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武术教学案例范文(优选9篇)

小伞
导读 [3]郭晓明.关于课程模式的理论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1,(2):27-31.[1]王帆.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J].体育学刊,2012,(1):78-81.[4]程冰.对建立人化—整合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3):62-65.

武术教学案例范文 第1篇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理念

一、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被广泛的推崇,我国的教学改革工作也日益深化。但在体育教学方面,素质教育的改革相对缓慢,我国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很多弊端,下面重点介绍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1、受应试教育思想的不良影响较大

目前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高校的武术教学仍然遵循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仅仅强调学生对武术技能的掌握,缺乏对学生武德及武术思维的培养。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样的“实用主义”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武术能力培养,也使得学生的武术学习与终身体育的精神相背离。2、武术教学的课程内容陈旧当前多数高校的武术教学,仅是学习武术其型,教学内容传统老套,武术学习也枯燥无味。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按照“老套路”进行学习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这样缺乏针对性的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3、武术教学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不少高校的武术教学,往往完全按照教材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程式化,使整个武术教学变得乏味。同时,程式化的教学也阻碍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利于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且也容易将武术技能、武术知识及武术精神这几个方面割裂开来,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武术技术及精神的融会贯通,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素质教育与现代武术教学的关系探讨

所谓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全方面素质及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是一种从整体和长远出发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素质教育是我国经历长期应试教育实践而得出的一种教育改革目标,其并非否定考试及升学率等指标,而是主张对人才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并通过这种评价模式反向推动人才培训模式的变革。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其不仅讲求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也要求学生体育文化素质方面的提升。而体育教学中的武术课程,不仅有武术技巧能锻炼人的体魄,也融合了哲学、美学、易学、医学方面的多种思想文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武术教学的改革之中,不仅能加深学生武术学习及武术修养的培育,也能将武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这是很多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拥有的优势。同时强调素质化的教学,能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营造轻松的氛围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武术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中融入策略

1、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

日常教学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只有相应的教学人员改变了传统观念,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变革不适应素质教育的种种问题,否则,素质教育提倡的再多也不过是流于形式。高校及教师要充分观察素质教育理念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教学,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全面提升其各方面的素质。针对武术教学来说,要更加主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实现趣味化和多样化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让武术学习的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2、改善武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要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武术教学中的融入,就要针对性的做好武术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兴趣爱好,还要注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层面上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的选择,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注重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注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武术的学习。另外,还要针对武术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如武术基本功难练和动作套路复杂,则可针对性的运用多种方法,将相关的知识加以分解,并通过组合性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武术要领的理解和学习。针对理论知识空洞的问题,教师可进行试验性的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判断其中的意义。

3、完善目前的武术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活动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要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武术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完善相应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所以出现种种弊端,就是因为“唯考为大”,只重视考试不重视其他。而素质教育理念则要求教学活动应该寻求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在武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评价模式,并深入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评价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武术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化的评价,具体可应用平时表现加考试成绩、教师评价加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学生的武术教学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做好武术体育教学,就应该积极转变观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并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及课程特点的优秀教学方法。同时,要变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以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化的测评。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武术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适应这一要求,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武术教学案例范文 第2篇

关键词:武术;段位制;教学模式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近年来,高校武术教师不断地积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将《中国武术段位制》引进高校武术教学中,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增加武术教学的新内容,提出新的教学理念。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武术知识探索的兴趣和掌握武术技能的兴趣,并且在弘扬和培育民族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分析对武术段位制教学模式的新认识,论述在高校武术相关课程中实施段位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对推广和实施武术套路有积极作用。

