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经典诵读范文(通用20篇)

小伞
导读 [3]余恕诚,俞晓红.大学语文•经典诵读[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星期四下午,我们三·四班举行经典诵读比赛,我怀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阶梯教室。我们要进行经典诵读比赛。一进教室,我的心怦怦直跳:哇,有好多的家长,我可一定得好好表现呀!雷欣怡和林霈垚报完目,比赛就开始了,随着一组

经典诵读范文 第1篇

星期四下午,我们三·四班举行经典诵读比赛,我怀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阶梯教室。我们要进行经典诵读比赛。

一进教室,我的心怦怦直跳:哇,有好多的家长,我可一定得好好表现呀!雷欣怡和林霈垚报完目,比赛就开始了,随着一组一组比赛,快轮到我们这组了。我做了几次深呼吸,给自已加加油。我们上了台,我说:“我们是超级爱心组合。下面请雷欣怡、栾喆曦、刘羿鹭、牛佳怡,为大家表演配乐诗朗诵:《悯农》,请大家欣赏。”在表演过程中,我一点也不紧张,我相信这一定是和我的努力准备比赛和我们平时认真练习有很大关系。很快,我们就精彩的'表演完了,并得到了全场观众和郅老师的热烈掌声,我心里美滋滋的。

第二项是挑战背诵古诗。雷欣怡叫到我的名字了,我落落大方地走上了讲台,抽到了《悯农》这首诗。我心想:哇,我真幸运呀!我可是刚表演完这首古诗呀!我很流利、有感情地背诵了出来,背完后,我请了胡雅晴上来挑战……全班同学都在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氛中把经典诵读比赛推向高潮。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我们依依不舍地走出了阶梯教室。

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认真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典诵读比赛呀!

经典诵读范文 第2篇

一、明确诵读中华经典的意义

国学启蒙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瑰宝,凝聚先人智慧,蕴涵民族美德,具有永恒的传承价值。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国学启蒙经典中包含了很多美好的思想品质,如: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学校作为促进学生成长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如果能将中华经典文学与诵读紧密结合,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就能让他们在经典诵读的熏陶中成长,提高道德素养。

当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接轨的同时,也在努力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我国现今正处在多元文化侵蚀的危机中。西方文化凭借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思想素质的提高;还可以从行为上指引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经典诵读环境

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激发诵读经典的兴趣,同时也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校园中的一些小角落改造成学生学习经典、感悟经典的宣传园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报,让学生发挥才能,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文或经典国学,在班级环境的感染中提高道德修养。

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古诗词通过绘画和剪贴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粘贴在教室的经典展览栏里。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图书柜里存放一些经典的书籍,如:《弟子规》《三字经》《诗经》等中华经典图书。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粘贴一些名人名言、书画以及学生的手抄报,使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氛围里成长,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渗透到德育教育中。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

为了使学生真正地从经典的国学诵读中获得思想和行为的提高,我校开展了“诵经典 我成长”活动,周一至周五晨诵时,由教师选择内容,如古诗、《弟子规》《三字经》等,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诵读的方式加强德育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后,学校内开展了“《三字经》讲故事比赛”及“经典诵读伴我成长”主题演讲,举行了古诗文默写比赛及经典文化手抄报、优秀经典书画展览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了经典国学,走进了传统文化,获得了思想上的共鸣。

四、在活动中巧妙进行德育教育

我校以《三字经》为内容,进行了一次讲故事比赛。比如通过讲《孟母三迁》的故事,让孩子明白母亲为了孩子的成才,不惜几次搬家,让孩子有读书成才的好环境,从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孩子通过这次活动,可以明白很多的生活道理。把这样的思想教育融入到了一个个小故事当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们的道德修养。

经典诵读范文 第3篇

一、诵读经典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二、诵读经典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即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课外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这话启示我们:课外阅读能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启迪我们的聪慧,有助于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课外阅读能使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知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能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能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能加强我们的认知能力,改善知识结构,激发探求事物的奥秘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通过不断扩大学生知识面,逐渐养成他们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各年级开展的“诵读经典 品位人生”朗诵比赛中,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走上讲台声情并茂地朗读,激发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三、诵读经典能增加学生的字、音、义的理解和词汇量

叶圣陶老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经典与现代文的阅读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对经典作品做到熟读成诵,能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之美,更多更好地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使学生学会运用更丰富、更优美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一段时间后,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不仅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有深度了;对字词的理解也更到位了。事实证明,学生对经典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深刻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学生对经典文章的理解、体会也不断加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世界经典文化群星闪耀,在世界文化大花园里,随便摘一朵都会大放异彩,中学生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要加大对学生知识的掌握量,通过对文明的高度凝缩的精选的学习,会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语言词汇;对经典作品的不断诵读,会使学生更精准地掌握字词的读音、意思,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增强对语文的理解。

四、诵读经典能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气质

“清白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文化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冲洗,积淀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诵读经典,就是向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文化回归,就是对汉语言的一种继承和传承。

经典诵读范文 第4篇

以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洛龙区已经开展了几个学期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活动的开展并科学运作,不仅拓宽了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课程资源,更给新洛龙教育人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最佳契机。此次活动,本人与学生共同参与,熟读精思,感悟颇深,真乃受益匪浅。

经典诵读,是大课间行为艺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形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保持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

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仅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洛龙教育这块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经典诵读范文 第5篇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通过诵读活动,让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下面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朗诵比赛活动策划方案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朗诵比赛活动策划方案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以迎接、庆祝新中国成立xx周年为契机,大力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决定开展以“华夏颂鹤乡情”为主题的迎国庆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一、活动目的

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通过诵读活动,让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

2、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利用中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建鹤城和谐家园。通过诵读活动,让学生了解鹤城悠远古朴的民族史,固守边陲的保卫史,可歌可泣的抗争史,开拓创新的奋发史,感受到泱泱华夏的千秋美德,激发学生颂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热情。

