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报告范文(实用4篇)

小伞
导读 经常性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第五条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制度,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个,详见下表。

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第1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保障行政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_境内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预算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以上统称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条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一)合理编制行政单位预算,统筹安排、节约使用各项资金,保障行政单位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

(二)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如实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活动分析;

(三)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行政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

(四)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对行政单位所属并归口行政财务管理的单位的财务活动实施指导、监督;

(六)加强对非独立核算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实行内部核算办法。

第五条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行政单位应当单独设置财务机构,配备专职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独立核算。人员编制少、财务工作量小的单位,可以实行单据报账制度。

第二章单位预算管理

第六条行政单位预算是行政单位根据其职责和工作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行政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七条按照经费领拨关系和预算管理权限,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分为下列级次:

(一)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领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行政单位,为主管预算单位;

(二)向上一级预算单位报领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行政单位,为二级预算单位;

(三)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上一级预算单位报领经费,没有下级拨款单位的行政单位,为基层预算单位。

第八条各级预算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级次报领、核拨经费,并按照批准的预算组织实施,定期将预算执行情况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上一级预算单位报告。

第九条财政部门对行政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第十条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应当首先用于弥补经常性支出不足和必要的专项支出。

第十一条行政单位预算依照下列程序编报和审批:

(一)行政单位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收支增减因素,提出收支概算,逐级汇总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二)财政部门参照行政单位提出的收支概算,审核分配单位预算指标;

(三)行政单位根据分配的单位预算指标正式编制年度预算,并逐级汇总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四)财政部门正式批复行政单位预算。

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

行政单位年度预算执行中,财政部门核定的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原则上不予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逐级报送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审批。非拨款收入部分发生变化,需要相应调整支出的,由行政单位自行调整并报送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备案,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复决算时审核确认。

第三章收入管理

第十三条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财政预算拨款收入,是指财政部门核拨给行政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

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财政部门从财政专户按照规定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经财政部门核准由行政单位按照计划使用,不上缴财政专户的少量预算外资金。

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范围以外的收入。

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必须统一管理。

第十四条行政单位各项收入的取得,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及时入账,并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分项如实填报。

第十五条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应当纳入财政预算的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收入和基金,以及应当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属于行政单位的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

第四章支出管理

第十六条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资金耗费。

第十七条行政单位支出,包括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经常性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

专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或者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

自筹基本建设支出,是指行政单位经依法批准用财政预算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

本条第二款、第三款支出,分别按其用途列入相应的预算科目。

第十八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支出的管理制度。各项支出由单位财务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和有关规定审核办理,防止多头审批和无计划开支。重大支出项目,应当集体讨论决定。各项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分别反映。

第十九条行政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保证人员经费和单位正常运转必需的开支,并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项目实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行政单位用于职工待遇方面的支出,不得超出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第二十条行政单位的专项支出,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并按照规定向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二十一条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控制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确需安排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核批后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第五章结余管理

第二十二条结余是指行政单位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第二十三条行政单位结余不提取基金,全额结转下年使用;其中,已完成项目的专项经费结余,报经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六章资产管理

第二十四条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第二十五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库存材料、暂付款等。

第二十六条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为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二十七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行政单位应当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责任,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年度终了,应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第二十八条行政单位应当由财务部门统一开设和管理银行存款账户。

行政单位开设银行存款账户,应当报主管预算单位或者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九条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控制暂付款的规模,并及时进行清理,不得长期挂账。

第三十条行政单位所需的固定资产,应当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和单位财力的可能,根据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配置。

第三十一条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加时,应当及时登记入账;减少时,应当按照国有资产处置规定办理报批手续,进行账务处理。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第三十二条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处置、出租收入,应当首先用于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第七章应缴款项和暂存款项的管理

第三十三条应缴款项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并应当上缴国库的预算资金和应当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等款项,包括按照国家规定应当纳入预算管理的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基金以及暂未纳入预算管理但应当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第三十四条行政单位取得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基金等收入,应当使用合法票据。

行政单位取得各种应缴款项,应当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者同级财政专户,不得挪用、截留或者坐支。

第三十五条暂存款项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预收、代管等待结算的款项。

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对暂存款项的管理,不得将应当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列入暂存款项;对各种暂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第八章行政单位划转撤并的财务处理

第三十七条行政单位划转撤并的财务处理,应当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预算单位的监督指导下进行。

