。这个也经过十天半个月的反复,最后才定下来。

关于包装

97年1月我去美国,在美国的超市里看到有一个药的包装非常好,是一个蓝色的渐变,是一个小盒子,界面的颜色非常漂亮,而巨人又是以蓝色调为主,所以当时就把这个盒子给策划部设计。

设计第一要大,送礼体积要大;第二个按照我提出的这个风格来设计,

后来考虑到我的要求与巨人的风格相距太远,就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我觉得这个设计的包装界面很好,然后又加了一个彩条,因为光是蓝色就死气层层的,加个彩条就活跃了一些。

包装设计好之后,就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制作出了两个盒子。然后在常熟调查时,让策划部拿着这个盒子到终端点,到药店去,与其他的药品保健品放在一起。就放一盒,然后在门口调查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的是哪个产品?开始的时候看到的没有我们的产品,于是我们就改,经过几翻修改之后,再调查发现一大半的消费者进了商店一眼瞄过去之后,大多数的消费者说是我们的盒子。这个包装盒才定下来。

对于消费者来说,往往是最先跳入他眼帘的产品就是他要购买的产品。后来发现,三盒放在一起最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关于广告语

当时调查还有一个内容。我们到农户家里去,和他们聊天,了解消费者。然后向他们推销脑白金,对有用的话进行归纳、总结。一个村不行,总结后再到另一个村。后来有人就问“你们有货吗?”。我们在锤炼广告内容和说服技巧。

有一次我带了几个人去公园调查。一些老头老太太在公园亭子里聊天。因为那个城市我们已经在试销脑白金,我就上去找他们搭话。

我问他们对脑白金了不了解,他们说知道脑白金。有一两个老头老太太说他们是吃过的。大部分人说有兴趣,但是没吃过。后来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不吃呢?他们回答说,买不起。

其实他们的收入是够的,买不起的原因是什么呢?

后来我在聊天过程中发现,中国的老头老太太其实对自己是最抠的,对孙子他是很大方的。他的钱存在那想养老,如果要花,他都想花在孙子孙女身上,就是对自己太抠,不舍得自己花钱。

怎么样才能让他买脑白金呢?

他们就说,除非儿子或者女儿要给他买,他就愿意吃。

我发现有多半的老人都是这样的。并不是不想吃,其实在等他的儿子或女儿买。其中有一个买了脑白金的人就说,他每次吃完了之后,自己舍不得买,想让儿子帮他买,怎么办呢?他就把那个空盒子放在窗台上面,提示他儿子。他儿子有时候看见了就帮他买,没看见的时候十天二十天都不帮他买。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就觉得,要卖脑白金,不能跟老头老太说话,要跟他的儿子或者女儿说话。

所以我们回来就讨论,这个产品必须要向儿子女儿宣传,不要说得太多,就说两个字――“送礼”。中国的传统,如果给老人送礼就是尽孝道,这又是一个传统美德。所以我们当时市场调查下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得到这个结论之后,后面就是说服技巧的问题。就是怎么把这个“送礼”对儿子和女儿说出去,让他们能记住。

我组织我们的员工,几十个人,每个人都想,搞了好几百条,最后选了一句容易记忆的。就是把“今年过节不收礼,除非巨人脑黄金”,改成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句话后半句和前半句是矛盾的,是一个病句,但是容易记得住,“礼”字重复得也比较多。这个广告语,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口述历史xxx 第16篇

【关键词】口述史;口述史学;口碑史学

一、国外口述史学回顾

20世纪40年代,一门新兴学科悄然兴起,“口述史”在史学学科范畴崭露头角,历经1/4个世纪后,这门学科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各国流行开来。时光铭刻于1948年,@一年,阿兰・xxx作为“口述史”灵魂的赋予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砥砺前行。随后,阿兰・xxx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口述史研究中心,这是现代意义上口述史诞生的标志,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最独特的风景之一,这座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口述史研究中心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阿兰・xxx提出“口述史”并非偶然,而是一名学者磨砺十年时光甚至更久得出的智慧成果。早在1938年,在《通往历史之路》一书中,阿兰・xxx就写道“希望创立一个组织,系统地搜集和记录口头传说和近60年内参加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著名人士的回忆”,从最初的灵感乍现到最后的概念成型,三千余个日夜无时无刻不在记录学者治学的严谨与理论追求之路的艰辛。

