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英语笔译课程总结(优选4篇)

admin
导读 (1)可以输送有商务背景但无翻译背景的教师去相关院校培训翻译的相关知识。[2]xxx视译练习对同声传译训练的效果[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经过对实验组和对比组的译语语速计算和翻译质量评估,得出如下结论,见表1。

英语笔译课程总结 第1篇

论文摘要: 本文探讨了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重要性与现状,并对如何促进该实训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一、翻译实训课的重要性

实训课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实训课程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xxx、xxx总结了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其中即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同时,高职教育较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人也称高职教育为就业教育。因此,尽快缩短学生进入工作角色的周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设置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比如实训课,就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翻译课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操练和训练,就容易偏于理论而失去其应有的实践性意义。相反,只有通过大量的笔译和口译实操,在训练的过程中掌握做好翻译所必需的方法、技巧,如笔译中长句的断句技巧、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互变、增词译法、减词译法,口译中的顺译技巧、焊接技巧、拆句技巧、合句技巧、耽搁翻译、预判技巧等,才能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快地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翻译能力,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现状

尽管翻译实训课非常重要,但是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目前却表现出发展极其不均衡的状况。

1.就重视程度而言,一些院校非常重视,不仅开设了翻译实训课,有些还专门建立了翻译实训室。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不重视或不够重视翻译实训课的建设,只是在翻译课中加一些练习。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财力、物力等方面有所局限,另一方面则在于主观上不够重视,有些院校则根本不设置翻译课和翻译实训课。

2.在开设了翻译实训课的院校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师资问题。

教授翻译实训课的教师必须有翻译知识背景,要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技巧、方法等,同时最好有商务实践背景。现实情况却是,有些院校的商务翻译实训课是由纯语言学背景而无翻译背景的教师来教授的,有些则由有实践经验但缺乏必需的翻译理论、方法、技巧的教师任教。结果自然都无法令人满意。

(2)翻译实训课的课时不足。

有些院校也开设翻译实训课,但课时却严重不足,导致的结果是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均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缺乏好的翻译实训课教材。

教材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训教材包括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教学文字材料、实训教学软件、实训教学音像材料等。

市面上缺乏此类翻译实训课教材,因此在教授翻译实训课时只能选择一些翻译教程为教材。如此一来,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4)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缺乏或数量不足。

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对于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商务英语翻译实训亦是如此。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院校根本没有商务英语翻译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5)校企联合、产学研开展不够。

在实训教学中,校企联合、产学研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笔者较为详尽的调查,这一块的现状总体也无法令人满意。

三、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改革

翻译作为语言的五大基本技能之一,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而言,其作用显而易见。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更是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据笔者较为详实的调查,郑州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近几年的毕业生有55%左右从事翻译工作或与翻译密切相关的工作。笔者这几年也一直跟踪该系毕业生的情况,给相当多的毕业生修改过翻译任务,归纳了他们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和问题:广告的翻译、商务信函的翻译、合同的翻译、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公司简介的翻译等。这些都为笔者进行的商务翻译实训课程的改革提供了资料和数据支持。以下探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改革问题。

1.重视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翻译能力为语言的基本五大技能之一,实训课又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因此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我院应用外语系已将其列为专业必修课。在总结为期一周的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认为通过这一周的实训课,所学的知识几乎超越一学期的翻译课。这其中当然有夸张的成分,并且我们的实训课是在翻译课上完以后开始的,自然离不开翻译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方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实训课的重要作用。

2.认真制定实训教学文件,开发实训教材。

教学文件和教材对于教学活动而言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重视其制定和开发。笔者认为,应当重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重要作用,让委员们参与到教学文件的制定和实训教材的开发中来。同时,还应当邀请其他从事翻译工作的企业人士参与其中。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教学文件和开发出的教材才能在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做好翻译实训课的师资培训工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人尽皆知。为了更好地开展翻译实训课的教学工作,一定要重视师资和师资培训问题。