划转撤并的行政单位应当全面清查资产,编制有关财务报表,提供资产目录以及往来款项清单,提出资产作价依据和往来款项的处理意见,办理国有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手续,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三十八条划转撤并的行政单位的资产经主管预算单位审核并上报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分别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转为事业单位和改变隶属关系的行政单位,其资产无偿移交,并相应调整、划转经费指标。

(二)转为企业的行政单位,其资产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评估作价后,转作企业的国家资本金。

(三)撤销的行政单位,其全部资产由财政部门或者财政部门授权的主管预算单位处理。

(四)合并的行政单位,其全部资产移交新组建单位;合并后多余的资产,由财政部门或者财政部门授权的主管预算单位处理。

第九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三十九条财务报告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第四十条行政单位的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四十一条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基本数字表以及预算外资金收支明细表、专项支出情况表等有关附表。

财务情况说明书应当反映本期收入、支出、结余、专项经费使用及资产变动的情况,说明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总结财务管理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等。

第四十二条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执行、开支水平、人员增减、固定资产利用等。

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是: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人车比例等。行政单位可以根据其业务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第四十三条行政单位应当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有关文件,真实、准确、完整地编制财务报告,认真进行财务分析,并按照规定报送财政部门、主管预算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

第十章财务监督

第四十四条财务监督是行政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下级预算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核、检查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行政单位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检查;

(二)对各项收入和支出的范围和标准进行审核、检查;

(三)对有关资产管理要求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第2篇

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构成,财务分析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进展,更加趋向于“规范化”和“制度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财务分析机制,并对财务分析指标、分析方法的应用等都进行了相关明确。然而,纵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应用现状却不难发现,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状况并不佳。相较于企业,还十分薄弱。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是我国特殊经济与政治的产物。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该拨款也并不以获取收益为目的。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执行两套会计准则与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主要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在这些制度与准则的要求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依然存在许多不足,笔者试对此进行分析。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的必要性分析

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构成,财务分析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进展,更加趋向于“规范化”和“制度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财务分析机制,并对财务分析指标、分析方法的应用等都进行了相关明确。有效的财务分析工作,包含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全过程,不仅能指导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能帮助单位管理者及各方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显着的现实意义。

1.财务分析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财务分析涵盖的内容较多。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单位财务收支状况;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资金运行情况;资产管理情况;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等。财务人员运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对上述内容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更好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能够对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把握,以对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和战略做出正确的决策。

2.财务分析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系统,能够有效保证管理者决策的公正性、客观性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法又包含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定性分析方法是指运用公式或文字对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所进行的体现与说明。定性分析法一般是对定量分析法的补充。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可以以定量分析法为主、定性分析法为辅,并利用绝对值与相对值指标进行财务分析,并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系统。能够有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3.财务分析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基础财务资料进行汇集与整理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单位财务收支状况;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资金运行情况;资产管理情况;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等。由于财务分析的内容众多,因此,在正式的财务分析工作之前,需要做大量的涉及各个方面的前期工作。财务人员需要搜集、查阅、整理、分析各类资料和有关的财务数据。财务人员能够在此过程中积累多角度、全面的数据资源。在为财务分析准备资料的同时,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了充足的基础资料。

三、行政单位财务分析的当前现状

1.财务分析指标有待完善

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制度,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个,详见下表。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可分为三类,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的类型不同,各财务指标所体现的作用也不同。对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言,”资产负债率”和”经费自给率”的财务分析作用要更强些;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由于其完全不具有盈利性,因此财务分析的重点是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和事业单位的支出是否合理等。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并未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类型而有所分类和侧重。

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安排不甚合理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计量基础普遍为“收付实现制”。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均以单位是否实际收付为准。在这种计量模式下,会计期内的应付未付和应收未收项目便无法被有效体现,从而使会计信息有失真实性。尤其是会计期内的应付未付的支出未能被列支,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的结余被虚增。同时,应付未付款项不作为真实负债,而体现为一种“隐性负债”,制约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3.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分析重视不足,财务分析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普遍对财务分析工作相对忽视,更多的只是重视会计核算。相较于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的作用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在作用方面不如会计核算凸显。同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是由上级财政部门拨款,这一特点也变相加重了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会计核算的重视。此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机制并不完善,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多是为了应付了事,财务分析工作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开展。使单位管理者和上级部门无法有效通过财务分析报告了解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情况。而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体制不健全所导致。 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如何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1.加强对新财政体制的了解和学习

