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小学数学优秀案例范文(热门3篇)

小伞
导读 [3]牟利霞.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导课浅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8).[4]高洁.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3).[1]戴昌虎.有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本理念”[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05).

小学数学优秀案例范文 第1篇

关键词:人教版数学;小学数学;案例;教学研究

我国的教育事业以提高社会人才质量、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出发点不断革新,小学教育属于人生的起始教育阶段,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人格的影响很大,而小学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反思并改进教学方法。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首要问题,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根本没有受过专业的优化教学方法、内容的培训;其次,部分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一些偏差,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教材、将教学环节认清,也难以把握数学课程中的重难点,无法对学生作出正确指导;最后,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和解题方法,没有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挥,同时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通过案例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究

1.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通过对人教版数学第四册中有关除法的学习,小学生能够将除法应用得十分到位,并且能够合理综述除法计算题的用意、条件和含义。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量的情境图片能够让小学生更快地明确除法的含义。例如,在第29页的例题3中,有一幅描绘被平均分为三组,每组5个小孩,共15个小孩,一起做游戏的情境图。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图片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每5个人一组,一共能分成几组?那么学生通过情境图的提示,立刻说出能分成3组,这也说明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情境图所描述的含义了。而后,教师应该接着提问,例如:要是把小孩分成3组,那么每组有多少人呢?学生以敏捷的思维能力很快告诉教师每组有5个人。通过情境图和提问设置,教师将学生很快引入到了除法的实际应用中,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又能够让学生掌握除法在生活中的用法。

2.让学生充分吸收基础知识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68页中,涵盖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等知识,这一部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同时也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学生通过数数、实际体验和操作等过程对数的概念有所认知和了解。笔者通常利用小木棒,将小木棒绑成十捆、一百捆,让学生经过先数、再估计最后去发现规律的认知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积极思考并探究数学问题。

在这一课程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教学。首先,借助小木棒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出10个一是10,让学生十个十个地数,得知10个十是100,这两种方法是学数数的基本方法,再加上学生之前对100以内额数已经有所掌握,因而能很快地掌握其中的要领,形成数字整体概念,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二单元中,专业知识依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来编排。那么教师在教导学生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小木棒、橡皮、粉笔等助件,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自身的储存库,掌握其中的本质。例如,求解15除以5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将15分成5组,每组多少个,将整十、整百、整千转化为第四册除法的内容,学生通过动手排列等方法得出结果。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将简单除法应用到更为繁杂的除法运算中。

4.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课后练习的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同时通过学生估计意识的培养,体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教育理念。在反馈练习“填一填”中,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开放性地思考,开放性地交流,因此得到开放性的结果,在不知不觉中拓宽视野。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分析问题的习惯,从而为学生自立自强地成长打下基础。

片段:填一填 600

师: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400,500,600,700,800,我们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组2:598,599,600,601,602,我们是一个一个地数的。

组3:580,590,600,610,620,我们是十个十个地数的。

组4:200,400,600,800,1000,我们是两百两百地数的。

组5:老师,我们把上面4个小组的结果倒过来填也可以。

师:通过这个题我们看出,数数的顺序不同、数数的规律不同,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赖南燕,方燕妮,谢 .《小学数学教学法》案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

小学数学优秀案例范文 第2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案例的课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使用多媒体案例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现代科技对教育带来的许多好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案例,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情境生活化、趣味化,课堂变得生动、高效,学生每堂课所接受的信息量大增,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交流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案例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内容缺乏“灵活性”。

⑴制作问题。自制的个性化的案例数量低于案例总数的20%,显然针对本班实际的案例就更少,需要引起我们各校的注意与思考。

⑵结构问题。目前多媒体案例主要采用线形结构,过程设计较为呆板,教师上课使用案例时往往就点下一步、下一步,一直到最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走完全课。