20世纪60年代,仅美国一国口述史学研究机构就达近百个,《口述史学评论》(曾用名为《口述史学通讯》)专门用于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到20世纪80年代,口述史学已在美国大部分领域普遍应用,而协会会员也高达一千五百余人。21世纪后,美国的口述史研究开始转向普通底层人民,使得该研究最大限度地反应人们在历史上的社会生活情况。在美国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如英、法、德等国也建立了相应机构和团体,相关书籍和期刊也陆续出版。关于口述xxx及理论研究,英美两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出版的著作数量巨大,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普通百姓都成为口述史的研究对象。

英国保尔・xxx的《过去的声音:口述史》是口述史理论研究方面的代表作。这本书体现了早期英国口述史的特色,集中反映了口述史学的特征、立场与口述的对象。因该著作具有极高的口述史学理论水平,因此也成为口述史学科的入门之作。美国口述史学著作繁多,内容不仅包括了显赫人物和军政要事,还包括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英国口述史学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1973年英国口述历史学会的成立。该学会的刊物是《口述历史》,其宗旨是记录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人们的感悟和记忆。他们在关于普通人的口述记录调查方面有显著的成果,如xxx・xxx・xxx的《犁沟上的马》《农场和农村》,xxx・xxx的《xxx尔德大厦:东区廉价住宅区的生活,1887―1920》、xxx・布莱恩的《xxx尔德:一个英国村庄的肖像》、xxx・xxx的《乡村生活与劳动》、xxx托弗・斯托姆―克拉克的《矿工,1870―1970,检验口述史的一个实例》[1]等都是采用口述的调查方法以普通劳动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日常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是普通人物的真实写照。

其他国家和地区口述史学“也有不同程度发展,且有自身的发展特点……但在研究对象与主题上,与当代口述史学仍有趋同之势,即越来越多地关注对下层人民生活的研究。这一特点与早期的口述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第三世界国家例如非洲、拉丁美洲等也开始对口头传说进行分析研究。1965年,国际非洲史学家大会通过了决议,承认口头传说是研究非洲历史的主要史料之一。[3]首位将口头传说资料运用到非洲历史研究中的史学家是西非历史学家肯・xxx,他的《1830―1885尼日尔三角洲的贸易与政治》大量地运用当地的口头传说资料,该书在研究非洲史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1974年和1987年分别在加拿大和英国牛津成立口述历史协会。

二、中国口述史学回顾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口述史历史悠久,最初主要以收集资料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有关于用口述调查的方法收集人物和事件的记载,大体上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70年代,主要集中对国家重大政治事件和党政要人口述资料的调查和收集,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像《星火燎原》《红旗飘飘》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当时规模最大的要属在总理指示下,由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持的关于60岁以上政协委员写自传的号召。全国各地相继成立文史资料馆收集资料,涉及范围很广,有关军事、政治和外交的资料;有关经济、文化、社会和华侨的资料;其他有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物。[4]

xxx教授是这一时期做中国口述历史的典型代表,他以现代口述历史研究闻名于史学界,是最早对国内重要人物口述史进行研究的史学家。20世纪50年代,xxx教授与xxx先生一起做中国口述历史研究,二人共同完成了《xxx口述自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的中国口述历史学部留下了xxx教授的工作痕迹。1964年,xxx教授协助xxx先生撰写完成了《xxx回忆录》,并出版了《xxx回忆录》,这些口述历史的典范佳作无疑至今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xxx教授认为:“所谓口述历史并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写就能完成的,而是口述部分只是其中史料的一部分而已。……口述历史是活的史料,其他史料是死无对证的,口述历史可以慢慢谈,慢慢问,可以加以补充改正,而其他历史就不能如此。”[5]然而,在那风雨交加的十年“”中,众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都受到了影响,停步不前,口述史学也未能幸免。