近些年来,我国推行了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了以政府采购为主体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新体制的推行强化了财政资金的审批管理力度,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也应当及时转变思路,及时理顺财务分析与财务核算间的辩证关系,另外,在不断强化财务会计理论学习的同时,重视对于管理会计的了解和掌握,使财务分析工作更加游刃有余。

2.注意对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的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做财务分析时,要注意各种分析方法的合理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差额分析法等。其中比率分析法是运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实际收支数据与企业的

计划指标(预算指标)或者上一时期内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各数据的增减对比情况,及时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对今后的管理加以修定和指导。在比率分析法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一定的图形图表,从而更加简单直观的反映出各数据间的差异和变动趋势。

3.加强财务分析理论研究,构建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相关财政管理部门应组织部分财务理论与管理的专业人士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一套适合在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评价管理体系,对当下的财务分析工作进行较为客观和专业的指导。该评价体系应涵盖财务分析的目标、流程、方法、指标参数、分析模型和分析报告设计等等,并建立财务分析数据库;数据库中不仅要包括满足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分析要求的共性指标,还要包括满足部分具有鲜明经营特点的单位的个性指标;体系中应涉及多种分析模型,以满足不同类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需要。

4.提高对财务分析工作的认识,强调财务分析制度建设

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第3篇

关键词: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经济主体的筹资、投资、经营、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可以帮助经济主体据此找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调整以达到各经济要素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之中。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因而广泛采用著名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财务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财务管理侧重于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化建设,即日常的报账、记账、结账和档案资料管理等环节。目前一些地区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已经引入了投入产出指标的考核,以促进单位提高资金和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加快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使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的一些指标并辅以经费自给率、资产闲置率等指标对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一、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指标构成

杜邦分析体系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分析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又称杜邦财务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使用,故名杜邦分析法(The Du Pont System)。它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绩效的经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经营业绩。其基本思想是将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经营业绩。杜邦体系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其中: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1÷(1-资产负债率)

杜邦分析法说明净资产收益率受三类因素影响:一是营运效率,采用主营业务净利率指标考核; 二是资产使用效率,采用总资产周转率指标考核;三是财务杠杆(即资本构成比例),采用权益乘数指标考核。

从事对外经营业务的事业单位(包括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经营活动可以与非经营活动分开核算的事业单位)完全可以利用杜邦分析体系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进行核算,从而综合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计算出单位净资产创造的收益水平,并通过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比较来判定本单位是否具有良好的获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其他行使法定公共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每年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指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将当年经费结余(收入类减支出类)假定为企业类的当年净利润指标,从而运用杜邦体系分析财政性资金的运行状况。

下面将具体说明如何使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财务分析。

二、 杜邦财务分析指标在资产、负债方面的运用

(一) 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分析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100%

资产负债率表示单位的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如果低于50%的基准值,说明单位的资产能够保证偿还债务的需要,没有资不抵债方面的财务风险。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用来衡量单位的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如果大于2的基准值,说明单位资产短期变现用于偿债的能力较强。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1÷(1-资产负债率)

权益乘数越大,表明负债越多,一般会导致单位财务杠杆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因此需要寻求一个最优资本结构,既能保持稳定又能持续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 权益乘数表示公司所有可供利用的总资产是自有资金的几倍,反映了单位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活动的程度。

(二) 通过计算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分析资产使用效率。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

企业总资产周转率的基础值为,反映总资产在一年中的周转次数。因财政补助收入等指标与存量资产没有直接关系,可以采用资产闲置率、应收款帐龄分析法等辅助方法衡量单位资产质量状况。

三、 杜邦财务分析指标在经营增长和盈利(经费结余)方面的运用

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100%

主营业务净利率反映了单位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该指标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反映单位收入(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等)在扣除支出(经费支出、事业支出等)后的结余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投入(各项拨款)可以计量,而产出的公用服务产品的价值不能计量,似乎无法使用主营业务净利率指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可以发现,根据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下拨到各单位后,年终未使用完的结余资金可以结转到事业基金中的一般基金中留待以后年度使用,项目经费结余按相关程序报批后确定是否上交、留用或改变原用途使用。因此,在定员定额的原则下拨付的基本支出经费有可能因采取厉行节约等措施而有所结余。主营业务净利率在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变向理解为经费节约率,反映使用经费的节约能力。例如表示每100元收入可节约元。

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单位自有资金的获利能力,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反映了单位自有净资产所对应的节约水平。该指标可以通过与往年数据进行比较而得出节约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四、 财务分析中可使用的其他辅助性指标。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 (事业支出+经营支出+销售税金)×100%