2、传统媒体纷纷“下岗”。

传统媒体如实物、模型、图片、小黑板等在以前的数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深受广大中老年数学教师的喜爱。于是,课堂成了现代媒体的天下,传统媒体面临全面“下岗”,甚至于数学课本也在课堂上没了身影。

3、过程凸显教师“主导”。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因设计的一些“缺失”,体现教师怎么教的部分比比皆是,而引导学生怎么学的内容少的可怜,甚至不少案例上就根本找不到痕迹。

4、案例使用出现“两重天”。

目前,不少学校教师的使用案例一般会出现“两重天”:一部分教师热衷于用案例上课,这些人中年轻人居多,骨干教师居多,他们尝到案例带来的好处,寻找时间多用多媒体上课,有些甚至到了无案例不上课的地步。另一部分教师(主要是老教师)却很少用案例甚至还有老师从不用案例上课,一是自身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怕应用了案例反而影响教学;二是学校“全副武装”的多媒体教室少,“排队”上课难,不上的教师就美其名曰“让年轻人上,让骨干教师上”;三是不少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我教某某学科还用得着案例吗?”还美其名曰,“我们发扬风格,让你们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用”,以至于一部分教师只有在学校组织评比的“一人一课”时才用上多媒体了。

5、无谓干扰多,数学味少。

多媒体使用不当主要是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造成干扰,缺乏“数学味”。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媒体案例质量欠佳:字体过大或过小;投影不清、画面模糊、色彩失调、图像变形等。这样的案例会造成学生辨认困难,影响课堂听课效率。二是多媒体运用不当:时间过长、频率过高、变化过多,造成学生视觉与听觉疲劳;刺激程度过高、形式过于新奇,导致学生注意力被媒体所呈现的表面现象吸引,忽略内在的认知需求与过程;时机选择不当,不能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激活思维、引导探索,导致多媒体运用徒劳无功,涣散学生注意。

二、对当前使用数学案例的思考

在全市学校创建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应该说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实施“配套工程”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如帮助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添置办公电脑,每校都接通了宽带等,使得我们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虽然现有条件与其它经济发达地区比,差距还不小,但作为我们应该感到满足。

1、切实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目前,不少教师都经历了几轮的计算机培训,还有少数教师通过其它途径学习计算机,如职称计算机学习、学历进修中的计算机学习等。但总体上看,学习计算机的功利性较强,真正较熟练掌握多媒体运用的教师不多。因此平时学校要注意调动教师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机会;注意校本培训,积极引导多媒体技术强的教师帮助多媒体技术不强的教师;特别要鼓励教师参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

2、积极渗透课改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从自身开始,自觉更新课改理念,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也要适应课改理念的要求。作为现代教师也要努力适应时代要求,自觉接受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努力践行课改理念。具体地说就是数学案例制作上,采用树形结构,注意设计的灵活性;同时学习其他同类案例的优点,尽量结合本班实际,与生活紧密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原则,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课堂融入生活中;多关注学生如何学,多注意引导生生交流,避免无效干扰,体现案例的“数学味”;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多媒体的运用问题,多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以求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一句话,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做到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着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使多媒体运用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点晴之笔”。

3、传统现代有机整合,体现“一加一大于二”。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固然先进,但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着无法取代的优越性,比如:教师的板书,比之案例的电子虚拟、一闪而过,有着无法替代的示范作用;案例显示的教学实验是不可以直接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加强老教师与年轻教师就同一课题相互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各自魅力;或组织教师观摩利用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的课例,让他们从中体会课堂上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取得的效果是“一加一大于二”。鼓励教师今后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教学媒体时,要想一想,这一环节用什么媒体更好,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小学数学优秀案例范文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虽然理论性很强,但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坚持理论联系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强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之下,案例教学法更具实践性,对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应大力倡导,并积极践行。