(1)可以输送有商务背景但无翻译背景的教师去相关院校培训翻译的相关知识。

(2)可以输送有翻译背景但无商务背景的教师去相关院校培养商务知识。

(3)邀请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和其他企业界人士前来授课。

4.重视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建设。

离开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实训课势必很难开展。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加快建设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建立了口译实训室,效果令人满意。

很多教师在进行翻译口译实训的时候,将学生带到交易会或展会的现场,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5.校企联合。

随着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笔译和口译人才。在这种大环境下,校企联合培训翻译人才越来越有必要。校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翻译实训,如到企业现场进行口译实训、联合办班等。

6.课时。

在课时上也要给予翻译实训课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一定要开独立的翻译实训课,并且要给予足够的课时。翻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没有足够的练习和实践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学好翻译。

7.我们的探索和实践。

郑州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一直在摸索翻译教学问题。2005级之前没有单设翻译实训课,只是强调课堂上实践和练习的重要性。从2005级开始,我们设置了独立的翻译实训课,命名为应用翻译实践,为期一周(26学时)。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在开始上课之前专门选定了几个重点单元进行练习、实践和讲评。根据我系几年内对毕业生真实而详尽的跟踪调查和笔者这几年帮毕业生修改的翻译任务,笔者最终选定了几个重点单元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练习和实践:广告翻译、商务信函翻译、商务合同的翻译、产品说明书翻译、公司简介翻译等。在实训的过程中,笔者先讲解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然后是学生大量地练习,接着笔者结合学生的练习进行评讲,并进一步补充相关的技巧、方法等。以广告翻译为例,笔者以常见的广告翻译例子引入,强调广告翻译的重要性。然后以PPT课件介绍广告的特点、广告英语的特点和广告翻译注意事项。随后,笔者给出一些广告案例让学生翻译。最后,笔者进行点评,并补充广告翻译的方法、技巧等。在最后的实训测评时,笔者将以前的毕业生让笔者翻译或校对的广告拿出来让学生翻译,学生基本上都能较好地翻译出来。

在此期间,笔者还用商务英语翻译中级证书的原题进行了一次测试。在讲解试卷的过程中,用实例讲解了常见的翻译技巧,如长句的断句、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等等,收到了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

除此之外,笔者同样重视口译实训,补充了口译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等,如什么是同传、连传、交传、顺译、焊接等。然后进行大量的口译练习。

通过这一周的实训,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练习和实践,很多学生因此对翻译产生兴趣并选定翻译作为自己的职业。但是,我们的翻译实训课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1)课时不足。作为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程之一的翻译实训课,26学时是严重不足的。如有可能,应给予更多的学时。(2)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不足。这也是我系面临但最近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正在考虑并联系,尝试能否到广交会现场进行口译实训教学。(3)师资不足。我系翻译教师依然严重不足。

四、小结

在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需求量逐年增加的今天,国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商务翻译实训课,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合格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xxx,xxx.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冯克江.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探索——以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9.

英语笔译课程总结 第2篇

论文关键词:普通院校,口译课堂教学模式,语言技能,口译技能,并重

1.引言

中国口译教学开展得比较晚。20世纪70年代,口译仅仅是少数院校外语专业的一门课程。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加速,整个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要日趋增多,口译的重要性越发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同。教育部于2000年将口译课由原来的选修课改为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旨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译人才。这样口译课才在中国高校得到普及。同样,中国的口译教学研究起步也很晚,20世纪90年代以后,严格意义的口译研究才开始并进入发展时期(xxx和平,2005a)。中国口译研究基本上是对西方口译理论的评价、扩展和应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Seleskovitch 创立的释意理论、Gile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式和Anderson认知三段式模式。释意理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被引入中国,直到20世纪末才得到系统介绍,并成为中国高校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xxx,2008)。在此之前,许多院校的口译教学仍停留在口语训练上,或者停留在语言的句子翻译上,口译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能力培养为辅,口译技能训练几乎被排斥在教学内容之外(xxx和平,2005b:100)。

