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文学网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实用3篇)

小伞
导读 = 1 \* GB2 ⑴信息技术是否适用于当前教学内容、学习者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此外,当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还存在着培训模式单一、教学资源库匮乏等问题。= 4 \* GB2 ⑷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2]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第1篇

1 引言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倡导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之间合作互助,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且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高中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内容和形式相区分,能运用符号系统去处理各种抽象的事物和关系。相对于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学习者而言,高中生已具备较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并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符合案例教学对学习者的要求,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2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案例与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是指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1]。“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1]。

由二者的定义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载体正是教学中所运用的“案例”,而“案例”正来源于教学或生活中已发生过的事实,具有一定的事实情境,蕴含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因而案例教学法得以开展的前提正是“源于生活”。在当今的计算机时代,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与学习、生活、工作紧密相关的科学技术课程,在实际学习、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很多经历、经验可作为案例教学的宝贵素材。

案例教学的特点 除客观真实这一特性外,案例教学还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的实践性、学生主体性以及过程动态性与结果多元性等特点[1]。任何教学过程都指向一定教学目标,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才能保障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案例教学中任何结论的得出都需要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者亲自实践,通过运用自身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做出决策,这又体现了案例教学法突出的实践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特点。相对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地进行着对话与互动。同时,案例教学也是开放的教学,教学中围绕某些问题探讨的结论不是唯一固定的,而是开放多元的,因而案例教学又具有过程动态与结果多元性。

采用案例教学法,就一定要深谙案例教学的思想和灵魂,而不能流于形式,案例教学要区别于举例教学与事例教学。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是采用一个或几个事例的列举和演示,而这并非案例教学,只是“案例”的教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应该具有完整的情节性,涵盖某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学习者通过对关键问题的探讨和决策习得知识。好的案例在内容编写上体现出一定的起承转合,引人入胜,具有深刻的启发性,能使学习者在原有案例基础上有新的收获和启迪。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有价值的材料作为新素材对原有案例进行改编和充实,形成新的“案例”。由此,案例教学“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知识点都适合采用案例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3 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正在于培养学习者的信息获取、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培养”是二者共同的目标与本质体现,正是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案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有趣而又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使得教学变为一件有价值、有趣味的学习活动。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紧密结合起来 从“案例教学”本身来讲,“案例”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内容、学习资料,它将相关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明显地体现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同时又可以作为鲜活的实例引导学习者正确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作品,为学习者树立一种科学的态度,引导学习者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规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活动。同时,“案例教学”这种学习方式本身也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探讨中,使得学习者在实践中习得知识与技能,切实体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充满趣味与动态生成性,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相对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与不确定性。案例内容的情境性使得学习者扮演一定的角色,这种主人翁的角色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案例的探讨当中,并时刻关注案例的发展。整个探讨过程也将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地进行对话与互动。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学习者获得一个展示自我、互动交流的平台。

教学目标:实现对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为教学载体,案例中往往隐含各种不同的问题,这正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教师不断引导学习者发现和分析案例中隐含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学习者对复杂问题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和解决办法,大家在协作探讨中不断发生思想的碰撞和共鸣,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会不断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此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进行创新的能力。

4 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途径:课前准备、课堂实施与课后反思

案例教学过程的实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都可能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但是无论案例教学过程具体如何实施,整体上都离不开课前的充分准备、课中的有效实施与课后全面的反思这三大环节。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第2篇

2007年9月通用技术课程进入了福建省的普通高中,正所谓教无定法,通用技术课程知识面广阔,作为教师,只有内化教材,深挖教学案例中蕴涵的技术原理、思想和方法,做好课前准备,并通过多种形式使用案例,才能有效提高案例的应用效果。

案例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我们可以看到,通用技术教材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大量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结合几年通用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下面就从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案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处理教材案例

在参加通用技术课程培训和交流的时候,有一些教师(大部分老师都是其他物理老师或信息技术老师兼任,并不是专职的)认为,新课程中的通用技术教材中的案例太过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内化。事实上,教材中的案例是教材编写人员精心选择了大量贴近实际生活的简单实例。这些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充满智慧的案例,是许多专家团队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之后,以教材形式呈现出来的,隐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大家智慧的结晶。

二、设计新案例

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维持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有句俗语“投其所好”,对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是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理解教材案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案例替换或直接使用新案例。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有心人,对案例材料进行选择和相应的处理,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找到一些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进行设计,把握好角度,引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知欲。通用技术课程中有些技术理论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并不是很成熟。所以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教材表面进行教学,此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解决抽象性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展示事物的动态效果,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比如《经典结构欣赏》中的案例分析“赵州桥”,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来进行赏析,对于赵州桥,福建的学生并不是很熟悉,感觉学生兴趣缺缺。学生阅读完案例之后并没办法很好的认识理解到位,教学的实际效果就要大打折扣。而刚好泉州电视台拍了个魅力泉州的宣传片,而这个视频材料对泉州的一些名胜古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也有专家学者的点评讲解,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就在学生身边的安平桥(也称五里桥)和洛阳桥。本身笔者刚好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通过对宣传片的适当处理,完成了一个有关泉州的安平桥和洛阳桥两座桥的相关视频材料。然后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信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视频素材,以及本身学生对这两座桥的了解进行赏析,学生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教学效果相对来说会更好些。