口述历史xxx 第17篇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我还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时,买到了一册《xxx的自传》,灰皮本,内部发行。不吃不睡,一口气读完,简直是如痴如醉。让我着迷的,不是xxx本人的叙述,而是文后那些长篇大论的注解,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狂放之气夺纸而出。狂则狂矣,却句句有来历,看得让人拍案叫绝,又心悦诚服。谁敢为xxx大人做点评?翻遍全书,终于找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xxx。

xxx先生以八十九高龄,走了。走得很隆重、风光,海峡两岸媒体做足了文章,悼念这位在华人读者圈中享有盛誉的公众史学家。他的大名,与一连串脍炙人口的畅销书联系在一起:《xxx口述自传》《xxx回忆录》《xxx回忆录》《xxx学良口述历史》《xxx传稿》《xxx杂忆》《晚清七十年》《xxx当国》《史学与红学》。我记得十年前那本《晚清七十年》似乎还被查禁过。承蒙抬举,从此之后他的书愈加畅销,红遍读书界。

一个人红极一时并不难,难的是一世走红。《百家讲坛》的那些说书人,大多也是史学出身,论幽默、、讲故事的本领,岂是xxx公可攀比。但那些说书人的结局大同小异:各领三五月,雁过神州不留名。xxx未曾上过央视,书商们也从未刻意炒作过,为何他与xxx一样,会成为长盛不衰、为几代读者所追捧的公众史学家?史学家可以说书,但说书人未必是史学家。说书人只须要有好口才、好记性,再加一点野史中来的噱头,史学家首先需要的则是功力。

xxx1920年生于安徽合肥,1939年考入中央大学历史系,科班出身。_年代,在中央大学受过众多史学大家的熏陶,1948年放洋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先在哥大图书馆工作,后去纽约市立大学xxx至退休。如此完整之履历,让喜欢放言高论的xxx有充足的底气,纵横捭阖,皆有所本;不仅读书多,而且会读书。他十几岁便通读《资治通鉴》,深谙中国政治中的帝王之术与人情世故;到了晚年,写出来的《晚清七十年》《xxx当国》,自然入木三分,有历史的穿透力。

在高度“学院化”的今天,只要吃史学这碗饭,且有些年头的,都可以大言不惭地自称史学家。中国的史学以求真自命,乾嘉考据向为学院正宗。然而,如今的史学教育,知识有余,智慧不足。缺乏智慧的史学,是死的知识、死人的历史。要让死去的历史活过来,让已死的人事变成活生生的记忆,惟一的办法是打一针智性的强心剂。史实是不传代的过去,而智慧是永恒的代际沟通。xxx之所以那么受青睐,乃在于他的身上没有学院派的方巾气,那种工匠式的知识卖弄。

他是一个智者,是一个有历史感的史学家。他好发议论,好为人师,好作惊人之语,虽偶有过头,但正是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史学倘若离开了智慧女神,岂非一xxx苍白的验尸报告?

xxx的文字,恣肆,纵横千里,放得开,又收得拢,形散而神不散。难怪中国文学史的权威夏志清教授评价他是“当代中国别树一帜的散文家”。史学是xxx的专业,文学是他的爱好,与他可以匹敌的,大概只有xxx李敖蹲过大狱,威权所逼,多有戾气,属于才子加流氓式的文人;而xxx生活在民主社会,是一个心底单纯的老顽童,一个风流尽性的老派名士。_年初春,他作为特邀顾问随同星云法师访问大陆,我在上海陪同xxx先生参与接待,顷见之下,果然人如其文,口无遮拦,有一股上下无碍、笑傲江湖的通达之气。