一、案例教学法的要求及特征

案例教学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借助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成长,提高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它离不开一个合理的案例,一个明确案例教学内涵和方法的导师,以及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的收获。也就是说,案例教学不强求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分析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在思维碰撞中升华对知识的领悟。教师在选材和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教师才能挑选出适合的教学案例,就像医生的病例、律师的判例,有很强的针对性。(2)真材,即案例内容真实。案例要求真实,切忌胡编乱造,只有案例真实,学生才能有设身处地的感觉,记忆深刻,把案例中的问题当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去解决,总结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和实践原理,在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便于回忆起并使用这些“原理”。(3)学生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精选案例的工作完成后,应该让学生独立阅读、分析,然后小组讨论,过程中求同存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总结和评价,但前提是必须留给学生解题的空间,尊重学生的想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案例教学法归根究底是一种教学方式,与一切教学方法的目的一样――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方法如下。

1.明确案例内涵。课堂上所使用的案例是真实的,它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材料的一种课堂表述方式。换言之,它是一种实际问题的情景模式,重要的是它自身具有很高的教研价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教学案例是描述一个完整故事的问题情境,必须真实;要叙述清晰,研究价值高,具有代表性;可以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再次遇到同类型问题时能轻易求出答案;要与时俱进,因为新事物才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丰富案例内容。教学案例可以有很多种类,但万变不离其宗,它无法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可以选择校内外发生的事情作为教学案例,也可以选择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事作为教学案例。比如在讲“小数的加减法”时,我设置了案例:老师昨天在书店给儿子买了一套《西游记》,一共花了148元,还剩53元,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呢?学生听到生活中熟悉的加减法题,轻松地演算,148+53=201(元),很快就得出了答案。我趁着学生热情高涨,又说道:那天老师家隔壁的王阿姨也给她女儿买了一本《白雪公主》,花了元,一本《动物世界》,花了元,大家知道王阿姨一共花了多少钱吗?在学生一脸疑惑之下,我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列出等式,然后在课堂中巡回走了一圈视察学生的思考状况,最后一边列出等式:??一边说:“这是我看到有些同学在稿纸上列出的等式,还有人列出不同的等式吗?”在看到学生一脸疑惑之后,我让他们看课本,学习小数加减法法则,这样的案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等式。因为只有在学生理解了题意后,再教授他们解法,学生才能轻易地解决问题。总之,案例可以大到国家大事,也可以小到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对此,首先教师应该多关注生活,因为小学数学基础性强,生活化的问题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其实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教师应该拓展资料来源,因为多源头的信息可以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案例资料,不论二手资料还是自编资料都对教学工作十分有利。再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目前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跨越时间空间、化静为动的教学资源特点为学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这类案例是小学生特别感兴趣的。

3.逐步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有序可循的,首先,教师要以学生认知程度为标准向学生清晰地呈现出案例,方式不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情景演示等),避免学生难于理解案例的现象发生。其次,分析案例。形式主要是以激活学生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会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模式。最后,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适当扩充知识,拓展学生认知范围,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并归纳出数学中规律性内容的能力,从思维迁移延伸至能力迁移。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千米和吨》中“千米”这个知识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一千米的概念,一千米的概念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抽象的,所以我借助了相应的案例。首先,我让学生估计学校门口距离某超市的这段路有多长,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到1000米其实是比较长的,然后展示操场的平面图,标明从沙坑到操场前端有100米,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几个100米是1000米?将这段距离来回走5次是多少米?接着通过学校周围的调查录像让学生直观地看看以学校为起点,走到哪里会有1000米,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走走看。这样循序渐进地深化知识,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实践,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学生从观察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教师必须意识到小学数学的基础性作用及它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的重要性。由于数学本身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理论难理解,学习起来很困难,枯燥乏味,对它根本不感兴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案例教学的生活化情节、真实性情节对小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学生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下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分析问题、合作探讨,进而在自身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回馈教师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戴昌虎.有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本理念”[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05).

[2]刘素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09).

[3]牟利霞.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导课浅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8).

[4]高洁.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