二、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及教师。

三、活动内容

以优秀的古典诗文(如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我市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为主,坚持多元融合,以崭新的视角、灵活的手段和方式,展示中华诗文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体现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和优秀文化。

1、诵经典。以背诵、诵读为主,鼓励编排对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鉴赏华夏美文;

2、品古韵。通过赏音乐、展绘画、竟书法、战棋弈等活动品味古诗古韵;

3、传美德。讲故事、课本剧等形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4、做君子。利用学校的主阵地课堂,渗透中华经典诵读内容,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做谦谦君子。

四、活动安排

l、6月10日一7月14日,组织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通过发放《告家长书》等进行宣传动员,在暑假期间开展“诵读经典迎国庆”活动,向学生推荐诵读的经典文章。

2、7月15日~8月31日,学生在家庭中开展诵读活动,并制作手抄报、书写书法作品等。

3、9月1日一10日,学校组织开展汇报活动,并推荐优秀节目或作品上报市教育局参加市汇报晚会节目名单(3--5个)。

4、9月下旬,组织参加全市“华夏颂鹤乡情”迎国庆经典诵读汇报晚会。

五、活动要求

1、充分认识做好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认真做好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与汇报工作。

2、充分利用暑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不断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

3、推荐参加汇报晚会的内容要注意突出地域特色、民俗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

4、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诵读,持之以恒。为确保此项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政教处要组织成立“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一中学校中华经典诵读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切实将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5、政教处于9月30日之前交活动总结。

朗诵比赛活动策划方案二

实施方案

中华经典诗文内容广泛,语言精辟,思想深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

(一)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不定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

(三)各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

(四)各学校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学校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六)各学校要定期更换篇目,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朱子家训》和精选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和《弟子规》。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和《三字经》。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和《千字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和《朱子家训》。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精选的《大学》、《中庸》、《论语》部分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精选的《孟子》、《论语》部分篇章等。

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论语》、《古文观止》及诸子百家等篇章。

四、活动安排

(一)编写校本教材。学校要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鼓励教师本着“扬弃”的原则编写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文诵读教材。

(二)纳入课程计划。利用校本课程的课时,每周1—2节课的时间和晨读进行诵读、赏析、评点。

(三)教学师资。语文教师要自觉担当重任,充分利用语文和校本课时引导学生诵读;音乐教师可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体育教师可利用体育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诵读活动的指导等。

(四)诵读方式。学校除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外,还通过晨读、课间操、活动课、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学习沙龙、专题经典讲座、评比诵读等形式开展诵读活动。

五、组织开展全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

羊头镇中小学校教师和中小学学生

(二)比赛程序

1.初赛

初赛由各学校自行组织进行。各学校要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初赛,确定决赛参加对象(见各校师生名额分配表),并于11月30日前把决赛报名表上交到中心学校办公室黎立林处。

2.决赛

决赛由羊头镇中心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时间初定为:教师组12月16日;学生组12月17日,决赛地点:羊头镇中学

(三)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选手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

4.每位参赛选手比赛时间限制在8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

5.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朗诵比赛活动策划方案三

一、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二、活动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各年级诵读内容附后。

四、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保证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

1、早读:班干部 诵或看书吟诵

2、语文课前3分钟。 语文老师负责,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 班主任或家长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 “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五、活动方法

1 、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朝会课、读报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的保证。

经典诵读范文 第6篇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

各位领导、家长、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xx小学对各位领导、家长能够在百忙中来参观、指导我校国学教育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现在,家长和老师们都有共同认识,现在孩子缺乏文明礼貌,不尊老爱幼;缺乏合作意识,唯我独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抑制力不强;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厌学得多,学习目标不明确。为啥?这也是我们共同疑问。关键是以前我们只重视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如何做人教育。多年来,学校经过多方面探究,寻找了一条教育孩子成才必先成人捷径,那就是加强国学经典教育。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博大精深,通过对国学经典文化学习,不但能够增长知识,更重要是能够砥砺品行,健全人格,涵养性情,提高修养,使孩子们学会做人。

以前学校系统编印了国学经典校本教材,让学生诵读,从这学期开始,学校统一订购了教材,把国学课列入课表,选出专职教师任课,成立了教研组,还确定了研究课题,使国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在上学期,学校组织了第一届“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效果非常好,得到了领导和家长大力支持和好评,学生积极性也非常高,掀起了人人诵经典热潮。今天结合中心校十二月份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月活动,学校组织第二届“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进一步推进国学教育开展。以后形成制度,每年将组织一次大型展示活动。学校也准备把国学教育作为学校亮点,操场建好后准备在校园内立孔子塑像,建孔子书院,楼道文化建设也以国学教育内容为主题,让学生时刻受到国学经典文化熏陶,力争把我们xx小学打造成国学教育示范校。

最后,祝这次展示活动圆满成功,也希望各位领导、家长参观后多提指导意见。

谢谢!

经典诵读范文 第7篇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小学生理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丰富人的心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各地试点经验也能充分彰显了这项活动的实际价值,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对诵读者的身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良苦的用心执著的尝试,比空口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要强得多,因为毕竟在扎扎实实地诵读,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如果对诵读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那是极为可笑而幼稚的。

高尚未必就是时尚,高尚需要时间来检验;时尚未必就不是高尚,关键在于时尚是否经久不衰。经典诵读绝不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时髦,一切不动脑筋地照抄照搬,原封不动地拿来套用灌输。学校要把它作为办学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长期坚持并力求在系列化的诵读之后,能自然而然地积淀生发,不求效果而效果自现,通过诵读比赛、知识抢答、对号入座等形式予以巩固和体认,在模糊的整体感知中化为自己的心得,不知不觉间强化其兴趣,把形式的成分变成内容的成分,丰富其内涵价值。

教师要给予合理的正确的深入浅出的导读,做出符合本义的具有时代气息的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挖掘教材,实现“法”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教学中老师们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兴趣。

2.引导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2)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3)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3.开展活动,实现“趣”的激发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盎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了学生的班训;“温故而知新”成为学生学习的座右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了学生们做人追求的目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为了学生们的人生态度……