1高校武术段位制开展现状

《中国武术段位制》于1998年1月1日正式推出(以下简称《段位制》)。《段位制》的推出推动了武术运动的发展,它不仅仅是单一的强调技术动作规格,更强调了武德与武礼的培养,弘扬中国武术传统文化。在多年来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许多高校借《段位制》出台之机,掀起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活动。目前,全国各高校都顺应武术发展的趋势,拟将《段位制》纳入武术教学当中,在这种情势下,我们分析总结了高校体育公共课实施《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的经验,试拟探索一条能适合高校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的路子,使这种模式更进一步得到拓展与完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本文以高校的武术段位制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针对高校中实施的武术段位制教学模式展开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由于武术段位制学校教学模式种类多样,操作程序、实现条件等不尽相同,理论依据、教学目标等殊途同归,本研究依据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效果分析等要素对高校武术段位制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武术段位制学校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的一定的体现,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武术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理念指导下,以丰富的武术教学经验为基础,构建的更加稳定的教学结构、简明的理论框架和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结构实验模式,以达到武术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高校施行《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指导纲要》精神而服务的。《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对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爱好、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等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段位证书的颁发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武术的决心和自信心。《段位制》教学模式的构建依然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要强调在教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学会进行自学、探讨与评价等,教会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方法。

武术段位制学校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贯彻《纲要》精神,顺应发展需求

高校实施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了国家教育部的《纲要》精神,突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全民健身指导思想,同时,现行实施的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的效果证明,在实施教学、考核评价过程中其可操作性也非常强,并且符合武术教学规律,顺应了时展的需求。

拓展武术功效,激发习武兴趣

过于冗长、复杂、高难度的套路不利于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段位制教学模式的提出丰富了武术教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武术的兴趣与爱好。通过学生的学习与锻炼,经过学校初级段位《段位制》评审机构,定期的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考核,考核通过的学生可以获得由国家学中动作示范的准确性,加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学习标准化的动作,提高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的标准度和质量。

体育技术分析教学上的应用

从事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师都是具有专业技术的专业人士,其专业训练能力较强。多媒体上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全面,通过多媒体的技术分析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而且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在课堂外的技术分析提供了专业的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对体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改革思路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过程较为枯燥,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哨音,缺乏活跃的教学气氛,不利于良好教学环境的创造。通过多媒体教育,可以为学生制定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课前热身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课前热身操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现代流行的音乐,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力,提升高职体育学习的质量。

创建视频教学平台,将体育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武术教学案例范文 第3篇

关键词: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当前武术教学内容单调、教授武术的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是阻碍学校武术课程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师资力量不足又与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单调有本质的联系,如果不能明确武术课程教学“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就不能真正发展武术教学。

一、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忽视武术拳种

目前的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一般化问题,竞技武术种类变得越来越多。一直以来,学校中设置的武术课程的内容被笼统称为拳术、器械,课程中没有涉及名正言顺的拳种属性;这种现象使得拳种的文化性弱化;从拳种的名称中可以看出这种现象,例如长拳,这一拳称体现出中国人“比类取象”的思想,取“滔滔不绝的长江大海”的意蕴,称之为“长拳”;然而现在冠以“初级拳”这一名称。

(二)过于重视套路

一开始是长期偏重套路,后来又逐渐淡化套路,甚至淡出套路。自武术课程进入学校以来,各级各类不同等级的学校的武术课程教学内容都以套路为主,直至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武术课程教学依旧围绕套路这一主线;长期以来,武术课程内容一直以套路这一单一的形式;并且课程内容跟不上时代,重复陈旧,没有新意。

二、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原则

首先,突出拳种。这是由武术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拳种众多是中华传统武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拳种内在的本质含义是“理论知识体系与技术体系完备”。所谓技术完备的是指传统武术所具有的套路、应用以及功法三位一体的技术训练具有完整的内容结构。这种内容体系可以衍生出防身、娱乐、健身等功效,同时这种功效自身也是一种整体效应,也就是说将健身性包含于技击性之中,健身性与技击性又能愉悦身心,减震、防身、娱乐三者相辅相存、相互作用,从而充分的满足不同学生关于健身、娱乐、防身等不同的需求。完备的理论体系的真实内涵,除了深厚和丰富的技击知识理论之外,透过操作技术的理论层面,更深层次的是当中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因素,例如中国医学、哲学等学科的内涵。