在对口译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以Seleskovitch 和Gile教授为代表的巴黎释意学派自上世纪60年代制定了一系列的口译办学原则,如“口译教学不是外语教学,口译课应只教口译技能不教语言,学生入学前必须已熟练掌握有关外语”(转引xxx, 2008)。受到释意理论的启发,很多中国口译研究者也提出了口译教学要以口译技能为主的主张,如:xxx(2001)认为口译教学应以技能训练为主,语言训练为辅;仲伟合(2007)提出在口译训练和教学中应该以向学生传授“口译技能”为主要训练原则,辅以不同题材的语篇来强化口译技能的习得。与此同时,少数口译研究者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xxx运教授(2008)指出翻译专业的学生开始学习口译时,大多数语言能力还不扎实,主题知识比较缺乏,因此口译课基本上还是语言与口译教学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xxx(2008)主张我国的外语本科口译课程和翻译院系的口译专业(方向)课程,应该以口译技能训练为核心,重点讲授口译技术、原则、策略和职业准则,同时以题材为线索选择语言材料,使口译技能学习与语言能力提高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总体而言,中国口译课堂教学内容离不开口译技能与语言知识的教授,关键是两者的关系为何更合理,主次之分还是并重?并且并重,因学生的生源和学习基础不同,这两者的比重关系更是不同。相对大部分一本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普通院校本科生的语言基础要相对薄弱得多。在实际教学中,以口译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是一种理想模式。鉴于此,笔者开展了历时2个学期的调查研究,探讨在普通院校英语本科口译课堂教学中两者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

2.调查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是某院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共四个教学班级,总人数186人。调查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历时2个学期。每个学期教学周数,除去开学教学安排讲解一周、期中考试一周和期末考试一周,实际授课周为26周,xxx时为2。

第一学期主要采用以口译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授口译的基本技能,授课材料没有具体教科书,笔者根据学生基础和学习情况自编教材,题材广泛,每次课一个主题。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为:上次课所学技能的运用小测、新技能讲授、新技能强化训练。每次课都提供大量的相关技能训练资料供学生课后训练使用。为了确保学生课后进行一定量的相关技能自我强化训练,每次课堂都进行15分钟左右的相关技能测试,且测试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测试内容50%出自课后和课堂所学资料,50%为相关技能的新资料,每次测试都进行录音。

第二学期主要是以口译能力和语言技能并重的模式,教材采用以xxx主编的《商务现场口译》为辅和自编材料的补充材料为主,题材为商务口译,每次课一个商务主题。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为:新单元内容的口译测试、新单元相关口译技能和语言的讲解和训练,新单元类似题材的口译扩展训练(笔者自编资料)和现场模拟训练。为了确保学生上课前熟悉并掌握即将学习单元的语言知识,每次课堂都进行15分钟左右的小测,测试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测试内容100%出自教材的相关单元,每次测试都进行录音。两个学期的测试题型基本一致,都是中译英和英译中。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模式的看法,辅以参考他们的平时小测、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每个学期期末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总共进行2次。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的有效性,都在每个学期最后一次课进行,绝大部学生参与。第一期收回有效问卷125份,下学期137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口译课教学方式的态度和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建议。第二学期的问卷调查内容与第一个学期大体一样,只是更注重对上下两个学期授课方式的比较。设计这份问卷的3位青年教师都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拥有讲师以上职称,且长期从事笔译或口译相关的社会工作和教学工作、拥有相关的技术认证。另外一位教师是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多次参与设计过相关类型的问卷调查或试验。此外,在设计问卷的前后,我们还大量咨询了有关专家和英语口译教师的意见,同时让本系大四的50名学生(已经学完口译课程)进行前测,笔者和其它两位相关教师亲自参加这两个环节的活动,确保了测试试卷的合理性、高回收率和数据的真实性。虽然由于经验、知识不足,此问卷设计可能在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前测结果表明该问卷调查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3.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第一个学期调查的结果(表1)