此外,对经典教材要注意全面的观照,因为很多经典教材所收入的经典是从封建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套伦理规范,即是对生活中来的东西上升到了理论高度,正因为有多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今天就应该扬弃,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随意曲解,既不能抱残守缺,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把有益的成分运用到日常生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家庭成员和周边人员。这种切合实际的认识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因此教师的层面也就决定了诵读的层面,尽管诵读和阅读都是个性化的行为,但在个性化体验形成过程中,教师的影响是无形的,不着痕迹而处处显示教师的痕迹。

多元的时代产生多元的价值观,时代的流变思想的流变,旧有的模式和崇拜的偶像发生了动摇,经典中的思想内容与现实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严重矛盾,这一点万万不可忽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析矛盾,认真分析信义与利益的关系,如何在目前以利益为调节中心的社会,传承仁爱礼义人本的思想,讲清诸如沿袭至今的“义利之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待人接物的诚信原则,将“推己及人”的人文关怀,自觉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从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培养厚德载物的宽容情怀,培养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自强不息;此外,在利欲世界中,我们还要养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态,消解急功近利利欲熏心的功利意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坚守信念,从诵读带来的人文氛围取熏陶濡染幼小的心灵,从而影响家庭和社会,小手牵大手,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光源,向四周辐射光波。这就是经典诵 读带来的理所当然的效应。

经典诵读范文 第8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

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是时展对于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的重要职责。借助于对蕴含丰富思想感情和人文情怀的古典文化的弘扬,在高校开展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有利于大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朱自清先生在其《经典常谈》一书中指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需要丰富经典诵读教学活动,诸多经典作品需要师生反复体验、回味和吟诵。清代曾国藩在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让学生充分体味经典诗文的格律之美、音韵之美和抒情之美。只有在吟诵中去充分玩味每个字的含义,方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作为高校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有效、高效的经典诵读日常教学,让语文课堂成为高校经典诵读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更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经典诵读校园文化活动,真正使高效校园成为大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主战场。因此,研究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笔者在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授《大学语文》课程两年有余,积累了一些关于实践诵读教学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在高校实施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可能存在选文较难把握、诵读方法相对单调等问题,对此,笔者对在高校开展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选文

大学语文经典诵读内容应涵括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轮廓,人生观念与人文素养,生命情感与人文理想三个层面。大学语文经典诵读选文应该是经过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经典著作,所选作品需主题健康,积极向上,蕴含人生哲理和人文情感;所选篇目还需要适宜诵读,篇幅不宜太长或太短。大学语文经典诵读读本选择可以参考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学语文•经典诵读》大学生必读的中华经典诗歌100首,其涵盖的古今中华经典诗歌比较全面,且多适宜诵读。当然,中华传统经典博大精深,书目众多,大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时可以广泛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寻找其他更多的经典范本进行对比学习、延伸拓展。除了以上《大学语文•经典诵读》读本里的经典诗歌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一些没有收入前者中的经典文本篇目。如《诗经》中的《君子于役》、《采葛》等,《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而篇》、《为政篇》等,《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等,《庄子》中的《逍遥游》、《秋水》等,《荀子》中的《劝学》、《修身》等,这些典籍中有很多谈及人性、社会、道德、教育和人格修养等方面内容,无论是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还是对人们的精神、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选取这些选文时应尽量选取句子整齐短小,节奏感强的篇目。另外,汉魏、唐宋时期的诗词散文亦有不少适宜诵读的优秀篇章。诸如曹植的《白马篇》、《七步诗》,语言浅显,寓意明畅,节奏感强,学生读起来会朗朗上口。李白、杜甫的诗,苏轼、李清照的词等大多适宜诵读,例如李白典型的代表诗作《蜀道难》,诗人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读来气势恢宏、铿锵有力。以上这些文言经典诗文都具有典范性,语言深入浅出,相对易于理解,适宜诵读。需要指出的是,在选好经典诵读文本内容的同时,实施经典诵读教育更需要师生以一种植根于当代社会和文化的时代精神,由表及里对经典诗文作进一步发掘,作出新的选择和阐释,且主旨符合当今社会核心价值思想观念。

二、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途径

语文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认为教育需要在生活中去寻找灵感;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命题,也认为教育的触角应延伸到生活的每一处角落。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要充分利用广泛的教学引导途径,让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成为一种立体、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大学语文课堂是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前沿阵地,进入高校,大部分学生只有在学校上大学语文课时才会开口读书,经典诵读的成效本身相对缓慢的,大学生群体更是普遍忽视语文诵读的重要性。这时就要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去诵读教材中的经典篇章。大学语文教师最好可以在自己的语文课上贯穿经典诵读的教育内容,要求大学生们坚持诵读经典,培养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探索开辟大学语文经典诵读的路径,除课堂诵读教学外,更要丰富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校园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大学语文教师可以和高校团委老师合作,在院校层面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经典诵读比赛,通过给经典诵读比赛中优秀选手计算学分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诵读的热情,还可以指导院校学生干部在晨读活动时进行经典诵读、组织成立经典诵读社团、利用课间活动时间进行校园广播熏陶,精心打造了“经典诵读”广播等,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共同推进整个校园的精神文明向前发展。

三、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诵读方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提高课堂诵读教学效果。对于经典文本,可以采用几种不同形式的诵读方法。

(1)今音朗诵。

即以普通话朗诵经典古诗文及近现代经典诗文,用有声的语言进行的艺术创造活动。朗诵者要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人注目的动作把原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引起听众的共鸣。采用今音朗诵时尤其要注意朗诵的轻重音及停顿。如为表达坚定、豪迈、庄重的思想感情,“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江东去”等句式需要重读;对于比较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如“林花谢了春红”“、寻寻觅觅”等就要轻读。停顿依据主要是标点符号,较长的语句可以依据定、状语作停顿。例如“:微风吹拂着她那/飘逸/柔美的秀发”。