三、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措施

(一)确定“一体两翼”的武术教学和教学方法

“一体”是指将“功、套、用”三者有机统一,这是由武术内在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如果不能做到“功、套、用”三者有机统一,就不能称其为中国传统武术。武术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套、用”两者的具体内容组成的,这种主体结构从始至终贯穿于武术课程的教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某些部分有所增减或侧重。但是,主体结构不应该也不能被破坏。而且,就某一武术拳种的课程来说,其本身也必须要维持该系统“功、套、用”三者一体的特殊性。“两翼”分别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塑造学生优秀个性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其中一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从社会这一宏观视角来考量,是社会对武术课程教学的要求之一。武术不单只是一种带有大量肢体活动的体育运动,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积淀中孕育了丰富的思想文化。武术课程教学训练实质上就是在弘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也是现代社会对武术课程教学的要求。因此,武术课程教学不能忽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翼。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一方面寄托于“功、套、用”三者有机统一体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授武术课程理论等方式来实现。但是其要包含详尽的可供操作的内容,例如,记忆武术动作的名称以及了解武术动作的具体含义等,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武术课程中。“一体两翼”要求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选择必须要做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科学性与可行结合、健身性与文化性结合”。

(二)构建“功、套、用”本体内容和教学方法

由于武术课程教学的课时有限,我们只选择其中重要的步型动作,长拳中基本的常用单势动作包括“拳、掌、勾”三种不同的手型,“弓、马、仆、虚”四种不同的步型,“冲、贯、勾、推掌”四种不同手法,“蹬、弹、瑞、鞭、勾踢”五种不同腿法以及“摔”、“拿”等动作,体现出“踢、拿、摔、打”四种主要的技法,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选择较基本的1~2种技法。单势动作练习与单势攻防练习紧密结合起来,用套路的形式将单势动作串联起来,然后用同样的形式串联起攻防。最后,适量增加一些应用练习。

四、结语

本文提出建构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必须遵照“弘杨文化、强调应用、优化套路、突出拳种”的原则。并且要不断地探索开展武术教学的新方法,全面地提升武术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纪洪海.后现代主义思潮下武术课程的转变[J].搏击(武术科学),2011(01).

武术教学案例范文 第4篇

一、生命安全教育的定义

“生命安全教育是认知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回避风险、抵御危机,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和获得生命价值的一种集观念、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综合理论体系和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养成对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责任的态度,增强生命安全意识以及控制风险和掌握处理危机的方法,培养人们认识和预防常见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综合能力。

二、学校体育存在的安全教育问题现状

体育教学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具有较大的意义,但是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安全意识等很多方面存在严重问题。1.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够重视,有些教师甚至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比较散漫,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授课效率达不到要求。2.体育教学是主要以身体活动为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身体力行,因此经过长时间、不间断的教学,非常耗费体力,使教师难以保持旺盛的精力。3.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武术课程相比较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尤其是男生,好胜心较强,会常常应为打闹产生冲突,这也是导致学生在体育武术课受伤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武术课程融合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时期对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也给学生本身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致使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甚至是心理问题,然而,武术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在武术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传授学生生命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生命健康意识,使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学校武术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同向性