三、确定一课时案例使用量。

几年来,从平时参加的通用技术科的专家讲座、培训、外校听课等交流中发现,很多老师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技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可举例子很多,很多人就是一味的信息式的呈现案例,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好不到哪去。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使用贵在精,贵在典型、能说明问题、蕴涵深意,而不在于多少。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找准角度,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在案例的讲解上,要抓住重点,深入讲解;在案例的总结上,要落到关键点上,而不是泛泛而谈。

如《经典结构欣赏》一节的学习目标,是“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教学中,只有通过教师对案例分析的引导、示范,学生才有可能学会对案例的分析。因此,课堂中的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教师对案例的分析有多深。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案例的分析,让学生透过案例的表面信息,看到隐含在案例之中的知识原理、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另外,教师只有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案例的分析,才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案例,从而落实“能对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进行欣赏和评价”的学习目标。

四、正确使用案例

在新课改教材中,每个结论的提出都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进而得出结论。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案例不仅仅是展示技术知识原理、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更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对话的平台,它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首创于哈佛大学,最早被运用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律教学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应用于教师培训中,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大家的认可。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相对立的。狭义上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1]

本文通过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案例教学方式,参考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并结合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状况,提出在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开展案例教学一般方法和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一、目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节。

一方面,目前教师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由校外机构承担,信息技术仅仅是众多必修课程中的一门,由于授课教师对教学实际认识不足,再加上培训课时过少,因而过于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教学,其结果是难于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

另一方面,一些培训机构过分关注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盼望以技能的提高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但是他们忽略了,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不能自然地转变教师对整合的认识,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因此也不能教会教师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中。

2、培训的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于2001年起先后办起了部级骨干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学一线的教师。同时,英特尔未来教育也在我国的18个省市办起了信息技术培训。但是,实际上,能够胜任教师培训任务的师资是相当有限的,还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此外,当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还存在着培训模式单一、教学资源库匮乏等问题。

二、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从案例教学的应用情况来看,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有以下作用:

1、促进被培训者内化知识,更好地掌握理论。

不少人认为教学案例是特殊的典型的,表现为某时某地的教学情景,不能传递理论的知识。事实上,哈佛法学院的第一主任兰格德认为,研究案例会促使被培训者对理论运用的方式、原因等作深入的思考。一旦案例当中隐含的理论问题或基本原理被揭示出来,就可以用来讨论新的案例。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案例讨论后,被培训者从案例教学中获取的理论知识,就会慢慢地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融合,成为原本能力结构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

2、促进被培训者对教学中问题的分析和反思。

通过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中涉及到的各种各样问题,被培训者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同时,当被培训者认出案例中所描述的“此时此地”事件并与之产生的共鸣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他们就逐渐养成分析问题和反思的习惯。

3、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提高被培训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被培训者大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他们学到很多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技术,但实践时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其原因,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来解释,就是没有接触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问题。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创设机会让被培训者接触整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大大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被培训者头脑风暴式的案例讨论,也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为被培训者分享经验和交流提供有效的方式,促使工作创新。

现实教学中,被培训者的工作是独立完成的,很少有与同事一起分享经验、交流的机会。案例教学可以创设实际教学问题讨论的氛围,通过案例的讨论和被培训者实际整合教学问题的讨论,被培训者可以了解同事是如何面对整合问题的,他们的对策是什么,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被培训者渐渐融入讨论中,开始把自己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整合理论知识,经过讨论和评论性分析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被培训者还可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创新。

三、案例教学的两种类型

案例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应用的两种类型:

1、被培训者观摩案例并进行讨论。

在这类的案例教学中,被培训者是通过观摩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案例来进行讨论的。旁观者清,在真实的问题前面,被培训者得到了像专家般进行思考的机会,从而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方法。

2、被培训者作为亲身体验者直接参与案例的教学和讨论。

与第一类的案例教学不同,这类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学双方进行角色扮演。共同演绎并亲身体验真实的教学情景。培训者可根据被培训者所任教的科目和年级进行分组,进行相应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培训者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把整合的理念和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各个小组的成员表达新观点,交换各自意见,并可介入作适当的引导。与此同时,被培训者要积极地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中。完成教学后,培训者组织并促进被培训者就他们亲身体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进行讨论和反思。