(2)配乐吟诵。

借助音乐的旋律,以富有韵味的调式“吟诵”经典文本。“吟诵”本身指大声诵读诗词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如今的吟诵发展到可以和音乐相结合,在旋律优美的音乐中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通过配乐吟诵的方式,更能让大学生自己深刻体会到经典篇章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同时也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吟诵尤其要注重语调的合理运用,一定要揣摩好文章的语句含义,是喜是悲,是豪迈雄壮还是婉转细腻,需要恰当地表达出思想感情。例如吟诵《国风•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报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时,整体节奏要慢,特别要注意平声字和句尾韵脚要拖长声韵,要吟诵出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感。

(3)古诗新唱。

是在经典诵读中介入当代歌曲的“咏唱”。用现代曲调把经典篇章有感情有节奏地、优雅地唱出来。这里重点需要注意做好对作品节奏的把握,注意经典文本的押韵、语气的衔接和转换、声音的强度,唱出铿锵和谐感,使音调优美和谐。例如著名女歌手王菲就歌唱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电视剧“甄嬛传”里的主题曲就是出自唐代文人温庭筠之手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采用咏唱的方式甚是新雅,动听悦人。

四、大学语文实施经典诵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诵读氛围。

在学习、诵读经典文本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展示初学的经典文本。可以让学生采用各自朗读、小组齐读、男女同学搭档诵读、朗诵表演、吟咏表演等不同方式诵读,尽可能扩大学生课堂诵读的参与面。

(2)因专业而异,因材施教。

针对部分艺体类专业学生,文本内容不宜讲解过于深入,古诗词、文言作品选取较为简单的篇章进行教学,宜扩大现代诗歌、散文篇章的教学,讲透诵读技巧,课堂上留出足够时间给学生进行自我展示;针对功底相对较好的文理类专业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讲解,在把握总体解读不过于深入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先秦诸子散文、古诗词等较难教学篇章。

(3)教师自身加强诵读学习与培训。

语文教师经典诵读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效率,所以大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诵读水平,教师自身应尽可能理解经典文本的深层含义,不断体验、感悟经典的文化内涵。高校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专门人员加强对大学语文教师的诵读培训,从而推动提高教师群体的经典诵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自清.经典常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

[2]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532.

[3]余恕诚,俞晓红.大学语文•经典诵读[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俞晓红.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教育[J].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研究,2011,(2).

经典诵读范文 第9篇

如今的社会是越来越繁荣富强,这不,学校还开展了许多的新活动呢。第一个是经典诵读,第二个是写字,第三个是奥数。

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写字,虽然我写字很好看,但我觉得还要更加努力。可老师却说,“张天娇,你写字很好看,不需要再练了,上经典诵读吧!”我本想一口回绝,但她是老师,我只好乖乖点头。

我先觉得上经典诵读一点意思都没有,可上着上着,我就对经典诵读爱不释手。一到上经典诵读的时候,我就特别有精神,积极举手,说出让老师很满意的答案。课余时间,我会把妈妈给我买的古诗之类的书拿出来看,一看就是一个中午,下课了我都不知道。等上课铃打起时,我还是没听到,多亏有一位“好心”的同学,提醒了我,把我从诗境中拉了出来。要不是他及时的帮助,我早完蛋了。我在周末总会让妈妈买一本诗集,回家时仔细地的.品味书中的意境。

于是,从四年级开始,经典诵读改变了我的为人。它,让我变得勤奋好学;它,让我越来越知书达理;它,丰富了我的知识……

现在的我,已不是从前那个调皮捣蛋的小女孩,而是一个积极进取,认真学习的好班干部,我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么乏味,而是充满乐趣。这一切,都是因为经典诵读的到来而改变,我就像一只迎着风浪努力前进的小帆船,一点一点地变的越来越坚强……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不禁又轻轻哼唱起,那熟悉的旋律。

经典诵读,是你改变了我,我由衷的感谢你!

经典诵读范文 第10篇

忘不了经典诵读中华丽的服装,美妙的伴奏,精心编排的排练。更忘不了为迎接经典诵读付出的努力与汗水。

表演场上,琵琶、古筝律弦微振,丝绸般顺滑的舞衣,柔软轻盈的舞步,似山谷的幽兰,空灵却不失婉转。曲终,台上的区区三分钟的舞蹈和伴奏,却花费了表演者们巨大的心血。正值初夏,头顶一轮烈日,小草树木也懒洋洋的失去了往日的精气神。在一瓶瓶水的消耗中,汗水湿透了每一个表演者衣服,搭配愈加默契,舞姿愈加优美。看着她们反复揣摩和练习,我爱上了经典诵读。

表演场的最后是诵读同学们,男生们浑厚有力的`声音伴着激昂的乐曲冲破云霄,女生们婉转动听的声音和着悠扬的乐曲穿插其中。这一幕动人的场景,是用多少汗水换得的。但见稀疏阴影中,散开的半圆是我们精心编排的队伍。配合莲四首的意境,同学们手持仿真莲叶、荷花、莲蓬,似九天仙株绽蕾盛开,在蓝天下,构成一幅浓墨渲染的水粉画。在如诗如画的荷塘画境中,我爱上了经典诵读。

场外,班主任故作镇定,但那不停比划的双手表露了她内心的焦急。多少次教室里她手拿话筒和我们一起排练,不断修改表演动作,纠正我们的读音、断句错误。倘若整个表演配合的好,她便静静的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美妙的乐曲。倘若表演出一点差池,她便瞪大眼睛,一脸责备,批评我们不认真。操场上她給我们让出一片阴凉,自己站在烈日下。几次下来连嗓子都哑了。在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我爱上了经典诵读。

我爱经典诵读,爱在同学们的努力上,爱在师生之间的配合上,爱在中华文化的意境中……

经典诵读范文 第11篇

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诵读教学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教学效率低下、成效差已经成为普遍问题。鉴于诵读教学对学生影响深远,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从经典文学中受益。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分析