在xxx公的众多著作之中,我以为最能代表其个性与风格的,莫过于《xxx杂忆》。当年他作为助手,协助xxx做口述历史。如今口述史已蔚然成风,不少人以为这是一个工匠的活儿,只须原原本本将录音整理下来即可。但xxx之口述史,岂止记录,还要考订,还要还原历史场景。这还不够,他还喜欢与传主对话、争辩、讨论。一场口述采访下来,xxx原本想为之写一个短序,不料洋洋洒洒,奔腾万里,篇幅竟然超过了正文本身,只能另行成书,遂有了《xxx杂忆》。

xxx公是xxx最后一位私淑弟子,xxx是他心目中最为敬仰的老师。按照中国的传统,弟子本应“为尊者讳”,一生对老师毕恭毕敬,行颂歌之礼。偏偏这位xxx,洋面包大约吃多了一点点,“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他的笔下,xxx老师不仅如大熊猫一般可爱、可憨,而且也像常人那样迂腐、懦弱。一旦名人请下了神坛,还原肉身,反而在世俗中更显英雄本色。在各种汗牛充栋的xxx研究、回忆之中,除了_先生的那本《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xxx》,就属xxx公的这本《xxx杂忆》最耐读。亦庄亦谐,一唱三叹,他写出了大时代中一个活脱脱的中国知识分子。

口述历史xxx 第18篇

平凡人笔下的家史我的家乡,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的小村庄——水南桥。

它离镇上大概步行只需30分钟,站在我们村的桥头可以遥望见镇上所有较高层的建筑物,尤其在晚上可以看见镇上大街上一片灯火通明的景象。在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每一个脚印,走过这里,童年的点点滴滴便开始在脑海中回荡,思绪的潮水便开始蔓延。

我们村可谓山清水秀,山环水绕。家乡的空气永远都是那么清新,那么亲切。

横跨在我们村前面是一条规模较大的河——蒙河,它发源于当地最高的山——蒙山。流经附近十几个村庄,在我的记忆 里,xxx的水永远是那么清澈,那么透明,站在桥上,河底的一切水草,石头、贝壳,都一览无余,它曾经是我们小孩子游泳、嬉戏、拾贝壳、捞水草的好地方,也是大人们洗菜,洗衣服,灌溉的好场所。

这条河修于70年代,几十年来,它默默地养育着沿河的无数村民们,别无所求,而如今,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休啊!当我再次临近那许久未见的河水时,我却发现,它已不再是我记忆中的那么清澈了,它已被人们严重污染了。村民们为了赚钱,便在河里捞中沙,把河底搞得一坑一洼的,而且还往河里排污水, 哎,可怜的河再也没有从前的活力了。

听父辈们讲,70年代以前,村里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每当洪涝发生时,沿岸许多村民的房子便被浸在水里,水涨得极高,人们便匆匆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二楼,这样只要洪水不退,人们就得在楼上呆10天半个月。而且,每当此时,许多人家牛啊、猪啊、都会被活生生地被洪水冲走,这对人们的损失是惨重的,对整个村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

70年代以后,乡政府筹集资金,决定在我们村前修一条河——蒙河,此后,洪涝便不再那么放肆地侵蚀我们村了,虽然,春天依然会有很小的洪水袭来,曾经我人那流行一首民歌:“水南桥,水浸楼,婆婆打得媳妇跳。”这应该是对我们村严重洪涝的直接反映吧!卒落在我们村后面的是层峦叠嶂的山脉,虽然不是很高,但却特别多,而且山上的树木十分茂盛,树木主要有两种——杉树和茶树,这两种都是很有利用价值的,每年秋天我们村都会组织砍掉一批较大的杉树,每户人家至少得出一个劳动力,砍了后,再每家每户按人口分。

人们可以利用它们建房子或是卖了,那些被砍掉的枝条,人们可以托回家来烧,尤其是买不起煤的老人们,便靠这些枝条生火。过去,人们都不用煤,就是靠后面的山,每天都得去砍柴生火,茶树是那种春天开很白的花,秋天结那种圆圆的果实的树,这种果子可以榨油,称为茶油,这种油对人们的身体十分有益,能让人红光满面,还能驱除疾病,每当果子成熟时,全村人一起挑着箩筐上山去采摘,然后按人口平分我们村有31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在当地应该算是一个较大的村落,在当地也是挺有名气和威望的,当地人一提到水北镇,后面便不自觉地会加上水南桥。