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第4篇

(一)财务报告的概念及组成财务报告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行政单位的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和有关附表。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点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的报表,由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等内容组成,能够反映行政单位在某一时点占有或使用的经济资源和负担的债务情况,以及行政单位的偿债能力和财务前景。通过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以下信息:第一,行政单位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及这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第二,行政单位负债总额及负债的构成;第三,行政单位净资产情况;第四,通过对该表的分析,可以了解行政单位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第五,对照分析前后期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内容,可以了解行政单位资产负债变化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等等。

2.收入支出表。收入支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财务收支状况的报表,由收入、支出、结转结余以及结余分配等内容组成。通过收入支出表可以分析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提出加强收支管理、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3.支出明细表。支出明细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预算支出具体支出项目情况的报表。具体支出项目是根据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确定的,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部分。行政单位支出明细表,可以提供行政单位支出的具体项目构成及支出结构的信息,有助于加强支出管理。

4.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财政拨款收支的报表,由上年结转结余、本年收入、本年支出、年末结转结余等内容组成。通过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可以分析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支状况,提出加强财政拨款资金管理的措施。

5.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报表,属于统计报表。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可以综合反映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和占用、项目投资过程及结果等情况。

6、有关附表。如基本数字表、人员和机构情况表等,用以反映行政单位人员和机构的数量、组成等情况。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行政单位本期收入、支出、结转、结余、专项资金使用及资产负债变动等情况,以及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总结财务管理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二)《规则》对财务报告所作的主要调整

1援在行政单位财务报表中增加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支情况的核算和考核。财政拨款是行政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加强对财政拨款的考核和信息公开势在必行。同时,为推进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近年来财政部门不断细化预算编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消化结转结余资金,都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情况的考核。

2援在行政单位财务报表中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取消了功能分类中的基本建设支出科目。行政单位一定时期基本建设支出的相关情况,无法通过收支分类科目在其他报表中直接反映。因此,设立“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用以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3援为体现结转结余管理、债务管理等的要求,《规则》规定行政单位“结转”、“负债变动”等作为财务情况说明书的重要内容。

二、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其他有关信息资料,对单位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研究、分析和评价。财务分析按照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按照财务活动的进程划分,可以分为事前分析、事中分析、事后分析;按照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定期分析、不定期分析。

(一)财务分析内容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收入支出状况、人员增减情况、资产使用情况等。与原《规则》相比,《规则》调整并丰富了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增加了对预算编制情况、收入支出状况和资产使用情况的分析。财务分析的内容涉及行政单位财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其主要内容如下:1.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分析。预算编制情况分析,主要是分析行政单位预算编要要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符合行政工作任务的要求;预算的编制依据、数量指标、定员定额标准等是否合理,资金来源是否可靠,收支项目、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规定等。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主要是分析各项收支预算执行进度的情况,实际收支进度是否与行政工作任务的进度相一致,总结收支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剖析影响收支预算执行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序,以及年终单位收支预算的平衡情况等。

2.收支情况分析。收入情况分析,主要是对行政单位取得的收入来源、总量、结构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1)收入来源分析,主要是分析单位的各项收入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2)收入总量分析,主要是分析单位各项收入的计划完成情况、变化趋势,剖析增收或者减收的具体原因,研究提出加强收入管理的办法和措施。(3)收入结构分析,主要是分析各项收入的构成情况。如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其他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比重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揭示各项收入构成变化的规律性。通过收入分析,能够及时总结收入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收入管理工作,保证收入预算的实现。支出情况分析,主要是对行政单位支出总量、结构、范围、标准和效益进行的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1)支出总量分析,主要是分析单位支出预算的完成情况和变化趋势,剖析超支或节支的具体原因。(2)支出结构分析,一是分析单位总支出中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比重及其变化原因。二是分析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基本支出的比重及其变化原因。三是“三公经费”、行政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及其变化的原因,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分别占“三公经费”的比重及其变化的原因等。

(3)支出范围和标准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各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有无超范围、超标准的支出,有无违反规定的开支项目,有无挪用、坐支等情况。(4)支出效益分析,主要是分析各项资金的使用是否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讲求较好的经济效益,资金的投入是否取得了相应的业务工作成果,是否坚持了勤俭节约的原则,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对预算支出进行了绩效评价等。通过支出分析,能够及时总结支出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支出管理工作,保证支出预算的实现。3.人员增减情况分析。主要是分析单位人员有无超编现象;内部人员结构是否合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