通过课堂模拟,被培训者不仅受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熏陶,学到了整合的方法,还领略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乐趣,促使被培训者从技术的个人运用到使学生参与使用技术整合观念的转变,得益良多。

同时,培训者从被培训者对该课的讨论和反思报告中也可以得到启发,进而设法地改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质量,这样一来,教学相长,双方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案例教学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实施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要教什么内容,是案例课程设计的第一步。

2.选择案例

在教学目标定以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案例了。案例的来源有很多,对于第一种类型的案例教学来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教学经历都可以作为案例。对于第二种类型的案例教学来说,则是基于一定学科教学目标,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亲身参与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3.被培训者的课前准备

在传统的培训中,培训者往往担当台上的主角,而被培训者往往是观众。但是案例教学要求被培训者也要在课前做相应的准备,如仔细地阅读案例,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二)课堂实施阶段

1.案例的引入

案例的引入关键在于巧。对于别人的案例,可以向被培训者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而对于自己编写的案例,可以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及趣闻。目的都是引起被培训者的注意。

2.案例的讨论

案例的问题可以由被培训者提出,也可以由培训者提出。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案例讨论一般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面,以及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问题。一般涉及的问题有:

= 1 \* GB2 ⑴信息技术是否适用于当前教学内容、学习者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 2 \* GB2 ⑵信息技术在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方面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有,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应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使优势转为实效?

= 3 \* GB2 ⑶信息技术在目前整合教学中有那些不足,应如何避免?

= 4 \* GB2 ⑷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2]

由于一个案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培训者可以把被培训者分成4~5人的小组,按照教学的目的,引导被培训者讨论相关的问题。当被培训者提出不同的整合方案时,培训者可引导被培训者对不同方案进行讨论,排除不合理的整合方案,确定最佳的整合方案,待小组讨论后,培训者可安排各个小组上台汇报,在全班范围内开展整合方案讨论,进行头脑风暴,实现思想共鸣。当然,当被培训者提出的方案大致一样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培训者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被培训者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

3、总结评述

总结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案例讨论完毕后,可以由培训者进行总结,也可以由被培训者进行总结,培训者补充。总结面要广,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应当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解决方案,以及讨论中的不足和长处,并进一步引导被培训者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巩固练习阶段

国内外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培训如果单靠案例讨论的形式,其成效是远远比不上其他职业培训那么突出的。教师培训必须要在反复讨论中做自省和行为跟进才有成效。案例教学必须走:案例讨论——反思——亲身实践+同事互助辅导(peer coaching)的道路。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因此,课后,培训者要及时地向被培训者布置反思的任务,让被培训者对课堂讨论、案例内容或者是自身的教学进行自省。同时,培训者要给予理论的指导。

在接受了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和自省后,被培训者很自然地会产生在他们任教的科目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想法。针对这种心理,培训者应当布置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任务,安排环境和理论技术支持,给予他们亲身实践的机会。实践的内容可参照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项目的内容,被培训者可在培训者与同伴的互助指导下进行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开展实践。

(四)评价阶段

评价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训者可以清楚的了解教学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1. 被培训者行为的评价

对被培训者行为的评,一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考察,即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做出对理解案例问题有帮助的分析,提出其他人没有提到的方案等;第二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案例分析的能力进行评价,培训者可布置案例让被培训者分析,设立一定的量规,评价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三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的反思和整合教学实践中评价,培训者可参考有关整合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的规范,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评价标准等。

2.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案例质量评价、课堂讨论评价和培训者自我评价。课堂讨论评价是案例教学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积极的讨论是必要条件,培训双方要认真评价案例的质量和课堂讨论情况,培训者要不断地反思,做出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训课程的评价

培训课程的评价要求被培训者和审查委员会的共同参与。被培训者是培训课程的亲身体验者,他们的评价对培训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问是最好的反馈,培训者可以从平常的提问、交流以及调查问卷中把握被培训者对培训课程的评价和期望。

五、案例教学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应注意的事项

案例教学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教学活动,它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选编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

我国有句成语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丰富的切实有效的案例,案例教学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应注意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两点:

1、案例来源要真实准确。案例教学首先要做到案例真实准确,不能随意将道听途说的事情当作案例,更不能任意杜撰。在讲述案例时,一定要说明案例的来源,以体现案例教学的科学性、严肃性、真实性和可信性。

2、案例要典型生动。所选案例要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典型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要注重实效性。所选案例要能反映社会现实,充满时代气息,把握学生所关注的焦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分析要深入透彻

有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过多地讲述离奇古怪的案例。虽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却没有多大积极意义,甚至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列举案例,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阐述某些基本观点和方法。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深入透彻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和所包含的方法,达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3]

六、结束语

案例教学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强的特点被应用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开展案例教学将成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重要趋势。但我们必须明白,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专家讲座法,微格教学法等,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