我们村300多户人口都姓xxx,在当地可是个大姓哦。村民们大都靠种地谋生,春天人们都种量的菜,每次赶集,也就是每日的2、5、8。

他们便天还没亮,就借着月光,挑着一担菜到镇上去卖,等到秋天稻子丰收时,他们便留下一部分自己吃,剩余的全部都卖到镇上的仓库里,只要不发生什么大的洪旱,人们便足以养家糊口,日子应该说还过得殷实。从90年代起,由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吸引,许多年轻人都放弃读书而跑到如深圳、浙江、广东等地打工去了,近些年来,又有大批中年人到市区较发达的地方开黄包车,靠出卖自己的体力赚钱。

他们带着自己的妻儿,寄住在市区的一些贫民区,那里的住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每天他们都踏着黄包车载人,夫妻俩轮着载,你上午载,他下午载,你还别说,他们这样赚得还挺多的。年青人在外地打工,中年夫妻又到市区里开黄包车,村里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孩子了,整个村庄显得空荡荡的,田里全是荒芜一片,一切都是那么寂寥 ,许多房子都是长累月地关着,没有了人气,整个村庄显得暗无生机,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

人们一旦在外面赚了钱,便会回来建房子,由于中间全是那些用木块,土砖做成的老房子,所以他们的新房子便往四周扩散。于是那些老房子便形成了空心窟。

中间全都集中了那种古屋,散发出一种深沉的阴气,没有了人气,显得特别可怕。我们村一直以来都是在这里繁衍生息,也没有出现过什么迁移现象。

至于人物嘛,相传有一位先生36岁中了状元,后来便去了台湾。50多岁时回乡抚养双亲,也没有给家乡做什么贡献。

据说村里有一块状元匾,但不知为何,后来被人砸了。总的来说,我们村其实也没出现过什么很有名望的伟人,大部分都是平平凡凡的,然而正是在这里,在这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度过了十九个春秋,度过了自己天真无邪的、无忧无虑的人生阶段,在这里,留下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至于我的家族嘛,我的祖父一辈都是从事竹木制造业的,他们那一辈都特别擅长于制造竹、木用器,比如箩筐、晒具、锅盖、房柱、楼板等。那个年代人们都大规模地从事农业,种大量农作物。

这就需要装农作物的用具了,生逢春冬比较空闲的时候,村民们便把各家的破了的竹木用器拿出来,请祖父他们来修理一下。

口述历史xxx 第19篇

[摘 要]口述史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出现不仅给史学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史料,更对史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口述史学对史学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史学发展;口述史学

一、口述史学――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二、口述史学在国内外发展概况

口述史学的研究,美国走在了前头。1938年,美国历史学家xxx文斯出版了《通往历史之路》一书,首次发出开展口述史学研究的呼吁。并于194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1960年出版了第一部《口述史料汇编》。六十年代,全美相继建立了90个研究口述史的专门机构。1966年,美国口述历史协会正式宣告成立。从60年代起,现代口述史研究逐渐越出国界,开始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口述历史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口述史学家和专业研究团体。随之而来的是,内容庞杂的口述史杂志和口述史专著大量出版,其势如雨后春笋。著名的有英国的《家庭与劳动》,日本的《闻书xxx波的庶民史》、《日本的放浪艺人》,法国《骄傲的马》等。直至80年代,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口述史学才作为一门新兴的“热门”学科正在悄然兴起。目前,口述研究已成为这些国家史学研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三、口述史学对史学发展的作用