10%

15 %

13%

英语笔译课程总结 第3篇

关键词:口译教学;元认知策略;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8-0120-6 doi:

1 . 引言

“口译是以口译员为媒介的一种特殊的翻译传播和社会交际行为”,口译的过程“既是信息传递过程、交际传播过程,也是复杂的认知过程”(xxx,2009)。因此,口译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构建这一复杂认知过程、使其内化和自动化的教学活动。

根据笔者在广西师范大学对英语专业(翻译方向)三年级的50名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的学生表示,他们从未或极少制定口译练习的中长期目标或计划。如果学生在口译一开始就没有明确自己的“志”在何方,那么学生口译学习缺乏动力,口译教学将难以顺利展开。

随着认知科学和建构主义教学法的兴起,学习者因素成为教学研究关注的焦点(xxx,2013)。目前国内口译教学研究更多重视的是教师“如何教口译”,研究的出发点仍旧是教师中心,而学生“如何学口译”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通过实验,论证元认知策略在口译教学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试图找出元认知理论在口译教学中应用的具体途径。

2 . 理论依据

元认知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F l a v e l l(1979)提出的一种学习策略,它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又包括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随后元认知得到发展,被西方许多认知心理学家发展成为了3大类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O’Malley & Chamot, 2001)。

元认知策略主要分为三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前对学习活动的目标、过程、步骤做出规划与安排。如:确定学习目标,预测重点难点,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分析如何完成任务,安排学习时间等。监控策略是指学习活动进行过程中根据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效果和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评估策略是指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采用的策略进行调整。

本研究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主要是指在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在课堂上教授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策略,并督促学生通过元认知xxx式在课后的口译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从而逐步将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内化成口译学习习惯、口译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学过程。

3 . 研究问题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并结合口译教学目前普遍学时不足且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口译练习的实际,本研究试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英语专业学生在口译学习中是否使用元认知策略?如果使用,哪些策略使用得更多,哪一个策略更少?

(2)经过元认知策略培训的学生与未经过元认知策略培训的学生在口译产出方面是否有差异?

4 . 研究设计

4 . 1 受试

本研究受试选取了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三年级英语专业(翻译方向)2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实验班有28名学生:男生2名,女生26名;控制班有27名学生:男生2名,女生25名。由于进行口译前测时,实验班有2名学生不在场,口译后测时实验班有1名学生不在,控制班有2名学生不在,为保证计入统计的数据是前测和后测一一对应,故该5名学生的成绩被剔除。则实验班的有效数据人数为25人,控制班的有效数据人数为25人。两个班此前都接受同样的语言课程,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口译课程,教学实验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三周开始进行,前两周为原口译教师授课。

4 . 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表

本研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口译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使用调查表(前测)》《口译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使用调查表(后测)》。

笔者参考了xxx《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2003)的版本,设计包含了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有关问题的五分制莱克特表调查问卷。卷内含13个问题,让学生就自己的实际情况由频率从低到高的五个维度作答,了解学生在实验前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

口译测试

英语笔译课程总结 第4篇

[关键词]语速 翻译质量 视译 同传初学者

一、引言

笔者在先前根据xxx模式,针对英汉同传译语语速和翻译质量的关系进行过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同传初学者在日常训练中存在语速偏快的现象。针对这一结论,笔者期望能够找出训练方法帮助控制初学者的语速,并且提高翻译质量。在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和调查相关高等院校后,笔者发现,视译和同传在工作原理和教学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很多高校对视译课程不太重视,因此,笔者计划通过对当初的实验对象进行分组,一组进行半年的视译强化训练,而另一组不进行强化,以对比半年后两组初学者的英汉同传语速和翻译质量的变化,来探讨是否视译对同传初学者有帮助。