1.认识不足

经典诵读中的“经典”实际上包含许多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文言文,还包括一些备受赞誉的经典文学作品。但是,现实中教师却普遍认为经典诵读指的就是古文诵读。在此种片面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让学生诵读的往往是一些生涩难懂的古文。由于搞不懂文章的意思,学生并不能理解文章的精华,在诵读的过程中也缺乏感情,无法从中获益。另外,还有的教师对经典诵读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始终觉得这部分教学无足轻重,没有必要在课内时间进行。在这些片面思想和观点的影响下,经典诵读教学经常得不到重视,教师也并未花太多心思,造成教学效率普遍低下。

2.课时较少

目前,不少小学都认为经典诵读只是为了辅助语文教学,处于次要地位,在进行教学安排的时候,为其安排的课时往往比较少。再加上很多教师认为经典诵读教学并不重要,在教学中甚至还会将原本就不富裕的诵读时间用于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真正能够进行诵读的时间非常有限。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小学语文的经典诵读教学很难连贯起来,教学成效很不明显。并且,受到教师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态度也会变得消极和敷衍,导致诵读教学流于形式。

3.诵读方式较为传统,效率低下

经典文学包括古诗文和散文等很多种,体现的是文化的精髓。经典文学大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的作品,这些文章通常都有较为深刻的含义,甚至是隐喻,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此类作品在诵读过程中若采用死记硬背法,读者是很难领会文章深意的。但在教学中,小学生诵读时大多并不理解文章的意思,再加上内容艰涩,诵读时只能死记硬背。在这样的诵读模式下,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非常有限,教学效率是比较低的。

三、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改进建议

1.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是决定教学成效的主要因素。要想使教师在改善教学质量方面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就必须重视纠正教师的想法,提升其综合素质。在现实中,可通过专业培训等方式,使教师明确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和科学的认识。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相应的培训,为教师能力的提升创造机会。具体实施中,可采取外出学习、专家讲座以及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使教师能够对经典诵读教学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开阔教师的视野,以弥补经验不足的缺憾。教师之间也可以就此展开探讨,交流经验,彼此借鉴有效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总体而言,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一项系统工作,除了技能与观念之外,还涉及教师的职业修养和个人素质,培训的目标是使教师能够在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摆正诵读教学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真正重视这一部分的内容,并能够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与安排,通过探索和不断的实践,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2.保证课时,丰富教学形式

为了解决经典诵读教学中课时不足的问题,可对教学安排进行调整,保证诵读教学课时。但是,考虑到课时的有限性,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对教学形式进行扩展和丰富。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教育无须拘泥于课堂时间,只要用对方法,教育是能够延伸到课下以及生活中的。比如,小学可借助广播、宣传栏以及班级板报等,实现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也可以通过手抄报的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为了进一步改善诵读教学成效,教师应与学生家长经常沟通,共同探讨改进策略。

3.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兴趣

考虑到经典文学不易理解,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诵读兴趣。小学生往往对一些小游戏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若能够将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中,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三字经》为例,由于学生对内容并不是非常理解,对其的兴趣往往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采取接龙的方式,提高学生诵读的自觉性。或者,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可采取有奖抢答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经过这些设计,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诵读教师安排的文章,且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诵读并不一定是单纯的背诵,教师可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改善诵读效果,提升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经典诵读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经典诵读工具性人文性民族性

“诵读经典”活动正在全国风起云涌。诵读的主体是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这就形成了“以诵读辅经典,以经典助诵读”的模式,将经典与诵读完美结合,即“经典诵读”:经典是内容,诵读是形式,将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真正具有价值。

一.经典诵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体现语文教育的工具性

经典诵读可以使学生的识字量大增,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大大加强,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思维能力,情感兴趣。诵读一部经典,可以认识数千个汉字,并且能奠定学生良好的语文基础。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的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语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览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景,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境界又可层楼而上。可以看出,经典诵读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且终身受益。

经典诵读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力。“经典”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容使得它的鉴赏价值经久不衰。经典作品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低俗作品所无法比拟的,经典诵读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方面很有价值。

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生品位,彰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经典代表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健康的最佳食粮。诵读经典,不仅学到传统文化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我们学到了“仁爱”;从《鱼我所欲也》中,我们学到了“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着学生的心田,奠定了学生的人生根基。诵读经典,让学生懂得了真、善、美。

三.经典诵读培养训练语感,呈现语文教育的民族性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高度重视经典诵读,学生语感能力普遍得到有效培养。白居易十五岁写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王勃弱冠之年写出“落霞与孤鹭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一不是通过吟诵经典的方法来学习练就。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家们:教材选择经典,教法倚重朗读、诵读。中国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重朗读、重积累、重语感。古人在儿童习得语言时并不强求理解文章,而是强调诵读达到记忆,这是非常科学的。经典诵读符合语感培养规律。在诵读过程中,经典的优势语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对经典中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从而能够进入“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美妙境界,形成语感。

我们在教学上向古人学习重经典,重诵读,重积累,重感悟。在教材方面,多收录经典。在教师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经典积累。在教学方面,“经典”教学多采用诵读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去感悟,教师有的放矢的加以指导,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感受。经典诵读在于“读”,我们开展了自由读、表演读、配乐读等不同形式的诵读。每年的校园艺术节、书香文化读书节,均安排了配乐经典诗文诵读表演节目,为全校师生提供了经典诗文诵读的视听盛宴。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独特的诵读体验,调动兴趣,提高诵读实效。

在经典诵读实施过程中,我们积累形成了校本教材。将经典诵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着力挖掘经典中的意境美、韵律美,思想美,把它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

经典诵读范文 第13篇

我是一名初一学生,在自己刚来到实验中学时,就被这里每个星期六的一节独特的早自习给吸引住了:在这节早自习要求诵读《弟子规》、《三字经》。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学校开展的一项_诵读经典_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脸炙人口的诗文中,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化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很快,我们便加入了这项有趣的活动,融入了这浓浓的书香之中。