1.教育目的一致性。在学校开展武术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更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是自身的得到全面发展。而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命安全问题的了解,而且还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保护自身能力和安全意识,因此,可以看出,二者都是通过教育以及实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更好适应未来发展。2.教育作用相似性。武术课程和生命安全教育在教育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三个方面:身体素质的提高、心理素增强、社会适应性的提高。首先,武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通过技术学习和身体练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质。而生命安全教育是要让学生面对生命安全问题时候能够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这不仅需要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也需要学生具紧有急避险、抵抗灾害能力。其次,生命安全教育利于学生减少心理困惑,形成良好的生命观。而武术教育则能够使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两者相辅相成。在社会适应方面,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还能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武术课程则通过技术练习、游戏,促使学生互相交流,提高协作、适应能力。因此,生命安全教育和武术课教学在目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武术教学中开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五、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武术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课程模式是一种教学范式,具有典型性和简约性,构建其教学模式要与课程的内容、实施、管理等课程要素结合起来。在武术教学环节中要体现实践性、过程性、体验性以及拓展性,通过教学设计和实施,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应急避险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命、生活的态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途径可以结合以及几个模块:1.结合武术特点。首先,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技能。比如,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基础动作的同时,也要教授一些基础的防卫术,使学生能够突发人身事件中保全自己。2.结合课堂游戏。游戏环节是体育课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通过游戏热身以减少运动损伤,为主要课程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可以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的游戏环节部分,提高在学生在紧急情况下防止意外伤害的能力。总之,游戏要结合武术特点,使学生通过游戏学会一些躲避灾害、处理意外伤害事件的知识和能力。3.结合突发事件。由于体育课常在室外教学,尤其是武术课,环境可控性较低,容易发生突发事件。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教学的方法,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同时,要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讲解、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比如,在武术练习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受伤情况,不仅要妥善安置受伤学生,还要将应对这些伤病的简单处理方法和恢复方法进行讲解和传授,使学生在面能够从容处理意外事件,也减少不必要的二次伤害。因此,在结合各个模块内容方面,以“主题范围”作为学习内容,不同模块之间互相配合练习和补充,最终形成完整的课程整体。同时,在各个模块实施过程中,“互动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要相互渗透,要体现出学习的过程性。并结合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组成完整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模式。

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关乎祖国未来、家庭的幸福,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武术课当中,能够使学生了解武术,珍惜生命。与此同时,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学校武术课程顺应了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

总之,把武术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生命安全教育,最终促进学生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帆.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J].体育学刊,2012,(1):78-81.

[2]罗平.“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6):65-66.

[3]郭晓明.关于课程模式的理论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1,(2):27-31.

[4]程冰.对建立人化—整合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3):62-65.

武术教学案例范文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了“武术基本功组合”一课。,通过激趣引导、体验探究、释疑验证,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程序,采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教学组织方法有效地将感知、思维、实践活动和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努力达成本课主要学习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特点:

1、正确进行武术的教育,

学生在电视里看见的武打动作都是被加工和夸大的,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都形成不正确的武术观念,本课通过基本功的逐步深入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武术素养,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一系列的身体练习,发展综合能力。

2、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通过创编武术基本功动作组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拓展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团体协作精神。

3、尊重学生兴趣差异,学习方式多样独特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设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素质能力和兴趣差异,采用自主选择性学习、合作研究性学习、创新拓展性学习等方式,充分体现“人人受益”的体育新课程理念,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发展、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三、课的流程:

1、活跃身心阶段:通过古代故事“闻鸡起舞”的情景设置,在中国功夫的伴奏下,学生散点、自主或两人组合模仿电影中的武打动作,导入本课课题。

2、学习技能阶段:通过教师表演、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武术基本功河基本功组合的学习,采用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习和掌握武术基本功动作组合,发展其能力。

3、拓展能力阶段:通过学生分组创编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的练习,进一步启迪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以致用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成功的欲望。

4、身心恢复阶段: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师生互动翩翩起舞,乐曲、舞姿令人陶醉,达到调节身心之目的。

武术教学案例范文 第6篇

【关键词】 武术教学武术状况调查高校教育

武术教学作为武术传承的载体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中所体现的功效是功不可没的。但目前武术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却岌岌可危。通过问卷调查法,得出了武术教学内容脱离学生需求,武术教学方法落后,考核方式单一而僵化才是武术对高校学生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增强高校武术教学的对策是:发扬武术内涵,教学注重体现其民族特性,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问卷调查法向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等在校的学生发放了问卷816份,回收问卷786份,回收率为96.32%。同时对教育专家、体育教学管理人员、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8份,回收率达到92%,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100%。针对以上调查显示出的现象,可以归纳出高校武术教学存在如下状况:

1域外搏击项目对武术产生冲击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交融。中国人走出中国到外国去发展,与此同时外国的一些项目也进入中国。目前跆拳道在国内发展较好,其对武术在国内的发展发起了强大的挑战。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既开设了跆拳道课又开设有武术课的28所学校中有18所学校跆拳道选课情况好于武术,有10所学校武术选课的情况和跆拳道选课情况相比差不多,且跆拳道协会比武术协会办得火的学校所占比例颇大,达到有协会学校数量的85%,说明学生更喜欢去练跆拳道。

2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较多从而降低了学生对武术的关注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逐渐提高,可供大家娱乐和观赏的体育项目也随之增多,很多时尚项目被广大高校学生所接受。相对来说,武术已经有些跟不上潮流,不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了。加之有些学校没有练习武术的氛围,社会也缺乏这一方面的提倡,造成了某些学生虽喜欢武术却没人练习的现状。

3升学压力增大对于武术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想解决高校武术发展的问题还要从根源做起,让孩子从小接纳武术,耳濡目染,形成练习习惯。但实际上,中小学生却没有习武的时间。文献资料表明,中小学生在业余时间除了写作业外还在上英语、数学等的辅导班,同时进行一些钢琴等艺术项目的学习,能从事体育活动的时间极为有限。青少年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武术,更不用说喜爱了。一个对武术毫无所知的学生进入高校,不能期望他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4高校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来看,武术课在各高校整个培养方案中的课时有限,内容比例在8%左右。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武术课,但项目很单调,学生基本是不选择武术课程进行学习的。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高校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其中的一条主要因素。

5武术项目自身特点以及考评制度的限制

武术是以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技术复杂、方向变化较多。武术课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判多为学期末的“技术考试”为主。

造成学生片面的重视技术的学习而忽略的文化的传承,而对于不影响成绩的理论课程视而不见。长久以往,学生就可能以为武术就是一项力气活,在长久实际需求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对武术的厌恶是不可避免的。

6对如何解决高校武术教学困境的建议

加强武术的宣传包装,提高民众对于武术的认可度。想要解决武术在高校发展的整体问题,眼光必须放在整个社会。要发挥社会的引导和宣传作用,首先要提高武术在民众心中的认可度,大多数人尤其是社会的高层应该先重视武术。只有这样,武术才能被更多的人多接纳,才能在社会上发展,以致影响到高校学生。上个世纪实际80年代,电影《少林寺》的播出,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习武热,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是今天,由于相关影视作品加入了大量的电脑艺术,反而容易让民众对武术产生误解,反而不利于武术在社会的推广。解决高校武术教学问题关键不单纯在于高校,还在于整个社会的态度。只有解决好了社会对于武术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才能解决好高校武术教学的问题。

充分发挥高校武术社团的作用。高校当中形形色色的社团对于相应项目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团体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仅次于班级。有很多同学对于武术的学习很有兴趣,只是没有人引导往往就荒废掉了。这就要求武术社团在高校中起到了一个团结这些有共同爱好的人,把喜欢武术的同学组合到一起互相进行学习和了解的作用。不仅如此,作为一个组织,武术团体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个人都不能替代的,武术团体的集体活动,往往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学生。

武术应该推陈出新,时尚起来。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对事物产生新的看法。武术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其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就是既要发扬又要继承。继承前人留下的经典的文化、传统、养生知识,同时为了适合这个社会的需要又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开发出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项目,加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武术的“时尚”是多方面的,武术服装,道具,背景音乐都应该大胆的改革。最后加强广告宣传,促进武术文化的培育。

将音乐与武术套路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武术套路的练习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会激发学生练习的激情,更能收放自如地展现动作,使武术动作、音乐和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传统的武术套路教学方法古板、情境沉闷、练习过程乏味枯燥,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效果就更不用说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使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一点一滴地丧失。鉴于这种现状。我们理应对武术教学环节进行思考,将音乐和武术套路教学相结合。合适的音乐和武术套路的结合有利于武术套路的习得和掌握。当然,要将音乐加入到速度更快、难度更高、衔接更多的武术套路上来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7结语