(一)口述史学为史学研究提供佐证

从广义上说,口述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印证和重现历史,而非解释历史。历史研究仅仅依靠文字史料和实物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充分的口述史料作为补充,两者,必须相互印证,才能够真正地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从狭义上讲,被调查的当事人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其叙述的历史事实至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口述史学家在访谈和取证时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的凭证,这样,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搜集工作的流程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口述历史xxx 第20篇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叫邓××,22岁,将于今年6月份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根据我的自身情况,我认为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首先,我热爱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我的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舅舅姨妈都是教师,大姨妈就是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从小就在教师群里长大,耳濡目染了教师的品格、智慧与追求,分享了他们在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充实与快乐;△也让我比同龄人 更理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让我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第二,我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特别是爱心。我特别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因为和他们在一起,有永远享受不完的惊喜和被他们包围着的幸福感。我在享受他们带给我快乐的时候,我会奉献我全部的爱心和耐心。我在任何情况下 都是先做自己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想这就是我的责任心。所以,我一定能 更称职地做好幼师这份工作。

第三,我擅长交流,特别是与孩子交流。我擅长与孩子交流,是因为我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指导我与孩子们打交道;还因为我自己喜欢唱歌、跳舞和绘画,能让孩子们对我的言行感兴趣;还因为我喜欢想象和创新,总能给孩子们带来意外的 惊喜和感动;还因为我喜欢蹲下身子与孩子说话,他们把我当朋友和亲人;△还因为我善于赞美孩子,孩子们会从我这里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所以,我能把幼师这份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当然,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 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不怕,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的,我会把教育当事业,乐于奉献;把教育当科学,敢于求真;把教育当艺术,勇于创新。我会在幼儿教育这条爱的路上 不断跋涉、不断收获、不断享受,创造我平凡而精彩的人生!

猜你感兴趣:

1.面试简短口述自我介绍

2.工作中简单自我介绍口述

3.小学生简单口述自我介绍

4.应聘口述自我介绍

5.口述自我介绍

口述历史xxx 第21篇

关键词: 《澳门教育史研究丛书》 显著特点 澳门教育

澳门这个面积仅为二十多平方公里的狭小半岛从16世纪中叶起,便扮演着深深影响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重要角色,成为中国与欧洲列强交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国际舞台。澳门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早在1594年,耶稣会传教士就在澳门创办了亚洲第一所欧式大学——圣保罗学院,当时被誉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摇篮。可惜到1835年1月,圣保罗学院因雷击起火付之一炬而停办,在此后的146年间,由于澳门经济的长期滞后及政府对教育的不重视,澳门的教育发展非常缓慢,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内地改革开放,_构想逐渐在港澳实施,带动了澳门经济的发展,葡澳政府才加强了对教育的管理,澳门的教育事业逐渐发展起来。1981年,香港华商在澳门创办了近代澳门第一所大学——东亚大学,至此澳门有了自己的高等教育。

一百多年间,澳门教育经历了无数的波澜曲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澳门教育史并没有引起国内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一般学者关于澳门史的研究,多以政治史作为研究方向,专门研究澳门教育通史的学者不多,多是在一些较为重要的澳门史著作中收录澳门教育的发展历程。如[瑞典]龙思泰《早期澳门史》(xxx等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在第四章“人口”内提及澳门公共教育。xxx的《澳门通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其中第十九章“近现代澳门的教育文化事业”论及澳门近现代教育的特点。xxx、xxx和的《澳门历史与社会发展》(珠海出版社,1999年版),只在第九章内第二节“文化教育的发展”提及教育,内容主要简述1995—1997年澳门教育的概括,中小学方面只提供一些数字,包括学校数目和学生人数等,高等教育也只简单列出澳门大学、理工学院、澳门旅游学院的学生数字和课程名称。xxx的《xxx撤退前的澳门》(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书中只是简单集中地描述了澳门教育的特点,简单归纳为多元办学和多种学制并存、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起步迟等几项,结论也只是简单地归结为澳门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发展落后。

口述历史xxx 第22篇

这样啊,我理解的意思是你要采访这个事件当时的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去揭开这个事件的真相还是怎么的么?我曾经跟着一个老师做副刊的“读城”,一般我们回顾那种城市有意义的历史事件的时候,前期是要做很多史料考证的工作的。会找很多官方非官方的有关这个事件的史料和书籍,比如当时一些人对这个事件的回忆啊,尤其是亲身经历过这个事件的人的回忆录。