每个星期六早自习,全班进行集体诵读,接受古典文学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感受诵读经典的无限乐趣,我们不知不觉在朗朗诵读声中潜移默化,变得文明儒雅起来一一懂得了孝顺父母,团结关爱兄弟姐妹等,就连老师也不由自主地在课堂上吟诵起了经典名句,用它来教育我们,老班还留下了_老师呼,应勿缓。老师命,行勿懒。老师教,须敬昕。老师责,须顺承_的名句。

为此,学校还开展了朗诵比赛,每班推举三人参加,由学校领导及老师评判,比赛内容主要从朗诵经典古诗文、散文或现代诗为主,这样不仅锻炼了个人,还加强了同学们经典的理解与背诵,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今己是21世纪了,愿同学们能够不忘记祖先传下的经典书籍,学习并努力发扬它,使明天更加美好!共同努力吧!

经典诵读范文 第14篇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琅琅读书声从我们的教室传出来,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我们二十三班全体同学在排练诵读节目《劝学》。

回想上周,听到我们天骄中学七年级即将展开经典诵读比赛这个消息后,我们全班同学便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了。主题定下来后更是争分夺秒的背诵。于是,每当语文课时,我们班教室便传出阵阵读书声。有了充足的准备,对于即将到来的经典诵读比赛,我们信心十足。

终于到了比赛的那天,我们九位领诵人员中午便开始化妆、合音乐、练习站位,内心越来越紧张。下午自习课我们又排练一次。吃晚饭前,领诵们又需要补妆,进行了冲刺前的准备。到报告厅,我们班列队进入,整齐划一的齐诵服装和九位领诵的'汉服打扮吸引了全场的目光,更何况我们还有神秘点晴之笔——我们也特别邀请了我们敬爱的班主任管老师也着装汉服,和我们一起上场演出,师生同台演出,让我们全班同学兴奋不已!

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们欣赏前面四个班的演出十分精彩,这无疑增大了我们的压力,但是“压力变成动力”,在万众期待中听到“七二十三班准备!”我们便迈着忐忑的步伐去排队,作为领诵人员的我深吸一口气,准备上台。当我们全体同学登上台的那一刻,全场响起了尖叫声,我知道那是台下观众对我们的肯定。于是我们渐入佳境,不再紧张,微笑着开始演唱那首大家都熟悉的《水调歌头》,同学们的歌声十分动听,台下的同学们也认真地聆听着,还有同学在轻轻和我们一起唱着。

歌声与经典同行,在优美的歌声中,我们敬爱的管老师款款地从同学们身面走出来,闪亮登场,又赢得了全场收获了阵阵惊叹声,掌声欢声雷动。我们全体同学们开始朗诵,抑扬顿挫的诵读声深深地吸引着其他班的同学。当演出结束时,我们收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高兴,我们圆满完成了这次表演,心里更是激动不已。

我诵读,我快乐,我们都积极参与到诵读活动中,积淀了良好的文化底蕴,我们更在诵读中感受了快乐,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有约,真好!

经典诵读范文 第15篇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内容与今天的生活的关系;专门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课,让感兴趣的同学得到更多的国学知识拓展。在国学的熏陶下,我们的学生更规范了,更懂礼识仪了。

二、诵读内容

由于经典诵读,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品位,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背诵最有价值的古诗及经典文段,如学生吟咏背诵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趁学生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要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如诵读《大学》、《论语》、《孝经》等经典,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陶冶,培养了语感,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中华传统的美德,为他们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诵读方法

1背诵时不妨化整为零,这样段段背、段段清,做到步步为营,最后再化零为整,组装成篇。如背诵《弟子规》时,开始让学生在课外每天背几句,一学期里完成,把它们化零为整,组装成篇:首先让学生一天复习几句,要求连起来背,最后背诵整篇《弟子规》。这样,一本《弟子规》就可以在一学期里诵读成功,里面所包含的道理足以让他们终身受用。

2、诗歌按图索意,读图背文,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诗词诵读中,既向学生呈现文字,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

3、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经典诵读范文 第16篇

[关键词]经典诵读;儿童;教育;《三字经》

上世纪九十年代,王财贵教授开始在台湾推广儿童读经运动;1995年,赵朴初、冰心等九位政协委员联合提案,呼吁尽快建立“幼年古典学校”,掀起海内外儿童经典诵读热潮。支持此运动的有著名学者,如_宁、季羡林等老先生;也有活跃在学术界的郭齐家教授、蒋庆教授等。学者们对儿童读经运动的提倡、推广和支持是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紧迫感,并相信儿童经典诵读能教化儿童,使儿童终身受益。

然而学术界对此也多有争论,如方克立先生,薜涌先生,陈晓东教授都对儿童经典诵读运动提出过尖锐的反对意见,大致有二:经典诵读不能区分传统中的精华与糟粕;经典诵读的方式不符合现代儿童教育理论。

儿童经典诵读自有其意义,但是,反对方的批评也非常尖锐和一针见血,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发扬光大本身即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对于填牛式、强迫式诵读和对经典的一味肯定,都不是符合辨证法的科学态度。在此,笔者将以《三字经》为例,对儿童经典诵读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儿童有亲近传统经典的必要