二、视译和同声传译的关系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讲话的情况下,不间断地将内容口译给听众的一种翻译方式。同声传译效率高,能保证演讲或会议的流畅进行。

视译(sight interpretation)是指同传译员拿着讲话人的发言稿,边听发言、边看原稿、边进行同声传译。目前国际大型会议中有超过90%的发言者是根据事先拟好的提纲或者发言稿进行演讲,译员可通过发言稿或者其他文字材料进行传译,工作方式跟同声传译极为相似,所以也常常把视译称为“带稿同传”。

同声传译和视译在翻译要求和技巧上基本相同,但同传译员依靠听力进行翻译,而视译译员依靠听力和阅读,因此,视译既可以作为真实的会场口译方式,也可以作为同传初学者向“无稿同传”过渡的一种训练方式。

三、视译与同传的理论基础对比

近年来,在口译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理论并设计模型研究口译。其中著名的口译研究学者丹尼尔・xxx创立了“xxx模式”,也被称为“精力分配模式”。在同传中,xxx模式的公式为SI(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L+M+P+C(L=Listening and analysis听力与分析,M=Short-term Memory短期记忆,P=Speech Production言语传达,C=Coordination任务协调)。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xxx将译员有限的精力分配到四方面,即听力与分析、短期记忆、言语传达和任务协调。他认为,译员总的精力有限,因此分配到四个方面的精力需要相对平衡,才能确保翻译质量。

而xxx对视译的阐释是ST(Sight Translating)=R+P+C(R=Reading阅读),其中阅读代替了听力分析和短期记忆。但是实际上在视译的过程中,译员不仅要阅读发言稿,也要同时听发言人的讲话,所以阅读,听力分析和短期记忆是同时发生的。因此,xxx模式对视译的阐释就可以变为:ST=L+M+R+P+C。

从上述两个公式可以看出,同传和视译的工作原理相似,只是译员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所不同。同传译员需要单纯靠听力分析来进行翻译,而视译译员有阅读材料,分担了部分听力理解的压力,尤其是在句式结构复杂的地方可以提前进行应对。因此,视译的难度相对同传较小,可以作为同传初学者进行训练的方式。

四、视译训练的三种方法介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视译和同传的工作原理相似,都需要紧跟着发言人的发言进行不间断的翻译,所以没有时间调整翻译的语序。因此,同传和视译都需要掌握不改变源语语序进行翻译的技巧。在视译的训练中,主要有三种方法来提高保持源语语序翻译的能力,分别是顺句推动、断句和衔接,这三种方法可作为同传初学者在学习无稿同传之前的训练。

(一)顺句推动

顺句推动是指在视译的过程中,尽量保持译语和源语的语序一致。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序和语序上常常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定语和状语。汉语往往把定语放在要修饰的词之前做前置定语,如“美丽的鲜花”,虽然英语中也有前置定语,但还存在大量的复杂的后置定语从句。另外汉语的时间和地点常常放在句子开头,而英语则恰恰相反,往往放在句子末尾。由于在口译中没有时间调整语序,所以视译通常采取保持源语语序的方法进行顺译。例如:

They have been working busily since 8 o'clock in the morning.

译:他们一直忙个不停,从早上8点干到现在。

I come to China /at an important time.

g:我来到中国访问,正逢一个重要的时刻。

(二)断句

视译中如果要做到顺句推动,那么就必须进行合理的断句。所谓的断句指的是在视译时将原语句子,按适当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割处理并译成目的语。意群作为断句的基本依据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相对独立的意义概念;在一目可及的范围之内;能够通过连接语较灵活地与前后的视译单位结合。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断句之后的翻译才不会支离破碎,缺乏整体连贯性。例如:

He has established a dialogue on human rights at the highest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with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worldwide.