再把这些史料录入整合,找出其中读者可能会感兴趣的点,然后分版块。采访部分就是去找这些事件经历人的后人,联系然后就那些容易引起人兴趣的点进行提问,一些有疑问或者争议的部分进行考察确认,再把此部分内容整合进先前的史料中去,好好思量各部分的小标题,那种有噱头的。

比如我那个老师有次写一个武派的传人,算是历史人物,标题就是XXX的武功,吹出来的?不过你写的是西安事变,可能要严谨些。 写历史的稿子,史料和书籍是非常重要的,要有凭有据才行,引用的东西也要明确标明出处,采访的内容登稿要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否则很可能会有投诉的,可以的话最好分成上下两部分,如果上部引起一定的反响的话,可以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一些你没找到的当事人打电话给你,提供的东西能完善你的稿子。

口述历史xxx 第23篇

关键词:文件纵向运动;文件跳跃;现行价值;参考价值;口述档案

文件是伴随着社会活动的开展而直接产生的,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一般来说,文件会经过设计制作形成阶段、现行阶段、暂存阶段、历史阶段的运动。xxx教授认为这只是文件运动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情况下,文件会跳过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阶段,直接进入下一个阶段,并将其称为“文件运动的跳跃形式”。xxx教授则将文件运动分为文件的横向运动与纵向运动,并认为文件纵向的四阶段运动是普遍的规律,不存在何教授所说的特殊现象。如果文件一经制作形成未发挥现行作用就作为历史记录,是绝对不可能的,否则便是捏造档案。然而笔者认为,xxx教授在专著《文件纵横运动论》第五章第四节中的相关论述是值得商榷的,下面进行一一分析。

1 文件的现行价值是文件内容的现行价值

xxx教授在《论文件运动的特殊形式》中举例“如《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规定,‘在本级党委、_、_、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的常委会、全体委员会、政府常务会议、办公会议的文件材料中,讨论未通过的文件材料应短期保存’”。[1]何教授认为,这些文件由于对今后的工作具有参考价值,跳过第二阶段直接进入了第三阶段,作为档案暂为保存。

xxx教授认为,文件形成后,会经历现行期、半现行期和非现行期的顺序和过渡,而在我国只有处于后两个时期的文件才能称之为档案,也就是说必须具备了“社会实践活动真实的历史记录”的本质属性,才可成为档案,这一属性也必然是在现行文件发挥完现行作用后才获得的。“文件一经制作形成如果未经现行期或现行期未终结,那么该文件就永远不是其形成活动真实的历史记录,也就永远不可能是档案。”[2]因而他认为,何教授所举例的材料,如果能推动最后文本的通过,就发挥了现行作用,便可成为档案,反之则不能。

xxx教授还继续推举出会议记录、会议照片、会议录音、光盘等,与会后需要贯彻执行的会议决议、纪要、公报等不同,前者未经现行使用便进入第三阶段。对此观点,xxx教授列举出一个案例加以反驳,即人民大学1999年对某门课的所有授课老师进行录音,其中一位老师以录音影响授课为由予以拒绝。在xxx教授看来,录音对该项活动的开展所产生的推动和制约作用,正是其发挥现行价值的表现。

令我们费解的是,何教授在自己的这本著作中前些部分提到,“所谓‘现行价值’,也即‘现行作用’,或称‘依据作用’,就是一份文件为了完成或达到其为之形成的目标而具有的法律或行政的效力或力量”。很显然,我们不会为了文件而产生文件。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是为了完成某项活动的目标而形成的。因而文件的现行期是完成内容规定的任务的阶段,现行价值主要指的是文件内容的现行价值。而xxx教授在xxx教授的论述时,却过多地针对文件的形成活动,而不是文件内容所针对的活动,这与他在前文有关现行价值的解说,已经自相矛盾。