1、经典具有文化功能。经典是民族精神与气质的根源,中国的传统经典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民族性格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只有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才能认识自我、脚踏实地,才能放眼世界、发扬光大。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最普及的启蒙读物之一,数百年来,为历代儿童耳熟能详,长诵不衰,对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有深刻的影响。《三字经》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化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概念,如生活、人伦的常识,如传统国学知识的简介,如做人的基本道理,一些做学问应该有的习惯,甚至包括一部中国简明通史纲要。《三字经》在海外也颇有影响,早在16世纪《三字经》就被译为拉丁文,后来还被译成俄、日、英、韩等多种文字。《三字经》在历史上,在海内外的地位足以说明:《三字经》对于当今的时代精神和儿童启蒙教育仍有重要意义,必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经典具有道德功能。我国古典教育的精神,不仅在于传授具体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道德教育;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洞悉人情、明辨是非。儿童诵读经典,最根本的意义是希望儿童能够体悟民族精神的厚重、人性的光辉,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人格品质,增进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三字经》以“人之初,性本善”开篇,全篇劝善、劝学,例举了许多著名的好学、向善的人物事迹。有窦燕山、孟母的重视教育,有黄香的孝、孔融的悌,有上至圣人、学者的虚怀若谷,也有下至女子、小儿的勤学好问。这些形象,在儿童诵读的过程中,逐渐鲜活,从中得到向上的、正面的积极意义。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入选《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三字经》的道德教育功能得到现代文明世界的认可。

3、经典具有审美功能。经典除了文化功能,道德教化功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审美功能。“经典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积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结晶,经典是在波涛沉浮的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时空的锤炼、文化的整合而生成构成的。这就是说,经典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存在,是一种精粹的文化产物,是一种纯美的文化构成,它在不断经受时间的考验中,给人开启文化与精神的智慧。”[1]

“《三字经》文字浅显、琅琅上口,却又义理颇深;文笔自然,朴实无华,却又深入浅出;形式上为三字韵语,便于儿童记诵。”[2]清代贺兴思曾评论:“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数百年的积淀,《三字经》流传广泛、长盛不衰,它的形式之美让儿童欣然接受,并在世代的诵读过程中得到一种近于乡愁的情感。

对于现代社会的儿童乃至成人来说,《三字经》有着传统文化普及的意义,有熏陶品性的意义,有阅读审美的意义,亲近、了解《三字经》及更多民族经典对当代的民族文化仍有积极意义。

二、经典诵读必须在现代儿童教育理论的范畴下进行

1、刘晓东先生一再强调:现代儿童教育是以儿童为本位的。[3]填牛式的诵读,把儿童的思维视为容器,用一种僵死的方式去逼迫儿童死记硬背,这违反了儿童的天性和发育阶段,违反现代儿童教育理念。试图通过填牛的方式将儿童打造为学富五车的经学大师,没有这种必要,也无异于缘木求鱼。只有尊重儿童的客观规律,在诵读的过程中,采用丰富的形式来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儿童亲近、喜爱经典,愉悦的精神方能铸造健康的人格。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对历史和祖先的了解是其旺盛求知欲中的一部分,相信儿童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对历史的传承本身具有浓厚而强烈的兴趣,相信儿童对善与美有直觉的、本能的渴望。

2、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读物。儿童有自己的敏感期和生理、心理的发育规律,如果只强调知识本身的价值,而不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读经只能成为枯燥无趣的苦差。儿童读经,一定要考虑儿童的实际情况,尊重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规律,根据儿童年龄发展的特点安排好读经的内容和顺序,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理解力的读物。

《三字经》形式上为三字韵语,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诵。言浅意深,发人深省,为大师心血凝聚,从现代儿童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三字经》也是有益于儿童的读物,可用于启蒙阶段诵读。以这一原则为指引,合理安排诵读读物,不仅不会超出儿童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还能加深对经典中文化的理解,体味到经典阅读中的崇高与美感。

3、反对一味崇古,不加分析、不明意思地诵读。学习任何东西,都必须理解、消化,都应有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学习经典也不能例外。

在传统的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中,“国学”基本包涵了当时全部知识,所有成体系的教育都以此为中心,很多典故、知识、文化背景都是常识,随儿童的年龄增长,常识逐渐充实,逐步明白书中的道理,所以从当时的客观来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一定的道理。在现代的知识体系中,传统国学成为一个专科,经典所包含的典故、文化背景、历史知识等不再是无需讲解的常识,而必须经过专门学习,如果不求甚解,书读一万遍,其义也现不了。《三字经》作为一种古代蒙学读物,对古代知识框架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介绍,但对现代的儿童乃至成人来说,阅读和理解起来,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不仅要读,而且要学习,而且要求甚解。

另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延绵五千年,自有其精粹和糟粕,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时代的局限性。经典中的精神有一些是万世不变的人伦,但也存在不合时宜的糟粕,一味地崇拜和盲从,不是一种可取的态度。没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没有辨证地分析,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没有宽广的视野,只能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三字经》是经典,但也有其时代局限性,如自然科学知识的匮乏,如“致君_”、“光前裕后”的学习目的,如对其他文明体系认知的缺乏。如一味地崇尚经典,盲目地接受,不加选择地灌输,那只能得到一个封建、迂腐、狭隘、不合时宜的儿童。“今天我们读《三字经》,不仅要明白义理,更要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先贤的局限,开放、包容,吐故纳新,建立真正的民族自信”。[4]

儿童在诵读中缺少这种分析能力,所以家庭、师长的引导非常重要。

三、亲子阅读在儿童经典诵读中有重要意义

儿童因自身的局限在诵读时缺乏对经典的理解,也缺乏思辨的能力,这就需要师长的正确引导。作为家长来说,不必苛求儿童理解经典的深度,他们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在诵读过程中,家长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用讨论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学习经典、共同成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填牛这种方式,不仅孩子不可能做到,对于理解力、体力甚至时间都更充沛的家长来说,也很难做到。只有自己全程参与诵读过程,才能把握孩子诵读的效果、程度、量。从另一方面看,鼓励孩子经典诵读的家庭,一定是对传统文化非常了解至少是热爱的家庭,家长抽出时间、精力,与孩子一起学习,重视文化和家庭的传承,与孩子共同成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三字经》中有名句“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强调了公共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共同作用。家庭教育和公共教育相辅相承,同样重要。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给儿童耳濡目染的良好影响和熏陶,是家庭的必需责任。

家长和儿童在空闲时间,采用温馨、随意的方式一起进行诵读,这种读经形式不仅没有占用家长和儿童的很多时间,还丰富了其业余生活,使家长、儿童从经典中受益的同时,也为生活增添了一份学习的乐趣,是家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儿童进行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家长应回应孩子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适当地提问能促进儿童积极地思考,并主动整理自己的思路,进一步逐渐完整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过程,儿童将对经典形成初步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

以《三字经》为例:一个家庭,花一年的时间,诵读《三字经》,父母(或其他家长)与儿童一起诵读、吟咏、讲解、讨论。通过共读、讨论、思考的过程,让儿童熟悉并初步了解《三字经》,与此同时,也让家人之间的情感更加亲密。

引导儿童亲近经典,与儿童一起学习、成长,是我们身为华夏子孙和师长的责任与使命。儿童是民族的未来,也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一切的引导都应在尊重儿童的前提下发生。

参考文献:

[1]曹明海.大众文化与经典阅读[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2).