这句话包含了四个独立的意义概念:(1)established a dialogue;(2)human rights;(3)the highest levels of government;(4)regional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worldwide,并且几个意群都在一目可及的范围之内,在顺句推动的技巧下能够通过连接语结合成一句完整的译语:他已开始了对话,就人权问题在政府最高一级进行对话,并与世界各地的区域和国家机构进行对话。

(三)衔接

在按照意群断句之后,要保证视译译文通顺、逻辑清晰,就需要增加相应的衔接词,否则译语会出现零散,不流畅的问题。有时为了强调或者补充、更正译语,视译中通常会使用重复手段让译语更加自然,便于理解。例如:

They will get the preparation done before considering other proposals. 译:他们要把准备工作做完,然后再考虑其他建议。

My country will submit its report between now and Kyoto.

g:我国将递交自己的报告,时间是京都会议召开之前。

值得一提的是,在视译训练中,一般要求译员养成放慢语速的习惯,目的是让译员有更多时间进行思考,断句和衔接。

五、视译对英汉同传初学者译语语速和翻译质量影响的实验

(一)实验简介

笔者已从先前的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同传初学者在日常训练中存在语速偏快的现象。为验证视译训练是否对初学者的语速控制和翻译质量有所帮助,笔者对14名先前实验中的同传初学者进行分组,一组为实验组(7人),一组为对比组(7人)。两组学生在一学期的时间里,使用相同教材进行同传教学,但实验组按文中提及的视译技巧进行英汉视译强化训练,每堂同传课花20分钟进行视译练习,并在课后布置视译作业进行练习并检查,对比组则不进行视译强化训练。

实验对象:14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MTI研三口译专业学生,并且实验前一学期的同传成绩平均分相当,均在80分左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实验音频材料:米歇尔・xxx2012年在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的演讲。

实验过程:在同传测试之前,为了排除不相关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笔者首先将音频中演讲者的语速调为约每分钟120词,这也是学生在同传课中最适应的源语语速;其次,笔者预先将演讲的背景介绍和生词发给实验对象进行预习,排除因理解障碍造成的翻译质量不佳;另外,语音室内每一个实验对象的位置都相隔一段距离,避免相互影响;实验中会有中场休息,避免因疲劳影响翻译质量;实验结束后,随即收集所有实验对象的同传录音。

经过对实验组和对比组的译语语速计算和翻译质量评估,得出如下结论,见表1。

表1 译语语速和翻译质量对比

实验样本 人数 平均译语语速(cpm) 译语语速

标准差 翻译平均

得分 翻译得分

标准差

实验组 7

对比组 7

(二)实验结果分析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比组的学生在半年前同传成绩相当,但实验组在一学期的视译强化训练后,平均语速相对于对比组的学生更慢,并且更接近理论上最适宜的同传译语语速250cpm,平均语速的标准差也小于对比组,说明实验组学生在一学期的视译训练后,的确能够更好地控制译语语速;同时,实验组的翻译平均得分高于对比组,标准差低于对比组,说明实验组同传翻译质量整体水平有所提高,验证了视译训练的确有助于同传初学者提高翻译质量。

同时,在实验之后,笔者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中,的学生认为视译训练能够帮助自己控制语速并提高同传技能,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将视译训练纳入同传教学课堂中,的学生认为视译训练时间和强度跟同传的翻译质量成正比。

(三)实验的局限性和可完善之处

本次实验因为条件所限导致实验对象的数量不够充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的说服力。同时,笔者只针对英汉同传做了实验分析,并未对汉英同传做相关阐释,这也是本次实验在以后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六、总结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得出结论,视译和同传有相似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原理,把视译训练引入到英汉同传课堂,利用视译的三种方法:顺句推动、断句和衔接,可以帮助同传初学者调整过快的语速,并帮助他们提高同传技能和翻译质量。因此,高校应该更加重视视译训练,并把它作为同传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2]xxx视译练习对同声传译训练的效果[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3]xxx.同步传译的自我训练途径[J].中国翻译,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