从这一角度出发,会议讨论未通过的材料、会议记录、会议照片、会议录音、光盘这类文件或特殊载体资料,都没有参与到该会议所讨论针对的那项社会活动的后续开展之中,没有在该社会活动中加以执行,也就明显地没有现行价值。然而,它们作为整个社会活动进程某一阶段所产生的文件,也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因而应作为档案保存。

2 参考价值也是档案的一个重要价值

仍然针对上文的举例,xxx教授还从另外一个角度加以驳斥。他在专著中写道:“判断文件所处运动阶段并不是根据文件所在地点,而是依据文件所能呈现的价值类型,由于它们只具有参考价值,根本不能发挥出档案应有的价值,因此,本质上它们并不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即它们其实并不是档案,只是资料而已,所以在此同样没有发生文件纵向运动的跳跃现象。难道暂存于档案部门的就一定是档案吗?”[3]

首先,xxx教授将“参照物”找错,参照该会议的开展和会议所讨论的整个活动,那些未通过的材料和未公开印发的文件,仍具有原始记录性,可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

其次,档案因具有原始记录性可发挥凭证作用,因具有历史性可发挥参考作用。参考价值同样是档案的一个重要价值,它可为后人在开展类似活动时提供借鉴、吸取经验、帮助决策等等。虽然我们保存档案在很大一部分上是为了利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档案都会全部地在利用中发挥出这两项作用,甚至有些档案的利用率极低,然而一旦利用便可发挥重要价值,比如军事国防档案。有些档案可能在利用中主要发挥凭证价值,有些可能主要发挥参考价值,但不能因此就否认它是档案。正如虽然房屋的主要功能是居住,但不能因为有些房屋被作为参观景点(如名人故居)或无人居住,我们就可以说它不再是房屋。能否成为档案,并不是由其价值决定的,而是由是否具有档案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3 口述档案不可能与历史完全相同

xxx教授认为,记录和贮存社会实践活动历史情形的方式很多,除了在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记录之外,活动参与当事人也能存贮和反映许多情形,人脑便是这种存贮的特殊载体。因而,他虽认同口述档案不具有原生性,却认为“所谓‘口述档案’实质是档案‘复制件’……而档案复制件的前身则不言自明,因此,简单地认为‘口述档案’没有前身,一经形成就是档案,从而得出文件纵向运动存在跳跃现象,这显然是不妥的”。[4]

既然用到“档案复制件”这种提法,那必然应该有相应的“档案原件”,也即xxx教授所指的“档案复制件的前身”。很显然,他认为这个“前身”就是口述人在脑中所存贮的关于口述事件的历史情形。

我们不能否认人脑可以作为存储的特殊载体,但它的特殊性之一便是具有主观性。任何人在经历社会实践时,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感受,也不可能记忆当时方方面面的所有细节,所留存下的记忆也有可能会在之后的生活经历之中产生新的感受。因而,同一历史事件,选择不同的口述人,就可能有不同角度的记录,比如_中的_和日本士兵。所以,虽然口述人亲身经历了该事件,但带有主观感受的口述人的记忆,又怎能具有原生性?此外,大多数情况下,口述人都是在口述活动的组织者所选取的口述主题、问题引导等等背景下去口述的,这就无可避免也带有一定程度的口述活动组织者的主观性。因此,“口述史采访内容是特别重要的,它应当被认真地加以准备和鉴别,可以对所涉及的主题作对比论述”。[5]口述档案不可能与真实的历史完全一致,只是我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收集的最近似真实历史的档案,所以根本不可能存在“前身”,一经形成就跳跃进第四阶段。正如xxx教授所言:“即使是‘口述史档案’也仍然是由史实调查的文件转化而来的,但它们的确切含义却是‘补述历史事件过程’的文件转化而来的、真实反映‘补述历史事件过程’的档案。只不过它们也能反映业已逝去的历史事件,并且由于是‘补述历史事件过程’的档案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可信度,故而也可以被认作是‘业已逝去的历史事件’的‘档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