武术想要在中国继续发展就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独特性,又要面对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使武术发展在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强势文化的同时又要迎合时代的潮流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武术教学案例范文 第7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武术教学;研究分析

新时期的发展下,武术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逐渐被广泛应用,并成为最具特色的体育项目之一。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对武术教学的重视力度仍比较低,并且仍存在一部分认为武术只是花拳绣腿,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因此为改变这一发展现状,我国将武术教学列入到了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中去,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中华武术的宣传与弘扬,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了解其文化内涵。

1.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利于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1.2有利于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弘扬

在中华武术中也包含着许多的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代表性运动,属于一种隐形的文化遗产,不用进行过分的强调,只要人们进行武术的学习时便会产生自然而然的影响,并且在传统的武术中,习武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武德,即为不能恃强凌弱、违反道德要求等,注重自身的良好修养。因此在高校展开武术教学时,不但要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能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什么是爱国,进而对自身行为严格规范,还能培养学生们的高素质修养,有利于提高高校生的综合素质。

1.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

良好的武术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全方面素质。首先是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武术学习需要一定的身体基础。因此在长时间的锻炼培养下,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会有效增强,并且武术具有刚柔并用的优势,例如:在学习太极时,是将刚与柔进行有效结合,柔是像水一样,但同时也是柔中带刚,在进行发力时也是非常有力气的。同时武术学习还能对学生们的内在进行锻炼,培养学生们的坚持精神,从而使其在日后遇到任何困难也能保持这种坚持的毅力与决心。因此武术学习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例如:在学习柔道时,能达到活血补气、通经脉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日后的良好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2.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贯彻落实,并且武术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现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2.1学校重视力度不够,缺乏正确认识

目前大多数的高校明显对武术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在其思想上认为武术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一项课程,甚至部分学校为了节约教学资金,根本没有设置武术教学课程,即使开设了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同时相关的学校领导缺乏对武术的深入认识,认为武术就是象征着打架斗殴,一旦学生们学会了武术,只会制造出一些不好的事端,却没有从文化角度对其考虑。总而言之,高校领导管理阶层的轻视甚至是不赞同对武术教学的良好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进而也导致学生们缺乏对武术的正确认识与了解,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对武术有兴趣的同学也会逐渐失去兴趣,不但不利于高校武术教学的顺利进行,还对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弘扬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2师资力量较弱,缺少高素质武术教师

在高校武术学习中,教师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们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然而目前许多学校虽然开展了武术教学,但却因为师资力量不足、相应的武术教师缺乏专业素质,导致武术教学的总体效果并不是太好。同时部分高校武术教师明显不够,严重时一个教师要带好几个班级,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与效率都不是太好。除此之外许多高校的武术教师明显缺乏专业素质,通常都是现学现卖,不能有效的对学生们进行指导,从而对高校武术教学的顺利进行也造成了阻碍作用。

2.3高校班级学生普遍较多,并且缺乏武术基础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持续推广,高校教育即将得到广泛普及,相应的也就导致高校学生大幅度增加,自然班级人数也增多,这就为武术教师开展武术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学生们的武术基础又是参差不齐,甚至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武术基础,这对武术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如此现状,就需要武术教师积极从细节出发,从而对高校武术教学不断完善。

2.4武术教材相对落后,缺少全面的指导

在目前的高校武术教学中,尚且没有系统的教材。因此大部分开设武术课程的高校采用的都是全国通用的体育教科书,如《体育与健康》等,由于没有专用的教材,导致相关的武术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时都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并且体育教科书中涉及到的武术内容极少,使教师无法展开较为全面的教学,从而使学生也不能接受到有效的武术知识,对高校武术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影响。