经典诵读范文 第17篇

在平时,我有两大爱好——看书、背经典古诗文,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自己每天陶醉在“子曰”、“之乎者也”的海洋中。

因为家人的熏陶,我从3岁就踏上了经典诵读之旅。现在想想,真觉得不可思议。经典诵读,竟陪我走过了整整6年,它们是《大学》、《中庸》、《三十六计》、《三字经》、《道德经》、《易经》、《小学生必备古诗七十首》。

看到这么多经典,你一定惊讶得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吧?更重要的是,从2005年到现在,我背诵经典从未间断,连爸爸带我出差的路上也要背诵。如果我没有跟着爸爸出差,在家我也会很自觉地背诵,因为我已经养成了背诵经典的习惯。现在,我们的班开展了每日一诗经典伴我行活动,我的经典之旅就更丰富、更充实了。

自从参加经典诵读后,我受益颇多:多读多背的'同时,可以增强记忆能力,在写作文时也可以用上这些词句,诵读时还可以陶冶情操,了解历史知识……有一次,我正在读《中华经典诵读本》,妈妈看到我身边的杯子上有一句诗,就念了起来:“一枝墨香春风……”“嗯,好像不通呀?”我一边想一边随口吟出:“一枝墨梅香春风。”爸爸听后微笑地说:“经常诵读经典就是不一样。”听后,我心里乐滋滋的。

正如笛卡儿说的,读好书就如同与先世圣人交谈。同学们,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与经典诵读中的“圣人”交谈吧!

经典诵读范文 第18篇

赠言,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世园会征文,守小诵读经典,感悟成长雾

渐渐地,那东方的雾气先有些微红,在、这红色越积越浓,便突然划出一线鲜红,那鲜红里突然跳出一个通红的光轮。诵读经典,感悟成长雾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串地掉在雨水汇成的水洼上面。春雨纷纷,染绿了山,;染绿了水,染绿了石板小路。星期天,我去排队买米。在我前面的是一个男青年,他算不上胖,但也够健壮的了。圆圆的脸庞上,两道细眉,一双大眼睛,配上稍小了点的鼻子,也还算匀称。就是嘴唇厚了点,像非洲人似的。),读《光辉的旗帜》读后感,

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拉开了日光灯,我才看清三舅完全变了样:工作服上全是尘土,右边的袖子还剩半截,胳膊缠着纱布,裤子的左膝盖烧破了,露出了里面烧焦的毛裤,他的.头发乱蓬蓬的,还烧掉了一小撮,脸上有几处沾着烟灰,平时的“帅劲儿”全不见了。一问才知道,三舅的车间里失了火。三舅救火时,左胳膊被烧伤了。

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又大、又亮,它们既不眨眼,也不闪烁,是恬静的,安详的。

经典诵读范文 第19篇

我现在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都会抽空读一些课外书,因为我知道读书,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使人思维活跃,增长见识,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背诵经典,比如《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等。

自从学校决定要背诵经典美文,我就一直坚持背诵,慢慢地,我发现了背诵的好处。起初,我需要读二十来遍才能背几句,后来,我竟然只读几遍便可以理解着背了,原来背诵还可以增强记忆力呢。

经典诵读课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比如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三字经》,文中“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就是教我们做人要谦让,要孝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这句话告诉我们精美的玉器是经过精心雕琢而成的,知书达理的人也是经过不断学习而来的。

多背诵经典,也让我的.词汇量更丰富;让我的作文语言更流畅;还可以在写作文时引用一两句,使文章变得更独特。每次的作文课上,我都尝试着引用一些背诵过的诗文,让我的作文增加文采。每到放寒假暑假,我和爸爸就商量着背诵唐诗宋词。几个假期下来我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典名句,这也让我受益匪浅。

我觉得我是越来越喜欢经典诵读啦!每天诵读经典已经成为我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典诵读让我的思维越来越敏捷,让我的学习成绩悦来与好,也让我更健康的成长。

我爱你,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范文 第20篇

不知不觉中,在白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已经背了许多的国学经典,如《论语》、《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古诗80首》……,这一节课是五年级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展示我们才华的`时刻到了!

我们班背诵的内容是“古诗38首”,这38首时是白老师从《古诗80首》中精选出来的。为了背熟练,这一星期我们都在复习。

周二下午第一节课,白老师特意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来给我们排队形。白老师按高低个,让我站在第5排,和徐承宇站在一起,队形排好后,又给我们排练了几遍。白老师说这个状态很好,就照这个状态上场比赛!

很快,星期三来临了,我们要上场了!我很紧张,手都在不停地颤抖,生怕背不好,为班级抹黑。一班背完后,我们班上台了,闫浩钰领着我们开始背:“青青园中葵,一、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我们开始背的挺好的,但后来,背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最后都快的“刹”不住了,还好,闫浩钰发现了这一点,暗中做了一个手势,要求慢一点,我们才又慢下来。

回班后,我们都垂头丧气的,讨论着刚刚比赛的失败,这一次失败使我总结出一个结论,背书要用一个速度背下去才好听,不要因为背书了,就“争先恐后”般的背书,那样背,不好。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喜爱经典诵读了!以后我们要背更多的经典诵读,那样对我们的终生都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