3.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期就已经将武术列入到体育教学中的内容,但到目前为止实现的效果仍然不是很完善,其中包括很多因素:首先,在高校学习期间,由于升学考试是学生改变自身命运的主要途径,对自身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部分学生都面临着学习及生活上的双重压力,在这种状况下,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武术学习上。其次,大部分高校的武术教师都是体育相关专业毕业的,虽然对武术有大致的了解,但对武术的深刻内涵缺乏一无所知,在进行具体武术教学时,对武术教学中动作体现的原理并不清楚,如果在练习中出现任何动作不规范的现象也不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而学生们只是模范教师的动作,对其具体意义也不清楚,进而导致其学习武术缺乏基本的兴趣,只是敷衍应付罢了。第三,长时间积累下,人们对武术存在一定的偏见性,认为武术并不是什么高雅健康的体育项目,因而对其发展并不重视。除此之外,高校武术教学的教材较为落后陈旧,进而导致学生的武术思想转变理解较慢,不利于高校武术教学的健康发展。

4.高校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完善措施

4.1提高高校武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提高,才能对学生们展开最佳教学,从而实现良好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教师的武术素质,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学校应积极聘请一些优秀的武术专业教练或是退役的武术运动员,还可以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其能够在学校进行讲座教学,而其也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武术好苗子的挖掘,从而促进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武术综合实力。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聘请传统的武术名家进行武术的传授,或者举办武术方面的讲座,使其对武术的要点进行详细讲解,并且也相应的提高了教师和学生们对武术教学的深刻认识。而高校的武术教师可以向传统武术进行学习和借鉴,以提高自身的武术素养与造诣,也可以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在武术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武术教学水平,使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重视。

4.2培养学生们学习武术的兴趣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同时也是学生们武侠小说的情感寄托。因此在进行武术学习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出武术的作用,培养学生从最基本的开始学起,让学生们拥有坚实的基本功,如相关高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武术比赛或是武术团体活动等,组织学生们积极参与。除此之外,还要从学生们的根本需求入手,如女生练习武术可以很好达到防身的作用,男生练习武术可以使自身更加具有阳刚之气,从而充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以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制定出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武术教学的良好效果。

4.3采用正确方法进行武术教学

4.4由于武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其具有较为长远的历史。因此为了很好的对其传承弘扬,就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方面要认真负责,使用正确方法进行教导,学生方面也要用心去学。在现今时展下,武术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而作为武术教师来说,更要以教书育人的原则为基础,不但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负责,教师要积极向优秀的武术专家或是名家学习借鉴,通过对学生们武术的实际学习情况分析,来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武术高效教学的目的。

5.结束语

武术教学的展开不仅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完善,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还直接影响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因此我国高校应树立对武术教学的正确认识,从细节出发,并根据高校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高校生的综合素质,为高校武术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武术教学案例范文 第8篇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发展

一、高校武术教学发展概况

二、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

高校是人们知识不断积累与创新的场所,教师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义务与责任,武术教师有着传授与弘扬中华武术的职责。其次,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都较高,高校教育成为武术传播与继承的有效途径。因此,将武术纳入教学大纲,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部分武术套路的传授,有侧重地选择武术内容以适应大学生的需要,从而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性。高校教育是传统武术传播、普及和继承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来看,武术课在各高校整个培养方案中的教学时数非常有限,武术内容的比例只有 8%,还有的学校体育教学根本就没有设武术教学内容。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武术课,但项目很单调。武术课自身特点限制,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非常丰富,技术复杂,方向路线变化大,学生普遍反映难记、难学。在武术课结束一周后对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基本掌握的学生占 10%。由于学生的主导作用,使得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武术项目的规模变得更小,以致阻碍了武术的发展。

(二)教材陈旧

学校的武术课内容一直延用 1956 年国家体委汇编的教材,变化不大。从各个学校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开展武术课的内容为五步拳和 24 式简化太极拳,还有少数高校教授初级剑,学生普遍反映渴求学到更多的武术项目,但无奈学校未予开展,进而造成武术的选择面不宽,使之缺乏吸引力,上课时学习情绪不高的现象。

(三)专业武术教师匮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名师出高徒”,武术教师首先自己要学好武术的基本知识,熟练地掌握武术教材,钻研教材和教法,具备学好、教好武术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教师在做动作示范时,要力求动作准确,以保证突出武术特有的精、气、神协调统一的运动风格和特点。在讲解时吐字要清晰,要把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都讲清楚,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但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技能或人体运动,武术的发展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即哲学、政治、军事、宗教、艺术、医学理论以及社会习俗的影响。而体育教师了解技能之外的相关知识不多,在教学中不可能现身说法,旁引博论。

(四)专业素质薄弱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在学习武术中会出现力量不足,力点不明确,路线混乱,动作不到位等错误。学生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对武术的表演性和技击性比较感兴趣,急于求成的心理比较明显,在学习中经常出现动作不到位的现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由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武术学习的重要性,造成了被动、消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状态,学习武术是为了“混日子”、应付老师的“差事”,或为了学点功夫,去逞强斗狠等。

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一)在教学中增加传统武术内容与养生功法

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总结,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又比较切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教学体系,在教学、科研和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教学中力求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增加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富有技击含义和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如传统武术养生功法、技击方法、经典套路等,让学生在健身养生、娱乐修性、技击格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二)保证学生必修课次数,增加武术课选修和课余练习时间

武术的内容决定了要在短时间内学好是难以实现的,可以增加武术选修课的课时或者增加课外辅导时间来系统学习一些终身可以受用和练习的内容。

(三)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武术氛围

通过校园报刊、广播组织宣传活动,举办武术观摩比赛、武术周末文化广场等活动进行互动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四)扶持学校武术社团组织的建立

学校中建立以体育教师为主要负责人,以喜爱武术的学生为主体的武术社团,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研究训练方法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五)开展观摩比赛和表演活动

武术教学案例范文 第9篇

《武术》教学反思

如何进行武术教学,教师如何科学有效的依据武术特点,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学到更多的、全面的武术技能是今后中学武术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三个月连续的武术教学在平时的观察和实践中总结出中学武术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武术教学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不够、积极性不高。

在以往的教学中始终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大多采用讲解――示范――领做――练习的教学手段。其教学方法单调,形式死板,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中造成一种被动的学习态度。对武术的实际应用和组合动作练习不够,从而缺乏趣味练习。

2、学生掌握的内容只是强迫所得,没有系统性。

随着教学课时的增多,所积累的知识越多。从而练习和复习的时间越来越少,时间比较紧张。而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完全消化,又要接受新知识。日积月累使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学生的主动练习。

3、基本动作不扎实,缺少组合动作的练习,直接进入套路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对武术的兴趣是由日常的武打影视中培养出来的,对真正的武术了解不够,往往在学习基本动作时与影视动作作比较。而学生对套路动作规律的认识以及身形、步法配合的练习缺乏。直接进入套路教学,不但教的时间长,而且学生学的慢,掌握的不理想,这样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1、抓住学生有限的兴趣,培养学生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武打影视剧中对武术的兴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讲解武术套路中的技击拆解,动作的演变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认识武术、了解武术。这样不仅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能在生活中应用。第二、利用影视效果,对影视武术动作的攻防作示范、讲解。让学生根据示范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对武术产生强烈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勤练的习惯

武术教学中,教师只能起到教的作用,当动作学会之后,学生必须自己练习,而且反复练习来巩固所学动作。在实践中体会、运用武术,才能领会武术的真正含义。俗话说“熟能生巧”,通过千遍一律的练习,才能掌握其要领和练习的技巧。才能体会其攻防含义。另外还要注意看的.习惯。在观摩教师示范的同时,要体会到眼到心到,心随眼,

3、加强学生想的习惯。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动作的同时,积极联系影视中的一些攻防动作,想想这些动作在实际中如何实现攻防转换,再根据教师对攻防转换的讲解,比较与自己想想的是否一样。从而较快地领会动作含义和技术要领。在学习中,如果不动脑思考和实践,而一味地死练,不尽会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学有难以想象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即让学生多练习多体会,而且还要多思考。在实践中多应用,才能做到想、练、实践的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堂气氛千百万化,教师只要抓住其本质,突出重点与关键环节,应用规范的示范动作和准确的术语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良好的习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